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的内在能量和意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1:37:07
     主的内在能量和意识
     一、主内在能量即超意识的三种展示 

    根据《圣典博伽瓦谭》第三篇和《主柴坦尼亚·查瑞塔·密瑞塔》Adi第四章的一些描述,至尊人格首神的内在能量以三种形式展示,依次展示为:

    萨特(sat)或称为伞迪尼·沙克提(sandhini-sakti),存在的能量,作为扩展主的存在功能的部分,即永恒存在。

    祺特(cit)或称为桑维特·沙克提(samvit-sakti),认知的能量,展示全面的知识时候,至尊主用来了解自己并使其他人了解他的超然能量。所有其他种类的知识,比如布茹阿曼的知识,都是它的组成部分。物质的知识和间接的灵性知识是桑维特·沙克提的副产品。当认知的桑维特因素被同样的内在能量的哈拉迪尼能量所启发的时候,它们便一起运做,只有这样人才能获得关于人格首神的知识。桑维特·沙克提应该在那种状态下被维系。

    阿南达(ananda)或称为哈拉迪尼·沙克提(hladini-sakti),喜乐能量,扮演给出喜乐的媒介的时候,哈拉迪尼能量给奎师那喜悦并滋养他的奉献者们。哈拉迪尼力量的本质是对神的爱,对神的爱的本质是感情巴瓦(bhava),而感情的终极发展是玛哈巴瓦(mahabhava)。施瑞·茹阿达·塔库茹阿妮是玛哈巴瓦的化身。她是所有优秀品质的储藏库和主奎师那的所有可爱伴侣中的王冠上的宝石。

    哈拉迪尼(hladini)是至尊人格首神的喜乐的人格展示,他通过这种力量享受快乐。当至尊人格首神的喜乐能量通过他的恩慈在一名奉献者身上展示出来的时候,那展示被称为对神的爱。“对神的爱”是主的喜乐能量的一个绰号。所以在主和他的奉献者之间相互回应的奉爱服务是主的超然喜乐能量的一个展示。只有当流衍自主奎师那的哈拉迪尼·沙克提被赐予生物以吸引主的时候,生物才成为一个纯粹的爱神的人。

    这些内在能量的总体展示叫维舒德哈·萨特瓦(visuddha-sattva),它是体验人格首神和他的超然娱乐活动的恰当氛围。当奉献者进入灵性王国和至尊人格首神联谊并在他和主之间的交往中互相交流哈拉迪尼能量。灵性多样性永恒地独立于所有的物质状况而且和至尊人格首神没有区别,二者都是绝对的。主和他的奉献者们通过桑维德能量的能量同时直接觉察到哈拉迪尼能量。

    当受到伞迪尼能量支配的时候,它就被感知为一切的存在。当受到桑维特能量支配的时候,它就被感知为超然中的知识。而当受到哈拉迪尼能量支配的时候,它就被感知为对首神机密的爱。维舒德哈·萨特瓦,这些能量的三合一的同时展示,是神的国度的主要特征。在灵性世界,万事万物都是永恒、极乐和可知的。每样事物都能讲话,每样事物都能移动,每样事物都能聆听,而且每样事物都因完全受到祝福的永恒存在而能够看见。施瑞玛缇·茹阿达茹阿妮是超然意识三个方面的人格化身,所以她是在对首神的爱中的最高原则而且是主奎师那的至尊可爱的对象。

    二、瓦苏戴瓦状态(奎师那意识 

    《主柴坦尼亚·查瑞塔·密瑞塔》(Adi.4.66)“至尊人格首神在纯粹善良状态维舒德哈·萨特瓦(visuddha-sattva)中没有任何覆盖地被提示出来,这状态叫瓦苏戴瓦(vasudeva)。至尊主超越物质的感官而且他以华苏戴瓦(V€sudeva)著称,在那种纯粹的状态下,主被我的心意所察觉。”

    《圣典博伽瓦谭》(3.26.21) “善良属性是了解人格首神的清晰、清醒状态,通常被称为瓦苏戴瓦——意识(cittam)。它在物质能量总体中展现。”

    有关纯粹善良状态维舒德哈·萨特瓦的相关描述有以下几点:

    1、维舒德哈·萨特瓦(visuddha-sattva)即纯粹善良属性状态,也称为瓦苏戴瓦状态(vasudeva),即意识(cittam),也就是奎师那意识。《博伽梵歌》中也把瓦苏戴瓦状态解释为是“场所的知悉者”(ksetra-jna),以指活动场所的知悉者和至高无上的知悉者。当奎师那(维施努)只有他本人,而不附带他的内在能量时,他就是华苏戴瓦(V€sudeva)。当他与他的内在能量在一起时,他叫杜瓦尔卡迪施。要想有纯净的意识——奎师那意识,人必须崇拜华苏戴瓦。这种境界也称为凯瓦利亚(kaivalya),意思是“纯粹的意识”。当人处在纯粹、超然的知识层面上时,就达到了凯瓦利亚的境界(jnanam sattvikam kaivalyam)。因此,瓦苏戴瓦也就是凯瓦利亚。

2、人一旦完全具有奎师那意识,就恢复了他原本纯粹的状态,丝毫没有物质的激情和愚昧属性。做纯粹的奉爱服务,意味着人把为至尊人格首神服务完全当作是自己的责任,没有理由,也不会被物质情况所阻止。梵文把这种存在的状态称为“超越物质属性的状态(suddha-sattva)”。由于这种“超越物质属性的状态”处在内在能量的直接作用下,物质意识的活动便在这种状态中终止了。

3、纯净意识的特征是平静、清晰,没有困惑和焦躁不安。在纯净意识状态中,生物可以感知到至尊人格首神淡淡的影像。在清澈、洁净和平静的水中,人可以看到水中的一切;同样,在纯净的意识状态—奎师那意识状态中,生物可以看清事情的真相。生物可以看到至尊人格首神的影像,也能看到自己存在。这种意识状态使人非常快乐、坦率和持重。在一开始,意识是纯净的。

4、善良属性是了解人格首神的清晰、清醒状态,奎师那意识始于纯粹善良的层面。这种领悟的清明状态帮助人了解至尊人格首神,至尊人格首神在纯粹善良属性状态维舒德哈·萨特瓦中没有任何覆盖地被提示出来,即在这种状态中,至尊人格首神华苏戴瓦会毫不掩饰地展示他自己,在奉献者的心中提示他自己。一个处于纯粹善良状况的生物体能够理解至尊人格首神的形体、品质和其他特征。

5、当生物体处于维舒德哈·萨特瓦之中,超越物质自然三属性的时候,他能通过他的服务的态度觉察到至尊人格首神的形体、品质和其他特征。纯粹善良的状况是理解的平台,因为至尊主总在灵性的存在里。瓦苏戴瓦境界是至尊人格首神从我们的内心予以展示的基础。《圣典博伽瓦谭》(4.3.23),由主希瓦说:在那种纯粹的状态下,主被我的心意所察觉。

至尊主内在能量的作用,说它是没有任何遮挡(apavrtah)。由于至尊人格首神本人,以及他的名字、形象、特质和用品等都是超然的,超出物质自然,所以人用物质的感官不可能了解他们。只有当感官通过做纯粹的奉爱服务得到净化后,人才能用纯粹的感官在毫无遮挡的情况下看到奎师那。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奉献者实际上与其他人一样有物质躯体,那么这同样的物质肉眼怎么能靠做奉爱服务得到净化呢?正如主柴坦尼亚举例说的:奉爱服务清扫心灵这面镜子。在一面清洁的镜子面前,人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面容。同样,只要打扫干净心灵这面镜子,人就能对至尊人格首神有一个清晰的要领。《博伽梵歌》第8章的第8节诗中说:通过做奉爱服务履行自己的职责,或者仅仅靠一直不断、全神贯注地聆听和吟诵(吟唱)有关神的一切,人就能悟到至尊人格首神。正如主柴坦尼亚所证实的:凭藉以聆听和吟诵、吟唱为开始的奉爱瑜伽的程序,人就能净化心灵和思想,从而能清楚地看到至尊人格首神的容貌。

主希瓦说:由于他心中始终充满了至尊人格首神华苏戴瓦观念,由于至尊主就在他的心中和思想里,他总是向至尊首神致敬。主希瓦始终处于因为冥想至尊神而心醉神迷(萨玛迪,samadhi)的状态。这种心醉神迷的状态不受奉献者的控制,而受华苏戴瓦的控制,因为至尊人格首神的整个内在能量在他的指挥下运作。当然,物质能量也在他的指挥下运作,但他的直接旨意是专门通过灵性能量执行的。因此,他通过他的灵性能量展示自己。

7、意识是灵魂的功能,因此意识背后是灵魂。被物质污染的意识,称为错误的自我意识(假我)。

8、事实上,灵魂在他纯净的存在状态中时,其意识是奎师那意识。当人没有怀着奎师那意识活动时,我们应该知道他是怀着物质意识在活动。意识不可能被杀死,因为灵魂的征象就是意识。意识只是需要净化,去除物质的污染。承认至尊主奎师那是主人,把物质意识转化为奎师那意识,人就解脱了。

9、至尊主被描述为是灵魂。灵魂的定义是什么?我们随处都可以感知到灵魂的存在。布茹阿曼(brahman)——梵,意思是“伟大”。至尊主的伟大随处都可以被感知到。那伟大是什么呢?意识。我们对意识都有亲身体验,因为我们可以意识到全身的感觉,我们的每一个毛囊都是有知觉的。这是个体意识。同样,存在着超意识。我们可以用微弱的光线和阳光的例子来说明问题。阳光普照各处,既可以照进房间里,也照亮了天空;但微弱的光线只能在有限的小范围内被感知到。同样道理,我们只能感知到我们自己体内的意识存在,但超意识—神的存在,可以在任何地方被感知到。

10、遍布各处的意识不是短暂的。这意识没有开始存在的时间,而由于没有开始存在的时间,也就没有结束存在的时候。

要点总结:意识是灵魂的功能,永恒存在、充满知识及喜乐是其三个方面的展示。灵魂对自身的存在或对主奎师那的存在感知都是通过心意被察觉。被污染的是心意,需要净化的是心意,要控制的也是心意。

 

    三、物质污染下的意识 

    《圣典博伽瓦谭》第三篇描述了物质宇宙创造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可以了解到原本纯净的意识是如何被物质覆盖的。

    “由至尊主本人的能量逐渐形成的物质能量总体继而产生出物质的自我意识。物质的自我意识被主要赋予善良、激情、愚昧三种类型的活动力。从这三种类型的物质自我意识,心智、负责感知的感官、行动器官及粗糙元素逐步形成。”

    要旨:在创造初期,从纯净的意识——奎师那意识的纯净状态中,出现了第一种污染,那就是:错误的自我意识(假我,false ego)——把自我与躯体认同。误用独立性使假我从纯净的意识状态中产生出来。我们无法推测假我为什么为从纯净的意识产生出来。事实上,这各情况始终有机会发生,因此人必须十分小心。假我是一切物质活动的基础,而所有的物质活动都是在物质自然属性的影响下从事的。人一旦脱离纯净的奎师那意识,就会增加他与物质反作用的纠缠。束缚物质主义者的是物质的心态,从这种物质的心态,各种感官和物质器官展示出来。

    受善良属性影响的假我产生出心,而受激情属性影响的假我产生出智力。想要接受或拒绝某件事物,是心的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心是善良属性的产物,如果它专注于心的主人阿尼如达,它就能转变,从而具有奎师那意识。

不再专注于想要主宰物质,而是培养奎师那意识;这是对意识的控制。练瑜伽需要控制感官,感官始终是活跃的。人的心和意识除非装满做奉爱服务的内容,否则总会给感官享乐的欲望有机可乘。

至尊主存在于意识的三种状态,既醒着、做梦和深睡。物质的生命概念,使意识分三个阶段行事。我们醒着时,意识以一定的方式行事,睡觉时以不同的方式活动,沉睡时的表现又不一样。培养奎师那意识的人必须超越处在这三个阶段的意识状态。我们应该清除现有意识中所有的生命概念,只意识到至尊人格首神的存在。这种状态是:当人具有完美的奎师那意识时,他除了奎师那看不到别的。《永恒的柴坦尼亚经》中说:完美的奉献者在看众多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物体时,看到奎师那的能量在运作;他一旦想起奎师那的能量,就立刻想起奎师那本人的形象,因此他唯一看到的就是奎师那。《布茹阿玛·萨密塔》第5章的第38节诗中说:当人的眼睛沾染上对奎师那的爱时,他就总是在内心和外在看到奎师那。这节诗也证实这一点说法:人应该去除其它的观念,以此清除对自我身份的错误认识,认清自己是至尊主永恒的仆人。正如我们无疑能看到太阳,奎师那意识完全发展起来的人,看到奎师那和他的能量。凭藉这样的视力,人认识到真正的自我。人一旦去除把自我与躯体相认同的假我,对生命就有了真正的洞察力,感官也从而得到净化。感官被净化后,人就开始真正为至尊主做服务了。我们不必停止感官活动,但要去除与躯体认同的假我。去除假我后,感官自然而然就会得到净化。只有用净化了的感官,才能做真正的奉爱服务。

就这样,觉悟了自我的灵魂首先透过三种自我意识展现自己,然后透过躯体、感官和心展现自己。一种概念是在善良、激情、愚昧这三种物质自然属生的黑暗中对真相的认识结果,另一种概念是在被称为华苏戴瓦的纯粹善良属性的状态中对真相的认识。当我们说我们去除了我们的自我时,是指我们去除了错误的自我意识——假我,但真正的自我永远存在。当灵魂通过躯体及错误认同的思想等物质污染展现自己时,他处在受制约的状态中,但当他在纯净的状态中展现自己时,他被说成是解脱了。

人可以在自己的感官、心、躯体及万物中看到至尊主的展现。具有这种正确的洞察力的人,可以把一切用来为至尊主服务。《奉爱服务的纯粹甘露之洋》中说:把自己的生命力、财产、智慧和话语等一切都用来为至尊主服务,或想要用这一切为至尊主服务的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被认为是解脱了的灵魂。这样的人了解事实真相。

以上《圣典博伽瓦谭》的论述中,假我被称为错误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对应英文是“Self-Awareness” ,字面意思为:自我认识(了解,知道)。管理心理学中的定义是:所谓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是指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存在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很多心理学文章中也提及“自我知觉”一词,相对应的英文是“self-perception”,字面意思是,自我感知。管理心理学中的定义是:所谓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

所以,“假我”被称为“错误的自我意识”是正确的,指的即是通常人们以为的“自我”。同时也注意到,提到“知觉”的时候总是离不开感官,五个获取知识的感官和五个活动的感官。这个“自我知觉”即“自我意识”的三个层次之一。

对“自我意识”的认识有三个层次,同时自我意识有三种状态的展示:醒着、做梦和深睡。现代科学家对这三种状态下的脑波的研究是:

β波( 14HZ以上)人清醒時大部份时间处于β波为优势波的状态。随着β波的增加,身体逐渐呈紧张状态, 因而削减了体内免疫系统能力,此时人的能量消耗加剧,容易疲倦,若不充分休息,容易堆积压力。适当的β波对注意力提升以及认知行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θ波(4~8HZ)θ波为优势波时,人的意识处于半醒半睡的入梦状态,身体深沉放松,对于外界的信息呈现高度的受暗示状态,即被催眠状态。θ波对于触发深沉记忆、增加灵感、提高创造力、强化长期记忆等帮助极大,所以θ波被称为“通往记忆与学习的闸门”。 
    δ波(0.4 ~4HZ)δ波为优势波时,为深度睡眠、无意识状态。人的睡眠品质好坏与δ波有非常直接的关系。δ波睡眠是一种无梦很深沉的睡眠状态,如果在辗转难眠时自己召唤出近似δ波状态,就能很快的摆脱失眠进入深沉睡眠。睡美容觉追求的就是这种时间短但深沉的睡眠。此外,根据科学研究,δ波亦是开发人类直觉雷达系统,以及超能神秘力量的关键。

还有一种脑波: α波(8~14HZ)α波为优势波时,人的意识清醒,但身体却是放松的,它提供意识与潜意识的桥梁。松弛状态:与一个人的心情是否平静随和,感觉是否轻松愉快有关;忧虑和紧张会抑制α波,清醒闭目养神时最易出现α波。在这种状态下,身心能量耗费最少,相对的脑部获得的能量较高,运作就会更加快速、顺畅、灵感及直觉敏锐。α波是人们学习与思考的最佳脑波状态。 

从脑电波研究中可发现气功和静坐练习者在入静时α波明显增加,功力越高者α波和θ波电压越高,脑电波同步协调性也越佳,脑波电压增高及协调是表示人脑内这“小宇宙”内能量增大及发生了质的变化,脑内较多神经细胞网络被驳通,也表示平时受外界影响混乱了的意识转化成清晰愉快意识状态,忧虑和紧张的意识减轻。可见在脑波α状态时意识与潜意识之间闸门开着,身体感觉意识层面的“短暂记忆”容易和潜意识沟通。

一九八一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奖得主罗杰.史贝尼教授将左右脑的功能差异归类整理如下:

左脑(意识脑):     知性、知识、理解、思考、判断、推理、语言、抑制及五感 ( 视、听、嗅、触、味觉)

右脑(本能脑、潜意识脑):

1、图像化机能(企划力、创造力 、想象力)
2、与宇宙共振共鸣机能(第六感、念力、透视力、直觉力、灵感、梦境等)
3、超高速自动演算机能(心算、数学)
4、超高速大量记忆(速读、记忆力)

 

现在科学家对大脑和意识的研究运用很多,也有专门的潜意识心理学,研究信仰、心态和潜意识的关系等等。提出由深层潜意识,可以深入进入宇宙的思维。在此不多阐述这些至下而上的意识领域研究结论。不过根据脑波的状态,我们可以顺便提一提为什么韦达程序强调要顺从地从权威那里聆听知识或朗诵经典,以及吟诵、吟唱圣名对意识的净化。

诵读经典的过程当中,身心完全松懈,使脑波从β波转到α波,并能在α波的脑与潜意识互动的过程中加强了创造力、灵感、注意力、判断力及记忆力的训练。
      读经背经的过程类似念唱,眼睛看经典文字是透过视觉作用来刺激右脑,而念唱的旋律也启动了右脑,至于仔细整理辨字以便记忆,则是左脑的工作,所以,整个读经的过程,恰好运用了左右脑功能,使左右脑的运动得以同步。根据研究,左右脑能有同步运用时,学习能力至少可增加2至5倍。
      诵读经典就是一再重复的念唱,即使没有刻意去理解,所读唱过之内容不只是会存入大脑记忆,它更会烙印在潜意识里,而潜意识的妙用就是无需经过意志的动作,能直接地、默默地、自然地影响了人类的思维与行为。所以经常诵读经典,或聆听权威的诵读,会受到经典的潜移默化。
    

    三、爱的最高原则 

    感受喜乐或品尝各种各样的茹阿萨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强调感受本身这种举动是在奉爱服务掩盖下的自私的感官满足。它们不是爱本身,那是由爱带来的副产品,纯粹的爱甚至让奉献者遣责那些随之而来的狂喜,她们只是希望去满足奎师那,而不在乎自己得到什么感受。爱是完全指向爱的对象的活动、思想或意识,主奎师那是爱的对象,本身也是爱的居所。爱只能通过给予这种方式得到展示,这是喜乐能量的首要特征。

    施瑞玛缇·茹阿达茹阿妮是超然意识三个方面的人格化身,所以她是在对首神的爱中的最高原则而且是主奎师那的至尊可爱的对象。她是人格化的哈拉迪尼·沙克提(主的内在力量的喜乐给予能量),所以她是主奎师那享受的唯一来源。

    她的崇拜(阿茹阿达纳aradhana)由满足主奎师那的愿望构成。因此众《普冉纳》称她为茹阿迪卡(radhika)。主奎师那的所有愿望都存在于施瑞玛缇·茹阿达茹阿妮之内,她满足主奎师那的所有愿望。这是“萨尔瓦·堪提(sarva-kanti)”的意思。满足一个人自己的感官的愿望是卡玛(kama 色欲),但取悦主奎师那的感官的欲望是普瑞玛(prema爱)。

启示经典对纯粹的爱进行了如下描述:“如果一种情侣关系具备瓦解的充分理由然而这瓦解却不发生,这种亲密的爱的关系就叫纯粹的。”

《施瑞·柴坦尼亚·查瑞塔密瑞塔》的作者权威性地断言性爱是个人的感官享乐问题。《韦达经》中有关声望、父权、财富等等愿望的所有规范原则都是感官满足的不同阶段。感官满足的行为可以在公众福利、民族主义、宗教、利他主义、道德准则、圣经准则、健康指示、果报活动、羞怯、容忍、个人舒适、从物质束缚中的解脱、进步、家庭关爱或对社会排斥或法律惩罚的恐惧的掩盖下进行,但所有这些范畴都是一种本质——感官满足的不同分支。所有这种良好的举动都基本上是为了一个人自己的感官满足而得以履行的,因为没有人能在履行这些已经被大做广告的道德和宗教原则的时候牺牲他的个人利益。但首要的是这是一个人感到自己仅仅是奎师那——绝对人格首神的一名永恒仆从的一个超然阶段。在这种服务的含义上进行的所有举动都被称为是对神的纯粹的爱,因为它们是为了主奎师那的绝对感官满足而履行的。然而,任何为了享受其成果或结果的目的而履行的活动都是感官满足的举动。这样的举动是看得见的,有时候以粗糙的形式有时候以精微的形式。

纯粹的爱被称为对主奎师那的坚定依附。它是纯粹无暇的,就像一块没有污点的干净的布一样。《施瑞·柴坦尼亚·查瑞塔密瑞塔》的作者建议每个人都放弃所有感官满足的从事,而且象哥琵们一样,让自己完全吻合至尊主的意志。那是奎师那在《博伽梵歌》里的终极训示。我们应该愿意为取悦主做任何事情,即便冒着违反韦达原则或道德律法的风险。那是爱首神的标准。

因此色欲和爱是相当不同的。色欲像浓密的黑暗,但爱像光明的太阳。因此在哥琵们的爱中没有丝毫色欲的沾染。她们和奎师那的关系只是为了他的享乐的缘故。哥琵们不在乎她们自己的快乐或痛苦。她们所有的躯体和精神活动都指向给主奎师那提供享乐。她们为奎师那弃绝了一切。她们拥有给奎师那快乐的纯粹依附。当哥琵们看到主奎师那的时候,她们得到无边的喜乐,尽管她们没有得到这种快乐的愿望。

爱的居所的快乐在那爱的对象的快乐里。这不是为个人满足的愿望的一种关系。每当有无私的爱的时候,那就是其风格。当可爱的对象被取悦的时候爱的源泉就得到了快乐。当爱的喜悦妨碍对主的服务的时候,奉献者就对这种狂喜产生愤怒。

施瑞·达茹卡(Sri Daruka)并不喜欢他的狂喜的爱的感觉,因为它们让他的肢体僵在那儿因而阻碍了他为主奎师那扇扇子的服务。莲花眼的茹阿达茹阿妮强烈地谴责那狂喜的爱,因为它引起一串串的泪水,阻碍了她对哥文达的视觉。

奎师那是菩茹沙(purusa,阳性,享受者),《博伽梵歌》解释物质自然是低等帕奎缇(prakrit,受性,被享受者,即妇人、阴性),生物被解释为是高等帕奎缇。无论是低等帕奎缇还是高等帕奎缇,都永远受控制。帕奎缇是阴性,受主的控制,正如妻子的活动受丈夫的控制一样。帕奎缇永远处在从属的地位上,被作为控制者的至尊主所支配。生物和物质自然都受支配,都受至尊主的控制。根据《博伽梵歌》的说法,生物虽然是至尊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仍是帕奎缇。瓦拉巴·巴塔对阿对塔·阿查尔亚说:“所有生物体都是女性(prakrit),应认为奎师那是她的丈夫(pati)”

换用物理化的说法就是,部分或碎片部份的边际阴性能量是流衍于爱的居所的能量部分,这些游离的或相对独立的能量展示为不同的个体,个体和能量的源泉奎师那在互相的给予活动中发生和谐共振,相互吸引,即带来舒适、充实、流畅等喜乐美好的感受。共振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宇宙间最普遍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共振产生了宇宙和世间万物,没有共振就没有世界,共振可谓是奎师那意识活动展示的重要特征。所以说爱源于分离,边际能量游离于内在能量,就形成一种吸引,产生回归或爱的渴望,生物学上提到动物那种天然的强烈的归巢性,也就是这种灵魂本性的物质展示。当然,因为偶尔错误的意识产生,边际能量被主身后的外在能量所吸引,堕落束缚在物质活动当中,以物质的方式去寻找爱的满足,物质欲望就是那被扭曲的爱。

既有共振,便会有协振,反射,散射,衍射甚而阻抗的必然存在。当大家都是为着一个目标——传播主柴坦尼亚的使命和培养对神的爱,就是能量共振的最大点了。如果心生不同的目标,心存不同的期许,就会出现一些“衍射”,“散射”,甚至出现“反射”和“涡流”了!按照能量不灭定律,今天中国奉献者所聚集的意识能量,定会在每个来过、走过、飘过、飞过、看过、唱过、哭过、笑过、骂过的各路人等心中,产生不可估量的效应。主奎师那的创造展示是如何奇妙,能量千变万化。不论全息理论还是蝴蝶效应,重要的是提醒我们不要忽略每时每刻每一个意识,你是准备给出善良美好的纯粹意识还是乐意散播错误自我的物质意识。

 

    四、奎师那的意识创造并控制一切 

    物质自然是不动的,而且就其本身而论它不可能是物质的原因,即不是质料因也不是动力因。看到宇宙展示的奇妙安排和管理通常表示在这种安排的背后有一个活的大脑,因为没有一个活的大脑这样一种安排就不可能存在。人不应该想象这样一种安排能够在没有意识的指导下存在。在我们的实际经验中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不动的砖块本身建成一座大楼的事情。

    有时候物质的科学家提出树是自动从地上长出来的,没有一个园丁的协助,因为那是物质的趋向。他们还认为生物的知觉从出生起就是物质的。但这种作为躯体直觉的物质趋向不能被接受为独立的,因为它们表明在躯体之内一个灵魂的存在。实际上,无论是树还是一个生物的任何其它躯体都没有任何趋向或知觉;趋向和知觉之所在存在是因为灵魂存在于躯体之内。在这方面,举一辆汽车和司机的例子非常益。汽车有右转和左转的趋向,但人不能说汽车本身,作为物质,没有一个司机的指挥就右转或左转。一辆物质的汽车既没有独立于车内司机意图之外的趋向也没有直觉。同一个原则适用森林里树的自然生长。生长的发生是由于树里面的灵魂的存在。”

如果物质被接受为创造的根本原因,世界上所有的权威经典都没有用处了,因为在每一部经典中,特别是象《曼努·斯密瑞提》这样的韦达经典里,至尊人格首神被说成是终极创造者。《曼努·斯密瑞提》中清楚地表明在创造之前整个宇宙空间一片漆黑,没有信息没有多样性,而且在一种完全悬浮的状态里,像一个梦一样。一切都是黑暗。至尊人格首神接着进入宇宙空间,而且尽管他是不可见的,但他创造了可见的宇宙展示。

只有对于那些对主和灵性导师有绝对信心的伟大灵魂,韦达知识的所有要旨才会自动提示出来。 认真好问的学生或圣哲,具有良好的知识而且无所依附,按照他从《韦丹塔·施茹提》中的聆听所得履行奉爱服务从而认识到绝对真理。通过消化这类来自韦达文献的讯息,人能够在他自身之内不断地看到人格首神无所不在的区域化方面。这就叫萨玛迪。同样地,如果我们这样分析我们所有的感官,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是不完美的,所以通过感官获取知识是没用的。韦达程序是从权威那里聆听。

一个从事于纯粹奉爱服务的灵性活动的人立刻被提升到超然的层面,而且他被认为是brahma-bhuta,意味着他不再处于物质世界而是处于灵性世界里。奉爱服务是启蒙,或觉醒。当生物体在灵性导师的指导下完美地进行灵性活动的时候,他就处于完美知识之中而且明白他不是神而是神的一名仆人。

《圣典博伽瓦谭》第一篇中讲述了宗教的人格化身公牛的遭遇,作为至尊主的奉献者,他们知道:没有至尊主的允许,没人能给他们制造烦恼。按照《莲花往世书》的说法,我们现在遭受的痛苦和烦恼是过去种下的恶行所产生的结果,但为至尊主做纯粹的奉爱服务,甚至可以逐渐使那些处在种子状态中的恶报失去作用。正因为如此,奉献者们即使遇到伤害他们的人,也不会指责那些人给自己制造了痛苦。奉献者认为伤害他们的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出于某种间接的原因,因此忍受痛苦,认为那些是神赐予的少量痛苦,否则自己本该受更大的苦。

至尊主的奉献者们(外士那瓦)相信,如果没有至尊主的允许就不可能发生,至尊主是至高无上的指挥者。以超灵特征出现的至尊灵魂是个体灵魂一切活动的见证者;靠他的指导,个体灵魂才能记住或遗忘他在过去从事过的活动。他即是无所不在、不具人格特征的梵,又是处在每一个生物体心中的、在局部区域展示的超灵。他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切的知悉者,一切都瞞不过他。奉献者们知道这一真相,所以真诚地履行他们的责任,不过度担心自己会得到什么。此外,人无法靠推测或学识去估计至尊主的反应;不知道他为什么把某些人置于困境,而对另一些人却不这么做?所有的生物都完全受至尊主的控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所做的一切都十分正确,他想让某人做某事时都有他恰当的理由。

 

    五、去除错误意识 

    人应该去除其它的观念,以此清除对自我身份的错误认识,认清自己是至尊主永恒的仆人。这是一种认识、思想、观念的改变,即改变意识。人只能通过观念的改变才能意识到自己作为仆人的地位。知觉只是意识活动的一个感性认知阶段,两个人遭遇同样的事物,但各自不同的意识或心态带来不同的命运或结果。

潜意识是土壤,意识是种子,你思想播下怎样的种子,潜意识就帮你收获怎样的果实。你想快乐,就要在潜意识里播种快乐;你想要成功,就要在潜意识里播种成功。人的外在世界是人内心世界的反射,所有外在的改善都来自人内心想法的改善。你的潜意识像台录音机,能忠实地反映你的习惯和思维。潜意识是没有选择的,它什么都接受。潜意识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它没有判断力,没有推理能力,只有执行能力。也就是说潜意识不推理不判断,只听从意识。

意识是潜意识的守门人。不论是对的还是错的,意识告诉潜意识什么,潜意识就相信什么,并做什么。习惯的形成是有意识选择的结果,既然是有意识选择的结果,那我们也可以再通过有意识的选择,来改掉它。所以你有自由选择好的或者坏的习惯的权力。 至尊主赋予个体灵魂微小的自由意志,人唯有的这点能力就是选择的能力。不仅能力,人的情绪也是人选择的结果。有些人说:被别人气得要死。其实不是被别人,是被他自己气得要死,是他心里接受了,选择了生气。别人所说的话或所做的事并不能真正地让你发怒或让你烦恼,除非你允许它来打扰你。惟一能让你烦恼的方式是通过你的思想,就是错误的自我意识。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你选择的结果。

当你划破手指,生命会原谅你,它(无处不在的奎师那意识)会立刻开始修补工作,让新的细胞在伤口处相互重新搭接;如果你误食了腐烂的食物,生命会原谅你,让你吐出食物,来保护你;如果你手烧伤了,它会降低浮肿,增加血流量,长出新皮肤、新组织和新细胞。
    生命并不埋怨你,总是宽容你,让你恢复健康,给你带来活力和平安,只要你思想上愿意合作。消极的思想、痛苦的回忆、对他人的愤愤不平和恶意都会阻碍生命的这种活力。所有的生命、活力就是奎师那意识。超意识不会怨恨你,超意识总是宽容你。

情感是意识的功能,信仰或信心就是一种最强烈的情感,它能让你潜藏的超意识发挥出无穷的力量。你相信的东西就是你潜意识中的东西,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完全的信心就是完全的相信依靠奎师那。

在科学上已经发现,人在正向、积极的思考与负向、消极思考时所使用的神经系统居然是相反的,而且是互相对抗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思考是乐观、祥和、感激、快乐时,人脑中的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会作用,而另一套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则不但不会作用,还被抑制住。相反的,当一个人心中充满了仇恨、悲伤、沮丧、恐惧、妒嫉时,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会被激发而作用,但是在此同时,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却被完全抑制住了。
    而且在科学上,早已发现神经系统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特征:神经细胞在活动时是利用电传导,并且喜欢走快捷方式,所以被活化次数多的神经细胞会比活化次数少的更容易被激活。说白了,就是“愈用愈发达,不用则退化”的现象。
     所以,一个愈乐观的人,因为看待周遭的事情总是以正面的态度;时常心存感激,对于不公或不平的事件,也都不放在心上或是认为主会帮助…等等。可想而知,他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被活化的机率就比较高,而负面思考的神经系统却会因为不常使用而退化了。相反地,如果一个人都只看事情坏的一面,对待事物都是以挑剔、批判的态度面对,或是经常对环境感到怀疑、恐惧,那么,他的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就会变得很发达。同时,时间久了之后,要想激活他的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就相对的变得比较困难了。

而根据韦达经典的结论,纯善良状态就是奎师那意识。无畏,净化自己,培养灵性知识,施舍,自制,举行祭祀,研习韦达经,苦行,简朴,非暴力,说真话,不愤怒,弃绝,平静,不吹毛求疵,怜悯众生,不贪恋,温和,谦逊,有坚定的决心,有活力,宽恕,坚忍,清洁,不嫉妒,不慕虚荣这些是超然的神圣品质。 超然的品质有助于解脱,邪恶的品质则造成束缚。本性邪恶的人具有骄傲、傲慢、虚荣、愤怒、苛刻及愚昧这些品质。各种焦虑困惑著他们,错觉之绳束缚著他们,他们因而贪恋感官享乐,最终坠入地狱。邪恶之徒被假我、力量、骄傲、物质欲望和愤怒所迷惑,嫉妒处在他们自己心中和其他人心中的至尊人格首神,亵渎真正的宗教。好的品质,即是展示正面、积极的态度,就是导向纯善良状态的良好意识,人负面的思想意识会阻碍潜意识的活力,抑制它的神奇力量。
    物质自然(玛亚)的力量并不邪恶。对自然力的应用取决于你怎样利用你的内在力量。你可以用电来杀人或照明,好和坏取决于人心里的想法和目的。人是自己惩罚自己,他的思想是有创造性的,他创造了自己的悲剧,所以说“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自寻烦恼的生物。”
    如果有人批评你,并且是你的错,你就应该高兴,感谢对方,接受批评,这是给你改正的机会。抱怨、愤恨或敌意这些邪恶品性是许多疾病的根源。要原谅伤害过你的人,要有爱心,不断地祝福他人,直到你心中有了平安,才算真正宽容了他人。
    宽容就意味着放弃和付出、原谅他人和为他人祝福。如果提到某人的好消息,你心中仍然发“酸”,这就说明你没有真正原谅他。获得平安或爱的惟一方法就是要宽容对方,这就是《圣经》中说到的要饶恕他人77次的道理。当朵帕蒂承受着失去五个儿子的痛苦,她却祈求奎师那不要杀死那个罪恶的杀人凶手——朵那的儿子,因为她不愿意朵那的妻子也承受同样的丧子之痛。这就是一位外士那瓦的心态,她选择了宽容和原谅,令愿自己承受所有痛苦也不愿给别人带来痛苦。

“我要虔诚顶拜主的外士那瓦奉献者。他们好比如愿树,能满足每一个人的愿望,对堕落的体困灵魂充满怜悯之心。”——外士那瓦为什么崇高值得尊敬,因为他们充满怜悯之心。千万不要丢失了我们的怜悯之心,没有怜悯谈何以奉爱之心服务主。要记住我们生活中的目标是培养对奎师那的爱,不要让别人、一件事或什么东西让你偏离你的内心的平安、祥和,爱奎师那意味着爱他创造的一切,包括理解、善良和对其他神圣个体的尊重。圣巴克提希丹塔说:在这个玛亚的世界,一切逆神而行,充满考验和苦难。惟有耐心,谦卑和对别人的尊重是我们唱颂圣名的朋友。你对别人的爱和善意越多,反馈给你的爱和善意也越多。如果你伤害别人的自尊,你就得不到善意的回报。你不可能去伤害作为主创造部分的其他个体,一方面仍声称自己是爱神的。
    韦达经典揭示了有关爱的最高知识,灵魂及与至尊主的关系。那么了解这一真理的奉献者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每个人都需要爱和得到认可,感受到他存在的价值;当你渴望被爱和被尊重时,你就要意识到要先在心中尊重他人,先付出爱,别人才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你。要忠实于我们已经明确清晰的永恒价值和真理,不要让任何人来影响你,让你偏离正道。要在灵修中实现自我价值,唯有服务主奎师那和付出爱。和谐是整体的和谐,部分包括在整体中,整体由部分组成。你所欠奎师那的、欠别人的只有爱,抛弃一切不当的行为吧,只是为了内心奉爱种子的成长播洒爱心。

愤愤不平的思想就如同毒药,害人害己。你的心理是你思想的媒体,因此,你对别人怎样想和怎样感受,你在生活中就会经历别人对你的相同反馈。要让别人怎样想你,你就应该怎样去想别人。对别人不诚实就是对自己不诚实,消极的思想带给你的只有无尽的烦恼,捆绑在物质存在当中。你是自我世界里的惟一思想家,你怎样看待别人由你自己负责,与别人无关。你怎样想就得到怎样的反馈,现在你怎么看待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