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抓住人心的66个关键之让上司有一个良好的感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4:58:21

让上司有一个良好的感觉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受到别人称赞,他会感到愉快和喜悦。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夸张地承认:一句美好的赞扬,能使他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就是在最好的最友善的、最单纯的人际关系中,称赞和赞扬也是必要的,正如润滑对轮子是必要的,可以使轮子转得快。”人们内心中最基本的需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赏。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这些长处正是个人价值的生动体现。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看到和肯定自己这些长处,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因此,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赞美之词,也会使人感到信任、友好、欢心、温馨。

欧洲中世纪的黎塞留是这方面的高手。例如,他自己能解释国王常有的烦乱情绪,还能因势利导,以使迷惑的君主控制住自己,进而感觉良好。一个与他同时代的人就曾说过,黎塞留每天要非常仔细地审视国王路易的面容,即使有一道皱纹异样,他也不会休息,直到使之恢复正常。在此方面,你也许不会做得如此之细,但你将会发现这样做有助于上级保持镇静。即使是最坏的上级,当他不仅对你感到满意而且对自己也感到满意时,他将会变好,而且也会变得更加容易接近。这里所说的称颂,无非就是充分肯定并赞美别人的优点和成就。即使对方是与您意见不合的人,也尽量要以不伤和气的言行来应付。换言之,就是不要“树敌”。因此,平日生活中,最好不要有足以中伤别人的言行。

总之,讨厌别人对自己拍马屁的人是少之又少。即使有,其内心的本意亦必不尽然。譬如曾经叱咤风云一时的拿破仑,就有过这么一段轶事。拿破仑是非常讨厌别人拍他马屁的。有一次,随从之一
对他说:“将军!您是最讨厌别人对您拍马屁的吧!”拿破仑笑着回答:“是的,一点也不错!”事实上,这不就是那位随从一记“拍马屁”吗!赞美别人,恭维别人,就算是对人“拍马屁”好了!其实都是人际关系上至高无上的“润滑剂”,而且这种美丽的言词又是免费供应的,如此“于人有利、于己无损而有利”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当您不断地在加强充实自我能力的同时,请莫忘了也要加强一下对别人“恭维”的技巧!

要想早日出人头地,首先就要澄清自我的主观意识,尽快地养成随时都能赞美别人的习惯。俗话说“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习惯成自然”,当赞美别人已经变成您的习惯时,您的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到那时,曾在背后对您指指点点,甚至批评您的人,都将对您刮目相看了。然而,当你力图使上级感觉良好时,必须摒弃露骨的奉承。你不应该试图靠溢于言表的赞扬或是假惺惺的恭维话来安抚他或让他高兴。这种做法不只是不诚实,而且往往会自讨没趣。就像现代心理学家所指出的那样,恭维和赞美至多只会使接受者产生矛盾的心理反应。黑姆·吉努特曾这样说过:“直接赞扬某人就像是直接照射的太阳光一样,令人感到不舒服,使人眼花缭乱。因为这种赞扬会直接置他于一个不自然的、尴尬的境地,所以他往往会不得不加以拒绝或者就是轻视它。”这样也会使他担心自己会辜负别人对他的赞扬。如果你恭维上级已做的某件事,那么,下一次如果他也许没有做得这么好时,他就会变得极为烦恼,起先恼他自己,后来就会对你生气。一般说来,爱什么懂什么,一个人爱好书法,必定有丰富的书法知识;一个人爱好钓鱼,钓鱼经验必定丰富。你没有必要恭维其爱好如何如何,这样的话他必然听得太多,如一阵风吹过耳畔,脑中留不下半点痕迹。这时,只要你虚心地讨教一番,作毕恭毕敬状,他定会耐心地向你传授其中一二奥秘。一次,某君到一位擅长书法的领导家去拜访,自然,话题就落在书法上。某君谦虚地说:“王局长,这些年我虽然努力练字,书法水平却提高很小,恐怕主要是不得要领,请您稍稍泄露点‘秘诀’如何?”王局长很兴奋,滔滔不绝地讲起他的书法“经”来,“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练字‘无剑胜有剑’,就跟令狐冲练剑一样,平时心中多揣测,多看多记,关键在于心得,不一定非整天坐在那里练字不可……”某君很高兴地说:“现在得您‘真传’,以后用心去练,定会大有长进。”王局长很高兴,临别时还送了他几幅字让他临摹。这就是“无赞胜有赞”、“无声胜有声”的道理。除了给予敬意和赞赏之外,另一种使上级感觉良好的做法是表达你的良好反应。如果上级在宴会上讲了一段话,你和在座的其他人都以为讲得很精彩时,要毫不犹豫地向他提及自己的反应。如果你没有参加,那你可以与那些参加的一个人或几个人联系一下,看看他们是否有一些正面的话要讲。

记住,所有这种情况,你都不是在发表意见,而只是在转告一个事实。

   再说一遍,你不必等上级做报告时才使用这种技巧。如果上级主持一个会议,他说的或提及的一件或几件事,散会后仍给那些参加会议的人留下深刻印象,你可以转告这个事实;或者,如果上级做出一个决策,受此决策影响的一个或很多人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决策,那你也可以转告这个信息。
记住,转达对他做好事的积极反应,就是在鼓励他多做好事。你在正确的方向上助了他一臂之力。
为了使上级感觉良好,你还可以使用另外一种奉承形式,这很体面,而且往往很有效。封伦本来是隋朝的大臣,隋朝开国不久,隋文帝命令宰相杨素负责修建宫殿,杨素任命封伦为土木监,将整个工程全交给他主持,他不惜民力,穷奢极侈,将一所宫殿修得豪华无比。那个一向以节俭自我标榜的隋文帝一见不由得大怒,骂道:“杨素这老东西存心不良,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将宫殿修得这么华丽,这不是让老百姓骂我吗?”杨素害怕因这件事而丢了乌纱帽,忙向封伦商量对策,封伦却胸有成竹地安慰杨素道:“宰相别着急,等皇后一来,必定会对你大加褒奖。”第二天,杨素被召人新宫殿,皇后独孤氏果然夸赞他道:“宰相知道我们夫妻年纪大了,也没什么开心的事了,所以下工夫将这所宫殿装饰了一番,这种孝心真令我感动!”封伦的话果然应验了。杨素对他料事如神很觉惊异,从宫里回来后便问他:“你怎么会估计到这一点?”封伦不慌不忙地说:“皇上自然是天性节俭,所以一见这宫殿便会发脾气,可他事事处处总听皇后的,皇后是个妇道人家,什么事都贪图个华贵漂亮,只要皇后一喜欢,皇帝的意见也必然会改变,所以我估计不会出问题。”杨素也算得上是个老谋深算的人物了,对此也不能不叹服遭:“揣摩之才,不是我所能比得上的!”从此对封伦另眼看待,并多次指着宰相的交椅说:“封伦必定占据我这个位置!”可还没等封伦爬上宰相之位,隋朝便灭亡了,他归顺了唐朝,他又要揣摩新的主子了。有一次,他随唐高祖李渊出游,途经秦始皇的墓地,这座连绵数十里、地上地下建筑极为宏伟、墓中随葬珍宝极为丰富的著名陵园,经过楚汉战争之后,破坏殆尽,只剩下了残砖碎瓦。李渊不禁十分感慨,对封伦说:“古代帝王,耗尽百姓国家的人力财力,大肆营建陵园,有什么益处!”封伦一听这话,明白了李渊是不赞同厚葬的了,这个曾以建筑穷奢极侈而自鸣得意的家伙立刻便换了一副面孔,迎合地说:“上行下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气。自秦汉两朝帝王实行厚葬,朝中百官、黎民百姓竞相仿效。古代坟墓, 凡是里面埋藏有众多珍宝的,都很快被人盗掘。若是人死而无知,厚葬全都是白白地浪费;若人死而有知,被人挖掘,难道不痛心吗?”李渊称赞他说得太好了,对他说:“从今以后,自上至下,全都实行薄葬!”封伦修宫殿,表面上看是没有揣摩准隋文帝,其实他知道,真正当家作主的是皇后,他从她那里人手,连皇帝都得被他牵着鼻子走,这才是真正的揣摩高手呀!

关于这一点,作家宾德在其畅销书《代理人业务》中引述了一个社会学博士欧内斯特·迪克特的一段话。迪克特博士说:“如果你知道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方法与上级的那引进独特的工作方法几乎完全相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就在让上级喜欢你和你的工作方面开了一个好头;当上级从你的言谈举止上看到了他们自己独特的方面时,他们就会对你加以承认。否则,他们就会否定自己,而这是与人的本性相背的。


迪克特博士称这种方法为“机智奉承法”,确实如此。但是你应该确信,决定接受上级的任何一个独特的方面对你应该是实际有效的,否则,就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上级会认为你所理解的都错了,并且他将开始怀疑你,而不是怀疑这个独特方面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