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说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22:32:09


    农民说话 


  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破解中国社会“三农”问题,谈的都是中国的农民。

  历朝历代,中国的农民都是最辛苦的。在封建帝王争战时期,中国农民饱受横征暴敛之苦;在和平建设时期,农民对工业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因为如此,和谐社会强烈提出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村条件和农业环境,这是社会的正义之举,良心之举。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的祖先祖辈都是农民,在现在的城市人口中,也有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人口是直接来自于农村。

  城市是属于全社会的,农村也是属于全社会的,所以,对农民的关注,也就是对自己的关注,对人类生存的关注。实际上,造成城乡人口的差别,城市属于市民,农村属于农民,是现代民主社会的罪过。

  一、 关于农村的劳动力问题

  很多经济学家谈论农村的脱贫致富,认为主要的一个因素是农村的劳动力过剩,如果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出去三分之一,那么在农村的人口收入就增长了50%;加上外出务工的收入,整个农村的收入就大大地增加了。这是一个谎言,一种谬论。

  一是农业条件和农业科技并没有达到普遍先进的程度,也就是说农业科技力量是严重不足的、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相当落后的,农业劳动以体力劳动为主,并没有出现大量劳动力过剩的技术条件。因此,这种劳动力的转移,意味着农村体力劳动的加重。

  其二,农村的劳动力过剩并非普遍现象,有地区的差异,即农业发展上的不平衡和地理条件的差异性;

  其三,农村劳动力的过剩表现为严重程度的季节性,农忙时,农村的劳动力相当紧张,劳动强度特别大,而在农闲时,则有一部分劳动力过剩。

  其四、农业收入基础过低,近半个世纪以来,农产品价格远远比不上工业品价格的上涨速度(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生活用品、农用物资、上学、就医),即使农民的收入增加一倍,也不可能实现脱贫致富,更不要说奔小康了。城乡收入的差别,可能达到了五比一,甚至是六比一(城市高于农村500%)!

  其五、农村劳动力过剩,转移出去的全是最好的青年劳动力,留给农村的多是中老年劳动力和更加繁重的体力劳动,这样,带给农村的不是前途,也不是希望,而是现在还看不甚明白的灾难!试问十年以后,谁来种粮?“工人做工,农民种田,这差距乍就哪么大哩?”

  其六、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干的是城里人不愿干的活,拿的是城里人不愿拿的工资,层层盘剥,甚至在一些时候还要白干!没有正常的休息,没有正常的生活,加班加点,累死累活,无论在国有企业,还是在私有制企业,劳动权利同样得不到一点保障。他们除了要维持自己在城市边缘的生活,还要拿出菲薄的收入来贴补农村的家庭,其甘苦可想而知。

  其七、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之后,他们能够解决好自己的生活,也就相当不错了。他们进入城市之后,多半也不愿再回到农村去,这样,农村的问题仍然是没有解决。

 

  二、农村的贫困问题

  农村的贫困,主要的原因是农业收入少,农民负担重,具体地说,还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1、国家对农村的直接投资几乎是零

  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每年都有增加,但增加的投资,和以前的所有农业支出一样,都被城市截流了。从省到市,从市到县,再从县到乡,筑起了一座座象水库一样的堤坝;然后,这些资金不是留在了行政,就是流入了农资部门,真正到村时,早已断流了。国家对农村的扶贫,还有一部分是通过以工代赈来实施的,显然,它只能是惠及到少数农村;同时,中央对农业的投入,也只能用杯水车薪来形容了。

  2、社会对农村的投资几乎是零

  投资行为是商业行为,显然,对农村进行投资是不划算的,而且,在农村投资赚钱,甚至是不道义的,于是,所有社会的资金几乎都在城市里流动,农村则成了资金的沙漠。

  如果将社会的财富与资金划分为城市与农村,我想农村还只能用一句成语来形容:一穷二白。

  3、农村的贫困主要体现在子女上学、医疗和养老等现实问题上

  因为农村的收入水平过低,农村的孩子上学就成了农民一项十分沉重的负担,很多农民家庭负担一个高中生上学,都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还要供上大学的话,只能是告贷无门了,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学生,都只能用“痛苦”二字来形容。

  上学是如此,医疗也不用说,患病就等于贫穷,跟上学的情形是一模一样。

  农村的老人没有养老的保障,他们不象城里人,城里人退休以后还有一份工资,而且还享有医疗保险等各种福利待遇,而农村老人则需要自己劳动,直到躺倒在床上为止,他们永远没有退休,也没有任何的国家补贴。

  4、农村的人口贫困

  农村的自然条件、农村的体制以及农村的政策,造成了农村的贫困,农村的贫困,又造成了农村人口的贫困,形成恶性循环。

  人口的贫困,一是知识的贫困,二是劳力的贫困。农村的青年一般受教育的程度比城市要低上不止一个层次,农村中受大学教育的青年一代,他们又成为了城市的人口,留在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又大部分进入城市,在城市的边缘谋生,这就形成了农村人口的双重贫困。这成了农村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如果要用上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萧条".


  三、必须改变对农民的态度与认识

  城市社会对农民是存在有严重的傲慢与偏见的。

  农民被认为是没有文化的。

  农民被认为是不文明的。

  农民被认为是刁蛮的。

  农民被认为是没有能力的。

  农民是典型的社会二等公民。

  这当然只是少数人的意识,而且也不算说错,差不多就是农村的某种现实。

  但是,我们不能歧视农民,我们只需要不多的理由,就可以推翻城市的傲慢与偏见,那就是,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是农民种了粮食给我们来吃,在我们的国家,也有不少农民出生的县委书记,乃至是国家的主席。

  农民因为自然条件,文化的传播使他们比不上城市的速度与普遍;也同样因为自然条件,使得社会的文明在城市高度集中。

  出生农村,我看到的农民是纯朴、善良和耿直的,也是智慧、勤劳和勇敢的。我的父亲是一辈子的农民,他直到七十岁才脱下斗篷蓑衣,丢下锄头犁耙,他是把种田和劳动视为天职,他是丢不下自己心爱的土地。他只能靠土地生存。他常说,不种田,吃什么?我的父亲就是一个读书人,解放前上过两年学堂。一般,他是没有时间读书的,也没有书可以读;我的父亲是一个文明人,我们不常听的戏曲,却是他晚年的爱好。但他从来没有看过一场歌舞,甚至没有进过一次电影院。小时候,他常常带着我跑十多里路去看露天电影。

  农村里有我的兄弟伙伴和同学少年,我们一起接受社会主义的理想教育,一起经历过那些热血沸腾的年代。他们中有教师、有乡村干部、有经营人才、也有能工巧匠,甚至是农民亲手建设了我们的城市,他们就是城市的建设者,这就是新时代的中国农民。谁还说他们是没有文化的?是不文明的?是没有能力的?这是长期的社会歧视政策与不公正待遇所带来的认识和结果,那不过是因为农民还很贫困。

  因此,对农民不敬,对农民鄙视,都是一种无知。认为农民是愚昧的,或是认为愚昧才使得农民贫穷,却正是说明了我们自己的愚昧,以及这个社会的一些愚昧

  四、必须善待“打工仔”,我们的农民兄弟

    在我的身边,就有我的妹妹、两个表妹、一个侄女、一个外甥女,五位“打工仔”。这是在我为中心的,其实她们都有自己的一个中心,同时,她们也属于其他人的中心,而并不仅仅只是我的亲人。“打工仔”牵动着整个社会。

    有人把“打工仔”看成是农民的福音,在我的眼里,那却是农民的苦难。

  我想起了一则故事,一位民工因为急需要钱给他父亲治病,去向他的老板要讨回几百元的工钱,但每次都是空手而回;在最后一次讨债当中,他们之间发生了争吵,情急之下,双方动起了手脚,民工忍无可忍,一时激怒难当,竟拿起了菜刀,一气连杀四人。

  在我曾经工作的一家二星宾馆,有正式职工11人,临时工也就是“打工仔”有30多人,虽然干的都是一样的工作,但二者的报酬差距至少也在3倍以上。这还是比较好的一家国有企业。这并非是个别现象,也不仅仅是我们的过错,因为这就是“打工仔”的身价!这就是市场!

  “打工仔”没有家。他们今年做了,不知道明年;长年吃的和住的,都好比是人家的施舍。

  “打工仔”没有休息,他们上班,一天绝不止八个小时,一个星期也绝不止七天。有人就会说,他们怎么不去向劳动部门告状啊?这也难不倒那些企业,老板早已有言在先,要上告的,请先走开。

  “打工仔”没有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基本上没有

他们的事。因为,没有人愿意为“打工仔”花上一笔钱,而且,更多的“打工仔”在一个厂做不到三两个月就要走人。

  “打工仔”更不会有休假。他们远在千里之外,就是春节也回不去,没有假期,出不起路费,忍受不住那一份苦旅的艰辛。

  “打工仔”难于维权。因为整个社会都这样,你去告谁呀?你一个民工,你又能告谁呀?谁又能帮你呀?俗语云,穷帮穷,富帮富,谁跟谁过不去了没事做呢。维权,总是弱者。

  但是,文明社会不应该让“打工仔”社会继续存在。因为“打工仔”是我的亲人,也是你的亲人,我们都是一家人。他们和我们都是中华祖先的后人,同样,他们和我们也都是后人的祖先。

  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关注农民工的问题,首先解决农民工的问题。把某些人的富裕,建立在更多人的痛苦之上,只能让全社会的人都活得更加痛苦,让我们期待“打工仔”社会早日消失了吧!善待“打工仔”,就是善待你的、我的同胞兄弟!

    五、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些建议

  1、农村要解决一个基层的组织问题

  农村基层组织,是社会最基层的政治组织,也是农村最基层的经济组织,如果农村没有一点集体经济,那么农村组织就没有丝毫存在的意义,不起多大的作用。显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的农村,农村基层组织的经济就成为“三农”问题中一个最薄弱的环节。是以家庭为主,还是以集体经济为主,这是一个突出的矛盾。我们看到,凡是农村建设得比较好的地方,都是集体经济发展得最好的,没有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就很不现实。因此,农村就应该是集体经济与家庭承包制的结合,仅靠农民个人在市场经济中经营,那是无法生存的。

  只有集体经济才是农村的支柱和主体,才是社会主义的农村经济。农村是最基层的政权主体,也是市场经济的资格主体。

  2、要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既然我们已经明白,城市要反哺农村,工业要反哺农业,那么就要对农村和农民给予看得见的哺养,而不能只是写在纸上或刷在墙上的一句口号。在农村,要首先实行完全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学生上学从小学到初中试行全部免费教育。义务教育不仅是国民的义务,完全也可以成为国家的义务。对农村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大学生,国家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对毕业后从事农业工作的大学生,也可以实行优惠的学费政策。

  其次要对农村老人的赡养,制定农民的强制退休制度,由国家和集体分别承担一部分农民的养老金。在集体经济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国家应该率先有所行动,从而逐步实施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建立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3、对农村的医疗政策,主要是建立“小病靠个人,大病靠统筹”的医疗保险制度,在农村建立一套农村的医疗保障体系。

  4、减轻农民负担,仅仅只是减轻而已,而不是没有负担,没有负担是远远还不能够让农民致富的。国家对农村的直接投入是必要的,国家每年都在对农村投资。国家对农村的投资,应该逐年有所增加。同时,对农村的投入,应该有直接到村的一个指标,建立村一级的收支管理体系。

  5、国家对农村的扶贫,一是资金,二是政策,国家对农村的管理体制实行改革,是根本性的措施。要精简农村的管理层次,进行省管县、县管村的试点;精简行政人员,乡一级不设政府,改为设立县政府派出的办事处。

  6、农产品的价格才是“三农”问题的要害。“三农”问题的形成,就是因为国家对农业产品实施了歧视性的价格政策,由此而形成工、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勿庸讳言,相对来说就是牺牲部分城市的既得利益;同时,提高农产品价格的行为,不能看成是完全的市场行为,不但是因为市场的作用是有限的,而且,工业品市场和农业产品市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它们各自处于不同的国度,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都不一样,农产品市场是一个需要政府保护的市场,是弱势市场。

  7,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必须制定农村的发展计划,有农村的发展标准,不能没有目标,也不能不切实际。

  8、发展农村,必须要有人才。要把城市的人才大量地充实到农村组织中去。要形成农村产业,使得农民也能够像工人一样工作,把个人的劳动融入到集体经济中去。农村永远也不要再搞什么个人发家致富的把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