修道第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9:26:10
(十)太极图的曲线真情    修炼还讲究一个“情”字,没有情,内气就不会产生。我曾写过《筑基四十八字》的内容:“端身正坐,容目微阖;呼吸圆润,落意丹田。心息相依,情物融融;真元雷动,神凝炁伏。炁精交融,百窍冲和,内息绵绵,温清丹田。”这里面强调了情的作用,如果没有“情”,心肾之气不交。当然这个“情”不是指外在的感情,而是指内在地真情,就是心意要动。情物融融就是心肾已交,神气已交、阴阳二性能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转化。     在文火周天之后,心液之气下降,丹气上升,二者相合,二气互旋,而此上下二气不能针尖对麦芒那样径直地碰撞一起,两者互旋的状态就象太极图中的曲线一样。这才是精化气的实质内容。而武火周天、文火周天,那都是为它铺路的,二者相交才是实质内容。那么,火候又如何呢?《易经》讲“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强调一个“寂”字,靠的是时间,静静地等着,它自己就变了,如果人一想、一使劲,就又恢复到武火的内容,就不烹化了。所以还要做到一个“淡”字。意念淡一些,二者才能更好地交合。 (十一) 玄关一窍的发现     有人说玄关是指两肾之间的虚空之处,而两肾之间是藏元炁之所,在小周天阶段却不能使元炁走周天运行。元炁一引一走,象水蒸气受冷变成水珠一样,就变成精泄出去了。元炁一动里面就亏,元炁亏就伤神,神不安宁血就会散乱,如果大周天开了,守着它炼还可以。而在小周天阶段所炼的还是后天之气,后天气跟元炁相差太远,两者根本不相融,小腹里这时结的丹气永远引不入这个虚空之所。也有人说把玄关窍看作是身中一窍,也就是虚空之所。全身的虚空之处,这句话是大周天之后的境界。而大周天不开,全身虚空之处感觉不到,只有经脉全部开通,身体被气充盈,全身形成汪洋之海时,才能形成一个整体,在其里面便有一个象“细胞核”的东西。大周天开后,身体与外界是相通的,此“核”或在这儿,或在那儿,这要看自身与外界的整体融通性,它不能以自身为标准来划分的。     在小周天阶段的玄关窍是什么?正常人的气脉不是很通,达不到“融”的状态,也不会产生胀感,不胀就不足以达到破。水多了才能决堤,精足了才能外泄。破堤之后才能闯,从门内闯到门外去。一般人还没有这些征兆时,也只能依靠眼、耳、口等与外界相通,而气脉通之后,气在任督周流的第一次是从会阴穴开始闯开,但会阴为卑下之地,清阳之气采不来,而且也不能用会阴采气,一采就感觉到发闷、发胀、发痛,所以对会阴几乎都是弃置不用。为什么?因为它与中脉相通。要知道任督二脉不通,中脉是无法应用的。而这个窍在任督二脉的范围内,一般都在印堂位置,这里藏神,感觉最深,修炼不是讲究意吗?藏神的位置就是指挥意的地方。另外这里还有上鹊桥的关系,气脉走的时候,不那么方便,停留的时间长,气化的时间也随之而长,化完之后骨窍就开。仅这儿开了还不起作用,主要是外面的一转化,里面同样也有变化。其实气从督脉上来时,玉枕等一些窍位也已经通了,所以气从督脉上来时,玉枕等一些窍位已经通了,所以走印堂时会有电光闪现,并伴有雷震之声,这是玄关窍开的过程。其大致的位置就在两眉中间偏上,也因人而异,与自身的素质、状态、健康的情况和气脉的充盈程度有关;也因闯开时修炼的地点不一,而对自身上的影响也不一样,致使开的位置有差异。     开了之后,说明自身与外界有一个地方可以沟通能量。而原来仅靠鼻呼吸、靠口饮食等才可以获得外界的能量。开之前有阳光三现之说,象小火花、闪电一样,三是虚数,代表不特定的多次。开了之后气就会由此涌出去。这时候气脉所走就象水在一个管道里流淌,源源不断、周流不息,也并不是指气到了这儿其他处就没有了,几乎是平均的。气吐出之去后,会本能地吞回来,人不用去管它。在小周天的第一圈过来时,到玄关窍时有一种发凉感和空洞感,第二圈时有可能还往外吐一点,然后再回来,一般是三圈之后就不往外出了,而且外界就会有气进来。     一般修炼讲究环境,选择气场好一些地方避开风水很差的地方。风水差就是气脉不充盈,不均衡,不调和,不祥和,找到风水好的地方修炼全身有一种静地境界。 (十二) 采外药烹炼中丹     玄关窍开之后又如何修炼?我们知道,炼内丹也好、修禅也好,只靠自身永远炼不成。炼内丹与内药仅仅是栽一棵梧桐树,其目的是引来金凤凰,所以要有外药,要有外丹。外丹在哪儿?其实在炼内丹的过程中也在炼外丹了,这当然是大周天之后才有的。而仅靠自身修炼只能达到养生,少些疾病,为人方面比较合理。通过武火周天把外药敛入体内,这是窍开之后武火周天运行时的内容,是其实质所在。敛进来之后是自然融合,然后是文火周天,唯一的操作是真意默默,出现的状态与结果是绵绵若存。文火之后是温养,神不用,自我烹化结中丹。     当初阶段,所炼的内丹不可能很大,炼两回之后就感觉小腹发胀有装不下的感觉,这是浑元气多了而导致膨胀的缘故,时间因人而异,有人半个月,有人一年,甚至十年八年。平时丹气发动时可能会有天翻地覆地感觉,但要使之平静下来达到稳定,没有什么感觉就行。没感觉不是丹丢了,不用担心,这时候自己就应该明白中丹已经快结完了,之后照常去炼,如果炼时小腹有疼痛感,这是武火过重所致,那就暂时休息温养一段时间,然后再炼。 (十三) 修炼的时间选择     如果修炼的时间长期选择在夜间,而且已经感觉到身体比较差,其他人也感觉你寒气森森,那就把时间改到后半夜或者上午去炼。因为每次修炼的时候,人体都会与宇宙进行能量的沟通和交换,宇宙之气也会自然地被人体吸收,这样,一般是可以通过对时间的调整来改变所吸的气的不同。     传统丹书上流传下来的修炼时间一般不是前半夜,而是三点以后。也不一定非在深夜子时,实际上子时并不适合养生阶段的修炼,虽然选择此时间修炼的人现在还没什么感觉,那是因为身体气脉尚未开好,象块顽石,虽有“美妙”的音乐,也不会有反应。子时是天地之“盗机”,是阴阳变化比较剧烈的时刻,而并不是说子时一阳生,阳气初生了,一修炼,阳气就跑到自己身上来了。此时天地变化之气比较大,就象火山喷发、陨石雨、打雷、闪电这些都属于天地大的变化,但人为什么不去采气呢?因为那时的气场不稳定,如果采的话,可能伤身体;当然也有人撞大运,没受损反而能力大长,但毕竟是个别现象。同样的,在子时修炼也不算好。人正常休息应在子时前,子时期间不要劳作,否则容易受损,最好是安安静静地闭目养神,或者睡觉也可以。凌晨三、四点之后,天地之气才比较稳定,就可以在室内静修了;若去室外的话,五点至七点之间比较合适;七点之后就不好了,八点之后还可以,时间由自己掌握。 (十四) 闯关前的准备     有时候修炼,气的感觉没了,那不用担心,没了之后就不会走武火周天了。而丹气炼到一定火候,就会又发动,它不老实,这就属于关键时刻,要做到不能男女交合,情志方面不要有大的波动,身体别太劳累,穿得暖和些,修炼时的环境要选择安静地地方,这样就可以了。正常的修炼可以熬十年八年,真正的闯关是没有第二次的,都是在瞬间完成的。这是的内丹就有很明确的球状,不象筑基时的小丹那样,没有边缘感、硬壳感,感觉有内容了,还比较柔和。 (十五) 清修与双修的能量交换     在炼精化气时有外药之说,此外药即是天地之气,这就是所谓的盗天地之精华,必须玄关窍开了,如果这个窍不开,不管怎么炼,哪怕小周天通了,炼的丹也不叫中丹,都是小丹,都跟筑基地过程一样。如果还把持着这些内药去炼,永远达不到金丹的位置。金丹不仅需要量变,也需要达到质变,仅靠自身,量变达不到,更无法达到质变。虽然人身为小天地,也有阴阳,可仅靠自身阴阳的转化远远不够。     如果是夫妻二人一同修炼,合理地进行双修,在炼精化气与炼气还神阶段都是比较快的,也就是在金丹之前可以双修,大约比清修能快三倍的时间。双修也是采外药的一种形式。通过双修能够补充外药来源和阴阳质性不足。没有双修之人只能靠玄关窍开,没有玄关窍开,不能与外界阴阳二气相通,故而不能达到质变,怎么炼也只是小丹的内容。所以有人炼内丹几十年,怎么都上不去,这并不是说内丹真的那么难炼,主要还是因为没有确实的方法。象《钟吕传道集》已经涉及到坎离相交、河车搬运,但还不是很明确,靠这本书很难炼出来,因为它把握不住关键的地方。不是讲云游吗?有可能某一天到某一个地方去,有人指点一下而帮助过了一关,就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别人不帮助,或者没有大的外在机遇,靠自身硬熬,熬一辈子都难,所以就慢,或永远行不通真修的路。     等大周天通了,就讲究外丹,如果想烹炼金丹,有条件最好还是夫妻双修,这样能够快一些。但只有大周天之后,才能真正涉及双修。当然,小周天时也可以双修,但不是很合理,不能真正达到双修内容,只能是互相温补,或者达到房中的内容不怎么耗身体而已,当然这还需要把持得好。夫妻在一起的双修内容,是真阴真阳的交合。清修也能达到修炼的目的,只是时间费得长一些。清修之人的阴阳转化靠外在的,讲人天合一,自身阴阳与外边相合,这地方不行,换个地方再来,一样能炼成。     真正双修达到大周天之后,而且双方都要达到大周天。一方大周天过了,需帮助另一方,通过两者交合来帮对方闯开,闯开之后还得未央,使双方气脉差不多。如果仅为了自己去炼,靠一个普通人的身体来补给是不够的,而且会伤人,会使对方身体非常弱,那就吃什么药都补不回来。所以首先必须帮助对方一起炼到大周天之后才可以。     而神交体不交,则是清修者走不上去,利用房中的说法罢了。实际上,只有大周天之后才能做到神交体不交。在这之前,气脉不通,想观照对方的下丹田、中丹田等,使阴阳二气相通,但它是不听使唤的。那样还不如对着日月采气,那样更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而且日月的能量也大。所以这些说法只是好听,并不实用。双修的方法很多,道家吕祖也讲双修。吕祖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修炼之人是可以通过夫妻双方身体里的真阴真阳“取坎填离”而达到纯阳的。吕洞宾三字:吕是口对口;洞,指通金液之气,左边是水,右边同代表相通,是窍对窍;宾上面“宀”代表房子,下边的兵是交兵,即在房内用兵,男女相合的意思,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而此次传统丹法讲座,是以清修自化阴阳的脉络为依据,清心者为上上之法,人天合一亦为上上之法,故取之而授。 (十六) 无情无佛种     女丹的传统说法,认为男女修炼不同:男子炼精,通过炼精化气,气化神;女子先斩赤龙、断白虎,变得似男体身。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哪个男子修炼是为了把***炼没了的?为了炼它而炼它?修炼不是讲血,也不只炼精,它强调心与肾,是性情与行为的修炼,这是根本。《六祖坛经》讲:“无情无佛种”,坐禅也好,入定也好,都是为了使性情自然发生和温养,这即是精化气的内容。身体温养差不多了,才能达到更深的定中之禅,才能把本性烘托出来。放下外边的东西,就是为了安安静静地温养本性。哪种修法都这样。女子与男子的修法也一样,只是有月经时以温养为主就可以了。当然,修炼到一定层次,月事也是可以无存的。有人说,女子比男子修得快,这主要是因为古时女子的社会事少,比较安静,自我感觉好,容易入道,真气也容易从之;而男子四处奔波,炼时不易入心。实际上男女都是人,那么,修炼的内容与结果又会有什么区别呢?     第四讲 炼气还神阶段的内容 
第一部分:炼气还神阶段的内容(上)     炼气之道属于命功修炼,炼神之道是性功修炼,道家讲性命双修。在修炼的过程中,炼气的目的是为了还神。炼气还神的“气”也可以写作作“炁”,一般认为“炁”与“气”不同,气是后天之气,炁为先天之炁。这个炁,叫无火之炁,即上面一个“无”字,下面“灬”代表火,火就是意识,结合起来表示没有心神的参与、是一种赤裸裸的物质,炼之而曰金丹。后天之气的里面还有阴阳属性的物质等,含着这些内容表示还有意识,还有动态的变化过程。     在这一讲里主要讲炼气,到炼神返虚阶段才强调炼神。炼气的过程是通过炼精来实现,炼气的时候把后天气变成先天炁,先天炁变成元炁,也就是真气。炼到元炁的位置,也即是金丹的位置。    小周天之前的筑基阶段,所炼的内容主要是固本培元,即是温养腹内的精气,使之不外泄,并越来越充足,之后走任督二脉,使小周天通。小周天的目的就是为了炼精,使精化为气,之后在任督二脉的周流中会有玄关窍开。窍位开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体和大自然之间有一个以气为内容的通道,把外界的气摄敛到身体内,溶入任督二脉的周流之中,即溶入小周天的循环之中,这属于外药入体。玄关窍开后就会有性光闪现,有性光后,才可以使人体之外药与原有的精气相合,即外药与内药相合,烹炼出一个中丹,这是小周天阶段的炼法。 (一)、为了一个真种子     中丹炼成熟了,还是象以前那样走任督二脉,但不同于以前。过去仅仅是任督二脉通,而现在是一通而全身皆通,所以一走就有六根震动现象出现。这六根使外窍与内气相通,之后会出现眼通、耳通、他心通等六通现象,但真正的六通还是在元神修炼的初始阶段出现。元神炼成以后,六通就不会出现,便没有那些现象。如果从功能的角度则会有另外的能力,而且运用起来更简单,全身已经打成一片,一个自性之识就能代表一切了。而六通阶段还没有神参与,还是靠所炼的气。     中丹之后走任督二脉,对六根冲击之后就会从任督二脉向外溢,把其他经脉冲开。人体主要的经脉有两条,一是督脉,一是任脉。中脉里不走真气,所炼的后天气、先天炁在中脉里是不存在的,中脉象涡流的中心点一样,是中空之道,当然中脉也没有管道的形状,什么都没有,中脉仅仅是协调身体其他脉络的中枢,是神藏贯通之所在。神是不能与百脉相通的,也包括不能与任督二脉相通,仅与中脉略略相合。达到元神阶段的时候,才需要中脉,在炼气的时候所用的仅仅是任督二脉或其他脉络,而邻近中脉的前、后二脉才是全身精气转化的根道,任督二脉只是它的运载通道。(但由于此理是我个人之见,故在此不作讲论)。大周天讲究不单是任督二脉,而是全身一切经脉,整个身体全部融通叫大周天开。开了之后,全身就没有阻碍,没有经络之说,在那时就不炼经络之气了。靠坎离周天沐浴身体气血,结一个大丹。接着使大丹发生质变,最终质变到金丹的位置。     炼到金丹阶段就等于把一个肉体的所有精华包括精和气炼到最高、最纯的位置,至纯为空无之性,但它还是一种能量态。达到金丹程度才有资格去与神相合,相合之后才算是第一次真正地明心见性。因为神是与本性或本心相通,没有炼到金丹的位置,不能与神相合,那就不能叫明心。如果认识到生命当中还有一个真种子,一个生命元,当然那仅是认识或者是思维上的事,还不实际,实际的东西都是内在的一种体验,是一个很实在的修炼境界。     如果是佛家,就是炼到舍利子位置。而舍利子不是火化后出现的小石子,当然,如果没有修证到舍利珠的位置,火化之后也不会出现象石头一样的东西的。舍利珠之后才能出舍利子。从字意上看,舍就是舍掉一切,能放下;利是利益,心地坦荡,一切都是空,在佛家第五禅空处定的时候才能出舍利子。 (一)、卯酉周天化金丹     在修炼五气朝元法时,(参看上图)两只眼睛是在2与7中间的位置,之后双目之光向内合聚,眼神落在山根,以山根向内回归到祖窍,再沿祖窍下落至黄庭,从黄庭向两边分开,落在3与4的位置。左眼为3、为卯位,右眼为4、为酉位,落在这儿以后,开始炼卯酉周天。左眼之光向上,右眼之光向下(这里指神气走向,眼球并不动),向上而走到头上,沿祖窍上至泥丸,也就是由3到2的过程,称作“沐”,由肝气来滋润心气;由4到1的过程叫“浴”,由肺气滋润肾气。炼金丹主要是心气和肾气两者交融,这时的心气和肾气叫真阴与真阳。在这之前包括小周天时也有心液之气和肾液之气,但那时只是大致地分阴阳。     炼卯酉周天先要有大丹,大丹的物质基础就是真阴和真阳。用卯酉来沐浴心气和肾气,开始真阴真阳发动,上下相合,合的时候大致走曲线,由1到5所走落在5的上侧,由2到5所走落在5的下恻,即心液之气落在黄庭的下侧,肾液之气归至黄庭的上侧。黄庭的位置不在中丹田,而在大腹里面,心坎稍下一点的位置,也不是下丹田,真阴真阳在这里相交。     黄婆的黄为中土,婆为阴土,两者相连相合就是《性命圭旨》的圭,能做到这种相合,就达到人生命里的“性”和“命”。心识动处为性,其里面的气叫真气,真气为命。性命相合,之后互相同化,真阴真阳化为元炁,就开始炼金丹了。所以说通过大周天之后的三花聚鼎去结大丹,大丹里面的物质是一阴一阳,也就是太极;大丹到金丹的过程,需经过五气朝元阶段的转化,也就是说想把大丹变成金丹的话,不仅要靠心识炼化,也要全身的气血参与,通过整体才可以把大丹改变成所需要的元炁。     黄庭在心坎下面的位置,在中脉偏前一点,跟中脉相接触,所谓的“一点黍珠落黄庭”,黍珠在黄庭处炼好之后就又落在两肾中间偏前的位置,这是藏元炁之所,也跟中脉相通,但还连不上。黍珠落在小腹之后,腹一回收,跟中脉相通,这时,就可以在小腹炼金丹。炼好以后,金丹往上走,走到中丹田位置,与本神相合,谓之炼阳神;又继续上行与阴神相合。阳神没有炼出来之前,阴神不叫阴神而叫识神。阳神与阴神相合后,落至小腹,复归于命,也叫受胎,之后为命胎阶段,才开始叫元神修炼。元神在腹内烹化,这是命胎修持的一个标志。从这儿往后走就有显象,在这之前没有显象的标志,而是处于一种比较混沌的状态。     此黍珠落黄庭归丹田,就是大丹炼金丹的原理,也是一种方法,是把先天炁炼到元炁的过程。其前一阶段,则是把后天气炼到先天炁的过程,就是所谓三花聚鼎,当然这时大周天也已经过去,全身经脉开了之后,用坎离周天的方法,使身体的气脉、精气能够转化;因为这时的气叫后天气,所以这个过程就是炼化后天气的过程,属于炼真精,是把真精最终炼至真阴真阳的先天炁位置。 (二)、四层炼丹脉络     在筑基阶段所炼叫小丹;小周天阶段也就是玄关窍开时炼的叫中丹;六根震动后大周天开了,在三花聚鼎时炼大丹;通过五气朝元炼金丹,这是四层炼丹的脉络。金丹炼的是元炁,相当于无极的位置,○的位置,是《老子》里面的“道生一”的“道”,所以,金丹还可以叫无极丹、道丹;大丹炼的是先天炁,用《老子》的观点来说相当于“道生一”的“一”,因为它里面有一阴一阳,也就是《易经》所指的太极,叫太极丹;中丹是后天气,是“二”,一个阴气和一个阳气在一起叫“一”,是真阴真阳,如果这两者变化,是混饨状态时,两个阴和两个阳的组合就叫四象;小丹叫浑元气,混沌未分,相当于“三”,是《易经》的八卦,到这时即有形有质,可以感觉腹内发热、胀满,有一种滚动的力量。这是修丹道之途的四个阶段,循序渐进。简列表格如下:┌────┬────┬────┬────┐ │筑基培补│玄关窍开│三花聚鼎│五气朝元│ ├────┼────┼────┼────┤ │ 小丹 │ 中丹 │ 大丹 │ 金丹 │ ├────┼────┼────┼────┤ │ 浑元气 │ 后天气 │ 先天炁 │ 元炁 │ ├────┼────┼────┼────┤ │ 三 │ 二 │ 一 │ ○(道) │ ├────┼────┼────┼────┤ │八卦(丹)│四象(丹)│太极(丹)│无极(丹)│ ├────┼────┼────┼────┤ │有形有质│无形无质│有质有形│无质无形│ └────┴────┴────┴────┘ (三)、坎离周天炼大丹     小丹和中丹属于炼精之道,大丹和金丹属于炼气之道,金丹之后属炼神之道。大丹的炼法名之坎离周天,坎离周天用的是《易经》里面的后天八卦图,而中丹阶段乾坤周天用的是先天八卦图,两者都是顺后升前降的规律运行,是炼化精气的。在中丹阶段每次修炼,气散开走身后,一般是五条脉线并行,有可能感觉是一片,去摄敛外界的能量。在玄关窍开时可以采外药,通过乾坤周天的运转,把外药经玄关窍摄到任脉里,再下行,至尾闾向上走督脉,把外药炼化成与内药相合,这属于武火的炼法;然后文火温养,把外药与内药合而为一化为中丹。     大周天开了之后,在炼大丹阶段就不是单一的玄关窍与外界相通,这时全身已经浑然一体,在靠气脉运行时,能够做到整体摄敛能量,靠一种场性的变化。虽然炼道家之法身外不设气场,但身内气血的变化会本能地向内回敛来炼化丹气,身外的东西也就向内摄敛,因此身外不出现气场能量,也不出现佛家金光等现象。这个时依靠全身窍位向内摄敛能量,这种能量在当初也可以叫外药,就是散在的能量进入身体,溶进坎离周天的循环中,每次循环都这么走,每次修炼都走几圈或几十圈,直到心里微有烦了、累了之意才算结束。之后需要安安静静地消化,也就是文火。消化的时候不象中丹那样结在小腹,而是结在中丹田。通过坎离周天,中丹田向内一摄敛,就结成丹球状,只要结成丹,它就下落,结一点落一点,不在中丹田停留。通过中丹田的位置把全身能量内聚,最后还是落入小腹进行炼化,再静静地温养,化成大丹。在下一次修炼时还是用丹气走坎离周天,之后经过膻中穴向内走,由黄庭向下落入小腹,温养大丹。每次炼法都这样,一直至大丹炼得比较纯熟为止。     其接近纯熟的标志是在某一大感觉大丹炼得比较混沌,此混沌指不受心识所动,下一步修炼就不太听指挥。大丹本来有一种明显的球体感,球体的外面有光亮感和硬壳感,这些特点和中丹、小丹不一样。小丹是气团,中丹有球的形状,但没有边缘感,而大丹就有边缘感。等到某一次所炼边缘感反而变淡,而且里面不纯和,变得混沌,处于一种交融状态时,大丹就算快炼熟了。在这个层次上意根已经过去,所以这时大丹是与心气相通的。之后引发出神光。 (四)、炼丹之道火候图     前面讲过玄关窍所摄敛的能量叫外药,通过坎离周天所摄敛的叫外丹,大丹炼得还不是很好时不会出神光。每次经过坎离周天去炼化,等大丹炼到比较纯熟时会引发心液之气,心液之气动起来,上冲于目,就可以引发神光。我们说,身内所炼的大丹叫太极丹,也叫内丹,在内丹之外,身体虚空之处还有另外一个丹,它不是平时所炼的精气之丹。经过坎离周天,使内丹修炼纯熟,从而引发神光,下落神光,就可以看见有外丹,外丹在内丹之外的位置,两者之间有时空间隔的感觉,在这之前则发现不了。这个外丹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炼的。外丹之相与内丹略同。    身内所炼的叫阴丹、实丹、幻丹,外面的叫阳丹、虚丹、真丹。神光出现后,外丹与内丹相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大丹。用神光的过程叫武火。外丹与内丹相合默默而守叫文火,文火的标志是先存后忘。两者相合叫先存,不可以断绝,在默默守候的过程中可以忘却,这是一种境界。     在玄关窍开时有阳光三现之说,即性光出现,之后经过玄关窍引大地之精气即外药入任脉,走任督周流与内药相合,这时的内药叫小丹,相合之后结中丹,是真意默默的时候。性光也可以叫武火,之后用文火,文火的标志不是先存后忘,不可以忘,可以用一意默守、绵绵长存这些字做标志,一忘了丹气就会散,所以在修炼时不可以睡觉,应消除睡魔,做到绵绵长存。     炼金丹时,五气朝元走动,一次、两次、三次……境界到了时,会有灵光出现,这种灵光也是心识之光。象性光、神光、灵光这些概念都是意识在境界上的不同称谓,分成了几个境界层次。    神光与目之祖窍相通,性光与玄关窍相通,灵光与心地相通,这是大致的位置。走卯酉周天去炼大丹,炼好之后,出现灵丹,灵丹也在体外,与外丹相似。灵丹与大丹相合之后化金丹,这时文火的标志是湛然常寂。寂是一种虚无之境,类似于佛家的空,寂也是静的一种层次。 ┌────┬───┬──────┬──┬────┐ │ 阶段 │ 武火 │ 药物 │成果│ 文火 │ ├────┼───┼──────┼──┼────┤ │玄关窍开│性光→│外药+内药 │中丹│真意默默│ │ │ │(小丹)→ │ │ │ ├────┼───┼──────┼──┼────┤ │三华聚鼎│神光→│外丹+内丹 │大丹│先存后忘│ │ │ │(中丹)→ │ │ │ ├────┼───┼──────┼──┼────┤ │五气朝元│灵光→│灵丹+太极丹│金丹│湛然常寂│ │ │ │(大丹)→ │ │ │ └────┴───┴──────┴──┴────┘ 这样,内丹修炼的脉络就比较清晰了。   第五讲、问与答 
1. 问:在修炼阶段,有时觉得烦了、累了是怎么一回事?     答:这与修炼的层次和境界有关,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大致地说,首先与炼己时心神把持不住有关。修炼所要求的与日常行为有时截然相反。生活中要交际、学习,总与外界的人或事物打交道;而不管是哪一家的修持,都要求清静自然、无为而为、恬淡虚无等,是内养之法。当初所炼是凭兴趣、爱好,新鲜劲一过就烦了,这是一方面,是环境影响了心理状态。     其次与身体的气血变化有关。因为气血影响心神,就象氧的供应可以影响大脑一样。有时修炼效果好,气血顺畅,心神就澈明,对谁都想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清清静静的,非常的朴实、自然,感觉那就是生命与大自然的本质。这种感觉很多修炼的人都有,这是气血的变化影响心神的一个方面。但气血的变化不能总是一个频率,频率一变产生另外的结果,就会有烦了、累了的感觉,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跟修炼所尝到的甜头一样,不必在意。     还有别的原回。有些人在修炼过程中讲究双盘,总认为双盘比散盘、单盘好,把双盘看作是修炼好坏程度的一个标志。但一般而言,双盘腿很痛时是因为气血不通,不通则痛,而这种疼痛或者胀或者麻等,肯定会对心神有所冲击,让人心烦意乱。更重要的是,双盘或单盘时间长了,会对肾气有影响。当初身体的气脉还不充盈,炁源不足,肾气还不纯和,在这种条件下,双盘或单盘时间长了,肾气就会发动过猛,就会有枯燥感。象水壶里总共有3克水,即使用文火烧,也很快会热的,但如果用炼钢炉的火,一瞬间,水就气化了,壶就干了。双盘时间长了,肾气发动猛而快,一动就往外散,便会本能地向四肢百骸肌肉骨胳里扩充,当然这些扩充的感觉人可能体会不到,只是觉得腿麻了、酸了而己。散一会儿,肾气就衰了,心气得不到肾气的自然滋润,心里就烦躁不安,有玉石俱焚的感觉,想跳入大海之中或者希望别人用大斧头把身体劈成两半才好。我推测,对于一些本来性格就内向的人,如果双盘时间太长之后,在心烦意乱之时都可能会有自虐的行为,就是因为肾气枯燥衰弱了的原因。所以双盘不是在修炼的哪个阶段都适合,也不是坐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是心烦意乱的主要原因。不管修炼到什么程度,或双盘、单盘还是采用别的姿式,如果动作过火,气血变化过猛,心里都会有烦躁感,所以在修炼上不是越耗时间越好,也不是动作越高难越好。     还有一点,在修炼用意上尽量以平和为主,不要过长,不要用小马拉大车,要适合而止。每次修炼的时间要根据自己修炼的境界而灵活掌握。要调动自身现有的气,使之发动充盈,滋润身体;下次修炼也是这个程度,不要发动以后再发动。要感觉到挺舒服,尝到甜头时就可以,见好就收;不要品尝那种滋味,不能留连不已。感觉到舒服,就可以停止这次修炼,不要让气血过度周流。人在这种舒适状态下收式后,几乎在一天之中的其它时间都会处于动态中,不管自己是否去理会它与照顾它,由于惯性气血也还是周流不休的。如果炼50分钟就可以了,却硬熬了2个小时,那么则在三、四天之中都不会有修炼的欲望,而且身体明显感到困顿,倦怠,这就是过火的表现。假如见好就收,适可而止的话,气血还会本能地变化,而且下一次修炼时还会热血沸腾,有修炼的渴求,效果当然也会很好。  2.问:玄牝是什么意思? 
    答:《道德经》讲:“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什么是天地根?是造化,传说中造物主能造天地。造万物。《道德经》还讲过一句话,“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的玄就是变化的意思。牝为母,母是对子而言,用人体来讲,下丹田能产生气血变化,产生元炁,那么下丹田就为母,气为子;在这儿,玄就是指使下丹田的气血产生变化的动力。不论用坎离周天还是乾坤周天,玄就是修炼的一种方法,牝是修炼的材料和场所。有牝之后通过变化才能造化生命、造化天地,这就是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的含义。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礼为母为阴,那么把玄看作阳也可以。我们知道,要使雌产生变化,那么所用的一切方法与动力,肯定是与之不同的,不一定仅指“雄”而言。所以生化之道也即为玄牝之义。 3.问:下丹田形成的气血是不是叫真种子?     答:不是,等达到金丹以后才算。真种子必须是与本性相合的东西,象小丹、中丹或经脉里的气血都不算,还远末达到。即使金丹炼成了,如果不与本性相合也不叫真种子;等有机会与本性相合了才叫真种子。换句话说,必须涉及到生命、涉及到天地根的东西才可以叫真种子。 4.问:忏悔是什么意思?     答:忏悔是发自心灵深处的对自己的一种痛恨,而且还要有改过自新的愿望,希望以后不再这样。就是说,为了自新而有自我谴责、自我痛恨的行为,并且想改变它,就是忏悔。有忏悔的行为也算是一种好事,起码能少犯类似的错误,对自己能有所把持。有良心的人才有忏悔,所以有忏悔之心的人还是有良知的。 5.问:修炼不仅要看丹道方面的书,还要看命学方面的书,互相联系起来才可以,为什么呢?     答:命学的书一般讲人生现象,是从规律上来推演的。老百姓有“3岁看小,7岁看老”的说法,也是这个意思。一些有人生经历的老人,看到一个小孩,会大略地知道他以后会怎么样,这是人生规律的总结,其对修持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不修持的人正常工作、生活,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但明天会如何?他不会有明确的看法和方向。而修持的人,会对人生之路把持得更多一些。通过修持,多了一些对内在生命的一种照顾和培育,无论是为了健康还是为了修成大能力、大智慧、达到生命圆满,都等于又多了一条把持生命的方式。     看命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给自己算命,而是以人为镜,返照自身,有所借鉴的意思。能够使自己排遣很多的麻烦和不如意之事。另外命书上也应用了阴阳五行八卦学说,特别是天干地支。命书的基本内容是中国传统数术学,是把规律分成很多内容,找出其中的主要支柱,因为好些支柱之间的变化能构建成一个大致的规律。炼内丹如果不懂这些内容,又如何去炼呢?     我在前面讲了小丹、中丹、大丹和金丹四层脉络,这只是大致的内容,其中更细的内容如中丹到底如何去炼就讲究戊己,否则就不知道真意怎么用,也不知道怎么运用心液之气、肾液之气。必须知道戊己的方法、概念和阴阳属性。例如戊为阳气,己为阴气,甲为阳气,乙为阴气,“甲已化土”也就是甲本克化己土,阴阳互济之理。阴阳二气在身体的不同位置、不同层次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我们所要求的就是要做到非常准确、细致,不能马虎和模糊。 6.问:什么是悟?     答:悟有渐悟与顿悟之说。比如一个气球在未鼓气之前,用针怎么扎也不会有爆破声;而往气球里鼓气,使气球比较饱满,那样针一扎气球就瘪了;如果鼓气到更大程度,达到气球胀满的极限时,用针轻轻一碰就爆破碎了,会很响。可以说鼓气的过程是渐修之法,用针使之爆破则为领悟。哪有不经过渐修而顿悟呢?如果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睡一觉就能悟透天地之机和悟透金丹之理?连金丹的概念是什么都不懂,那怎么能谈到顿悟金丹呢?如果已经掌握了很多有关丹法的知识,只差一层窗户纸不懂时,经人一指点,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即刻“顿悟”了。     顿悟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刻苦实修。当然不要钻牛角尖,修持也更讲究灵性。我们知道,气球鼓到一定程度时,不论是针刺还是碰到火花、树枝、石块时都会爆破,这爆破的机会就是灵性的体现。     这也类似佛家的棒喝之说。就那一句话,当头一喝,或上去踢一脚,或者猛然看到一片桃花烂漫,都会可能使之顿悟。这也要讲究火候。比如风吹竹断,发出僻啪之声,却刚好被一位总在琢磨怎么能空下来的禅者见到了,苦思了多年没有结果的禅者就在这偶然的情况下看到竹子里是空的而觉悟,折断后外面的空与里面的空就溶在一起了,就等于内识与外识相通,这通之而破就是智慧,这叫顿悟。能达到内外相通,象什么“大梦谁先觉,春来我自知”的说法,也是因为经过平时修持的原因。所以平时要琢磨,要象鼓足了气的气球一样,一点就破,要有灵性。 7.问:何时出现定?     答:五气朝元时会出现定。定只是瞬间的事,即在人生当中、在时间上也是瞬间的事,哪怕已经盘坐了2个小时,也感觉只是2分钟。当内在气血变化到一定程度时才有这种感觉。在神跟气血出现既分离又没有完全中断,有这种差距时会出现定的境界,而要做到这一步只有达到五气朝元时才可以。因为从大丹炼金丹时才有这种火候,才有这种定的状态。 8.问:定是一种空吗?     答:从心神上而论是空,但从气血的角度看,不算是空。气血还在变化,在本能地交融,本能地与天地之间有一种能量贯通,而不会达到内识绝与外识断那种绝对的空。 9.问:舍利子与金丹一样吗?     答:是一样的,结舍利珠之前释放出的金光是很薄的,象一层保护罩一样,有一种合聚力;舍利珠不在身内,金光连成一片,中间有一些光点,光点旋转而成为舍利珠;到空定处时,舍利珠被融到一个禅定的境界,空下去之后,舍利珠回归,在身内相合而成为舍利子。所以佛家炼舍利子的过程不是靠身内精气的转化,而在身外合化。出舍利子之后,很快与本性相合,本性发现即是明心,就回到生命的本来之处,一切外缘俱都放下。从此以后,不去念经了,也不去讲法了,需要闭关修持,也就达到炼神返虚的位置,在虚空之处温养本性。道家通过三花聚鼎、五气朝元等方法也能达到这种境界。五气朝元的炼法类似于体内的阵法演化;炼神圆满以后,那就是身外空间的阵法演化了。     按:关于“中国道家传统内丹修炼”的系列讲座,我最初是在1992年11月22日开始讲的,地点在长春,当时每周一讲,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而这套根据录音而整理出来的材料,是在1997年冬历时三个月时间讲完的,地点在北京,当时每双周一次。由于每次均有新参加的朋友,故有些涉及整体修炼脉络的内容略有重复,但为了便于理解每一阶段的修炼内容,在整理时保留了讲课原貌,没有做过多的删减。     此中丹法修炼的脉络,沿用了传统丹书中最普遍常用的修法,如周天运行的概念与走向等,也经过结合我自身修习渊海明灵的体验与心得,把传统修炼进程中的筑基、精化气、气还神、神返虚、虚合道的层次,依照炼丹火候分为了筑小丹、结中丹、炼大丹、化金丹,以及外丹与灵丹的“概念”也融于其中,最终进入归根复命的元神炼化。     此次借修炼人天金丹正法的机会,把其中与陈丹有关的前五讲内容呈现给广大同修,其后之第六讲炼神返虚与第七讲炼虚合道的内容略去。如果广大同修能从中有所借鉴,我之心愿也就满足 一、转化心识的静 
(一)、静的基础 1、留住平衡状态的静     人的身体与能量有关。身体是物质,此物质即是一个人的全部物质,以大的格局看就是指实虚物质。实虚物质之间的状态如何,其与身静的关系如何?从物质生化看,实虚物质在交参的过程中,即已经进行了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交参在物质之间是不可能实现静的,因为物质之间表现了相互作用的动,并且相互制约。但是,只有在平衡状态中进行的交参,才能产生最高境界的静,才是在身体上表现出来并反馈于心的静。这种交参过程及交参的结果,为一个整体性的平衡,平衡本身就是一种静。不管这个平衡是大是小,都是一个绝对性的静。因此,交参过程必须趋于平衡,使其时刻都不离平衡。那么,又如何实现“守住平衡状态”呢?     一切物质现象之间的运动本身,都是由一定的物质规律的自然属性支配的;而这种规律与其自身有关,即在自主地运化时,永远是属于一种平衡性状态。没有外在强大之力的制约,它永远是趋向平衡并且按平衡规律与准则去运动。这是最基本的能量运化规律。只有在自然状态之中,才能符合物性自我的规律性变化,才能实现外在平衡状态。而自然就是不加外在制约,顺乎其本来的状态。而这个外在制约恰恰是来自于人的心,想要实现能量的自然交参运化,就不能人为地、主动地用心去制约身上的东西。应该使自己的心不去管它,就象与自己无关的样子,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使身上的物质能量进行自然性的运化,才能趋向平衡性的交参。此时身体还是属于动态,但这种动是属于平衡状态中的动,可以说是一种相应状态的静。这样,身上的静反馈于心,使心不动,即实现一种平衡动态中的静。     实虚物质交参而趋于平衡,这个状态是时刻都存在的,主要在交参的瞬间。只要有交参就势必有结果,而这个结果不可能是整体上的,只是某个点上的交参。实虚物质转化以后,就是无实虚的非物质态。如果实虚物质名之为有,那么这个非(反)物质状态也就是一种无,它能对自己的心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才能实现静的状态。 2、静与人的心念     一般来说,静是在一个念头之后,下一个念头尚未促成之前的过程中的那个状态。其实,一个念头一旦过去,下一个念头紧接着就会产生。因此要守住二者间的状态就要抑制下一个念头的出现。这样做虽然也可以进入一种静的状态,但这种抑制是自己心动的抑制,来自于心。而在守静于这个状态时身体能量却会发生变化,这样就违背了物质方面的运化规律。由心动去求静的本身就是相互矛盾,因而这种方式并不可取。     往往讲入静的前提都是心不动。而人们在求静的本身时,就已经开始动,即人在修炼时常用自己的心加点东西而求得一种静。这种“加”的关键在形式的适应,即应该趋于一种平衡态而使身上的能量进行自然转化。但是,往往懂得静的人都不容易入静,这是因为他会有意这样那样地去做、去追求。而有的不懂修炼的人或普通人却能在某一时刻进入一种混沌状态,也可能他根本不知道静的概念。质朴见真知,一般思想纯的人容易入静,由于他没有用心去追求什么静,也就没有外加的制约,这样对他来说就是自然性的运化,也就实现了静态。如平时盘坐,这本身就是抑制身上的气血进行自然性交参的行为,从而发生瘀积,使自身无法平衡,因此有很多人会在双盘时产生难熬的痛苦,出现烦躁恶心等。这样反馈到自己身上的大动,位身不静。这是静态之中产生的不静,亦不可取。 3、在修炼中找到守静的途径     从身上找出一条守住静的状态的途径。人在静态时,身体能量方面是趋向于一种无物质性,就是无。它只能烘托,不具有作用性,只能起到趋向于静的作用,而不能抑制静。人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够帮助自己实现静态。就象一瓶墨水倒入小的容器中,一定能分辨出黑色,但当把它倒入大海中,那么由于它散到接近于极限,也就不能表现出黑色了。而自己的心,在身体出现无的状态时,放在无里面,那这颗心就算是墨水,这个无是比大海还要大的啊!大海还是有形的呢,这样你的心就会感到不受什么左右,空空旷旷的无所依托,没有地方放。因此,人也就自然地处于一种高级静态。人在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即最佳状态,它与身体无关),即使自己不管它,这种状态还是存在的,要守住这种静态。在守静态时并不是守着怎么进行交参和怎么启动,那样就是执着于某一点。而是守住交参之后的那种无实虚状态,它本身是清清澈澈的状态,心里是透亮的。我们所守的,要走到这个位置去做,而这个位置也是极容易把持的。     从渊海明灵修持法上讲,在炼哪一个式子时都有这个位置,而且能在每个式子当中绝对地找到这个东西。即在其间稍微静默片刻之时,一停止的瞬间,外在的意念对它不加以干涉,自己当时就静了。此时,身体上的能量就自然地发生交参,出现一种鸿蒙状态,类似于“混沌”。从第一式到收式,片刻之中就能把持这种状态,甚至于根本不必要把持,只要当时片刻不动,心稍微什么都不管,鸿蒙状态一下就出现,这也即是一种“静态”。当然,不是持续这种状态的时间越长越好,静和动本身是交替进行的。我们所言的静是一种相对的静态。 4、从身心交参过程看静态     从身心交参过程看,静并不神秘。它包括修持的一切,时刻都存在,而关键是看自己如何去发现自身的能量、智慧和一切好的东西。如果人的心和身都是居于一个空的状态,人在此时即是处于修持的最高境界,在一瞬之间,只要片刻的静就能帮助自身了。     通过做这种方式而想使自己的能量提高。在出现静态之前,如果以自己这样有序模式的修炼状态,那么,就会影响到身体及外在场态的变化,虽然在把持片时之静的过程中已经忘了,但还是能够以能量存在的形式使能量级提高。这即是先使自己的心动,让它进行某一种特定的交参状态。如“修持法”中的手势,气机膨胀,两肾发热,内心一坦然,放松了想法,虽制约了自身空定,但几秒中又出现静的“鸿蒙状态”。这种状态的强弱决定自己静态,这种无的本身,即是实虚物质交参之后产生的,使人在心上、身上、能量上已经进入了一种静态的格局。这些道理在“物质生化基源”中有所体现,但也与人的修炼有关。在认真修炼之中,进入身心交参状态,才能出现一种真正的静。 5、身心合一的作用     人的心态、心志如何,受到在修炼过程中所获得的能量以及其自身实虚物质变参运化程度的影响。命法修持对心理状态起决定性的作用,人的能力越高,这种作用性就越强。人在能力级提高时,定力也会相应提高,人也容易入静。在身上修持所体现出来的心理的静,在生活上可以时刻用上,如果自身浮躁,只想着自身的事难,那么接受外界能力就差,并且也不会给自己留下时间去找解决事情的办法。     心静方为空,为空时才能容纳一切。如果心动则为不空,不空则不能容纳。心的静态如何,对自己的一切方面都有影响。而修心状态之如何,又完全取决于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因而,身和心永远是分不开的,即身心合一。而谈到人的心时,定与身有关,能量的多少也与静态有关,静态高,外在的东西才能往里进,两者缺一不可。 (二)、静的内容 1、从心上去讲心和静     从心去谈静,一念不起为静。有想法则为不净,干净之后为空、为无,就是静。何为一念?即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我希望从心上去讲心。可是怎么讲,你心里什么都不想,不就是静吗?而如果你又认为:“念这句话本身就是一种想法”的时候,你在概念之中还存在着这句话,这本身就又是不静。要使人真正地进入静的状态,不可以用这种方法。而不用这种方法就又有矛盾了,那么我连这个想法都不要,也不去管静与不静,这就对了。     因为静本身不是你管与不管的事,不需要什么东西对它有所影响。而真正想要进入这种状态,连这个静都不懂最好。但我们不是白痴,听过并认识这个字,因此知道这个静,其对实现生命的修炼具有无穷的威力,所以我们才去执着于它。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既然不是白痴,就应该有一些别的想法。不知道这个概念,也就不会用它去实现静,做了也实现不通。但你既然比白痴强,就不会在这种状态之中,所以我们想实现心静就装一回白痴,让自然之道去实现静。     不静自静为真静。没有静的概念,没有静的所求,没有静的执着而出的静,才是真正应去追求的静。不静自静就是希望对一切念头都没有,包括想自己在修炼的念头。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不追求静,包括不追求任何状态,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静,也包括不执着于一切想法。不执于这个静是因为都知道这个字。     平时或盘坐的时候,只要把腿搬上,或是摆成什么姿式,或连摆都不摆,然后就该干什么干什么,不就把这件事忘了吗?举一个例子,如果你现在想睡觉,你就说“我想睡觉”,当说的时候你并没有睡,如果真正地睡着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不知道睡觉的概念。入静也如此。按照某种方式去求入静,这本身就是一种执着,很难实现静。当不知道静的概念时,不知道什么是静的状态,但是人却已经进入了静的状态。那么,当人知道静的概念时,还按不知道时那么做,同样能实现静。所以,当你执着于自己为什么静不下来时,就别管它,自自然然,大大方方的。比如要走进房子里,走方步还是走碎步,还是蹦蹦跳跳,这没什么关系,只要能走进去就行了,何必还要学什么具体的固定的方法呢?你并没有想下一步该怎么迈,但你的脚却迈出去了。所以说,想真正实现静的时候,不需要什么方法,还是按人原先所走的一切去走,能够实现就行了。     不执着的本身就是一个顺自然的状态。原先的自然性是属于以往的;现在这个自然性,可以随便去干什么,也可以想静,只是不要执着,那就能静下来,否则就违背了自然。不执着于现在的方式,不执着于任何东西,就会顺其自然而入静。 2、静能容纳一切     心静了,静到好的状态,那就是定,静本身是一种形式。可以说,入静后即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如果用物质方面的概念来说,这个静对应的不静即为动。心动就是有,是实实在在的心。平时讲入静都属于有形而无质的事,就是因为人知道这个静的状态。如某人入坐时,两小时后醒来,在时间概念上,表针却是两小时,但自己一点感觉都没有,没有什么形式,这叫有形无质,这叫静。静没有质,没有一切东西,静也容纳一切东西。在如此修为时,当时即能在层次、能量级上,提高很快,因为没有那个东西,才能容纳这一切。     当然,并不是在那个时候,自己连肉体都不存在;而是那种东西转化到一种状态,进入一种空无的状态,跟没有是一样的。没有的存在地就叫无。以无这种状态出现的时候,能容纳一切有,包括无本身,所以人才能进入能量的境界,进入智慧的境界,进入大静之后的静;在人身上体现的定,可以说就是这种状态。定就是入定,静就是一种状态。定是无形有质的,先圣大德们所认为的很深,“定中生慧”,定后就是大智大慧,入定一次,就算是成正觉,这就是说的有质。入静能是十几分钟或几小时,而定都是片刻的。这就是人在入静后的外在的身体的表现。 3、无意间就产生了静     静在任何时候、任何人身上都出现,无意间产生的静才是真正的静。如人在站桩或盘坐时,心中无所求,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处、意在何方时,这样就可以说:“今天我真静”,这是较容易实现的。而当一个人的心里有大悲痛时,或晚上跟别人吵架后,在哪儿一站,呆呆地望天空的星星,当时就已经忘记看什么了,只是在那看而已。过了很长时间,才醒悟自己该回家了,也许人人都有类似的经历。还有在大的高兴时,会忘了自己该干什么,更不知道想其他别的事了,因为当时的自己已经在精神上完全放松了。这种静在人的任何生活形式中都能无意间捕捉得到,有修持基础的人,如果善于把握生活中的静,才是修炼中的得意者。 4、入静与定的关系     或许很多人都问过:“为什么自己入静很难呢?”因为人在修炼时执着于静字,已经背离了一种自然的规律性,这样就不容易出现静的状态。而有时人忘了静的概念时,连神儿都没有,傻傻的,那种状态,却恰恰是一种高层次的静态。人要想实现静,就应该把什么都忘记,不能执着于一个静。静是普遍存在的,而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发现了,若发现后,才能把持住它,但在把持的同时,又违背了这个静字。这就要求人在修炼或听课时的最好状态即是放松和自然。     在修炼过程中又会遇到入定问题。入定不是用时间来衡量的,入定也与形式无关。虽然人体能量的运化因不同形式而有不同的运化,但决定人状态这方面的东西,只有心里放下一切时,无所有,才能静下来,才能实现入定。入定时间的长短也因本人的能力而定,它也可以是随意的。在烹炼时,必须有元神状态,道家修持到元神出关就能够入定。     在这个状态适用的东西不一定在其它状态中也适用,就如入定对不同人也不同一样。如八卦中的一个艮位或是离位,这两个封位状态的时空角度、物质的实虚比例、实虚的结构形式是截然不同的。如果用两卦来表示时空转化,前者艮卦属性的实物质多,而后者离卦属性的实物质少,虚性物质多;前者密度大,艰难性大;后者容易,能力高。这就是说实性物质多时,对实物质的约束力大,虚性物质多时,约束力小。修持者入定就是由他本身所处的状态,虚性物质远大于实性物质,那么在他身上所体现的时间性就不同于常人了。古语说:“洞中方一日,世上己千年”。就是说原先世上规定的量度,在洞中进入另一种状态(时空道),背离于原先。众人修持进入那种状态之后,反过来就有大智大慧的形成。一切言行和举动与原先不同,本事大得多,能解决的问题也更多,因而成名。这种高级的定态是人在修持当中很重要的状态。 5、空、无才是真正的合于道     在修持过程中开始入静与入定,接着入空和入无才是真正的合于道。道包括一切,但当人为而用之的时候,就不可能实现无的状态,所以,道指心态为空的状态。一进入这种状态,修持人就可以随意站位于一个位置,去无中生有。有是指片面的东西,空不是指一直绝对的空下去,而是指某种状态的空,其表征现象为无形无质。如一个人坐在那不动,而他自己的感觉是一瞬间,这即是无形无质,无内容,在那一瞬间内是一片空,没有时空的一切东西。而人进入这种无形、无质、无内容、无时间,为空、为道,这是人心静的最高境界。虽然任何人都有可能进入这种状态,但并不常存,只偶然出现,这个方面的把持也很难。只要出现一次这种状态,即是以门外形式修炼百年也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在此种状态时,修持者具有与他人不同本质的层次性。空往下走,无才是真正的合于道。要想真正的进入空无,还是需要有能量进入鸿蒙,通过真正的修炼才能合于天地之道。 (三)、实现静的简易方法     修炼者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静、空、无呢?如何走才能达到真静呢?”应找出一些符合现实的、不用意念、不用形式上的意念的入静之法。现在人们所用的,多是引着自己入静,其本身就是去动,无机会静,这样即使进入状态也守不住,这种有意念的方式不可取。而任何人都有意念,目标又是使自己趋向于无意念,如果站位于有意念,但却以意念引着、领着去修炼,这样就不如随着或顺着,即是不排除意念,也不排除杂念。道理很简单,牵着绳一直紧张,为动,一念代万念不行;随着绳本身的曲度,就不会很僵直,因为顺着走,就必须有柔劲才行。绳子绷得不紧为相对静止,即顺着走。     有的人欲入静时,总用压制的方法,这样就会有矛盾。人的意念总会有不动之时,等到意念不领着自己的时候就更静了。如没有绳子,杂念不排除而自无,想法不压制也自无,就算入静了。只有在自然状态下才能进入真正的静态。往往越简单的越具有高深的道理。人在不明了道理时才躁,大道寓于简,谁都有这个机会,明者亦易,愚者亦难。随是被动的,顺是主动的,不矛盾,它们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静态。因此,不用去管静与不静,有可能在某种状态下就会自然顺着那种气氛去发展自己的想法,顺着就能实现一种相对的静,这就是方法。     一切东西的现象都是物质发生变化,是能量的交参,而这种交参变化可以说是时空转换的格局。静本身就是一种时空的转化状态。 二、 
    人欲修行,仅靠个人盲修,一般难以成功,只有明师才能给人带来“觉”,唤醒昏昧的元神,浇醒善性。醒后,把持住本性,使自身整体融合在一起修炼,才能提高生命质量。所以,生命修持的真正途径就是一句话:“跟师父模仿学,要本神自己炼”。 (一)、真法难授     修炼界自古以来即讲根基问题。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心识气血也都各自不同,但是,当一个真实的修炼法门放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只要去修,人人都会修成正果。遗憾的是,由于素质问题,心识不开的人,认识不到真法,尽管有明师费尽口舌也是徒劳。而教些粗浅或旁末的方法,大多数人却认为这个好,反而会认真地练下去。     在跟同道朋友聊天时,他们也深有同感。真法讲出,学者茫然,却自认为“如此平常之理谁人不知,这还算道法?”最后还得恳求老师再教些所谓的真东西,似乎越神秘越是真法宝。使得师们都不知要教什么了!把一个至简至易的大道放在眼前而不知,就是没有心识相应的缘故。     对众多求法者,春秋时期的老子有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一句“不笑不足以为道”是说道之珍贵而下士不明,还是不被下士所嘲笑冷待的就不是真道?     几千年以来的求道法者如此,现代社会的许多修炼者也是如此。多年来,为了修行,为了人人修行,我站在讲堂上认认真真。为了真东西,没用处的也得讲,只为了让修者能够接受,可到头来,真的被省略。他们红光满面、神采飞扬地倡言老师“圣贤”,病好了,心情好了,功夫又长了等等“谢谢”的原因。而默默听着的我,只有回家途中,望着夜空繁星,独自流泪。     每次讲习班结束,都下狠心对自己说不再教人。但还得教,看不下那众多修炼者的赤诚求道之心。而教又是真的无兴趣,“假”的才认真学练。人太务实了,只求今天的变化、明天的收获,而真法是融入生命根处,在“活”的过程中自行完善的法,她不是人们只为了表面欲望而有的玩具!她真的是永远满足不了执于眼前结果而修法的人。 (二)、平等心得道     对那些能够去求真法的人,师又都能去教吗?修行讲根基,不是说根基差就修不成正法,真正的道法是不择人的。善人可修成,恶人亦可,富人能修成,乞丐亦能。法无外,皆在心识之变,神炁之化,心神之自修。但根基差的存恶之人却求不得正法,不会有师去教,师也不敢去教他正法。不是师之保守,而是心性德行不善者为下等根基,无论哪宗修炼的方法,是先性后命、还是先命后性与性命同修,修到一定阶段都是神炁相融、心识炼化的过程。心根差者则无法以平等心过关,心魔必起。此火候乃自性之为,师亦不能代修。如教真法,师则害人误己矣。     所以真法不会轻易示人。修行难,难在自己是否有一颗纯正善良的心去感悟明师,求得正法。古来入门苦修,勤俭杂役,师者考验修者心胜,磨炼心根,确实心地纯正,又能勤苦修为的人,才能传授正法。昔时,长春真人入门也是艰难重重,才致终有成就,开龙门宗法。择徒而授法,这也是为师之道。 (三)、显心识,性命同修     近日,有位修炼近二十年道法者来问,他这一生修成有望否?现在层次怎样?我说:“你修得挺好,已经入道了,以后的路还需要自己去把持了”     修成与否,首先是入没入道。此人现在心识已经出现,这是人道的根据,也是修持的关键。谈修炼,乃人体精、气、神自我圆通之道,一是炼气,二是炼神。炼气之道是强经脉,壮脏腑,足真炁,化金丹的过程,能实现健身养生,出六通,延年益寿,但不能了脱生死。只有炼神之道才是修行的根本。一旦神显化出来,就会知道自己是谁,抱定主人翁,靠神自己去炼而使其圆满,才能成就生命完善的身心同一之道,超凡入圣。     而关于心识显发以后,应如何去修持时,我告诉他的是:应该注意修炼气脉。虽然现在已经显发心识,以此继续修持下去,也可以。但对神却不容易把持得住,无神也不容易显发,修起来很难,也容易误使阴神离体。因为气脉不强,以原方法只有一途,在有朝一日能打破自识之关,去悟得天地自然皆为性体的时候,才能实现内外的真正沟通,气脉被净化,进入神显与修神的阶段。    虽然炼气之道乃常人之修,不象炼神之道为超脱之法,而且气也永远不能化成神,但气脉的变化、充足、纯净,才能使神出现。人人都知道,一个新生婴儿,没有饮食营养与父母呵护,将如何长大成才?气不足则神不宁,金丹不成则炼神无望。所以,性根显发之后,还是要修炼命法的。     路在脚下,在心中,它需要修炼者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以“修海无涯苦作舟”的愿力去实践自己的修炼目的,志者为王。  三、修行心语 
(一)     修行——人,生命完善。     内养自炼之道是生命完善的根本。     真正的修炼是身心的交融。     人的行为符合生命规律即是修行。     修行也是完成自我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与消化。     修行也无外乎更好地把持人与大自然的交流。 (二)     修行之事即性命之事。     真正的修行与现实是不相通的,与生活是不相容的,这是站在生命角度看。从现实角度说,修行就是生活。     修行之事与常人一样,只不过心里环境不同。     要想修行,就必须在心神上用功夫。任何途径的修持,都离不开心神的变化。     身体变化取决于心理变化。心中清明,自身气血也自清明。     心有所生,元炁随之而动,身体则随之变化。     心的存在必以身为基础,所以修行要身心并重。     对本神的把握是真正的修炼。     修持炼的是主我,不是动作。而动作感觉,却是修持中的内容。     不同的姿式有不同的场态存在与变化,也就有不同的修炼内容和精进程度。 (三)     修行是无时不刻的,生命中的每一瞬间都是修,都要保持中正与清静。     修炼要注意捕捉身体一瞬间的微小变化,并要认真体会,找出其中规律,才能精进。     修行不是无心之事,而是真心之事。     要想修行有结果,就应有发自内心的对修行的执着,而不是迟迟的等待。     修行要身体力行,实实在在地去做。     修行不只是站桩,在平时生活中的一切事也要心沉。而心沉不等于懒,要多学,多思,多体味。     对于修行之事,不要耍花样,不要干耗,而应做到润,润即是身心交融。反之则是耗生命之油,可惜哉。 (四)     修行之事也是整体之事。     修持不照顾整体就是执着。     心中执着,身中气血便有执力。     平时生活中保持纯纯然的心,有明朗。在心性上,不要故意磨炼,在身体上也不要过于劳累或做激烈的动作,应融和一片。     修持是以神闲气和为本:以神炼气,以炁明神为用。     心平气和是修,自然温养身心;气和心平是用,方便平时待事。 (五)     天人合一是内修,人天合一是外用。     通过大自然的气魄来烘托出人的气魄,这是一种境界上的反参。     注意感觉大自然的情感,也是修炼。 (六)     修行要修境界。境界是从里到外,从心身神气等无分别地透出清清澈澈的感觉,是形神兼备和身心融一之后的自我体现。     修行者于人、于物、于自然都要容身亲善。     能控制自己的性格,就能调整自己的心神。     想修行,于内于外皆行方便之事,少给自己制造障碍。     修行不要过于和现实生活相冲突。     修行本无戒,守之在门外。     不在其位,难谋其事,是立身于修行?还是原地于现实?     每次修习都要从零开始。 (七)     修持是生命的觉悟,是一个人发自生命之心底的对生命的渴求,是用人的全部行为体现出来的对生命的温和。     每一修行者,都要以一颗坦诚、赤热而又平和的心,去面对自己的每一次修炼。  四、三重人生结构之修行 
    人立大地之间,秉气而生,运气而长,使内外合和而善。善者生而有义,福幸绵长;不善之人徒活一世,为人何益?     一善者,清心平淡,元炁调和,内孕生命于身心,修之养之,而为上真之人:复历行人间,修善于众生。此内修至善,外行小善,待功德圆满,以了人世。涵虚人生于此,隐淡修道者是之。    一善者,精励图治,智勇兼才,上以安邦定国,下以治世民和,积善于世人,以享太平。此外积之大善,天地共鉴矣,福幸长存。弘志人生于此,帝王、将相、贤士是之。功满而回,行涵虚人生,惰性养身,复修内善,化而道成,全圣之人是也。     一善者,持清静法,修圆融之身,慧力相加,心神俱明;兼而行世于祥和,天人如一,感之而遂通。此内圣外王之人生,大同于天下也,大通于天地之间也。行之,全真之人是也。 五、大通天下之太和境界-----洒向世界的真爱 
    生活中,人们时刻都在为生命的存在而服务自己的人生行为,好象生存本身即构成了人之活的全部意义与希望。然而,亘古久远的生命却从最底层里爆发出了对生活自由的追求。醒来的生命精神,伴同自然的人性,以自己赤裸的热情在渴望心灵的解脱与润泽。 (一)、超越生存的爱 1、世界意义     生命-----春秋时期的李聘曾说:“天长地久,大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在《道德经》中不自生的大地能够久长地存在,而生于父母之身的人类呢?在“生命”问题面前力不从心的我们,只有把生命的希望寄托于天地久长之梦忆;也由此,而于自然状态中本能地融入到广漠的宇宙精神里面,寻求着人的生存本质。静下心来,落到了原来地方,还是生命二字。归根结底,生命是自然的,在动静相济之间展示着她的轨迹与灵光。     天然的生命自然有治理内部环境的能力,她融化自己每一个细胞,直到自律的生命肌体重新出现。同时,她也变化着与其他环境之间的生存状态,相互交流着井最终走向和谐。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用自己的行为告示了她的存在境界。     社会-----人们希望自己以及他人,都能生活在和景升平的环境里。喜欢自己的社会充满着平等意识,是自由之集结地,于有序中显示其和谐的组织性能。在每一个生命者面前自豪地展示出她那样和境界的丰貌,为人类的生活创造一个美好的生存空间。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事业-----《易经》说:“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一个中正而至美的生存境界,畅发到人生的各个方面,才能使人的生存行为,体现在合乎节律的事业之中。这就是生命的事业。有融乃大,行运于均衡势力下的大业,必将充满着诱人的青春机遇,去沟通那个必须的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与默契。 2、人性存在     人性的存在出于自然,天然之性又如何有善恶之辨哉!人性本自然,其用也中和,一切因果只不过是在缘其事的时候,表现出心生有别罢了。最自然的生命属性,人性,在任何事物中都显发出她的悟性,同时,其也作用在生存内环境的自觉上面,并最终实现自觉而明的状态。健康的人性向整个宇宙,也向每一个生命者舞蹈着她的自由,以及自由而和的境界。     真-----乃人性的根,朴实的心灵。掌握它的人会以自然为准则,去尊重物性本有的自由规律,并以此去协调自己的人生行为,处处有着人的朴实与坦率,还有一份持人时候的真诚。     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社会关系和大自然中进行的。为了不带有任何障碍,用自由的人性去参与这份关系将是最朴素的善。善是生命的温和,她是清的、也是静的存在。自觉者善,行规律者善。大彻己心的我们,去拥有符合规律的行为,和拥有并超越那本该纯朴的道德规范的行为。我们在人性与自然之性的统一中,共同构成一幅人生中至善的社会境界。     美-----其具有融于一切与和谐一切的能力,可以说,美是通的人生行为。由于她在人的生命境界里,反映出人性质朴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之精神,所以,美就占有了人性的中和精神,使本来自然的人行于大自在的生命境界。存在着的,就是自然的,在自然中升华着真。善、美的人性,将是纯洁的。爱因斯坦说:“我的理想就是真、善、美,如果我不是孜孜不倦地为真、善、美而努力的话,生活对我来说就毫无意义”。 3、生命行为     道-----认识规律,为一个生命行为的根本思想。人在生命活动中需要不断地学习,只有认清规律的本体,才能遵循整体的原则去分析变化着的万千事物,从而才能明晓衍化即是道之精神的内涵。思想也就诞生了。     爱-----对生命情怀爆发出的力量就是爱,她洋溢着热情的活力,所以才说,爱,是生命行为中的源泉。因为有了她,生存中的人才能够直近本来,免去物和情的距离,活得坦然,多了情缘的理解。一切挂碍,在爱的心声中消解。以生命之本来精神兼爱天下,成为一个和平使者。     通-----《易经》曾经说过:“大地交而万物通”,它告诉了后来者一个理解,变化着的是永恒的自然。在天与地的交融里,我们感应着永恒的存在,也体验着人与物交流的境界。在生命的内核里蕴化着人生最终极的目标,那是生命本身的和谐,那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统一。内健而外顺的大通境界,歌唱着人对生命自由意志的纯洁诠释,在每一瞬的生命中,实现着和谐而通达于志的精神追求。 (二)、超越心灵的爱 1、人的意义     淡然自若的众生本性,无需任何戒的执守,也无需一丝概念的帮助,在自然心灵的召示中,有着对自我生命永恒的渴望。     我们渴求着对生命境界的体受,回顾着,温养着。在生命本体融合的境界里,我们也同时会影响外界生存环境的协调。假如人人都有善之行为,祥和的宇宙环境便会融入到我们的生命之中,她和谐着,自然着,相通着。在这生存的内外环境统一的清和境界中,我们就已经完善了人类自己的生命行为。这是内圣和外王的终极境界,是追求永恒,渴求善行为之生命本来的地方。2、人和自然     大自然赋予了人美好的生活空间,更赋予了人生命的延续。生命存在的本身即已意味着与大自然的交流。我们可以说:人生,是人和自然的一种默契之情,其在默默的交流中互谊着,融合着……     然而,自然界的变化也就是一切物体的变化,一个不和谐的大自然的变化,也同样影响着人类日需物资的危机,影响着人与人亲情关系的危机。人离不开大自然。在人与自然本源同一的时候,面对自己就是面对大自然。我们在渴求一切都有善行为的时候,我们是清净的。人洁而静,静而生慧,慧能生力,力而动,动则变,变自然于善。     和谐的我们,融和着大自然。人和自然的相互统一而有超然的大自在。为了一切,人应该有善的生命行为。 3、人生修行     修持是生命的觉悟,是发自生命心底的对生命永恒的渴求,是用人的全部行为来体现出的对生命本体的温和与完善。     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们内聚生命,同修性命(精气神),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在无我的寂静中冥合身心。当我们去以自然为终极境界的渴望中,便已消解了人在修行中的执着和界限,大彻己心的我们,在人性和自然之性的统一中,在天与地的交融里感应着生命永恒的存在,也体验着人与物交融的境界。     清清静静,同修身心,返俗归真,去进入和谐自然的生命境界。天心即我心。默默地,道法自然。以我心合人天如一精神,化成我身即宇宙之身的生命终极境界,大通在天地本性之中,方便自在,行世而祥和。     在开始修行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行为上入手,调节好生活中动与静的关系,让动则合理,静则适度,保持适中、得中的行为准则。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逐渐地做到和谐,在整体之间能够相互协调,不再产生执意与执力,这样,就会实现身体上的平衡了。     通过均衡的行为,渐渐地调节全身气血,使之融合,改变身体的健康情况,以通为畅。慢慢地,人的精神和肉体便会自然调和在一体,这是神与炁的交融,她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受到甘淳。如此,修行到身心如一状态时,在人的生命行为里便体现出了祥和的境界。这祥和,为人完美至善的果实,为一个真实的人的境界。得之者,善莫大焉。 (三)、我们要具有人的精神     在世纪末生活的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明天和今天?     当我们在回顾自己人生轨迹的时候,我们是否在为了孕育未来的同时也在顺应着今日的潮流呢?顺自然是为了合乎规律,合乎回归生命本体完善的规律。顺势而导,为了明天的宇宙环境能更加适合生命的存在与提高而尽一份我们自己的力。     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信念,有那朴实无华而又久远流长的自尊、自爱、自强的信念。在自尊的信念中,恢复自己的本性,即恢复我们成之为人的根本天性,找到自我,真识自我,也珍视自我。在自爱的信念中,要敢对自己的行为大声喊出:“身对苍天而无愧,心对自我而无悔”,行得堂堂正正,这是我们人生的责任。在自强的信念中,要有“长我浩然正气,人定胜天”的气势,我们要具有人的精神。     亘古的生命渴望,在生生不息的衍化精神中,无限真情化为一滴滴纯朴的爱,让一颗颗赤热而善良的心去抚育生命的永恒,去承受自然宇宙的润育,去奔向生命永恒的家园!让我们生命意识下的和平精神,引导我们走向祥和,把真爱洒向世界,至善人间。  六、结束语-----修炼一个生命的真实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象《生命是一块好田》的读者来信说,他在没有看典籍之前,还是有一个纯真之心去面对世界,安心修炼,不看则已,一看并认真之后,却再也没有了那份清静,只好在杂念纷纷中硬去坚守每日的修炼计划与生活。我对此深有同感。岁月能改变一切,只要有一份发自生命心底的修行信念,并为之努力,虽然暂时困惑仍在,但我心已经坦然。随着修行的精进,终会‘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天地一循环,人体一循环。人天合一之时,化为千般妙境,以显生命之觉醒与完善,而实现人的自我精神,去自主生命、自主宇宙时间。在最后,我想说的就只有这样一句话:     举足落足,皆从道场来     法心道心,还回如来去     天地一人间,任我们同行!     让我们为求证人类普遍的法身境界而共同修炼!     让我们为实现大通天下的生命家园而共同修行!     自从认识到人体是一块好田的那一刻,我就在这块田里,播下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并一直走到专业修炼上来,与此同时,也觉悟到:真正好田是养我们的宇宙,而我们的生命,是一颗颗生生不息的宇宙之丹。  一、直练元婴显形的误区     修炼元神,显化婴儿,是前些年我一直孜孜不倦地指导人们修持的主要内容。除此以外还在长春,北京等地,系统地讲解了“道家内丹修炼”的理法。丹道中炼化元神,简而言之是待一颗无形无质的金丹炼成以后,用粉碎虚空的方法脱离丹室,化做一颗莹莹灵丹,上冲中宫位置,寻本性而练化元神,谓之“明心”。阳神炼化纯圆,飞腾而上于脑中“见性”。寻着离宫阴神,聚结合体在泥丸宫里,霞光满室,遍体生白。一战将息,而又回归于腹内元神处,合化为命胎。叠起莲台,虚养命胎,进而胎化元神,默默温养,直待紫气虚来时节,元婴养育健全,冉冉而出天门,旋而又回。     然而,淡化了与大自然沟通的现代人,很难用已有的观念去聚集足够的能量炼化金丹,再加上心性不纯,念念有为,这又怎能化生出虚空境界的金丹。我忆起在90年所带多一个少年的事,他已经跟一个别的老师修习过半年多,气脉基础还是好的,我带他出婴儿,第一次见面时带出来一个婴儿,第二次又出两个,几天后见面时,又带出了五个,。新带出来的婴儿,养育几天就可以出入自由。他常常是一边在家写作业,一边让婴儿各自出去逛市场,进游艺厅等,在回来向他汇报所看到的情况。他在此也淡化了自修。大约在一个月以后,他又来时,求我在带出两个来,听了这个要求,我就很担心了,因为这表明他的贪念太多。当我认识到这一点时,和只好问这个少年,每次玩过是不是很累,他回答是有一些累的感觉,我就说,那么累,何苦呢,也没有什么用。说完之后,他身上的婴儿就全部消失了。     后来我指导其他学习者修持时,静心组场,于虚空中调化宇宙灵气,导入修习者的魂魄之上,化生命胎,之后再点化而成婴儿形态,一般在修习者身中育化24小时左右即可显形。当时的初衷,是为把修行者一次带到生命再造的根本处,但是在实践中发现,这条路也不理想。由他人带出的虽然是有生命意识的气光婴儿,但是仍是气血幻化为形,没有深及人的本性处,更没有改变人的本性。     修持是生命之事,只有对心灵和心性的改变,才是根本性的完善之道,修持者必须在生活与修炼实践中缘事化情,自修自证,自行潜质觉悟。做为指导老师,一方面是造就外在事端,随机点化方向。一方面,在修习者性体修证纯净以后,助其育化命胎修持。  二、内外气场的修炼实践 
    修行伊始,我所用的方法遵循了整体练化的原则,不再考虑经络,不再留意窍穴,只身溶入一个不执不守,无挂无碍的虚空境界中。在那段岁月里,2—3小时的盘坐往往仅感到是恍惚之间的事。     在按整体炼化的过程中,我真实体验到,在人体之外还有场脉的存在,而这场脉有恰好是身内气脉的体外循环部分。其范围一般都是在去肤三尺之间,内气外脉的往复周流,构成了人体完整的生命能量循环系统。而此内气外场的中枢,是居于任脉与督脉之间,没有管状之说,也没有方圆之说的中脉。中脉里不走真气,像漩流的中心点一样,是中空之道,也是神藏贯通之所在。我后来把这个行流内外,心灵互映是生命系统,命名为“中灵脉络”。     在内气与外场合练的初始阶段,由于气脉震动所导致的痛苦,使我经历了“换骨浴身”的煎熬。我在由此导致卧床不起的第二天,口腔里出现苦水,臭味难忍,吐出的是干而稠黄脓似的东西,直到第4天,才产生出甘淳的津液,在那段时期,一点点响声,都会使脑子里,婶子里的气脉产生翻江倒海的变化,像水一样来回波动颤抖,震的周身异常疼痛。走路是时候不敢用脚跟着地,不能吃东西,也不敢说话,也不能听别人讲话。而在练习动作时却没有痛感,还似以往一样有气势,且很清爽。最初是15天,最幸福的算是盘坐了,几个小时的双盘都是在温意清净中度过的(在这之前我并不搬双盘的),如泉一样的内景似沥沥经心,无心之中,印证了传统修炼法的“六根震动”过程。     经过这个阶段,我总结出了五行八脉的修身理论,并应用到入门阶段的形体练法上,以身内气脉,体外场能同修的方法,只入天人合一的境界,我身为丹,宇宙为田,在自然而然的火候下,身内气机不动,场脉之机自然施起,像一涡漩,宇宙太和之气,自然会摄敛至身中。当修到胎息发动,三华聚鼎阶段,又有内气不出,外气反进的效验。此方法的实践,在92年我指导的多次讲习班中,许多修习者身上也出现了气脉震动状态,并且反映出来的只是些许酸楚与遍迹周身的温和,几日的体绵似醉的现象,即以完成了身体的改造过程。 三、难的是人生观念的改变 
    万缘尽处,有为也自然,当我能够说出这句心得的时候,也是感受到多少次的人世触心了,知道了在生命修持中随缘而生化的生活内容。在修行的路上,我深深体会到,气脉的改变容易,肉体的改变也容易,难的是人生观念的改变。如果不能把炼出来的意气转化为内在的真实的生命意识,不能对灵魂深处层层面面净化与把持的话,也就根本没有办法向上修。再勤奋也只能在气脉精血上用功夫。一个人只有意识形态有根本的变化,才能进入阳神修炼阶段,获得大成就。释家持戒化缘至此,才能够明心见性,道家金丹沐浴至此,也才能抱命元神。然而,令人惊叹的是多数修者却不知意识转化,也不去修炼意识转化,只盲目追求种丹贯顶,明心见性,这样不是凭空造梦吗?     修持过程中,一般在心灵意识不净的时候,人的魂魄也就不稳起来,这时表现出妄乱之性,即自生魔性了。可以说,这个魔性与人的真性是统一的,在纯和时即是真性的显见。     而使我感触很深的,是这几年指导的一些修习者,他们在获得一定进展之后,便把持不住自己,妄乱之性转化为行事的“大勇气”,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我指导的不够完善,方法不当,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为了实现所谓的大能力,一味追求气脉上的变化,而对由后天入先天的意识转化,却没有踏踏实实地修持。所以说,修行人是且不可用浮欲或一己之私念来修身的。修持是“归根复命”的大事,只要落至心灵与生命的根本处,不急不燥,持之以恒,于不为中得自然,滴滴侵实,才是真意修己的方法。     在修持的道路上,可以说外机易得,内识难转,外机易改,根性难化,这个经验式的总结,是我在93长白山身心修持夏令营中的体会。46个学习者,46颗心,在愿望多多的情况下,我只好改变初衷,不敢带大家去炼婴儿,改以苦修的形式影响心态。10天是时间,人的意识仍然没有复归到真正的修持上来。在其后的5天里,指导了自修的方法。     退而自责,又走上了寻求人人都能简便超脱的大方法。如果人人都能体悟此境,我又何求它法,有谁在识“自己的那一个真我”! 四、我身即法身的天人修炼。 
    如何能实现大众普修的问题,是我十多年来在修炼中全心探索的命题。过去指导练习者的方法,走的是以元气直接练化婴儿,之后再修法身——法身又名真身,是人生命完善的终极境界,也可谓之“宇宙生命”。根据这些年指导修行的经验,发现婴儿在身中养育的时间却绝不是三年几月就完成的,尤其是对“世事忙碌”的修行人,不能去专心地合化元气,也不能静育元婴,这是几年来我指导人修行时深感遗憾的地方。    而“我身即法身”心法,是“易圆修行”对完善生命提出的根本境界的修持理念。主旨是:只身溶入到广漠虚空的宇宙里,清净寂灭,化合身心。在具体修持的过程中,不结丹,不修脉,不练阳神,不合阴神,不育元神,不养婴儿,而是以“中枢脉络”融汇宇宙精神,动静相鉴,情物融融,直化心身归于法身的生命境界。     而法身修持的方法,主要是在天人之际中,用性命同修之法,在自然而然中,性灭心生,照见虚空圆活境界,天心一窍洞然于身……恍然发现天心即我心,杳冥无际之宇宙精神涌入我中。静静间,一气落先天,本神自收于中灵道脉之中,化全身为灵丹……     法身修持到一定境界,即能分性化身,出现亿万化身。每个化身均有智慧和灵性,是法身修成的验证。这时候,即修至真人的位置,是生命完善的如来境界。 五、道行人生的逍遥境界。    天地之间能构成一切生命和一切规律的,是道。而一直以来,每当人们谈起道,好象就等于说:是与天地同体,归于虚无了。然而道也是有内容的,它包含着人,物和大自然。道的内涵,道的朴实,道的自然,却恰恰是我们道行人生的精神所在。可以说,道行人生是完善人的终极境界,而且也是完善过程中的境界。     以“易圆修行”中我身即法身的修持程序,初为修身时期,中为法身时期,终为道行时期。道行时期分三步:一是阵法阶段,二是功德阶段,三是合道阶段。     阵法修炼,是把法身修炼的有神变能力的方法。阵法最根本的,就是通过调动天地之间的能量来布阵,达到超时空的“无为”效应。这种能产生出一个统一场,对外有一定的固摄力,于内能相应的生化。通过阵法能最大限度地摄敛宇宙能量,以供给法身修持。在修炼自身时,先分性化身,各占位置,相互协调,由居于中宫的法身直接指令,统一发动衍化阵法。阵法如同一个能量转化器。之后可以把其他宫位归于中宫合和,能量就与法身相通了。阵法衍化,也可以有外在应用的能力,如改变物性,风水,调节气候等,具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阵法修持是修命,功德修持是修性。是以无为之法去做有为之事,产生的效果即是功德。这个阶段,是让化身去各行其事,各得其所,在其过程中自身的能力或增或减,这也是法身的性情磨合,是生命中很塌实,很真实的化性完善过程。     而常说的普度众生,不仅仅是指世间的与人为善,更重要的是遵循宇宙规律。要遵循规律,还要改变规律,大的规律不能背离,在这个前提下,还要改变一些小的规律,为的是大的规律更加和谐。     因而,所设的阵法也应符合社会规律,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大逆不道就似搬起石头投不出去,反而砸了自己脚。是天诛地灭的。所以演练阵法不是随意的,应慎行。     功德阶段走满之后,自心会“不自然”,这不是说想脱离现实到另一个世界,这种“不自然”是指个体与大的规律不相关了。在这个境界上,已是心灵合一,能知道与天地实实在在地同体,这样顺和规律,就叫做合道。可以逍遥无际,行大自在了。六、追求生命的祥和。     修行,乃是生命的完善,人生的完善,世界的完善。法身境界是生命完善,道行时期是人生完善。而实现世界之完善,这不是个人行为能达到的。能做的是自己努力修炼,同时也去帮助其他人修炼。如果人人都能修持成功,那么,整个社会也就非常和谐,世界也就完善了。对于修炼者,去求证人类之普遍的法身境界,让大同天下的“生命家园”早一日伴同着我们,是最有意义的行为!这是生命的渴望!!!     大丹接近纯熟的标志是在某一大感觉大丹炼得比较混沌,此混沌指不受心识所动,下一步修炼就不太听指挥。大丹本来有一种明显的球体感,球体的外面有光亮感和硬壳感,这些特点和中丹、小丹不一样。小丹是气团,中丹有球的形状,但没有边缘感,而大丹就有边缘感。等到某一次所炼边缘感反而变淡,而且里面不纯和,变得混沌,处于一种交融状态时,大丹就算快炼熟了。在这个层次上意根已经过去,所以这时大丹是与心气相通的。之后引发出神光。    (金关玉锁)书中 几种神仙养真气长命者为地仙 打坐修行者为神仙 孝养师长父母救一切众生 出意同天心正直无私为天仙    所谓真性又叫元神元性指心的本性本体 唯一灵是真 肉身四大假 气神相结谓之神仙    元婴:修炼元神,显化婴儿。丹道中炼化元神,简而言之是待一颗无形无质的金丹炼成以后,用粉碎虚空的方法脱离丹室,化做一颗莹莹灵丹,上冲中宫位置,寻本性而练化元神,谓之“明心”。阳神炼化纯圆,飞腾而上于脑中“见性”。寻着离宫阴神,聚结合体在泥丸宫里,霞光满室,遍体生白。一战将息,而又回归于腹内元神处,合化为命胎。叠起莲台,虚养命胎,进而胎化元神,默默温养,直待紫气虚来时节,元婴养育健全,冉冉而出天门,旋而又回。元婴修炼成功过后,就已经是半仙之体了,有人说元婴有形,有人说元婴无形,我估计元婴应该是无形的,指的是返回”婴儿”(即无损)的境地。丹道秘本《正道指南》—灵玄子目录  灵玄子原序  邱祖内功周天火候歌诀  金仙秘旨全诀  宋·希夷睡功诀  宋·朱紫阳调息箴  金火丹诀序  内功直指金火丹诀易知说  金火丹诀  五息直指阐微原序  五息直指阐微   灵玄子原序
  吕祖曰:“玉清留下逍遥诀,只要凝神入气穴”。凝神凝吾心神,入气穴将心神注入下丹田。冲脉根此,上通山根目中玄窍。圭旨曰:“寻到山根始入门。”大洞玉章曰:“堂运推入,连广灵都。”道经曰:“有欲观窍,无欲观妙。”释典曰:“二目谛观,系念缘中。”华阳曰:“大道渊微,常在目前。人能对视金庭,窍开而呼吸通。盗太虚灵气入丹穴。”黄庭曰:“呼吸元气以求仙。”黄帝受广成子内视秘法,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守中七情不有,五蕴已空,何有十二因缘。所以如来拈花微笑,直指迦叶当前,正法已传。紫阳曰:“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三丰曰:“此道分明在眼前,神气根基常恍惚,虚无窟里炼空灵。”许信良金火丹诀云:“目中消息透丹田,日月变观静照圆。若遇子时快下手,采凭风火过昆颠。神注丹宫休漏泄,气归元海要流通。凝眸引气行呼吸,得药归来入正宫。”皆指此也。  邱祖内功周天火候歌诀  首节言阳生静里,为药产神知。即以妙诀通灵也。静极而动兮  静极之际,自生动机。动而无欲,观其妙焉,昔黄帝受广成子内视秘法,乃水中起火,月孕日魂之旨。直指之,无非心交于肾,神合其气而已。古语“神气”两个字,了尽万家书即此。黄帝行之百日,精不摇而自化,气不耗而自清,神不劳而自宁。三者日盈,小药成矣。工法必须机先一着,最初还虚,即始于有欲观窍也。是故动机未兆之先,欲见天心。功先观窍,窍在目前。由观而得,当从有欲。观至无欲,以还七情未发之时。于当止之处,常目在之。无时不明,意惟抱一。不二不杂,一贵能守。无怠无荒,守一归无。无无亦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寂而常照,欲自无矣。无欲曰静,为性之体。静性光圆,为心元神。神机在目,时常内视。既凝气穴,更慎动机也。一阳来复  因动而阳气生矣。一阳即元气,来复即初生。元气初生于气穴,缘静而动。瑶池金母曰:“静者动之基。”药产抻知兮  药,元气也,产生也,神,吾心元神也,知觉也。因静极元阳气生而动,致外形伸而坚。吾心之神忽然而知。妙诀通灵  妙诀即后之风火采炼之法。人得诀遵行,可延年益寿。  第一节言:阳气初生勿采,迨气壮急采之。  微阳初生兮  阳气初生,丹田虽暖,犹微而未壮。如乾初九,潜龙养于深潭也。  嫩而勿采  初生元气尚嫩,勿就用风火采炼。  药物坚实兮  药即元气,物即外形,坚宝当旺之时。  十五光盈  如圆月十五夜,子当望时。月受日光,光满而盈也。  第二节言:阳旺急采。莫到衰时。采之无用。  时当急采兮  元气当旺,驰外之时,急行风火,采归丹田。由尾闾至夹脊,过昆仑,降重楼,还气穴,谓之河车周天工法。元气既归,不致化精。炼之,封之,养之,久则可期化神,以至还虚也。  莫教错过  切莫错过当采当炼之时也。  久而望远兮  月望后,光渐缺不圆,比元气旺极,泄漏即衰。  采之无成  气到衰时,方用风火,采炼无成。吕祖曰:“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逢望远不堪尝。”  第三节言:气驰神亦驰,神返气亦返。气之回尽,缘采炼封固时候足也。  气弛于外兮  心神久凝气穴,静极阳生气动。旺即驰外,外形举而坚矣。  神亦驰外  神因气动,亦驰于外。苟不慧剑高擎,神珠朗照,则淫念动,元气化淫精而泄矣。精泄气漏,失去真种。比药不积,丹何以结。吕祖曰:“鼎内若无真种子,徒将水火煮空铛。”昔如来修舍利成金仙,首断淫念。断法用风火,但此非至德不授,佛门惟迦叶得传。若不断淫念,如蒸砂作饭,终不能成  神返于根兮  神,心神返归也。根,命根气穴也。心神由外返内,凝于气穴也。工法念常守一,以目观中,用真意引心神,由目中注于气穴。久之,冲脉通。冲脉中宫脉也。通则玄关开,橐龠消息现矣。前任脉,后督脉,一气循环,上下流转,都缘中脉交通,神返于根也。  气亦回根  用神火息风,将元气摄回原处,故曰气亦回根。  气回将尽兮  驰外元气,亦真意率神火息风摄归气穴,则外形缩如马阴藏相,复为童男矣。漏尽通成,乃回尽之效。马阴藏相,即玉茎如童子缩也。漏尽通,即六通之一,身漏尽也。精尽化气。无再泄之谓。若得六根无漏,则六通全矣。吾心返乎混沌,方归浑化。既归浑化。何有七大十八界。所以七处征心,都无是处。然七大十八界,能成二十五圆通者,为能各守其一也。噫一之所以为一,纯然乎其妙浑然。  采封候足  采用武火,即摄气回根风火。封用文火,即得药归炉风火候,即始调药终养药,两头用文之候,中间采药、炼药用武之候。崔公入药镜曰:小间武,两头文,气尽回根,无须风火采炼。若不止火,必致药伤。故入药镜曰:“火候足,莫伤丹……气吉防成凶。”均渭此也。  第四节言:阳生为活子时,壮即起火行风也。  子时起火兮  子非夜半正子时,乃气穴阳生之活子时。气旺驰外,急起火行风。  须要分明  分明者,须知宜文宜武时候。  第五节言:火必兼风,神当依息也。  如何云火兮  昔广成子日:“火即神,风即息。”风以助火,即神以依息也。  后天呼吸  呼吸,先天无形,后天有迹。虽有迹,究非口鼻呼吸,乃身中气蒂,庄子南华云:“真人之息以踵,是也。”一呼一吸为一息,实冲脉之消息,即橐龠之阖辟。上通目中,明堂也。下透丹田,气穴也,为任督交通之主脉。柳华阳云:“督脉非在脊骨外,任督亦非止于上下唇。”予亲自领会证验,方知其真,缘自验。  第六节言:用火兼风之法。即呼由内之外,为前降;吸由外之内,为后升。  如何用火兮  如何是用火风之法。  呼降吸升  呼即前降,任脉由上而下也。吸则后升,督脉由下向上也。二脉交通,互为其根,名曰河车。运转周天,神气依之而行。心印经曰:出玄入牝,呼吸育青。入药镜曰:起巽风,运坤火。即此。  第七节言:用火风,如无似有。  用火玄妙兮  运用火风,本乎目然。不着形迹,方为最玄最妙。  如无似有  勿忘勿助,若亡若存,以合天然,不假人为。  第八节工法言:行火风,即效真人之息以踵也。  行火鼎内兮  鼎炉鼎,位正中宫,即黄庭土釜也。采药贮此,以火炼之,以风助之,全凭橐龠吹嘘,一阖一辟,以鼓动之。易曰:“火风鼎,君子以正位凝命。”入药镜曰:“真橐龠,真鼎炉,”即此。直言工法,以意统气为鼎,领神为药,引入气穴而为性命之根。况神又为火,息即为风,指用神息摄气,归于丹田。比喻火风炼药,成于鼎内。以便结丹。心印经曰:“神合其气。”黄庭经曰:“呼吸元气以求道。”即此。此节直言工法,至简至易。  息效真人  息即呼吸,效真人之息以踵。非效口鼻之呼吸。真人之息,一呼一吸为一息,要息息归脐。脐为中宫,即踵也。论息原冲脉之消息也。经言橐龠玄牝谷神,皆此窍玄关也。能常观此。观到虚极静笃时,关窍自开,消息现矣。此天然风火,安假人为。张紫阳曰:“慢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即此。  第九节工法言:火风必须有候。数出入之息,即其候。  火须有候兮  气旺行火运风,须有时候。  数息出入  行火风有一定工夫。要数呼吸出入时候,无太过无不惟当其可。所谓调息,息非口鼻之悦耳。  第十节工法言:数息即火候。如用刻漏,以定时。  名为刻漏兮  运火行风时候,如漏水有数,故名刻漏。  用定时辰  以刻漏定时辰,知运火行风一定工夫。  第十一节工法言:阳候三十六息,用于采取进升。  自子至巳兮  由子至巳,静而动,动而又静。  六阳用九  子至巳,六阳候。进火主动,乾无用九,故阳数九。  三十六息兮  乾阳用九,四九三十六息。进火一定工夫。呼接天根,吸归月窟。  采取进升  人要采取药物归炉,须进升火风烹炼以成丹也。即此于凝定神息,以意常静摄精气运化,而复虚灵矣。在工法直指之,将吾身驰外元气,欲复归命府,必用火风。火即心神,风即呼吸。一呼则气前降,一吸则气后升。此一呼一吸为一息。由尾闾转夹脊,过玉枕,至昆仑,降重楼,归气穴,为一周。如河车之运转也。约有三十六息之工夫,则驰外元气已尽,回归原处矣。然气之回尽,有三十六息归原者,亦有不止三十六息归原者。总之归原后,仍用武炼三十六息而止。元俞玉语:我朝柳华阳,谓火候泥在三十六息,亦非是。何以云三十六?举阳数而言,此阳动,气旺,火炼工夫也。  第十二节言:阴候二十四息,用于退降炼烹。  自午至亥兮  由午至亥,动而静,静而又动。  六阴用六  午至亥,六阴候,退符主静。坤元用六,故阴符数六。  二十四息兮  坤元用六,四六二十四息。退符一定工夫,呼通清虚,吸还祖窍。  退降炼烹  退气渐回于内,降气尽归于根。炼神火化尽阴精,烹呼吸调足元气,皆由动至静工夫,故曰退符。又按进阳火,乃武火也;工夫大,比于三十六息之长。退阴符,乃文火也;工夫小,比于二十四息之短。  第十三节言:卯进阳火,酉退阴符,必在无思虑、忿欲,惟凝神火于内也。  卯阳沐浴也  卯为火之沐浴,当六阳候之中,气动外驰,宜防危虑险。洗心涤念,进神火于静极而动之际,是火至清无浊,由于沐浴也。  阳火宜进

  气动旺极,不为欲动,而即外驰,致形举矣。当危险之时,更要洗涤,速进神火。采至清元气,摄归气穴,炼之,意净毋杂。此武火宜进之沐浴也。工法:武火如达磨祖师,二目观中,用意率神合气。随呼吸以升降,摄提神气,逆转泥丸,复降归根矣。

  酉阴沐浴兮

  酉为水之沐浴,当六阴候之中。气静内归,宜防危虑险。洗心涤念,退阴符于动极而静之际。是符至清无浊,由于沐浴也。

  阴符宜停

  气已回根,不因年老而为阳衰,致形缩矣。当此,阴符宜停,仍须洗心涤念,微用真意;似有似无,若亡若存,绵绵不息,以固本根。此无刻漏.火符常温,养回根元气于丹田。所谓炉存火种,常温养是也,即静中文火之沐浴也。工法:文火似如来,二目垂帘内视;用意率神合气,呼吸相依,温养神气于丹田也。

  不降不升兮

  不用呼则前降,吸则后升之火风,惟丹田内凝神火,故曰不降不升。

  沐浴景象

  气穴内凝不降不升之神火,全在无思无虑,忘忿忘欲,方是沐浴景象。

  第十四节言:综上三节进火退符沐浴为小周天工法。较比后面之大周天略有微形。

  较大周天兮

  由“自子至巳兮”,至“沐浴景象”十四句,属百日工。小周天炼精化气,采小药之法。与十月工、大周天炼气化神,采大药之法不同。

  略有微形

  小周天较比大周天略有用火风之微形。若后之大周天采大药,只由定里存火种于气穴,本五龙捧圣之秘旨,歌诀未言,故不细述。

  第十五节言:小周天由调药、生药、釆药、得药、炼药、养药,在进火、退符、沐浴、温养内。而工法两头宜文,中间用武。比—岁循环,起于冬至,终于冬至,为周天一巡也。

  周天三百兮

  十二地支,除卯酉,每宫三十度,共三百度,为一周天。

  除卯酉数

  卯酉两宫六十度,为春秋二分。阴阳中度当旺,故宜沐浴、洗心、涤垢。始于惩忿窒欲,终于无忿无欲。火下降,龙从火内出;水上升,虎向水中生。龙虎交会,水火既济矣。若火宜降而反上腾,水宜升而反下泻,则火不生木,水不生金;为忿不惩,欲不能窒,必有不测之患,以至气耗神亏矣。陈此卯酉,而为沐浴,以防危险也。

  三百六十兮

  十二宫三百六十度,为一周天。

  连卯酉名

  连卯酉六十度,在周天内。

  再加五度兮

  乾隆后编新法,周天三百六十度,古法再加五度。

  四分之一

  新法每度六十分,每分六十秒。古法每度百分,每分百秒。四分之一。一度分为四分。每一分为二十五分。

  以象闰余兮

  由今岁冬至,至明岁冬至,三百六十五日零三时,为日行逆转一周天,以成一岁。若以年论,遵日月朔望,定月之大小,十二月凡三百五十四日为一年。余剩者积三年加一闰,积五年期再闰。

  周天一巡

  今岁冬至至明岁冬至,日行自西转东,一周天为一巡。比于丹法,静极而动,气生外驰。至阳关外形即举,气壮精盈,不致泄者几希。纵不思淫外泄,亦必精耗气衰。修士当此,即净心专意,抱一观中,凝神气穴,进火行风,采之,炼之,封之,退符沐浴温养,亦如日行周天一巡也。

  第十六节言:小周天工毕,仍归于静,无思无虑,无忿无欲。惟心神凝于气穴,再候阳生,以进火也。

  复归于静兮

  药既归炉,止火停风,气已回根,便安神息,复归于静。

  依然沐浴

  依然洗心涤垢,无忿无欲。无忿火自降,无欲水自升。水火交,神气合,鼎盈小药。炉存火种,绵绵不息,时时温养。然沐浴之火不着于有,不落于无,故为文火。

  神凝气穴兮

  五心元神,仍用意凝定,注于气穴,纯一不杂。其实,元神即是真火,随吾真意,存于丹田。由目中以注之也。

  再候阳生

  神火久存气穴,再候静极而动。元阳之气,又发生气穴也。

  第十七节言:百日工内精尽化为元气矣。但此工百日内,千二百时要无间断。入室不涉外事,方可期望有成。不然于朝暮夜间做三五次,庶可保身以延年也。

  行之既久兮

  拳行此诀,于百日工内运满三百妙周天,则目中阳光二现。淫根已缩,阳关已闭,无精可采,精尽化为气矣。所积真阳之气,尽伏气根。纵有动机,不宜再行火风也。

  精返为气

  工到百日,阴精与元精均因火风尽而化为元气,及阳光二现,止火景到,必须止火。惟入定静,以养真阳也。

  迴风混合兮

  百日工内,三百妙周天,采炼小药,日积日盈,全在火风,以风助火炼药,即以神摄气成丹。

  百日工灵

  百日工夫,毫无间断,如天之远行无已,方能采成小药,日积日盈也。

  第十八节言:得六根震动。阳光三现时,须要七日口诀、大周天法则。但此候小药将成,再问采大药之诀,以得指示也。

  六根震动兮

  前云阳光二现,止火景到。惟入定静,以养真阳。候阳光三现,采大药之候已至。须用七日釆工,六根震动,得大药之景见矣。

  七日口诀

  邱祖于此未言。

  大周天起兮

  七日大周天工法,邱祖于此未言。

  再问迷津

  邱祖于百日工内用小周天火候采成小药工法。前已逐节言明。至于七日大周天,采大药工法。可再问之,以便指示迷津也。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三尺青锋寒,一剑凝电光。

江湖漂泊短,书琴伴身长。

秉烛读诗卷,月下舞拳枪。

 

 

  金仙秘旨全诀

  灵玄子

  按《金仙秘旨二十四首》,合周天节气,诀固明显,尚有秘中之密,先须炼己、性复原初、最初还虚、虚灵不昧,玄关守一,机先一着、百日筑基、进火炼药、止火得药、小药初圆,此十个条目为小周天百日功:调药、生药、采药、得药、炼药、养药之秘诀也。

  静采大药、防危虑险、大药过关、大药服食、冲关入腹、意定归原、神气合炼、神化胎结、神定胎息、神足胎全、神静胎养、神灵胎出、神圆胎脱、行满功全这十四个条且力大周天功诀。以上条目共二十四个,工法全备,是全诀也。

  一、先须炼己

  游思妄想莫纷纷,净土能归了悟真,

  不昧当前常内运,全凭洗涤在功深。

  二、性复原初

  炼心须炼到心空,空内圆明性体充,

  诸妄无存还旧我,清虚神气会黄中。

  三、最初还虚

  对境无思虚自还,功归抱一守玄关,

  时存正照空诸有,无相光中头妙丹。

  四、虚灵不昧

  中原性体本灵通,圆相光明寂照充,

  尘垢无污心似境,当前应物不昏蒙。

  五、玄守一意

  命原天与立由我,顾諟当前命始明,

  抱一凝神开妙窍,自交神气会黄庭。

  六、机先一着

  气不散兮神岂昏,静中无想一阳生,

  息风神火随升降,运足周天气渐增。

  七、百日筑基

  静中抱一不昏沉,呼吸黄房气裹神,

  对视金庭能百日,当前初见电光生。

  八、进火炼药

  药即气兮火即神,天然呼吸运归坤,

  静当无念勤调养,动要防危用武文。

  九、止火得药

  阳光二现在当前,命府精无小药全,

  气伏龙宫宜止火,外形不举定工坚。

  十、小药功圆

  火足祗因元气全,阳光二现露当前,

  炉当火止神宜定,定候真机动下田。

  十一、静采大药

  静待阳光三现时,初生大药采无迟,

  天然风火何须意,定里冲关神不驰。

  十二、防危虑险

  木座如馒覆软绵,鼻须木夹窍毋宣,

  为防冲关危险际,故宜定里任天然。

  十三、大药过关

  静极而动大药生,冲关气壮过昆仑,

  鹊桥上下都危险,自动开关定力成。

  十四、大药服食

  定中真意不昏蒙,七日元神静运宏,

  服罢灵丹胎欲结,相交龙虎守黄宫。

  十五、冲关入复

  觉照元神真意行,丹田元气已充盈,

  动时引过昆仑顶,归到黄宫化尽阴。

  十六、意定归原
  动而后引过三关,遇祖凝神念必删,  诸妄不生神意定,六根无漏得循环。  十七、神气合炼  以神御气气无倾,气里神凝意不萦,  时照上宫常内定,定中气化化神清。  十八、神化胎结  黄宫炼气化神多,火转周天孕太和,  一点真机含内视,如鸡抱卵不寓窠。  十九、神定胎息  元神寂照气常凝,胎息终归运化勤,  十月关中神养足,方能定里产灵婴。  二十、神足胎全  真意常凝气化神,中宫十月圣胎成,  全凭久视神凝定,寂照绵绵内莫昏。  廿一、神静胎养  呼吸停时念不生,定中神息运无声,  三千六百时无欠,养就灵儿上苑登。  廿二、神灵胎出  大定三千六百时,法财伴侣共扶持,  小钟轻撞时提醒,莫教神迷入别尸。  廿三、神圆胎脱  宫中似觉神圆照,念已无存意寂然,  三万刻中无间断,灵胎养就便升道。  廿四、行满功全

  阳神妙化离天谷,寂照无昏出便回,

  虽到还虚仍住世,三千行满功德全。

 

  宋·陈希夷睡功诀

 

  龙归元海

  心本虚灵,神火性光。随意下注,凝于气穴,喻为龙归元海。

  阳潜于阴

  乾阳潜藏坤阴之内,喻心神凝气穴,太玄云藏心于渊。

  人曰蛰龙

  人曰龙之蛰藏深潭,运息养之。喻人藏心神于气穴。

  我却蛰心

  我以蛰龙法蛰心,便能神凝气穴。

  默藏其用

  默藏运用,人不得知。但此不过神凝气穴,久视方知。非此无识。

  息之深深

  用之要,非久视,馀无效。能久视,息现(观)至深深处。息念相依,总归脐内。神气混合而为命蒂。南华云:“踵息是也。”

  白云高卧

  希夷云:“我高卧白云窝内,对视目中,心神随念,注在深处。自得气养神圆,法最简易。”

  世无知音

  人总无知睡里能行神凝气养之法,如有知者志之。法即抱一心空。神安虎穴,观中意净,气养龙宫。人未睡目时,先须睡心。前如不思,后当勿想。现在放下,只一念注在二目齐平处。观随念至,念随息至。由外窍至中,窍至内窍,久视不怠。心如水之澄,如月之明,息现当前,直至气穴。呼则前降,吸则后开。冲脉中通,运行任督。阴符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按希夷睡里行功,原本易象,向晦夜也,晏息睡也。睡时心无物欲之想,只一念神凝气穴。入之自然关开、窍通、息现,百脉周行。如是睡去,惺惺然。妙实无涯,奈世无知音何。

 

  宋·朱紫阳调息箴

  鼻端有白,我其观之,随时随处,容与猗移。

  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阖,如百虫蛰。

  氤縕开辟,其妙无穷。孰其尸之,不宰之功。

  云卧天行,非余敢议。守一处和,千二百岁。

  鼻端有白

  鼻始生处曰端,即二目间齐平处。内之外曰呼,外之内曰吸。一呼一吸为一息。神凝气聚,全凭呼吸。呼吸调和,心静光生。性体圆明,则鼻端有白。

  我其观之

  二目对视其端,工久窍开息现。念随息出入,定显本心性光。

  随时随处

  动即宁神,静即养气。接应之间,心意安然。毋忘二目视其端也。
  容与伊移  容能也,念能与伊同移,随时而在。为二目久视其端,则意定放心,收也。  静极而嘘  对视既久.杂念无。心静,窍开,息见。鼻端处嘘嘘然,踵息通矣。  如春沼鱼  如春日气和,沼中鱼口中嘘嘘然,似息之出入也。  动已而吸  动极复静,如鱼嘘而出,吸而入也。  如百虫蛰  冬月百虫畏冷入蛰,藏于土窟。静而自吸,人不效之如百虫乎。  氤氲阖辟  藏土窟无风冷,气自氤氲。吸而阖呼而辟,出入不疾不徐,神息相依而已。  其妙无穷
  呼出吸入,其机孰主入。  元宰之功  元气内藏,本心原神为主宰。静而主,动而静。运转造化。功诚无际。  云卧天行  驭云气以行天,全凭心神为主宰。运化之妙,如天行无已,待诏以朝玉京。  非予敢议  朱子谓云驭天行,不可思议,非予敢希望。  守一处和  予只知守一而独处和。对视目中,神凝气穴,简易可行。  千二百岁  能如广成子语黄帝:“千二百岁,吾形不衰即幸耳。”  长生秘诀  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主也;故形以气养,气以神凝,神以静宁。务慎神劳气耗。气竭,形病;形死,神离。当知形依气生,神依气活,形神俱妙。养气功真,抱一以静。神合其气,气合体性,都凭息念相依。观在规中,胎息深深。法惟对视,系念山根。静中养气,动里凝神,抱一心空。神安虎穴,观中意净。气养龙宫,神藏气内。气里神凝,如天地之交,似日月之合。念在中宫,意为基矣。静观其窍,动观其妙,目前风水,长生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