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7:39:50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附:五行相生图和五行相克图;

    (虎易注:五行是指自然界五类物质的运行。其相生和相克,是以各类物质的自然属性模拟规定的。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先民创造的。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学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都纳人这五大类的范畴。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就表示为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黄帝内经、素问>>曰:“、、、、、、五行者, 金木水火土, 更贵更贱, 以知生死, 以决成败。”其运行规律,读者可细心观察和体会。)

五行相生相克表:                     附表十二

五行 金   水   木   火   土

相生 水   木   火   土   金

相克 木   火   土   金   水

附: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先民,通过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把宇宙间的万物万象,分为阴阳两大类,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阴阳学说认为: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在于阴阳二气运动的结果。

第一节:阴阳学说的起源:

     “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周易、系辞下》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礼·春官·宗伯·太卜》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山海经》:“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黄帝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注:今本无,《玉海》本引。此引自马国翰《玉房山函辑佚书》。)而易经中的八卦,就是由阴和阳这两个最基本的爻来组成的。阴阳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由上述可知,早在夏朝时期,阴阳学说可能就已经产生和形成了。所以,有读者推断,阴阳学说至少起源于夏朝。(具体的考据,请读者参考有关文献资料。)

第二节、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全在于阴阳二气的运动。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生不息”。他们认为阴阳的含意具有普遍性,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运动着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方面,例如,动、刚强、活跃、兴奋、积极、光亮、无形的、机能的、上升的、外向的、外露的、轻的、热的、增长、生命活动等,都属于阳;阴代表事物的具有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不活跃、柔和的等属性的另一方面,例如,静、柔和、不活跃、抑制、消极、寒冷、晦暗、有形的、物质的、下降的、在内的、重的、冷的、减少、肉体等,都属于阴。

    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以动物为例,则它的肉体为阴,生命活动为阳;它内在的脏腑为阴,外露的皮毛为阳;它向下的腹为阴、向上背为阳……。

    由以上例子说明,阴阳是指宇宙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也是最高度的区别和概括。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第三节、阴阳变化的规律:

  阴和阳之间,并不是孤立和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相对,依存、消长、转化的关系。现分述如下:

    (一)阴阳的相对性:阴阳是说明事物的两种属性,是代表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自然界相互联系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是相互斗争,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无不包含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热为阳、寒为阴;等。诸如此类,说明了不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存在宇宙间的。因为阴阳之间的相互斗争,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才能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自然界才能生生不息。但是,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必须根据互相比较的条件而定。就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属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属阳、肝肾在下属阴;就肾而言,肾所藏之“精”为阴,肾的“命门之火”属阳。由此可见,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阴阳两种对立的矛盾,是一切事物的根本矛盾。但是,阴阳两种对立的矛盾,又是互相统一的。唯有这种统一,然后才能产生变化,生成万物。所以,阴阳的对立与统一,是一切事物的始终。

    (二)阴阳的互根:阳依附于阴,阴依附于阳,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任何阳的一面或阴的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单独存在。以自然界来说,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如果没有上、外、白天,也就无法说明下、内、黑夜。以人体生理来说,机能活动属阳,营养物质(津液、精血等)属阴。各种营养物质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机能活动就表现得旺盛。从另一方面来说,营养物质的来源,又是依靠内脏的功能活动而吸取的。以上说明二者是相互依傍、存亡与共的,阴与阳的每一个侧面,都以另一个侧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如果没有阴,也就谈不上有阳。如果单独的有阴无阳,或者有阳无阴,则一切都归于静止寂灭了。因此,阴阳是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

    (三)阴阳的消长:指阴阳双方在对立互根的基础上,是在永恒地运动变化着,不断出现“阴消阳长”与“阳消阴长”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例如:四季气候变化,从冬至春至夏,由寒逐渐变热,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由夏至秋至冬,由热逐渐变寒,又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由于四季气候阴阳消长,所以才有寒热温凉的变化。万物才能生长收藏。如果气候失去了常度,出现了反常变化,就会产生灾害。由于阴阳两个对立的矛盾,始终处在此消彼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之中,因此,在正常情况下,阴阳是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的,所以,才能保持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如果“消长”关系超出一定的限制,不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时,便将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也就是阴阳变化的异常反应了。

    (四)阴阳的转化:指同一体的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双方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面转化,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转为阴,称之为“阴阳转化”。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则阴阳的转化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所以就阴变阳,阳变阴了。阴阳的互相转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事物只要顺着阴阳变化的规律发展,最终就能达到事物互相转化的目的。

二、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五行的“行”字,有“运行”之意,故五行中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便是变动运转的观念,也就是"相生"与"相克"。

第一节:五行学说的起源:

    五行学说的产生,在学术界中仍然是一个尚未搞清楚的问题。有的易学家认为,五行学说很可能是与阴阳学说同时产生的。有的史学家认为,五行学说的创始人是孟子。有的哲学家认为,五行最早的真正可靠的记载,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所以,大约是西周战国时代了。(具体的考据,请读者参考有关文献资料。)

第二节: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是宇宙间万物生生灭灭的规律和原因。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第三节:五行的生克乘侮: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1、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即五行相互滋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相生的关系中,都有生我、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如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为子孙。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

    五行相生含义:

    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 火隐伏其中, 钻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 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水生木。

2、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即五行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相克关系中,都有克我、我克两个方面的关系。克我者为官鬼,我克者为妻财。如木克土,则木为土之官鬼,土为木之妻财;土克水,则土为水之官鬼,水为土之妻财;详见后节《六亲相生相克》内容。

    五行相克含义:

    是因为天地之性具有:

    众胜寡, 故水胜火。

    精胜坚, 故火胜金。

    刚胜柔, 故金胜木。

    专胜散, 故木胜土。

    实胜虚, 故土胜水。

    五行相生相克,像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

3。五行相乘:

    五行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物盛极为亢、太过。凡事物亢极则乘,强而欺弱。但是,事物本身亢极、太过,往往易折。如钢太刚易折断,玉太硬易破碎。就是这个道理。

4、五行相侮:

    五行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5、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不熄灭。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强土得金, 方制其壅。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为淤塞。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木: 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 方化其顽。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为倾陷。木赖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第四节:五行之性:

    木主仁, 其性直, 其情和, 其味酸, 其色青。 木盛的人长得丰姿秀丽, 骨骼修长, 手足细腻, 口尖发美, 面色青白。 为人有博爱恻隐之心, 慈祥恺悌之意,清高慷慨, 质朴无伪。 木衰之人则个子瘦长, 头发稀少, 性格偏狭, 嫉妒不仁。木气死绝之人则眉眼不正, 项长喉结, 肌肉干燥, 为人鄙下吝啬。

    火主礼, 其性急, 其情恭, 其味苦, 其色赤。 火盛之人头小脚长, 上尖下阔,浓眉小耳, 精神闪烁, 为人谦和恭敬, 纯朴急躁。 火衰之人则黄瘦尖楞, 语言妄诞, 诡诈妒毒, 做事有始无终。

    土主信, 其性重, 其情厚, 其味甘, 其色黄。 土盛之人圆腰廓鼻, 眉清木秀,口才声重。 为人忠孝至诚, 度量宽厚, 言必行, 行必果。 土气太过则头脑僵化,愚拙不明, 内向好静。 不及之人面色忧滞, 面扁鼻低, 为人狠毒乖戾, 不讲信用,不通情理。

    金主义, 其性刚, 其情烈, 其味辣, 其色白。 金盛之人骨肉相称, 面方白净,眉高眼深, 体健神清。 为人刚毅果断, 疏财仗义, 深知廉耻。 太过则有勇无谋,贪欲不仁。 不及则身材瘦小, 为人刻薄内毒, 喜淫好杀, 吝啬贪婪。

    水主智, 其性聪, 其情善, 其味咸, 其色黑。 水旺之人面黑有采, 语言清和,为人深思熟虑, 足智多谋, 学识过人。 太过则好说是非, 飘荡贪淫。 不及则人物短小, 性情无常, 胆小无略, 行事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