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别用“厚重”恶心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3:37:47
Web2.0/Lib2.0会议后,学网上一位网友发贴砰击,一飞转载时,称其为一块大石头。这本来是件十分可笑的事:起着“胡言乱语”这样的网名,却一本正经地教训别人应该如何做学问;自己对网络言论不屑一顾,却以网络上的报道加上自己的猜测与杜撰作论据批评会议;都没有搞清楚2.0,却要将那将0.0(蓝天白云语)的概念(如“盲目崇拜”,网上你读得到了崇拜吗,哪怕他在说“偶对你的崇拜如涛涛江水绵绵不绝”)乱套。其实,2.0会议没有必要与1.0甚至0.98β的批评者计较,所以我一直不想就这篇东东说些什么。不过这几天偶尔恶心,不知何故,昨天有些累睡觉比较早,躺在床上才突然想到,我被那位网友“厚重”一词恶心了。
这位朋友说:“图林越来越丧失他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一个学科,作为一门学术,需要有种厚重感,让人觉得沉甸甸的。。。学术是种厚重的东西,不是博客所能承载的。。。博客的轻飘飘和学术的厚重还是不要混淆起来”。
我不知上述语言中“图林”指的是网上还是网外。如果是前者,那么他认为曾经还有过“历史的厚重感”,太抬举图林了;如果是后者,他不去朝“学科”扔砖而向“博科”扔砖,是不是搞错方向了?
这次会议是一次真正的草根会议,开幕式上台上有两位上图的领导,讲完话就走了,此后直到闭幕,会议的主题都是前沿的学术探讨与探讨者的轻松快乐的交流。与会者来了签个到,不交费,没礼品、没资料,茶水自己倒,台上的主持人亦不例外。中午不供饭,屏幕上打出三个吃饭地点后休会。会前会后所有资料可免费下载,会务还为外地无法报路费的学子提供经费。“博客论剑”一场,博客们是散坐在台上台边,记得一位代表提了个很专业的问题,博客们推出的回答者是Jackie,一位研一的MM。这就是我们的会议。
我不知道一个厚重的学术会议是什么样,是不是台上黑压压的一片,会务费吓退平民,台上讲话者均为响当当。但我喜欢我们这样的会议,它所体现的理念,更贴近学术精神。
我特别想讲会议的两位发言者,一位Keven,会前正巧看到K的博(士论)文,在最后一页“读博以来公开发表的成果”一栏有十来项成果,但“正式”的期刊论文很少很少。我们知道K是《图书馆杂志》的技术版编辑,绝对的近水楼台。而K先生博文中的大多数高精尖的东东,只要稍加整理,没有什么正式期刊可以拒绝的。我不是很懂他那个领域,但据我观察,那些博文领先正式期刊一年左右。另一位是Laolu,本校(不是某系)口碑最好的偶像级教师之一。在系里,他不愿上课,不愿带研究生,也不愿意写论文。据说李白愿意“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而Laolu差不多也是“硕研导、讲课金,呼而将出换博文”了。他为了博文中的一个数据,可以算上一整天时间。所以有人评价说,你可以全部知道Laolu的数据来源,但还是不知道他的数据是哪里来的。
我不知道那位追求厚重的网友,为什么不对正式刊物中表现出的学术界的不厚重进行批评,却将矛头指向网络。他所批评的任何现象,在学术刊物都有甚至更甚。大牌们在学术刊物上发文如发贴般地发表着无物之言,名人在学术刊物上卿卿我我风花雪月,还有文抄公、文买卖、学术八股、学术快餐。。。“学术腐败”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学科中,如果那就是厚重,那么Keven、Laolu他们肯定是恶心这种厚重,才前往博客上寻找自己理想中的精神乐园的。也许你可以说博客也不干净,但这次会议代表们的博客是干净的,他们使人看到了学术精神的希望。
如果要讲不恶心的厚重,那么被那位网友批评的“穷人的图书馆学”,乃是中国图书馆学100年来,最最厚重的一个理念了。穷人的图书馆学是我受温总理的一次讲话的启发首次提出的,它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种理念,或一种价值取向。中国图书馆学自成立到现在,多少代人上下求索,终于在新世纪找到了图书馆学的真谛。李国新、程焕文、于良芝、蒋永福、王子舟、程亚男、张勇韩继章们的研究,将图书馆学基本理论与图书馆职业有机结合,开创了一种新的理念与价值。我用“穷人的图书馆学”称呼它,但不敢进一步研究这个概念。因为在我心中,它太厚重甚至太沉重,浓得化不开。我怕我若无法100%的投入,我的研究会玷污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