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熏疗:艾条、核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2:00:23
民间保健必备之物——艾叶

         在农村,每到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艾叶便是餐桌上一道不可少的“供品”,据说在这一天,喝上一碗艾叶汤,即可除百病。殊不知,艾叶不仅能入药,在家中自制灸罐配艾叶进行艾灸疗法,操作方便,还不失是一种简单易学的养生法。
  艾叶,为菊科灌木状草本植物。中医学认为:艾叶,味苦、辛,能通十二经,为中医之草。《本草纲目》中说:“艾叶能灸百病。”研究证明,艾叶可宣通气血、温暖经络,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同时,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常言道:居家常备艾,老少无疾患。
          灸法是针灸治疗的一种方法。以艾叶配灸罐疗穴,其应用如下:

 操作:
  将艾叶放在手心搓成直径大小约8毫米的小艾球,用火柴点燃后放置在灸罐内,再将灸罐移到关元穴(关元穴为任脉的穴位,在脐下正中线的三寸处)或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处),进行艾灸。中医认为关元穴和足三里穴是保健穴、长寿穴,经常艾灸可以保证肝、肾、脾三经的协调舒畅。
用量:

   根据被施灸者年龄、体质的不同,每次可灸2~5个球,每周可灸2~5次。
特点:

    1.艾球点燃后,所散发的热量在灸罐中能较为集中地作用于经络上的某一段,通过火热透达穴位,可起到宣通气血、温暖经络的保健功效。
  2.艾灸疗法是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保健方法,且艾叶价格低廉。同时艾灸的操作过程简便易行,无须他人辅助。

注意:
  1.因关元穴在腹部,半躺位为较理想的姿势。
  2.艾球燃烧时会冒出一股香烟,烟过后,罐内达到最高温度,要等余热散尽后再加入第二个艾球。
  3.每次灸后,一定要等艾球燃尽,再把灰烬倒入水池。并保持灸罐的清洁卫生。
  此外,每周用艾叶在室内熏蒸1~2次,不仅可净化空气,还能有效地预防传染疾病的发生。

           “艾叶”和“艾灸法”简介:

      《本草纲目》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 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这就说明艾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 艾的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起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醒脑安神,通经活络。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 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艾叶用于灸法非常安全可靠,艾灸法比药物内服治病的范围更广,更方便,但是没有药物服用不当给人体带来的毒副作用。灸法也和针法一样,能使衰弱之机能旺盛,也能使亢进之功能得到抑制。针与灸都是在经络穴位上施行的,有其共同之处,两者往往结合使用。但是灸法的功效有其独到之处,不能以针代灸。过去国内外有许多名医就单用灸法治病,古代我国和日本还有专门的灸师,与针师并列。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说明灸法在某些方面是优于针法的。而且对于畏具针者,尚可避免针刺的痛苦及可能引起的感染。 

    艾用于灸法,其功效确非我们意想所能及的,灸法的好处,没有亲身经过实践的人是不会知道的。灸法,是中医中最上乘的治疗保健方法,是人类唯一的一套完整的内病外治的体系,艾灸的温热刺激能直达深部,经久不消,使人发生畅快之感。若以普通火热,则只觉表层灼痛,而无温煦散寒之作用。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论》上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为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可见灸法效力之大。明代龚居中在《痰火点雪》中说:‘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宜。’可见灸法治病之广。马氏温灸法在七十多年来临床上的实践也证明,很多病均适宜温灸。特别是对免疫性疾病不论急慢性均可施灸,患者首先是自觉症状消失,体征改善,逐渐化验指标也会相继转阴。如果原先为低血压的能升压;原来血压高的,灸后明显下降。20世纪20--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思潮泛滥,国内传染病大规模流行,人平均寿命仅30岁。据明治19年“卫生局年报”载,当年死亡人数为18万,传染病肺结核死亡首屈一指。由于传统医学汉医几乎被消灭,日本西医束手无策。这时一个叫原志免太郎撰文公布出他的发现:独简单的灸法有治疗的特效。犹如被注入兴奋剂的政府近卫首相立马接受并鼓励其推广,于是从阵地、工厂到学校掀起了国民三里灸运动。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得结核病的士兵已经很少。在日本,灸疗法为一种主流医疗保健手段,有很多专门从事灸法治病保健的人,并有很多日本人写的灸疗著作被翻译传入中国。可叹的是,在灸疗的发源地中国,中医界普遍只见汤药针刺治病?

《二》艾灸熏烤治疗湿疹

     湿疹瘙痒难忍,破溃后,有渗血和渗出液,极易感染。如果湿早期得不到正确治疗,便越拖越重,反反复复难痊愈,患者饱受痛苦折磨,又因为奇痒,引起睡眠不足,从而诱发其他疾病。 用艾条熏烘、烘烤患处,止痒作用强,又能控制渗血、渗出液,并能控制感染,也就不用服抗菌素了。
    有皲裂的患处用温水或苦丁茶叶水浸泡2小时左右,可缓解疼痛。再用艾条熏烤,1天熏烤2次。也可在裂口处涂凡士林。

艾叶熏脚治咳嗽

       咳嗽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因感受风寒所致的咳嗽,在用抗菌消炎、止咳药无效的情况下,可采用一种简便的治咳方法——艾叶熏脚。此法能使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具体方法为:

       艾叶30~50克,放入约1500毫升的沸水中煎约15分钟,捞去艾叶,将煎出的药液倒入小的脚盆中。趁热将双脚置于盆沿上接受熏蒸。为避免药气一下蒸发掉,可在双脚蒙上一块稍大于脚盆的布。
    待水温稍低双脚能够忍受时,可直接将双脚置于盆内浸泡。此法每晚进行一次(以临睡前为佳),每次15~20分钟,一般连续3~5次即能治愈咳嗽。

祖国医学认为:脚底经脉丰富,肝、脾、肾及相应之腑经络均循经此处。寒邪侵袭,沿经上传,肺失宣肃,咳嗽乃生。而艾叶性温,归脾肾经,能温祛寒邪,使肺气得宣,故能很快治愈咳嗽。

 

艾、艾绒及艾炷艾条 1、艾的作用

  艾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自然生长于山野之中,我国各地均有生长,古时以蕲州产者为佳,特称蕲艾。艾在春天抽茎生长,茎直立,高 60~120cm,具有白色细软毛,上部有分枝。茎中部的叶呈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有柄,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有不规则的锯齿,表 面深绿色,有腺点和极细的白色软毛,背面布有灰白色绒毛;顶端叶全绿,椭圆形、披针形或绒形。头状花序,无梗,有苞片,略有白色细软丝状毛,7~10月开 花。瘦果呈椭圆形,艾叶有芳香型气味。

在农历的4~5月间,当叶盛花未开时采收。采收时将艾叶摘下或连枝割下,晒干或阴干后备用。艾叶中纤维质较多,水分较少,同时还有许多可燃的有机物, 故艾叶是理想的灸疗原料。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用艾叶做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多方面的作用。(见图 ) 现代研究:蕲(祈)艾含挥发油约0.002%,主要成分为苦艾醇、苦艾酮。此外尚含胆素钾盐以及维生素甲、乙、丙、丁等。苦艾醇、苦艾酮有兴奋中枢作用。 苦艾中含有钾类、柔酸,氯化钾等,故有解热、止血、镇痛的作用。

2 、艾绒的制备

采集肥厚新鲜的艾叶,放置日光下曝晒干燥,然后放在石臼中,用木杵捣碎,筛去杂梗和泥砂,再晒再捣再筛,如此反复多次,就成为淡黄色洁净细软的艾绒。 艾绒按加工(捣筛)程度不同,分粗细几种等级,临床根据病情的需要而选用。一般若作直接灸,可用细艾绒;若作间接灸,可采用粗艾绒。

3 、艾炷和艾条

①艾炷:以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为艾炷。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制作方法 制作艾炷的方法,一般用手捻。取纯净陈久的艾绒置于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形小体,不但放置方便平稳,而且燃烧时 火力由弱到强,患者易于耐受。手工制作艾炷要求搓捻紧实,耐燃而不易爆。此外,有条件的可用艾炷器制作。艾炷器中铸中锥形空洞,洞下留一小孔,将艾绒放入 艾炷器的空洞中,另用金属制成下端适于压入洞孔的圆棒,直插孔内紧压,即成为圆锥形小体,倒出即成艾炷。用艾炷器制作的艾炷,艾绒紧密,大小一致,更便于 应用。根据临床的需要,艾炷的大小常分为三种规格,小炷如麦粒大,可直接放于穴位上燃烧(直接灸);中炷如半截枣核大;大炷如半截橄榄大,常用于间接灸 (隔物灸)一般临床常用中型艾炷,炷高1cm,炷底直径约0.8cm,炷重约0.1g,可燃烧3~5min。

② 艾条:指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又分为纯艾条(清艾灸)和药艾条两种。一般长20cm,直径1.2cm。因其使用简便,不起泡,不发疮,无痛苦,患者还可以自灸,故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纯艾条:取制好的陈久艾绒24g,平铺在8寸(26cm)长、8寸(26cm)宽,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0.35寸(1.5cm)的圆柱形,越紧越好,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

药艾条:主要包括普通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三种。 普通药艾条 取肉桂、干姜、木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各等份,研成细末。将药末混入艾绒中,每支艾条加药末6g。制法同纯艾条。

太乙针 其药物配方历代各家记载各异。近代处方为:人参250g,参三七250g,山羊血62.5g,千年健500g,钻地风500g,肉桂500g,川椒 500g,乳香500g,没药500g,穿山甲(土炮)250g,小茴香500g,蕲艾2000g,甘草1000g,防风2000g,麝香少许,共研为 末.取纸(纸宽41cm,长40cm),内置药末约25g左右,卷紧成爆竹状,越紧越好,外用桑皮纸厚糊6~7层,阴干待用。

雷火针 用艾绒94g,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g,研为细末,过筛后,加入麝香少许。取棉皮纸二方,一方平置桌上,一方双折重复于上。铺 洁净艾绒于其上,拿木尺等轻轻叩打使均匀成一平方形,然后将药料匀辅于艾绒上,卷成爆竹状,外涂鸡蛋清,以桑皮纸厚糊6~7层,阴干勿令泄气待用。(注: 比艾条要粗大的多)。  局部渗透治疗为什么要用艾条  
1 艾的作用 
  艾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自然生长于山野之中,我国各地均有生长,古时以蕲州产者为佳,特称蕲艾。艾在春天抽茎生长,茎直立,高60~120cm,具有白色细软毛,上部有分枝。茎中部的叶呈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有柄,羽状分裂,裂片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具有不规则的锯齿,表面深绿色,有腺点和极细的白色软毛,背面布有灰白色绒毛;顶端叶全绿,椭圆形、披针形或绒形。头状花序,无梗,有苞片,略有白色细软丝状毛,7~10月开花。瘦果呈椭圆形,艾叶有芳香型气味。

在农历的4~5月间,当叶盛花未开时采收。采收时将艾叶摘下或连枝割下,晒干或阴干后备用。艾叶中纤维质较多,水分较少,同时还有许多可燃的有机物,故艾叶是理想的灸疗原料。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用艾叶做施灸材料,有除风散寒、活血通经、疏筋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多方面的作用。艾是一种中药,正因为它有这些作用,所以,在“中华第一熏”中药局部渗透治疗时才会用到艾,在临床治疗当中,眼科专家郭银峰主任应一些患者要求,使用工程塑料和金属作为载体,并用交流电加热,结果,临床治疗效果很不理想,经过反复、多次及长达一年的对比使用后,抛弃了这些“现代”的东西,重新使用艾条加核桃,经过十余年来的临床使用,大量临床病历实践证明,艾条加核桃是最好的熏蒸炙疗渗透治疗载体。就象中医学上的针灸一样,针,就是扎针,灸,就是用艾灸,艾叶、艾绒或艾条是炙疗必不可少的药材,如果把用作加热炙疗的艾换成其它的加热方式,那么,临床治疗效果就会非常差,比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用艾炙疗法效果很好,如果用其它加热方式治疗,就达不到艾叶除风散寒、活血通经、疏筋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的作用。

现代研究:蕲(祈)艾含挥发油约0.002%,主要成分为苦艾醇、苦艾酮。此外尚含胆素钾盐以及维生素甲、乙、丙、丁等。苦艾醇、苦艾酮有兴奋中枢作用。苦艾中含有钾类、柔酸,氯化钾等,故有解热、止血、镇痛的作用。

2 艾绒的制备 
  采集肥厚新鲜的艾叶,放置日光下曝晒干燥,然后放在石臼中,用木杵捣碎,筛去杂梗和泥砂,再晒再捣再筛,如此反复多次,就成为淡黄色洁净细软的艾绒。艾绒按加工(捣筛)程度不同,分粗细几种等级,临床根据病情的需要而选用。一般若作直接灸,可用细艾绒;若作间接灸,可采用粗艾绒。

3 艾炷和艾条
  ①艾炷:以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为艾炷。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制作方法 制作艾炷的方法,一般用手捻。取纯净陈久的艾绒置于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形小体,不但放置方便平稳,而且燃烧时火力由弱到强,患者易于耐受。手工制作艾炷要求搓捻紧实,耐燃而不易爆。此外,有条件的可用艾炷器制作。艾炷器中铸中锥形空洞,洞下留一小孔,将艾绒放入艾炷器的空洞中,另用金属制成下端适于压入洞孔的圆棒,直插孔内紧压,即成为圆锥形小体,倒出即成艾炷。用艾炷器制作的艾炷,艾绒紧密,大小一致,更便于应用。根据临床的需要,艾炷的大小常分为三种规格,小炷如麦粒大,可直接放于穴位上燃烧(直接灸);中炷如半截枣核大;大炷如半截橄榄大,常用于间接灸(隔物灸)一般临床常用中型艾炷,炷高1cm,炷底直径约0.8cm,炷重约0.1g,可燃烧3~5min。 

  ② 艾条:指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又分为纯艾条(清艾灸)和药艾条两种。一般长20cm,直径1.2cm。因其使用简便,不起泡,不发疮,无痛苦,患者还可以自灸,故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纯艾条:取制好的陈久艾绒24g,平铺在8寸(26cm)长、8寸(26cm)宽,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0.35寸(1.5cm)的圆柱形,越紧越好,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     药艾条:主要包括普通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三种。 普通药艾条 取肉桂、干姜、木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各等份,研成细末。将药末混入艾绒中,每支艾条加药末6g。制法同纯艾条。 

  太乙针 其药物配方历代各家记载各异。近代处方为:人参250g,参三七250g,山羊血62.5g,千年健500g,钻地风500g,肉桂500g,川椒500g,乳香500g,没药500g,穿山甲(土炮)250g,小茴香500g,蕲艾2000g,甘草1000g,防风2000g,麝香少许,共研为末.取纸(纸宽41cm,长40cm),内置药末约25g左右,卷紧成爆竹状,越紧越好,外用桑皮纸厚糊6~7层,阴干待用。 

  雷火针 用艾绒94g,沉香、木香、乳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g,研为细末,过筛后,加入麝香少许。取棉皮纸二方,一方平置桌上,一方双折重复于上。铺洁净艾绒于其上,拿木尺等轻轻叩打使均匀成一平方形,然后将药料匀辅于艾绒上,卷成爆竹状,外涂鸡蛋清,以桑皮纸厚糊6~7层,阴干勿令泄气待用。(注:比艾条要粗大的多)。 
教你如何进行冬季养生艾灸
由于艾炷灸特别是悬灸的易于操作性和大众的普遍接受性,我推荐大家尽量选用艾炷灸特别是悬灸,悬灸时可直接手持艾卷在穴位上进行持续艾灸或雀啄样艾灸,也可选用合适的艾灸架、艾灸筒或艾灸盒进行艾灸,另外尽量选用无烟艾灸卷,这样会有利于现代家庭室内操作。
在进行艾炷灸前,将艾绒做成一定形状之小团,称为艾炷,艾炷燃烧一枚,称为一壮。艾炷之形状大小,因用途不同而各异。如用于直接灸,必须用极细之艾绒,一般如麦粒大,做成上尖底平、不紧不松之圆锥形,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用于间接灸法,可以用较粗之艾绒,做成蚕豆大或黄豆大,上尖下平之艾炷,放在姜片、蒜片或药饼上点燃。每次灸之壮数多少及大小,以病人、病程、病情、病位、补泻、穴位、有无受灸经验,是否要求化脓及气候等等条件而定,大致如下:成人体壮、新病、病重病急、实热疼痛、病在脏腑者,用泻法;穴位在腹背四肢、有受灸经验、化脓灸、气候寒冷者艾炷宜多宜大;妇女、儿童、年老体弱、久病、病轻病缓、虚寒麻木、病在四肢头项者,用补法;穴位在头项、手足末梢、无受灸经验、非化脓灸者或在天气炎热时,艾炷宜少宜小。
一般每穴灸一次少则3-7壮,多则可灸数十壮、数百壮。至于施灸的时间长短原则是:灸从久,必须长期施行方能见功,这是指慢性病而言。一般前三天,每天灸一次,以后间隔一日灸一次,或间隔两日灸一次,可连续灸治一个月、二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或一年以上。如果用于健身灸,则可以每月灸三五次,终生使用,效果更好。如果是急性病、偶发病,有时只灸一、二次,就结束了,以需要而定,不必限制时间和次数。如果是慢性病、顽固性疾病,间日或间隔三、五、七日灸一次均可。要根据具体情况全面考虑,这样和用药的分量一样,无太过不及之弊。
《医学入门》上说:“针灸穴治大同,但头面诸阳之会,胸膈二火之地,不宜多灸,背腹阴虚有火者,亦不宜多灸,惟四肢穴位最妙,凡上体及当骨处,针入浅而灸宜少,下肢及肉厚处,针可入深,灸多无害。”这是说:头面及胸膈以上,均不宜多灸;下肢及肉厚处,多灸不妨。在临床上,凡肌肉偏薄之处,骨骼之上,以及大血管和活动关节、皮肤皱纹等部位,均避免直接灸法;凡肌肉肥厚之处,尤其是背部俞穴多灸长灸无妨,任何灸法均可使用。
至于灸的程度,施灸后应自觉温热舒畅,直达深部,经久不消,停灸多时,尚有余温,才算到家。切不可随便灸灸,无甚感觉便认为艾灸不过如此,便作放弃打算。前人有成熟的经验。如《医宗金鉴》上说:“皮不痛者毒浅,灸至知痛为止;皮痛者毒深,灸至不知痛为度。”这是指外科灸疗痈疮毒而言。更具体地说:“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然头与四肢皮肉浅薄,若并灸之,恐肌骨气血难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有病必当灸巨阙、鸠尾二穴者,必不可过三五壮。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使火气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
灸法既是一种温热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温热程度,决不能浮皮潦草,用艾烟薰烤,表热里不热,就算是灸法,结果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误以为灸法无效,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白吃苦头)。古人多主张用直接灸,如《针灸资生经》上说:“下经云:凡著艾得灸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病不愈。”这是说每灸必须化脓,病才能痊愈。现在我们除有意识地使用化脓灸法以外,一般灸法不要烧伤太重,成为灸疮,只要长期施灸,也同样有效。
总之,一般说直接灸之艾炷,以麦粒大小为适宜,一般成年人,每穴五、七、九壮,小儿灸三、五壮,每次取三、五、七穴为标准。临床上可适当伸缩艾炷之大小穴位及壮数。如用于外科,灸阑尾炎或疔痈初发时,可在合谷、手三里、阑尾等穴,每次灸百壮左右,一日灸二、三次,会使炎症消散,促使其化脓,收到意外的效果。做艾卷灸时每次可灸3~5穴,每次约10分钟左右,以3
0~6 0分钟为度,过多则易疲劳,少则达不到温热程度。
至于施灸的时间选择,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阴晴天也不须避忌。失眠症可在临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随时灸之。止血后,还应继续施灸一段时间,以免复发。
在施灸时还要求施灸者专心致志、心无杂念,安祥而持重,手巧而心细,这样才能做到灸至速效而不会徒伤皮肉。施灸时还需注意空气冷暖的调节和防火安全,特别是在严冬季节施灸要脱衣服时更应注意调节室内温度,使不至过冷,同时还应适当打开窗户以利于艾烟和艾味的排出,灸法最易落火,烧灼皮肤和衣服,应小心处理,当心失火。所以灸后一定要把火闷灭,以防复燃,最好把艾卷着火之一端,插入口径合适之小铁筒或小瓶内,自然就会熄灭,留下焦头,便于下次点燃。应用物品必须具备,如坐灸之椅,卧灸之床,各种灸料及点火之香等一应用具,务必事先备妥。
必须做到姿势端正,体位舒适,穴道准确。《千金方》上说:“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肢勿使倾侧。灸时孔穴不正,无益于事,徒破皮肉耳。若坐点则坐灸之,卧点则卧灸之……”可见对体位非常重视。这是很有道理的,应该严格端正姿势,然后施灸。灸胸腹应仰卧,腰及下肢后面应俯卧,肩背部要正坐或俯卧位,手足肘膝以下也以正坐为宜。尤其要注意体位自然,肌肉放松,不要取勉强的体位。因为直接灸往往需经多次反复施灸,第一次要打好基础,否则穴位不准,再行更换,则从头灸起,就又要再受些痛苦。临床上在施灸中发现穴位不准,要随时修正。
《千金方》记载:“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这里说的是施灸的程序。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应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依次进行。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所以不可颠倒乱灸,如果不讲次序,后灸头面,往往有面热、咽干、口燥的后遗症或不舒服之感觉。即便无此反应,也应当从上往下灸,这也和针刺取穴一样,次序不乱,不会遗忘,免得病人反复改变姿势,穿脱衣服,也就省事省时间了。
晕灸者虽不多见,但发生晕灸时也和晕针一样,会出现突然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脉细手冷、血压降低、心慌汗出,甚至晕倒等症状。多因初次施灸或空腹、疲劳,恐惧、体弱、姿势不当、灸炷过大、刺激过重等引起。一经发现,要立即停灸,让病人平卧,一般无什么危险。但应注意施灸的禁忌,做好预防工作,在施灸中要不断留心观察,争取早发现,早处理,防止晕灸为好。经灸一二次后,情况就会好转。
灸后调养的方法和针后的调养是一样的,要乐观愉快,心情开朗,精心调养,戒色欲,勿过劳,清淡素食等。有灸后调养口诀:灸后风寒须谨避,七情莫过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适宜。
  
  
 局部渗透为什么用核桃  
“中华第一熏”中药局部渗透疗法,为什么要用核桃皮壳
“中华第一熏”中药局部渗透疗法,对治疗近视、远视、斜视、弱视、散光、白内障、视网膜萎缩、脉络膜萎缩、视神经萎缩、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变性、眼底出血、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眼病,疗效稳定、不复发,无任何副作用,在家里即可治疗,非常方便,治疗期间不影响工作、学习和劳动,但有些人会提出“熏蒸渗透”法为什么要用核桃壳呢?为什么不使用一些塑料或金属器材呢?

在古代一些医学专著上都有记载,核桃壳具有天然的明目效果,所以在清代著名医学专著《疡医大全》中就有记载用核桃壳炙治眼睛视物昏花、结膜炎等眼病,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93601部队眼科郭银峰主任在《疡医大全》治疗眼病的基础上,发明了“中华第一熏” 中药局部渗透疗法,疗效独特无副作用。在临床使用中,郭银峰主任应部分患者的要求和建议,也曾尝试过使用工程塑料及金属等物质作为载体进行熏蒸治疗,但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最终还是以核桃壳为载体进行中药熏蒸渗透治疗。 

附:核桃保健
核桃的食疗作用 
  据现代科学分析,核桃仁含蛋白质15.4%,含脂肪40%~63%,含碳水化合物10%,还含有钙、磷、铁、锌、胡萝卜素、核黄素及维生素A、B、C、E等。味美多脂的核桃仁不仅营养丰富,还有其特殊的疗效。

  一、防止心脑血管疾病
  核桃仁的脂肪中,71%是马亚油酸,12%是亚麻酸,这些不饱和脂肪酸能净化血液,清除血管壁杂质,消耗体内积蓄的饱和脂肪,因此能有效防止心脑血管疾病。

  二、治疗胆石症
  胆石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的粘蛋白与胆汁中的钙离子和非结合型胆红素相结合而成。而核桃仁中所含的丙酮酸能阻止粘蛋白和钙离子、非结合型胆红素的结合,并能使其溶解、消退和排泄。所以,有胆石症的患者,不妨坚持天天吃核桃仁,就有可能免除手术之苦。同样,核桃仁还可用于治疗尿结石。

  三、抗衰老
  核桃仁中所含维生素E,可使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氧化损害,是医学界公认的抗衰老的物质,因而核桃有“长寿果”之称。

  四、补脑增智
  吃核桃仁可滋养血脉、增进食欲、乌须生发,对大脑神经有益,是治疗神经衰弱的辅助剂,能延缓记忆力衰退,具有补脑增智之功。

 

核桃食疗验方 
  核桃营养丰富,果仁含有65%的脂肪、16%的糖,以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碘等。核桃里的蛋白质、脂肪不仅含量高,而且化学结构特殊,很容易为人体吸收。

  核桃的脂肪是最好的植物油,因为它含有很高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胆固醇,常吃核桃,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

  核桃的蛋白质中含有人体极为重要的赖氨酸,据测定,一个核桃的赖氨酸含量比一个鸡蛋黄还要高。特别是它还含有丰富的磷脂,磷脂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对增进细胞活力,促进造血与毛发生长,提高脑神经功能有重要作用。
  此外,核桃里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锌、钙、铜、铬,可保持心脑血管和内分泌的正常功能,延缓衰老。
  中医有“药食同源”的理论,强调药补不如食补。李时珍说,核桃仁有“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等功用。唐代名医孟诜说,核桃仁“通经络,润血脉,常服骨肉细腻光润”。下面介绍几款核桃食疗方。

核桃仁粥
  原料:核桃仁100克捣碎,和洗净的粳米100克一起加水煮成粥。服用时可酌情加芝麻盐,早晚服食。
  功效:健脑、补肾、润肠。

核桃蜜
  原料:鲜核桃1000克,去壳取肉捣碎,加蜂蜜100克,均匀倒入消毒瓷瓶,密封备用,每次服一汤匙,每日2~3次,用温开水送服。儿童减半。
  功效:适用于用脑过度,神经衰弱,慢性咳喘等。

琥珀桃仁
  原料:核桃仁500克,将麻油放入锅内,置火上,热至五成时,将核桃仁放入炸透,酥脆时捞出,沥油后嚼食,每日50克。
  功效:佐餐常服,可治疗泌尿系结石。

核桃葱姜茶
  原料:核桃仁、葱、生姜各25克,茶叶15克。将核桃仁、葱、姜共捣烂,同茶叶一同放入沙锅内,加水一碗半煎煮,去渣一次服下,盖被卧床。
  功效:有解表散寒,发汗退热之功效。治感冒发热、头痛无汗等。

桂花核桃冻
  原料:石花菜15克,核桃仁250克,糖桂花少许,菠萝蜜适量,奶油100克。将核桃仁与石花菜同煮,熬成胶状,再添入其他原料。
  功效:常吃能起到补肾润肺、润泽肌肤的作用。

乌发核桃酒
  原料:首乌150克,红参10克,红枣100克,枸杞子15克,白蜜100克,优质酒1000克,酥油50克。浸泡7天后服用,每次15~20毫升。
  功效:有滋补肝肾、养血生发的作用。  

 

古代房事保健食谱:
龙眼肉粥
  主料:龙眼肉15克,红枣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粳米和龙眼肉、红枣分别淘洗干净。加入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30分钟,以米熟烂为度。加入适量白糖调匀。每日早晚各服1次,趁热食用,不宜过量。
  功用:功能健脾养心,补血安神。用治心脾两虚,阳萎早泄,唇甲色淡,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便溏,神疲乏力,下肢浮肿。

龙眼酒
  主料:龙眼肉250克,白酒1000克。

  制作:将龙眼肉洗净,干燥,研粉,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酒坛内。加入白酒,密封坛口。每日振摇1次,7天后改为每周1次。浸泡100日。每次20豪升,一日2次。

  功用:功能补血养心,益脾长智。用治心脾不足,阳萎,心悸,夜寐不酣,健忘。

刺莓酒
  主料:刺莓果100克,米酒500克。

  制作:将刺莓果洗净,干燥,去果核,研碎,放入瓶内,加入米酒,密封瓶口。每日振摇1次,浸泡7天以上。每次15毫升,早晚各服1次。
  功用:功能健脾益气,补心养血。用治心脾气血不足,阳萎不举,肾疲乏力,健忘失眠

核桃仁鸡丁
  主料:鸡脯肉250克,核桃仁100克,水发香菇15克,玉兰片15克,火腿10克,鸡蛋清1个。
  制作:将鸡脯肉去筋切丁,用鸡蛋清和湿淀粉浆好。香菇、玉兰片,火腿切成小块。核桃仁用热油稍炸至黄色。将鸡丁用热油滑至黄色。将鸡丁用热油滑至七成熟,沥去油。再放入香菇、玉兰片、火腿和适量清汤、味精、料酒、精盐,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鸡油,放入核桃仁,翻炒几下即成。当菜食用。
  功用:功能温补肺肾,益气养血。用治肺肾阳虚气弱,精血亏少,阳萎,尿频,咳嗽,气喘,面色无华,神倦乏力,头晕目眩,大便秘结。

琥珀核桃
  主料:核桃肉300克,白糖150克。
  制作:将核桃肉放入开水盆中,加入少量精盐浸泡10分钟,用竹签挑去核桃皮衣,洗净,沥干。在锅内加少量清水,放入白糖,熬到白糖汁浓稠时,投入核桃肉拌炒,使糖汁裹包在核挑肉上。将锅洗干净,放入香油加热。待油热时,投入粘满糖汁的核桃肉,用文火炸至金黄色,捞出,沥去油,晾凉。当菜食用。    功用:功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用治久病或老年,肺肾阳虚气弱,阳萎,遗精,小便频数,腰酸脚弱,咳嗽气喘。此外,还可用于老年或体虚肠液亏损所致大便秘结。

鲜奶玉露
  主料:炸核桃肉80克,生核桃肉45克,粳米60克,牛奶200克。
  制作:将粳米淘洗于净,用水浸泡1小时,滤干水分,与生核桃肉、炸核挑肉、牛奶、清水控匀磨细,再用纱布袋滤出核桃细茸。在锅内注入清水,加热煮沸,酌加白糖,全溶化后,过滤去渣,再煮沸,将核桃细茸慢慢倒入锅内,不断推动成露,待熟后停火。当茶饮用。
  功用:功能温补肺肾,助阳纳气。用治虚弱劳损,喘咳,阳萎,遗精。

 

核桃人称长寿果! 
    核桃所含营养丰富,据测试,吃1斤核桃肉所摄取的营养,相当于吃5斤鸡蛋或4斤牛肉。核桃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纤维、矿物质特别是硒和维生素E,能很好地降低胆固醇和保护心脏。冬季身体虚弱的人,每天吃几个核桃,可起到保健御寒的作用。妇女怀孕期吃核桃,能使婴儿头顶囟门提早闭合。发质不好或者头皮屑多的人多吃核桃,有益于提高发质及去除头皮屑。而胆结石患者多吃核桃更是有很多好处,因为核桃中含有一种名叫丙酮酸的物质,能阻止粘蛋白和钙离子、非结合型胆红素的结合,并能使其溶解、消退和排泄。此外核桃形似人脑,民间有种说法叫“以形补形”。而核桃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镁、锰、锌等元素,能增强记忆,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发育。 

    怎样识别核桃优劣? 
    首先是看外观,好的核桃果形圆整,壳薄,沟纹少而浅,壳色淡褐有光泽。如果沟纹多而深,有水湿痕迹的质量一般都较差。现在一些小贩为图卖相,用硫磺和漂白粉熏蒸,把核桃壳洗得又白又干净。这样的核桃食用后十分有害,所以买核桃应选外壳稍黑者为佳。其次是听声音:好的核桃相互碰撞,声音发脆。如果声音浑浊发闷则不好。再次是看果肉,好的果肉颜色黄白,肉质生脆。劣质的果肉表皮有褐色斑纹,肉呈褐色,明显泛油。

怎么剥核桃? 
    要想轻松剥去核桃的坚硬外壳。可先将核桃放在蒸锅里面蒸几分钟,然后取出放入冷水里浸泡一会,捞出沥干水分,然后轻轻一敲,核桃壳就很容易破裂了。

    吃核桃的学问! 
    核桃的吃法很多,生、煮、蒸、炖、炒均可。但要吃出核桃的营养,还得有点讲究。

    1、盐炒核桃。老年体弱或夜尿过频,可将核桃用盐炒后再吃。中医认为咸能入肾,加盐略炒,能增强核桃的补肾作用。

    2、连皮食用。 古人经验认为吃核桃肉如果是用于养血则去皮,若是用于止喘则留皮。核桃的薄皮虽有涩味,但有很好的敛肺定喘作用,所以应连皮服用,此外,核桃壳具有天然的明目效果。

    3、捣碎冲服。 核桃捣成泥,用开水冲服,更利于人体吸收。

    另外核桃不宜与过多的食糖同吃。这是因为核桃含有较多的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铜。而果糖、砂糖和有机酸通常会阻碍人体对铜的吸收,降低含铜食物的营养价值。但是如果核桃调蜂蜜却是健脑防衰的良方。

吃核桃有很多好处,但是患有腹泻或痰火旺盛所致的发热咳喘、恶心呕吐,以及阴虚火旺流鼻血的病人不能吃核桃。另外俗话说“一斤核桃一斤油”,大量食用核桃虽然不会增加血胆固醇含量,但容易增加体重,而且还有可能导致暗疮,所以对于女孩子来说,更得小心吃核桃。

    核桃的贮藏! 
    核桃比较容易贮藏。核桃适宜的贮藏环境是阴凉、干燥、通风、背光的地方,温度1-2℃,相对湿度75-80%。数量不大的,用塑料袋包装,放在冰箱里即可;数量多的,用麻袋包装,在冷库中低温贮藏。

    核桃的生活妙用、食用! 
    核桃放到家里的辣椒油里,可以增加香味。 
    核桃肉熬油外用,可治疗皮炎、湿疹或者烧、烫伤。

    核桃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 
    正因为核桃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纤维、矿物质特别是硒和维生素E,能很好地降低胆固醇和保护心脏,所以冬季身体虚弱的人,每天吃几个核桃,可起到保健御寒的作用。妇女怀孕期吃核桃,能使婴儿头顶囟门提早闭合。发质不好或者头皮屑多的人多吃核桃,有益于提高发质及去除头皮屑。而胆结石患者多吃核桃更是有很多好处,因为核桃中含有一种名叫丙酮酸的物质,能阻止粘蛋白和钙离子、非结合型胆红素的结合,并能使其溶解、消退和排泄。此外核桃形似人脑,民间有种说法叫“以形补形”。而核桃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镁、锰、锌等元素,能增强记忆,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