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1:27:27

老年抑郁症

目录[隐藏]

【概述】
【发病人群】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老年抑郁症的病因】
【老年抑郁症的防治】
【如何区分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
【老年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编辑本段]【概述】

  老年抑郁症,是常见老年人心理疾病,老年人抑郁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由于抑郁是长期情绪低落的结果,因而很容易引发心肌梗塞、高血压、冠心病和癌症等身体疾病。据美国对250名癌症患者的调查,其中有156人在发病前曾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发生过持续的情绪低落。同时,抑郁又是自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据研究,在抑郁的第一年,实施自杀的人数为1%,而抑郁反复发作者,其终身的自杀率为15%。所以对抑郁症不能等闲而视之。

[编辑本段]【发病人群】

  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老人占老年人口7%~10%,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其发生率可达50%.临床主要表现为抑郁综合征为特征的疾病,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也相应增高,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编辑本段]【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抑郁症是指以持续的情绪低落为特征的一种情感性的心理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病患之一。抑郁症大都在60岁以后发病,有的人虽然会在青壮年时发病,但进入老年期后常加重或发作次数增多。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情绪压抑、沮丧、痛苦、悲观、厌世、自责、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或自杀行为,食欲下降,失眠早醒等。
  老年抑郁症在症状上有其特殊性,具体来说有以下九个方面: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精神不振、疲乏无力;
  3、言行减少,好独处,不愿与人交往;
  4、自我评价下降,自责自罪,有内疚感;
  5、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倾向,据研究,患抑郁症的老人有10%以上会采取自杀行为;
  6、对前途悲观失望,有厌世心理;
  7、自觉病情严重,有疑病倾向,据调查,60%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会出现疑病症状;
  8、睡眠欠佳,失眠早醒;
  9、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此外,也会有记忆力明显下降、反应迟钝的症状,80%左右的老年患者会出现记忆力衰退。

[编辑本段]【老年抑郁症的病因】

   老年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的精神疾病,其发病原因错综复杂,其中75%的病例都是由生理或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
  1、生理因素
  老年人的各种身体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癌症等,都可能继发抑郁症。还有许多患慢性病的老人,由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易引起抑郁症。此外,抑郁症患者的家庭成员的患病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其子女的发病率也高,说明此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2、社会与心理因素
  抑郁症的出现与老年期的各种丧失有较大的关系,这些丧失包括工作的丧失、收入的减少、亲友的离世、人际交往的缺乏等等。
  (1)老年人退休后对于角色转变在心理上常常出现不适应,如职业生涯的结束、生活节奏放慢、经济收入减少等,巨大的落差会产生失落感,导致情绪低落。
  (2)交往圈子变窄,人际互动减少,缺乏情感支持,也是导致老年抑郁的常见病因,案例中的两位案主都存在这个问题。
  (3)亲友的离世,特别是配偶的去世往往对老年人形成较大的精神创伤,容易诱发抑郁症,案例中徐女士和程先生都是在配偶逝世后出现抑郁症状的。有人曾对4489名55岁以上的丧妻者进行为期9年的调查,发现5%的人在丧妻后半年内相继去世,死亡率比未丧妻的同龄人高40%。此外,周围的老年朋友的逝世也会引起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在个案中,徐女士在经历了丧夫之痛后,又遭遇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幸。
  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个人的人格因素也很有关系。一般来说,素来性格比较开朗、直爽、热情的人,患病率较低,而性格过于内向、或平时过于好强的人易患抑郁症。这些老年人在身体出现不适、或慢性病久治不愈时会变得心情沉闷,或害怕绝症、或恐惧死亡,或担心成为家人累赘,从而形成一种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压力,引起抑郁。

[编辑本段]【老年抑郁症的防治】

  1、预防方法
  由于老年抑郁症经常具有其他生理疾病的背景,甚至是其直接的病因,所以首先要尽量把已有的身体疾病治疗好,对不可治愈的疾病也应设法减轻其痛苦。其次,要调理好离退休后的心理状态,克服自身的性格缺陷,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培养兴趣和爱好,扩大人际交往,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再次,改善家庭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丧偶的老人如条件允许的可以考虑再婚,再婚对缓解老年人的抑郁心理有较大的帮助,当然,子女晚辈对老年人也应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照顾。
  2、治疗手段
  在治疗方面,通常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心理治疗在本病治疗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通过倾听、理解、疏导、鼓励、保证等方式,使患者产生安全感,树立自信,帮助患者扩大活动能力、增强适应社会、应付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药物治疗,它对于抑郁症的有效率可达70-80%,常用的药物有三环及四环抗抑郁药,但要特别注意用药的剂量及其副作用。老年抑郁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一般不需住院,但对那些有身体疾病的患者、尤其有自杀倾向的人,应建议住院治疗。最新药物疗法:舒眠解郁组合阶梯式疗法。
  老年抑郁症如不进行治疗,会越来越严重。有多种类型的抗抑郁药物可治疗老年忧郁症。抗抑郁药物服药两周后才会有效果,康复后,还需要继续服用6个月至1年,以防复发。不要在医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改变抗抑郁药物的用量。但所有的抗抑郁药物都会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也会随时间消失。
  患者情绪最不佳的时段通常会在早上,所以要避免在这一时段外出活动。亲友可轮流陪伴患者外出走走,如逛街、运动或参与其它休闲活动。抑郁症患者有时会被误解为懒惰、散漫,其实这只是生病时的症状。
  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不如年轻时稳定,所以治疗老年抑郁症比较困难。最令医生感到头痛的是许多老年患者经常会不依照提示服药,所以家人必须督促患者依时依分量服药,否则难以完全康复。
  恢复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正常活动非常重要。抑郁症患者不能只靠服药来治疗,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恢复正常的活动。在这方面,家人的鼓励与督促非常重要,通常医生会和家人一起为患者安排每目的活动表,如上午打太极拳、下午打麻将、傍晚和朋友喝茶聊天等,总之一定要让他们感到很忙。

[编辑本段]【如何区分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

  老年人面临突然出现的重大精神刺激,在一段时间内发生情绪抑郁乃是正常现象,并非系病态。只有出现持久的抑郁症状,并且向严重程度发展时,才能考虑到是否得了该病。另外,人到老年,会罹患老年痴呆症,而有些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当病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病人的思维和动作都会受到抑制(尤其是思维抑制),此时会出现类似老年性痴呆症的临床表现。所以,对这类病人,尤其要注意鉴别“假痴呆真抑郁”情况的存在,以免贻误病情,贻误治疗,影响康复。那么,如何区别老年期抑郁症和老年性痴呆症呢?以下五点,可供参考:
  一、老年抑郁症起病较快,发展迅速;而老年性痴呆则起病缓慢发展也缓慢。
  二、老年期抑郁症的抑郁症状持续较久;老年性痴呆症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不稳定,变幻莫测,犹如幼童。
  三、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智能障碍为暂时性的、部分性的,每次检查的结果均不相同;而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智能损害是全面性的,而且呈进行性的恶化。
  四、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并无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脑CT检查也无阳性发现;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情况就不是这样了,他们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不少病人还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小中风”的病史,脑CT检查可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或(和)脑梗塞的表现。
  五、用了抗抑郁药物后,老年期抑郁症病人会病去体愈,恢复病前谈笑风生、谈吐自如的神态;而对于老年性痴呆症患者来讲,抗抑郁药物就不起任何作用了。 当然,有部分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在病程的早期,也可出现抑郁症状,颇像“老年期抑郁症”,到了病程的中、晚期,才露出老年性痴呆的“庐山真面目”。对此尤需警惕。

[编辑本段]【老年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老年抑郁症是较常见的老年期精神障碍,广义的老年抑郁症是指发生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含青年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和见之于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严格而狭义的老年抑郁症特指≥60岁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和分类系统ICD-10、DSM-IV和我国的CCMD-3均未将老年抑郁列为独立诊断类别。有人认为老年抑郁症可能就是抑郁症的一个特殊亚型,但尚无定论。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患、发病率增加,老年抑郁症作为老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应引起医学界广泛重视和注意。
  1.流行病学
  在社区老年人口中,抑郁症状发生率大约15%,然而严格按DSM-IV标准,重性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3%。在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群中,其抑郁症的发病率也较未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群高。在基层保健所,抑郁症状发生率大约为20%,重性抑郁症发病率为10%~12%。在急诊医疗机构,20%~25%病人有抑郁症状,10%~15%病人为重性抑郁症。在慢性或长期疗养机构中,30%~40%病人有抑郁症状,重性抑郁症发病率为12%~16%。在老年抑郁尤其是重性抑郁病人中,痴呆的患病率也比正常人群高。Lobo等调查显示,18.2%的重性抑郁病人有认知障碍,比心境恶劣或适应障碍中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高。
  2.病因学研究
  老年抑郁症病因学除涉及老年人本身易感素质外,还涉及众多年龄相关的生物-社会-心理因素。
  〖1、老年抑郁症的应激-易感模式〗
  Brown和Harris认为易感性因素和应激性生活事件相互作用促使抑郁发作。在老年人群中,应激性生活事件是常见的现象。典型的生活事件是疾病和衰老所致的躯体功能障碍、精神功能受损、以及人际交往和社会接触的丧失。老年抑郁发作的先天性易感素质和环境的易感性也是常见的。Ormel等发现50%以上重性抑郁症或亚综合征性抑郁病人和25%的正常对照组在3个月内至少有1次应激生活事件。60%以上的抑郁症病人有特质性易感素质,表现为高度神经质,或有环境易感性,表现为长期困境如贫穷、家庭人员的慢性疾病等。神经质和长期困境不仅增强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对促发抑郁的作用,而且即使在缺乏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情况下,它们也增加了老年人抑郁发作的危险性。神经质对于有抑郁发作史的老年人作用更强。这些研究结果提示高度神经质和/或长期困境的老年人是早期干预的对象。
  〖2、纹状体额叶功能障碍〗
  脑部异常改变也增加了个体抑郁发作的易感性。Baldwin等研究发现晚发抑郁症与脑血管疾病和/或血管危险因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Nebes等报道脑的深部白质高信号与抑郁症状有关。皮层下白质高信号的病人,其主要的抑郁症状有驱动力受损、注意障碍和决断困难。这些抑郁症状的病因可能是皮层下白质高信号所致的纹状体额叶功能障碍。Lesser等发现皮层下白质高信号是老年抑郁病人常见的病理现象,且与执行功能障碍有关,这也许是前扣带和背外侧纹状体额叶环路的破坏所致。近几年研究纹状体额叶功能障碍与老年抑郁症病程之间的相互联系。执行功能障碍是纹状体额叶功能障碍的一种神经心理表现形式。P300是检查前额叶功能障碍的一个电生理指标。Kalayam等发现老年抑郁病人P300潜伏期延长,且与执行功能损害有关。他们还发现在接受抗抑郁治疗的老年抑郁病人中,执行功能障碍、精神活动迟缓和P300长潜伏期预示着病人对抗抑郁治疗的疗效差,起效慢。他们首次证实前额叶功能障碍是抑郁症及其对抗抑郁药治疗反应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Alexopoulos等发现老年抑郁病人的执行功能障碍与抑郁反复发作、早期复发和症状残留有关,脑部白质高信号与执行功能障碍有关。
  总之,老年抑郁症常伴多种脑部异常,如脑室扩大、白质密度增强以及认知障碍。老年抑郁症常常并存血管性疾病,并伴有大脑基底节和前额区损伤。这些病人的临床特点为精神活动迟缓,无自知力以及决断功能受损。上述研究提示纹状体额叶功能障碍可能是促发老年抑郁发作的机制。
  〖3、老年抑郁症的免疫功能〗
  已有报道重性抑郁症病人存在有免疫功能障碍。然而根据现有文献报道,尚不清楚这种免疫功能改变是抑郁症的素质标志,还是一种状态标志。血液和组织中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浓度是细胞免疫的可靠标志,因为这些细胞因子在T、B细胞增殖和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rambilla等报道年轻、老年对照组以及老年重性抑郁症病人的治疗前后血浆IL-1β、IL-6和TNF-α无明显差异。Dentino等报道社区老年人群抑郁症IL-6的水平升高。这些研究结果,尚需进行大样本、长时间的研究证实。
  3.临床研究
  老年抑郁症与其他年龄段抑郁症临床表现存在差异,其情绪障碍和行为异常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表现一些不同程度的非典型抑郁症状。Moufort发现老年抑郁症阳性家族史较少见,躯体疾病所占比重大,认知损害多,主诉躯体不适多,疑病观念强烈。老年抑郁病人失眠、食欲减退明显,情绪脆弱、波动性大,往往不能很好的表达忧伤的情绪,自杀观念常常不会清楚的表露。
  老年抑郁发作常发生于明显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之后,且与共病的躯体疾病、认知损害或共病的痴呆和严重的焦虑障碍有关。因此老年抑郁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比较困难。据估计约1/3老人以躯体不适和疑病为抑郁的首发症状。抑郁症状往往为躯体症状所掩盖,称为“隐匿性抑郁症”。因而有人认为凡查无实据,对自己健康状况过分关心,对各种轻度躯体疾病过分反应的老年病人,应考虑老年抑郁症的可能。
  多年来,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是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常用药物,但是其不良反应和毒性使临床应用受限。直立性低血压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使老年病人跌倒,头部外伤和股骨骨折。老年病人服用TCAs还出现记忆障碍,意识混浊,影响心血管功能。第二代抗抑郁症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比TCAs更易改善认知功能。Bondareff等对210例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应用去甲替林和舍曲林双盲治疗。12周研究结果显示舍曲林治疗的病人认知功能改善,而去甲替林治疗的病人认知功能改善不明显或恶化。舍曲林治疗的病人,其活动力和生活质量改善比去甲替林治疗组明显。氟西汀和帕罗西汀对老年抑郁症也有良好疗效。除SSRI类药物外,第二代抗抑郁药还有安非他酮,文拉法辛,尼法唑酮和米氮平,它们对老年抑郁病人也有效。Cassano等用尼法唑酮和麦普替林双盲对照研究,Hoyberg等用米氮平和阿米替林双盲对照研究均发现第二代抗抑郁药对老年病人的疗效优于第一代抗抑郁药。
  由于对药物的耐受性问题,老年病人用药需小心谨慎,缓慢开始,逐渐加药。然而,老年病人最终需用常规剂量,因此需确保逐渐加至治疗量。Bondareff等用舍曲林和去甲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病人,在12周内逐渐缓解,表明抗抑郁治疗需要适当的持续时间。总之,大量研究均显示抗抑郁药对老年抑郁症治疗有效,且病人对第二代抗抑郁药比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和TCAs更能耐受,同时服用方便。
  对老年抑郁症的转归,研究者持悲观的态度。Post曾提出老年抑郁症的预后较差,即老年抑郁症病人中1/3会有改善,1/3不变,1/3越来越差。Denihan等随访研究127名老年抑郁症病人3年的预后,其中10.4%痊愈,34.9%仍有抑郁,24.5%有其它精神障碍,30.2%死亡。Tuma比较研究老年和青壮年抑郁症经住院治疗后4.5年的结局,发现老年抑郁症康复率为24%,明显低于青壮年组42.8%的康复率。老年抑郁症的预后较差与共患的躯体疾病、功能障碍和认知损害等有关。
  老年重性抑郁症的发病率因不同的人群而相差十倍左右。在共患躯体疾病的人群中,其发病率较高。在所有人群中,抑郁症状发生率比重性抑郁症的发病率高2~4倍。虽然有如此高的发病率,但老年抑郁症常常没有被识别,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假如识别和诊断老年抑郁症确有困难,有人主张采用治疗后诊断的策略。确实,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得益要远远地大于现有抗抑郁药治疗的危险性。况且,即使病人有严重躯体疾病,新型抗抑郁药通常很安全,疗效很好。老年抑郁症病因学很复杂,除老年人本身易感素质外,还涉及众多年龄相关的生物-社会-心理因素。研究发现高度神经质和/或长期困境的老年人是早期干预的对象。现有研究提示纹状体额叶功能障碍可能是促发老年抑郁发作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