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1:40:23
早期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对策思考
作者:甘行芳 刘三祥
【摘 要】早期阅读教育作为幼儿园语言领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理论总体上滞后于教育实践,目前的早期阅读教育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从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材料、方法、环境四个方面对这些问题作了反思,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四大有效对策,即完善目标体系、提供优秀的作品、优化教学流程、重视支持性环境的创设。
【关键字】早期阅读教育;问题;有效策略
早期阅读教育作为幼儿园语言领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国内外幼教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发达国家都把早期阅读放在语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国幼教界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着早期阅读教育。尤其是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次明确地把早期阅读教育纳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为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但是,由于早期阅读教育的理论总体上滞后于教育实践,有关阅读教育的一些问题,迄今为止尚未在幼教界形成共识。导致实践层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目标的单一、材料的贫乏、教学的方法不当、阅读环境的不良等。如何为幼儿提供合适的优秀的作品,如何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如何实现早期阅读的有效教学,如何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等也成为摆在幼儿园教师面前的一大研究课题。
为此,本文对目前幼儿园中早期阅读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反思,对今后在幼儿园进行早期阅读教育应该采取的积极有效的对策作了相应的思考。
一、早期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早期阅读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热点问题。但目前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教育的环境和现状还不尽人意,笔者根据近几年来对早期阅读教育的思考,结合本研究中心对几十所幼儿园调查的情况分析,认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比较单一、片面
“早期阅读教育的重点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书面语言的兴趣,引导他们逐渐产生对汉字的敏感性,丰富他们的前阅读和前书写经验。”(摘自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
可是很多教师和家长在理解上有些偏颇,过于强调认知,把阅读当成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甚至很多人直接把早期识字等同于早期阅读,使得早期阅读的目标人为的被缩水。
1. 过分强调识字
“人口手,上中下”这样的摇头诵读应该是久远的记忆了,但在21世纪的今天,却仍然还存在这种集中识字的现象,笔者曾经到一个规模不小的民办园,看到了这样的一幕:黑板上贴着一大张全是汉字的白纸,老师带领不到4岁的孩子们高声诵读“电闪雷鸣、乌云滚滚”。在这样的记忆中,的确孩子们可能认识了许多字,但幼儿仅仅只是容器而已。
有的园给幼儿提供了有情景性的故事和图画,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许加入了些许识字游戏,冠名为早期阅读学习,但因教材的终极目标是识字,教师和家长在指导中,目标重点指向识字,使得幼儿的注意力只在汉字上。在这样单一狭隘的目标指导下,让幼儿学会阅读、学会想像、学会创造当然是一句空话。
2. 过分强调认知
这表现在过早地让幼儿把阅读当作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给幼儿讲完一个故事或读完儿歌,马上提出要求:“你能背诵吗?你能将给大家听听吗?” “听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这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其实,优秀的作品都会有独特的价值,除了让幼儿获得某一个道理外,还有蕴含其中的语言美、艺术美、文学美、夸张美、幽默美、故事情节的表现手法美等,我们是否也应该引导幼儿去感受呢?
(二)合适的材料比较缺乏
一个优秀的作品给幼儿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早期阅读的作品即阅读材料直接关系到早期阅读教育的成效。目前市场上的阅读材料良莠不齐,合适的材料不是很多,优秀的材料更是少得可怜。不合适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有些材料陈旧、乏味
前不久,到一个市级示范园观摩,看到教师手上的一本教材,不禁让人深思:有很多材料确实很老了,诸如《愚公移山》、《司马光砸缸》等等,我们不能否认某些经典材料的价值,但已于这个时代相去甚远的材料,应该更新了。还有一些材料太直白乏味,幼儿读完了,没有思考、回味、想像、创造的空间,更谈不上人格和素质的培养。
2. 有些材料幼儿不感兴趣
有些材料忽略幼儿的年龄特点,忽略幼儿的已有经验,从成人的视角出发,让幼儿阅读他们不理解、不感兴趣的材料。有的内容晦涩难懂,有的是语言拐弯抹角,不适合儿童。如有本教材中的“蜘蛛结网,于树之枝。大风忽起,吹落其丝。蜘蛛勿堕,一造营之。人而不勉,不如蜘蛛。”幼儿很难理解,教师尚且不知其意,何必强加给幼儿呢?
3. 有些舶来品材料水土不服
现在也有些材料来自西方,看起来很洋很新,但有些没有根据我国幼儿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不贴近中国儿童的生活,使得幼儿消化不良,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弊端:幼儿不理解内容,教学理念对教师来说挑战太大,教师难以驾驭等等。
(三)教学方法不当
1. 片面强调记忆
有时到幼儿园听课,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导入后,先将故事讲一遍,再利用或挂图或卡片或多媒体等工具让幼儿理解一遍,然后让幼儿再读一遍,最后就能背诵下来了。至于故事中蕴含的让幼儿思维、想像、创造的因素都没有充分加以利用。以幼儿会复述故事为主要目的,片面强调了记忆。
2. 片面强调文字
很多材料的图画蕴含着很多丰富的教育因素,常常有一些老师,非常强调把材料中的文字信息传达给幼儿,一拿到材料,就迫不及待的把故事讲给幼儿听,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连蒙带猜的认字,通过文字来获得信息。也有一些以识字代替阅读,把材料中的文字都认识了,阅读任务就完成了。事实上,幼儿在没有认识汉字之前就有阅读行为,让幼儿充分的读图,看图猜测、想像或者理解后让幼儿充分的体验、表演进而引发仿编、创编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教学方法。
3. 忽视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
家长的急功近利,给老师的教学无形中增加了压力,往往造成老师在实践中过多地追求识字量和讲述的本领,而忽略对幼儿阅读兴趣、能力、习惯的培养。如取书、收书、翻书的基本常规;听读、朗读、跟读、欣赏的基本常规;握笔、坐姿的一般常规等等都是在幼儿阶段应该形成的,对幼儿今后成为有效的阅读者流畅的阅读者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阅读的环境比较贫乏
“让孩子成为读书人,让社会充满书香。”这无疑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是,目前大多数社区、家庭还没有形成利于读书的环境和习惯,对孩子的阅读获得缺乏科学的指导,幼儿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的熏陶,缺乏适宜的阅读环境。本中心对武汉市洪山区4所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近200名幼儿的关于家长对早期阅读的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8%的家长认为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书孩子都应该阅读;25%的家长认为没有哪一本书是一定要读的;只有 24%的家长是有目的地带孩子逛书店的,同时向孩子推荐优秀的书籍,让孩子和书交上朋友,另有12%的家长从不带孩子逛书店。
另外,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环境创设也不是太理想。应该为幼儿教师应为孩子创设什么样的阅读设施和阅读条件,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较多地被忽略。文雅有序、温馨人文的高质量的阅读环境在目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体现得较少。
二、解决早期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早期阅读教育的目标体系
新《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早期阅读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兴趣培养,阅读的范围也不应只局限于文字,还有图画、标识标记等也应该纳入阅读的范畴。另外,通过早期阅读帮助幼儿积累一系列社会文化方面的经验;促进儿童人际交往和认识世界,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成为流畅的阅读者等等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笔者曾经看到周兢老师的《造就成功阅读者的培养目标――美国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目标评析》,感触至深。我们从美国早期阅读委员会提出的“早期儿童阅读教育目标”中,应该得到不少启示:美国儿童阅读的重点,是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最终成长为好的阅读者,而不是儿童究竟能够学会多少字词,能够写多少个字词,而是帮助儿童在人生的最初阶段 “学习阅读”,掌握自主阅读的基本技能。只有将儿童向自主阅读的方向培养,我们的孩子才会知道阅读对自己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幼教工作者有必要对现有的阅读教育目标做一些理性的分析,不管教师们使用哪一套阅读教材,都要结合本班的幼儿对目标做适当的调整。比如,重点关注幼儿的情感、兴趣、习惯;关注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等等。
(二)提供新鲜、优秀的文学作品
鲁迅先生就特别强调“给儿童提供有价值有味道的文学作品”,到底应该给幼儿提供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才算得上优秀的有价值有味道的呢?虽然目前还没有量化的衡量标准,但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反映儿童的真实感受
叶圣陶说:“赶紧创作适于儿童的文艺品……对准儿童内发的感情为之响应,使益丰富而纯美。” 儿童作品欣赏更重要的是对情感基调的把握是精神与血液里的东西,引起的是灵魂的震动。我们摒弃把以成人的角度看世界的作品强加给幼儿,摒弃道德教说教味道太浓的作品,所提供的作品必须贴近幼儿生活。
例如,故事《三只小猪上幼儿园》给刚入园的幼儿提供现有的情绪认同与疏解的管道;诗歌《搬家》中家长满怀对新家的向往搬家,而小孩却不愿意离开好伙伴而充满了不舍,孩子们帮他想出了很多办法,如可以放假时来玩、写信或打电话、叫伙伴们到新家去玩、新家又会有很多新朋友等;《两个阳台》中两个小孩都没有玩伴很孤独,经常在阳台上“碰到”,后来他们终于通过望望、招手、笑笑,最后在心灵上“架起了一座朋友桥”。这些都是幼儿的真实生活体验,反映了孩子们的心声,幼儿会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一起伤心,一起渴望,一起欢笑,一起爱这个世界。
2. 注重作品的趣味性、戏剧性
有的人认为,追求作品的趣味性就与教育性不相融合了。因此,在追求教育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作品的趣味性和戏剧性。例如,我国幼教界的老前辈楼必生老师就对故事《贪吃的哈罗德》的趣味性非常欣赏。有一条贪吃的蛇名叫哈罗德,他看见一只兔子,就把兔子“啊呜”一口吞了下去,后来又看见孔雀、长颈鹿、大象、狮子、袋鼠妈妈一家子,都吞进了肚子里。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不仅没趣味性,反而显得残忍。而接下来的故事却峰回路转、出乎意料。动物在哈罗德的肚子里睡着了,一只小虫子跳到了哈罗德的鼻子上,哈罗德打了个响亮的喷嚏,把肚子里的动物都给喷了出来,全部喷到了马戏团里,马戏团动物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给马戏团带来了惊喜,同时也给幼儿带来了戏剧性的惊喜!作品幽默的妙语、突破时空的想像,给幼儿创造出一个充满欢笑的童话世界。
3. 注重作品的新颖性
时代在进步,幼儿的作品也闪射出时代的光彩。一些老、旧的材料如《孔融让梨》、《狼来了》等几十年被几代人熟读久远的作品已经是家长经常诵读的法宝,再作为我们现在的教材不合时宜了。当然,这并不是就反对用一些经典的作品,我们在采用经典作品的同时,我们更呼唤一些能反映现代幼儿的生活特点的新作品,例如《我喜欢的事情》中,几个孩子躺在草地上看白云的感觉很美,引发了关于表达自己的美好感觉的一次讨论。“妈妈给我念故事时,我最喜欢闻她身上的香味。”“我最喜欢爷爷让我把他钓的鱼拉起来的感觉。” “我最喜欢被子晒后阳光的味道。”……在这样的作品欣赏中,作品的内涵、优美的语言都会为他们喜爱阅读、学会阅读打下基础。
4. 注重作品的艺术性、文学性。
文学作品是为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而存在的,最突出的价值应该是培养幼儿的美感和审美能力,让幼儿在图画中、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美、语言美,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首先图画有符合审美的要求,其次,语言要有韵律美或意境美或幽默美或夸张美等。
例如,诗歌《亲亲》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让幼儿会心的笑,贴切入神的象声词更让幼儿在纯真的世界里去发现事物间浓浓的亲情,进而去温暖别人;欢快的节奏和韵律使得朗诵的过程变成一种想像的过程,寻找身边熟悉的事物创编诗歌成为幼儿的一种享受。
亲亲   小鱼亲亲小鱼,/噗噗噗,/小猪亲亲小猪,/噜噜噜,/小雨亲亲小花,/滴滴嗒,/手掌亲亲屁股,/哎哟哟,/宝宝亲亲妈妈,/一下,两下,三下,/妈妈亲亲宝宝,/一下,两下,三下……
这些作品洋溢着浓郁的诙谐和欢愉之美,使幼儿感到愉悦,勾起他们快乐的回忆,搔到他们的痒处,鼓励他们探索。而其智育、德育等方面的功能也是在审美过程中悄悄实现。
(三)优化早期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
心理语言学家肯尼思.S古德曼指出:“阅读是一种选择过程,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阅读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只要真正明白了阅读活动的内涵后就会灵活的安排了。
例如,上海的很多幼儿园曾经对早期阅读教学模式作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他们研究的“感知--体验”模式和“感知--探索”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近六年的早期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本中心也探索出早期阅读教学的6大基本教学流程。这一基本阅读教学流程的建构体现了阅读的完整教学过程,使得早期阅读教学的形式内涵更丰富。具体如下:
预备活动:通过走线、默想、听音乐或其他线上游戏,让幼儿静心,为阅读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感知活动:通过生活导入、听录音、看图片、实物模拟、情景表演、图片猜测、观看电脑课件等方式来获得对阅读材料的初步印象。
理解活动:通过看图猜测、自主阅读、共同阅读、完整欣赏、共同讲述、交流分享等方式来全面理解材料的外显和内涵。
体验活动:即围绕作品重点内容开展的情感体验与迁移活动。比如,分角色朗读、角色表演、迁移到自身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讲述等。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请幼儿扮演小兔子,发挥更丰富的想像,说出更多爱大兔子的话,进而扩展到爱自己的父母及家人,不仅发展了幼儿的想像力、创造性思维,更传递了一份浓浓的亲情,学会了爱的表达。
创造活动:是在感知理解基础上的创造性的表演、作品续编创编、想象讲述等,还包括与其他领域的渗透活动。
结束活动:阅读活动结束时,放音乐,让幼儿收拾图书或其他物品,主要是培养良好的规则意识和秩序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当然,在教学流程实施的过程中,将各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法、模仿法、游戏法等加以合理融合,同时引进一些先进的教学策略,比如,形象联想法、大声朗读法、关键词法、戏剧表演法、自制图书法、小组探索性阅读法等,使得教学活动活泼有序而不失理性。
(四)重视早期阅读的支持性环境创设
周兢教授在解读纲要中语言部分时,提出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三个新的发展趋向时,其中“重视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当然也包括早期阅读教育的环境创设。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软环境包括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受到开放而平等,以幼儿为主体,与幼儿平等交流,营造开放、宽松的阅读环境,还包括尊重阅读学习的个别需要;让幼儿享受个别教育。
硬环境包括社区、家庭、幼儿园的环境设置,从主题环境到活动材料的准备环境,都让幼儿感受到和谐、浓厚的阅读环境。例如,于家庭社区就多做家长工作,开办家长学校、社区环境大变脸。幼儿园中,可以结合主题教育目标,有目的地准备阅读环境,通过设置标语、图书角、阅读区、墙设,还可以通过游戏及正式的阅读教学活动等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发儿童的主动阅读的兴趣,促使他们在主动建构中,阅读能力获得发展。还可以定期向幼儿推荐优秀的图书,使孩子主动接触、喜欢并选择书籍,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固定下来,让幼儿真正喜欢阅读,并从中获益。
三、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然,关于早期阅读教育目前在我国幼教界实践层面的研究和实施还很不成熟,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比如,如何大量阅读、有效阅读,也成为几年来我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致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什么是最重要的早期阅读能力?怎样正确的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等等。特别需要探索的是,目前幼儿园实施的整合状态下,应该如何处理语言教育与早期阅读教育的关系?早期阅读教育应该如何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更好的融合?早期阅读如何与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区角活动更好的结合?等等。
另外,国际上对儿童阅读困难的预防机制对我们的启示,如何及早发现中国幼儿的阅读困难并作相应的预防策略,等等。
这些都将是我们今后对早期阅读教育研究该努力方向。本文对早期阅读教育的思考和研究还比较肤浅,但愿能给关心早期阅读教育的幼教工作者一些启示,希望大家共同来关注和研究这些问题,探索出一套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为幼儿提供有价值的早期“和谐阅读”环境,为提高中国的幼儿语言教育水平而共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 周兢:《造就成功阅读者的培养目标》,《早期教育》,2002,7
3. 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4. 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5. 曾祥芹:《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
6.(美)凯瑟琳·斯诺等主编,胡美华等译:《预防阅读困难——早期阅读教育策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姓名:甘行芳  刘三祥
工作单位:湖北亿童早期教育研究中心
通讯地址:武汉市洪山区书城路18号绿洲科技大厦13层亿童教育
邮政编码:430070
联系电话:027-87284615 /87284663
电子邮件:catganku@163.com   yuedushizi3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