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高利贷:经济繁荣背后的幽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7:06:57
《世界华商》杂志副社长郎遥远在其著作《草根,不主义》(中国经济出版社)一书中谈论了当前国内的高利贷现象。现摘编如下。

    4月中旬,我老家浙江永康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朱兵冒名顶替骗取护照企图出逃,被江西警方识破,东窗事发被刑拘了。当时以为他贪污索贿之类罪行败露,慌不择路,却不料 真正诱因是,朱兵曾从亲友等处筹集巨额资金出借给一个房地产商,以获取高额利息,并为房地产商提供债务担保。去年九月,该房地产商借组织职工集体旅游之机,蒙蔽众多债权人耳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逃往国外。相关债权人转而天天盯牢担保人朱兵,蜂拥螫之。疯狂的高利贷,逼他走上外逃的荒唐路。

    月初清明节,我回老家省亲扫墓,又亲逢一起高利贷纠纷。有个五金机电外贸公司的小老板,向我哭诉他借高利贷的惨痛经历。由于银行借贷无门,他转而向民间高利贷伸手救急。一次借15万元本金,两年时间利滚利成185万元。另一次借50万元本金,两年时间也连本带利膨胀成275万元。小老板无力偿还,不但被抵押赔偿了公司所有财产,还被放高利贷者告上法院,封了房屋,无家可归,闹得妻离子散。我听后非常震惊,当即为他写了一份材料寄送省高院。前两天,他来电告诉我,在当地法院的调解下,放高利贷者同意免除其中185万元,另外275万元,对方分毫不让。

    去年下半年,金融风暴波及中国,南方一大批外贸企业应声倒下。民企濒死,催生高利贷繁荣。在浙江等地接连曝出著名企业家跳楼自杀、外逃出国的轰动消息。在这些负面新闻的背后,无不游荡着高利贷狰狞凶恶的幽灵。

    古时高利贷者收数后,多数将银元、铜钱之类塞在耳窿,日子有功,久而久之把耳窿也撑大,故称为“大耳窿”。昔日“大耳窿”,如今摇身一变,冠以与时俱进的称谓:寄售行、典当行老板,担保公司、投资公司老总。他们西装革履,奔驰宝马,马仔簇拥,日进斗金。湖南某县一家担保公司经营转让费高达六百万元人民币。浙中某县人口只有三十万,民间各类借贷机构却有60多家。而去年初同类机构不过十家。当地许多家房产中介所,纷纷转行做起民间借贷生意。而地下职业从事民间融资借贷的至少是公开的一倍以上。温州担保业,几乎就是民间高利贷的代名词。担保公司放高利贷路人皆知,“换脸”后的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公司如雨后春笋,跻身放高利贷的庞大队伍中。一些商贸电视信息频道上,某某寄售行“有大量闲钱、帮你解决燃眉之急”等字眼频频出现在屏幕上;从事民间借贷的寄售行遍布大街小巷,一个县级市就高达200多家;月利息从两三分一路走高攀升至一角甚至一角五。利息之高,令人心惊肉跳。

    表面上看,民间借贷资金来源于普通居民和企业,但稍作深究,可以发现不少民间借贷资金最终来源于银行。在高利诱惑下,很多工薪阶层以自有房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而后以月息2.0%-4.0%出借于担保公司或民间职业借贷人。而一转手,就可谋取数十倍的超高利息。

    银行被高利贷侵蚀。在民间借贷中介人和银行工作人员互相合作下,形成潜规则:不管银行实际贷款利率是多少,贷款人都要支付1.5%的月息。更有甚者,里应外合,把银行资金巧立名目分流至担保投资公司,当作高利贷本金,谋取月息5%以上的高利贷暴利。

    在目前国际国内环境对企业不利的情况下,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急需资金注入,但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而大企业较容易从银行得到贷款,出现部分大企业宁可自个停工减产,也把大量从银行得到资金用于放高利贷,造成“高利转贷”风 盛行,而民间职业借贷人之间相互拆借,促使高利息节节攀升。房地产企业更成为民间高利贷的首选优质客户。浙江某县级市的百强企业,没有一家不参与高利贷。高利贷的暴利,让一大批企业家错乱了价值观,迷失了企业家道德,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正常的利润收益,无法安心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在经济发达地区,一些地方的政府官员不同程度参与高利放贷。一些民间借贷中介人根据领导级别,分别给以不同高利息回报。普通公务员月息3%,科级领导月息5%,处级以上领导月息10%。不少政府官员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成了高利贷者的保护伞。凡是参与高利放贷的寄售行、典当行、担保公司、投资公司,无一例外都有政府官员的隐性股金或分红。 (黄艾华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