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腕蒋经国 (评论: 建国大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0:38:30

  一部《建国大业》,让我重新认识了两个人。
  一为陈道明。向来只见他端坐或仙风道骨,这次却纯为耍帅而来。阎锦文的出场实在是空前绝后。
  一为陈坤。本疑虑其外貌实在不似蒋经国。但看完整片,顿让人觉得,那就是实实在在的蒋经国。
  
  其实,我对蒋经国也知之甚少。我中学时候的历史书上连蒋经国的名字都没提到,倒是毛岸英的文章,在语文课本里学到一篇(我还从那篇文章中学到个词语——“马革裹尸还”)。后来翻过一些杂书,杂书上他的名气远远没有他的外国老婆名气大。再后来,知道他是个有气魄的人。在台湾,力排当时的执政党国民党的众议,促进政治民主化。前阵子恰看了吴晓波老师的《跌荡一百年》,其中讲述1948年左右的“打虎”事件,初觉四大家族行为之恶劣,之后又见《建国大业》,蒋经国之壮士扼腕,实在让人痛惜!
  
  我不知道历史上真正的蒋经国是什么样子的。大体在演员的演绎之下,真实人物本身就会有艺术的升华。有的升华得过火,往往引来非议。有的,则刚好。花非花雾非雾,雾里看花,花则更美矣。
  
  起初以为,以陈坤阴柔之气过盛的人,是无法演绎如蒋经国这样的军人的。观《建国大业》,却见其压抑得甚的禁制之美。陈坤始终以黑色中山装出镜,黑色本有压抑、沉重、禁制之感;又为中山装,中山装不似西服,敞开大领子,作一领带或领结,是不羁开放之美;中山装却将扣子扣到脖子下,一丝不苟,只露一痕白色衬衣领子,梦里有影看不见,仿佛转瞬即逝,又仿佛凝固在那里,愈禁欲愈美丽。
  
  1945年至1948年,国民党每况愈下,孔宋家族竭尽其所能,将中国经济搞得一团糟。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深色中山装是沉默中的逆反,是韬光养晦中的奋起。蒋经国是有这个心思的。《建国大业》对蒋经国的描述主要集中于1948年的“打虎”行动。
  不可否认,蒋经国对经济有其正确的想法,而能不能做,又成为另一种可能。影片相对客观地评价了他的行为——要做,而且要狠狠地做。
  蒋经国的行为是相当细致而铁血的。影片所表现的,是杜月笙来为儿子求情的事件,影片所没有表现的,是一些很细微但行之有效的行动。在吴晓波老师的《跌荡一百年》(下)里,他如此描述当时的行动:
  
  蒋经国在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举行了十万青年大检阅,宣告成立由3 000 人组成的“行政院戡乱建国大队”和“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示威游行,100 多辆摩托车开路,几十辆轻型装甲车和1 000 多匹战马紧随,后面是数万人的游行队伍,沿路高喊“严格执行八一九限价”、“不准囤积居奇”、“打倒奸商”、“只打老虎,不拍苍蝇”。几天后,他两次率领上海6 个军警单位,全副武装地到全市的商品库存房、水陆交通场所进行搜查。为了掌握真实的物价,他微服私访小菜场,抄录当日的蔬菜鱼肉价格。他还成立了11 个“人民服务站”,专门接受告密举报。
  
  但一切都在查到扬子公司(孔令侃)之后戛然而止。在《建国大业》里,蒋介石与蒋经国的“鲤对”一场戏,显得莫名的悲凉。蒋介石说,不打会亡国,打则会亡党。打与不打之间,回天乏力的蒋介石选择了不打。而蒋经国之前的“打虎”行动,则“像是在奄奄一息的‘党国躯体’上实施了一次电击,他希望有奇迹出现”,但一切都已经晚了……
  
  “ 鲤对”之时的蒋经国,隐忍、服从得让人心碎。巨大的广场,白鸽扑啦啦地飞过,远处一名持枪的警卫巍然站立,天却是阴沉沉的。就如那时候的党国,还有光鲜的外衣,却只有阴暗的内里。蒋介石是个乱世枭雄,蒋经国何尝不是治世良才?后来台湾经济的腾飞是最好的证明。笔挺地站立,绝对的服从,家家国国父父子子,一切的一切……
  
  而之后的事情,在《跌荡一百年》里这么写道:
  
  民国著名记者、蒋经国的朋友曹聚仁记载,那些日子蒋经国“几乎天天喝酒,喝得大醉,以至于狂哭狂笑。这显然是一场骗局,他曾经呼吁老百姓和他合作,老百姓已经远远离开他了……有的人提起经国,就说他是政治骗子。有人原谅他,说这都是杨贵妃不好,害了他,蒋先生的政治生命,也就日薄西山了”。
  
  影片《建国大业》中并没有讲这个情节。如蒋经国这样让人扼腕叹息的人物,并不是喜气洋洋的《建国大业》的绝对主角,他不过是个配角,是一部电影的配角,也是一个时代的配角,但正是有这么千千万万个配角,用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尽自己最强大的能力,谱写出大时代中配角的光辉人生。
  陈坤如是,蒋经国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