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蚁族”生活 “体制内”的畸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0:04:53

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蚁族”生活

    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跟蚂蚁有何共同之处?新书《蚁族》描绘了北漂大学毕业生的生活,他们就像蚂蚁,头脑聪明,但作为个体微不足道,只有在群落中“聚族而居”才能获得力量。       
    《蚁族》这本书根据对北京约600位低收入大学毕业生历时两年的采访写成,9月中旬面世。该书出版一个月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宣布,中国611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当中,有74%在9月1日之前找到了工作。
    本书主编廉思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在他看来,上述统计资料基本无关这些毕业生的真实处境。他说,我一直在怀疑,这些找到了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当中,有多少生活过得不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扇展现他们生活的窗户,他们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
    书中的故事发生在北京郊区几个“大学毕业生聚居村”。这些毕业生当中,多数在中小企业工作,月收入不到人民币2000元(合293美元)。他们住在一起是因为花钱少:这些社区的月租大约只有人民币350元左右。很多人为了短期工作或面试,每天要在路上耗费几个小时。
    唐家岭是个小村庄,距天安门广场20公里,本地村民大约三千人,但外来人口已超过五万人,其中多数是自全国各地的毕业生。廉思说,这是一个由小街小巷组成的社区,小理发店、诊所、杂货店和网吧遍布其间。他描述说,这些学生住的都是当地农民修建的五六层高的楼房,每层12间房,每个房间在10平米左右,两三个人挤一间。最多有七八十人共用一个厕所和厨房。
    书中说,这些毕业生当中大约六成来自中国各地的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在老家,他们都是家人的骄傲,或许也是生活贫困的家人最大的希望所寄。很多人在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中失了业,但决定不回家,不想承认在北京遇到了挫折。
    廉思描述了他和这群毕业生一起吃过的一顿年夜饭。开始,人人都像过节一样,大家包了饺子,做了很多菜……但后来,当天色已晚,外面的喧嚣静下来的时候,突然一下子,所有这些男孩女孩都聚在一起哭了。在这个非常特别的场合,再也没有理由掩盖他们对家的思念和挫折感。
    24岁的大学毕业生邓锟就是书中描述的一位“蚁族”。从云南一所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了北京,曾经在唐家岭住了大约半年,现在正在考虑搬回唐家岭,因为那里生活成本低。虽然过去两年遭遇了不少失败,但他还是踌躇满志。他说,我并不在乎要经历的艰难,只要坚持目标,用积极的态度和坚强的心态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最终肯定会取得成功的。在这方面,我们确实像蚂蚁。
    这本书在读者中引起了共鸣,特别是在那些处境相似的人当中。这本书在文艺网站豆瓣网(Douban.com)上得到了不少正面评价。
    廉思说,因为这本书的原因,“蚁族”这个概念已在中国大学毕业生中被广为认可,所以下一本书将涵盖中国其他地区更多“蚁族”的生活与奋斗。 “体制内”的畸形
读者:Jesse 2009-11-09     看了《朝九晚五》专栏的《“体制内”值多少钱?》一文,感触颇深。    我进入“体制内”的企业已经一年有余,2007年毕业,在“体制内”的一年工作经验,近乎是我所有工作经验的一半。    这一年有余的时间,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体制内”的企业文化——喝酒、开会、报销三大特色。    或许在体制外的人看来,体制内工作是一件削尖脑袋也要挤进来。但我实地观察,更多的体制内的人,心态都是奇怪的。    一方面,在利益的驱使下,乐呵呵的数着体制内滋生的人民币;另一方面,在错综复杂的关系面前,数落着张三李四的背景后台;    一方面,在同仁面前,漫骂着赵钱孙李厚颜无耻的马屁行径;另一方面,在领导面前,阿谀奉承的说着让自己也觉得恶心的话。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在尝试着学学当下数量庞大的“裸官”。海外置业、移民准备……为自己的N年之后的前途找个好的归宿。    深信有天这个体制会分崩离析。而在这个体制还未寿终正寝之时,自己本身作为构成体制的一个部分,大肆的为自己计划的好归宿做这充分准备。    这,或许就是在这些体制内的人们心里的畸形。我,或许也是这个畸形群体的一员。相信,很多人,也是在这个“体制内”被畸形的群体之一。    所以,回头看看您提到的“体制内”值多少钱?我想,毋庸置疑,值很多钱,它支撑了中国这个庞然大物的经济起飞。    但,它燃烧了太多燃料。太多、太多、太多    悲哀的是,这个“体制”,让这些在“体制内”的人不用为了这些燃料买单。    最后,买单的,只会是支撑这个“体制”的老百姓。    因此,我觉的,您提的“体制内”值多少钱?我觉得,值 十三亿 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