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刮痧拔罐全过程详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3:32:12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刮痧的历史。刮痧在古代称为砭术。既然是砭术,那一定要知道什么是砭。砭【biān】,实际上和砭石有关,砭石是一种特殊的石头,据考证起源于现在的山东境内。这种石头色黑,手感很润,敲击有声悦耳。你听说过孔子击磬养生吧,那个磬用的就是砭石。石代用的乐器――编钟,有很多就是用砭石做的。

  砭石不仅可以做乐器养生,还能用来给人治病。砭石治病多次出现在《黄帝内经》里。用砭石来刮痧,甚至可以不用刮痧油,这是它和普通的刮痧板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砭与针、灸、药等,是中医治病体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砭术甚至被称为中医治病之祖。不过大约从东汉以后,砭石找不到了,砭术就慢慢失传了。再后来,医生很少再用砭石给人治病了,因为这种刮痧疗法,虽然有效,也基本没有副作用,非常容易上手学习,但因为看着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且医生给病人治病,体力消耗很大,所以医生一天也看不了几个病人,不像开药方来的神秘和有技术含量,而且医生还能从药上挣钱,这样刮痧疗法,慢慢的就沦落到了民间。所以,你看很多老人都会刮痧,尤其是那些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人,但正规的医院,不论中医西医,都没有刮痧这一科。

无论用针、灸,还是药给人治病,或多或少损伤皮肤、肌肉、神经、肝、肾等组织器官。而刮痧的情况则不同,它通过刮痧板作用于皮肤,对皮肤和肌肉组织进行适度的挤压,造成皮下组织不健康的红细胞破裂,形成局部出血症状。此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把这些皮下出血当作外敌来消灭,所以你会发现,大约一周左右的时间,你皮下的出血就会慢慢消失掉,中医讲气化,西医讲吸收。总之,不管怎么个提法,这些皮下出血症状,都会慢慢消失,身体越好的人,消失的也越快。

患者的后背在接受了刮痧和拉罐治疗后

长期使用电脑的患者颈部在接受了刮痧治疗后。第5、6颈椎以后会出问题

患者在经过长期治疗后,后背颜色已经趋于正常的粉红色

是不是所有的人刮痧都会出痧吗?

 当然不是。如果身体健康的人,在接受刮痧治疗的时候,颜色应该是粉红色,很少出痧,只有病人、亚健康的人,才会在相应的病灶部位出痧。换句话说,身体健康的人,体内的红细胞大多处于正常状态,当刮痧板对皮肤和肌肉组织施压的时候,正常的红细胞会被挤压变形通过刮痧板,而只有缺少活力的红细胞才会破裂。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携氧。出过痧以后,人体的免疫系统被充分调动起来,新陈代谢加快了,这样不断会有新的健康的红细胞生成,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经过刮痧治疗以后感觉轻松许多,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健康的红细胞增加了,使得血液中的含氧量提高,肌体自然就充满活力了。

刮痧对人体多少是一种损害,尤其是皮肤和皮下组织,因此它需要一个修复过程。好比说,你们小区保安工作不努力,吊儿郎当,这样你就需要给他们搞一次演习,激活他们自身的活力,从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但如果你天天搞演习,也不行,久而久之,保安的弦绷的太紧,反而对小区的治安不利,总之,要适度和适量,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承受力来确定治疗周期。

  拔罐和按摩,与刮痧有什么不同:

拔罐主要治疗的是肌体深层的病症,刮痧主要针对的是表层。而按摩则是深浅结合。这几种方法要结合起来使用才行。但他们的相同点都是为了打通经络,使身体组织气血运行畅通。

 知识:刮痧手法详述

  刮痧手法有十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手拿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刮痧疗法不仅能治病,而且还可以起保健作用。只要皮肤没有什么疾病,尤其是出血性疾病,沿着经络适当刮一刮对身体还是比较有益的。刮痧的保健作用主要应用于疏通经络方面。常见有些患有肩周炎的50岁左右的人,采用刮痧的疗法疗效比较好,但是一般不是一次能完成,大概要二、三次左右。

  刮痧疗法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刮痧疗法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操作方便,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刮痧手法与禁忌

       用边缘光滑的汤匙、铜钱或硬币,在病人身体上顺序刮动的治疗方法称刮痧疗法。刮痧是我国民间深受群众偏爱的一种治疗方法。刮痧之后,病人常感到局部或周身轻松、舒适,胸腹开畅,症状消失。方法是:

  1.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

  2.用边缘光滑的汤匙(或调羹、铜币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单向重复地刮。

  3.刮痧顺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体中间刮向两侧,或每次都由内向外,不得来回刮动。每次每处大约需刮20下左右,直到皮肤出现深红色斑条为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条或4~8条“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形。刮痧之后,应用手蘸淡盐水在所刮部位轻拍几下。

  6.应用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处施术。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处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疗效果外,还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本法适用于腹痛、烦乱、胃肠型感冒、暑热恶心,以及因痧所致的肌肉或全身酸痛。

  下列情况不宜刮痧:

  1.身体过瘦,皮肤失去弹力者。

  2.心脏病患者。

  3.水肿病人。

  4.血友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5.小儿及老年体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