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争”与“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8:39:03
    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钱学森的精神,那就是“争”和“让”。

    钱学森的“争”,是争先的争,争光的争,争的是国家和民族的荣誉和地位。

    “为中国人争气”,是钱学森的追求。1955年钱学森回国时,他的老师冯?卡门由衷地感叹:钱学森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自己。超过世界闻名的权威冯?卡门,为中国人争了气,这让钱学森激动万分。

    钱学森刚去留学时,常听到美国同学嘲笑中国人“愚昧无知”。几十年后,钱学森被国际社会誉为“新兴航空领域中最聪明的人之一”、“火箭领域中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克拉克在他的科幻名著《太空漫步》中,塑造了一位神话般的中国科学家,名字就叫“钱学森”。钱学森和他们那一代人矢志不移的奋发努力,令中国人扬眉吐气。

    为国争光,是钱学森的信念。当年,陈赓将军问钱学森,“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当饭都吃不饱的中国宣布“要搞人造卫星”时,被西方讥笑为“妄想一步登天”。横空出世的“两弹一星”,打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如果没有老一辈科学家奋勇争先的精神,中国就没有胆量和魄力挑战尖端科技,就不会有今天航天大国的地位。

    钱学森的“让”,是谦让、辞让,让的是个人名誉、地位和金钱。

    钱学森一贯反对别人称他“导弹之父”或“航天之父”,总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大家,像“两弹一星”这样的大科学工程,不是哪一两个人能干成功的,“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美国准备授予钱学森院士称号,被他拒绝。钱老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

    翻开钱学森的履历表,人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的“官”越当越小。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初建时,钱学森就是院长,后来,他主动要求当副院长。他曾经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后来,请求辞去政协的一切职务。钱学森幽默地说,“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 他把稿费和奖金上缴组织,捐给学生,捐给西部地区的治沙事业。

    钱学森的“争”与“让”,彰显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他的“争”,争出了中国人的志气和作为。他的“让”,让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境界和人格魅力。

    钱学森的“争”与“让”,带给我们温暖、感化和醒悟。与几十年前相比,我们拥有了雄厚得多的物质基础和优越得多的工作生活条件。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光大的,是老一辈科学家身上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有了这些,我们才不会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才能迎来大师云集的喜人景象,推动中国走向真正的创新大国、科技强国。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激情创造和无私奉献。我们呼唤更多的钱学森,呼唤更多的知识分子、年轻一代担当起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

相关阅读:钱学森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骨灰或撒向大海

    11月6日,钱学森同志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这是钱学森同志亲属向钱老告别。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据悉,钱老的追悼会已经定于11月6日上午在八宝山举行。近日来,前往钱老家中灵堂悼念这位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的人群络绎不绝。

    记者昨日从钱学森家人处获悉,钱老丧事将从简举行,不准备举办追悼会,钱夫人蒋英将出席今日上午的遗体告别仪式,送钱老最后一程。

    昨天是钱学森家中灵堂接受公众悼念的最后一天,接近17时,前来悼念者仍络绎不绝。现场一位维持秩序的人员称,“和前几日不同,今天主要以自发前来的社会公众为主,而前两天来的大多是各单位组织的,以及钱学森的旧识。”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告诉记者,遗体告别仪式于今日早上9点半正式开始,持续到中午左右,接受公众送别。钱老的后事会一切从简,因此不准备开追悼会,今天的遗体告别仪式也不会有什么特殊的环节。这几天一直未在公众面前露面的钱夫人蒋英,将出席上午的遗体告别仪式。

    钱永刚透露,母亲蒋英目前身体状况良好,一直呆在家中。钱学森有一子一女,这几天,钱永刚负责接待来访宾客,而其妹妹则在家中陪伴母亲。

    身在美国的钱学森的堂侄、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钱永健此次未能来送别伯父,但是和其两个兄弟送来花圈以表哀悼。

    至于钱老的骨灰如何安放,钱家人表示现在还没定,有可能放在八宝山,也有可能撒向大海。

    10月31日,我国“两弹一星”工程奠基人钱学森与世长辞,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