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个什么东西 - 张从忠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媒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7:32:44

文/张从忠

什么是成功?《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人类成功不外乎家庭、事业和名誉。关于人性,英国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认为:“在人的本性中我们发现,人们发生争执有三个主要原因。第一是竞争,第二是猜疑,第三是荣誉。竞争使人求利,猜疑使人求安,荣誉使人求名。” 在今天,职场中有一种表面工夫,即当众表现出光明正大、体面优雅和民主公平,背后却永远遵循着“口是心非”的原则。但这一类人却是所谓的“成功人士”和“社会精英”。

一、刘邦是个什么东西

中国人是炎黄子孙,其祖先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一般人都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然而黄帝却在母腹中坐了20个月才出世。更古怪的是,他在襁褓里就能说话。后稷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帝王,他母亲姜原一次外出时,踩着一溜巨大的足迹,心有所动,于是有孕。这使她非常不安,生下稷后,便悄悄弃在小巷里,所以稷的名字又叫弃。奇怪的是,来来往往的牛马却不敢践踏他,其母又把他扔在冰上,心想你这怪物还不赶快去死?偏偏这时候飞来一群大鸟,围着他,并张开翅膀覆盖这个几乎冻僵的婴儿,这下做母亲的才傻了眼,不得不将这个男婴抱回家养起来。

以龙体自居的皇帝,大概是源于汉高祖刘邦。起初,他不过是一个村长而已。据说,他母亲一次在大泽的堤上小睡时,梦与天神交合,这时天空阴沉,雷电交作。刘太公寻找其夫人时,竟见一条蛟龙盘在刘夫人身上,以后生下一子,便是高祖刘邦。刘邦面貌与众不同,呈龙像,颈子很长,鼻子也很高,所谓“隆准公”。他的左腿上有72个黑痣。刘邦好酒,常到镇上武负和王娘娘的酒馆中畅饮。这两位精明的生意人,每次见到刘邦喝醉了,就趁机将酒钱翻上几倍。当然,这则逸闻的意义,并不在于说明生意人的贪婪,而在于强调后面的异兆。在刘邦醉卧时,武负和王娘娘竟无意中见到刘邦身上有龙出现,这异事吓坏了他们。于是年底算酒账时,这两位老板都不约而同地撕掉了账单,并保证不向刘邦索债。

那时候,秦始皇刚刚统一天下,很担心六国谋反。卜官告诉秦始皇,“东南有天子气”,于是秦始皇亲自出巡以便镇服。听到这个消息,刘邦怀疑是自己在作祟,于是逃亡在芒砀山中。他妻子吕雉常常带些朋友来找他,每次一下子就寻到了,刘邦十分奇怪,吕雉说,你藏身的地方,上面有云气,我依此而找,就找到你了。这出夫妻合演的双簧,目的就是让朋友们信以为真,同来的人果然在肃然敬畏之余,免不了添油加醋地帮忙把谣言轰传开去。史书上记载,沛县的子弟听说此事后,来依附刘邦的人更加多了起来。以后,又传出刘邦斩白蛇的故事,这样就把自己龙体之象的天命,弄得结结实实了。

    人类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总是希望通过别人的行动来揣测出某些一贯性的、熟悉的东西。如果别人能预料到你的行动,他们就会有把握大局的感觉。如果想让众人追随你并服从你,你只须故意让人摸不着头脑。因为你制造的那些看起来缺乏连贯或毫无目的的行为,会让别人心慌意乱,他们会费尽心机地揣摩你的行为。所以,才能出众并不是智慧,有智慧的人并不显山露水;大智慧的人知道适可而止,而小聪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谋划,智计有穷尽的时候而天道却没有尽头。君王守好君臣之礼,为的是保持威仪——不怒自威,恩威并用才能压制群臣。没有威,不能服人;缺了恩,不能驭人。文人好名,武将喜钱,就是说臣子都有所图,为了所图,为了盼头才会为你尽力。但是恩威不能用尽,用尽了就没有企盼,也没有顾忌了,一个拳头凌空着才有威慑力,落到了实处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二、 市井磨练

史书上说:高祖旷达。这种旷达的性格除了生性以外,就是在底层市井中历练出来的。 

    据说刘邦经常去蹭吃筵席,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他也不上礼钱就去白吃白喝。有一次县令摆席,刘邦居然也去混吃喝。主人待客的规矩是:贺礼不满千钱的,坐在堂下。堂上当然是贵宾席了,刘邦没有钱还要坐贵宾席,拿张名帖往礼台上一扔,嘴里喊道:“礼金一万上帐。”然后就大摇大摆地坐到堂上。凑巧席间有位贵宾姓吕,是县令的朋友。这吕公倒是个人物,不仅没有因此而看不起刘邦,反觉得刘邦器宇不凡,倒把自己的女儿吕雉许配给了他,这就是日后的吕后。 

有一次,项羽和刘邦打了三年难分胜负;项羽不耐烦了,就给刘邦下战书,提出他们两个人决战来解决问题,不要再牵连无辜百姓了。刘邦接书后哈哈大笑,说项羽真是无知,要这样的话,天下早就平定了,还用带什么兵马呢?并让使者回去转告项羽:我只斗智不斗力。项羽大怒,率军来攻,刘邦不战,登上城楼骂项羽,项羽一箭射来,刘邦应声倒地;这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口,所幸距离较远,没有大碍。刘邦让人把箭砍断,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站起来,接着挤兑项羽说:你不是自负有能耐吗?射箭又没有力气又没有准头,只射到了我的脚指头,就这本事,还要和我决斗吗?项羽羞愧地引军而退。

还有一次刘邦兵败彭城,狼狈逃走。楚兵越追越紧,刘邦嫌车重太慢,竟将自己的两个年幼子女推下车去。部将夏侯婴跟在车旁,急忙拣起孩子放回车中,如此反复了三次。刘邦大怒,拔剑就砍夏侯婴,夏侯婴不敢把孩子再放回车中,只好抱在自己怀里,最后还算好,终于逃脱了。刘邦最恶劣的是,楚汉两军对峙。项羽情急之下,把刘邦的父亲抓到军中,想借此来要挟刘邦。项羽派人对刘邦说:“你如果不撤兵,我就把你的父亲烹煮了。”刘邦回答说:“我们俩曾经结拜为兄弟,我父亲就是你父亲,你要是把咱俩的父亲煮了,请把肉汤分一杯给我喝(分一杯羹)。”项羽无奈,只得把刘邦的父亲放了。

三、自知之明

    如果把刘邦作为一个政治家来考量,他有三个非常显著的优点。首先,他知道自己的斤两,能重用比自己强的人,自己也能忍让,而且在下属面前也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行,不怕丢人。他无赖出身,打得过就是打,打不过就闪,从来不讲什么面子、荣誉,单从这一点上来看,就非常难得。这也是后人称“高祖旷达”的主要原因。他虽然身居圈子的领袖和核心,但他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神坛”之上。

比如在鸿门宴前夕,张良问他:“您现在与项王翻脸,打得过吗?”他老老实实承认:“打不过的。怎么办?”于是就有了鸿门宴上那出戏。再比如他称帝之后,有人告韩信谋反,陈平问他:“您打得过韩信吗?”他也老老实实承认:“打不过。”于是就有了伪游云梦计擒韩信那出戏,并没有顾及到自己身为皇帝的面子。

刘邦称帝后,有一次与韩信谈论诸将能将兵多少。刘邦兴起,问韩信道:“你看我能领多少兵呢?”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那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说:“至于我么,带得越多越好。”刘邦笑了:“你既然多多益善,那为什么却为我所用呢?”韩信又回答说:“陛下虽然不善于将兵,却善将将,所以我才为陛下所用。而且陛下的地位,是老天爷授予的,不是人力所能为的。”韩信真的是毫不给刘邦面子,居然敢说自己比皇帝强,但却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刘邦善于“将将”,心里又不大服气,酸溜溜地说着什么“所谓天授非人力也”之类的话。

正因为他有自知之明,所以才将事务交给专家去做:让萧何巩固后方(总后勤部长),让张良制定战略(总参谋长),让韩信领军打仗(前敌总指挥)。他只负责总揽全局,从不对这些人负责的事务加以干涉。比如他让陈平离间项羽的部下,给了他四万斤黄金之后就不闻不问了。陈平是个什么人?盗嫂、受金!很多人说他是个贪污受贿之徒,这批黄金他说不准要贪污多少呢!但刘邦不管这些,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结果项羽最重要的谋士范增就被陈平的离间计活活气死了。又比如张良,屡屡出谋划策,大的战略方针几乎都是由他制定的:彭城之战后提出联合韩信、黥布、彭越共击项羽;韩信自立为齐王时劝说刘邦稳住了韩信;楚汉和约签订提出穷追猛打的战略,终于彻底消灭了项羽。可以说,没有张良,刘邦最后的军事胜利,是很难想像的。而刘邦也从来没有怀疑过张良的战略,对他言听计从。

    事实上,刘邦的这种特质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他承认自己的不足,所以能够听得进别人的意见;第二,他知道自己本事不够,所以不会卖弄聪明对部下指手划脚。对于像萧何、韩信、张良、陈平这样的精英来说,刘邦确实可以说是“明君”——他们可以尽情施展才华,不用担心自己没有用武之地,所以这些人,愿意为刘邦效力。

四、知人之明

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政治家,只有自知之明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知人之明才行。自知之明仅仅能保住自己不出错,知人之明是把手下人才都摆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从而组建出最佳的组合,发挥团队最大能量。

刘邦的知人之明更为人所称道。一次他派韩信前去攻打魏王豹,以灌婴、曹参为副手。他问郦食其说:“魏王豹以谁为大将?”郦食其回答说:“柏直。”刘邦就说:“那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不是韩信对手。是谁统领骑兵?”郦食其说:“是冯敬。”刘邦说:“是秦朝大将冯无择的儿子啊,虽然有些本事,也不是灌婴的对手。谁统领步兵?”郦食其回答:“项陀。”刘邦这下就高兴了:“项陀也不是曹参的对手。我再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他对敌我双方将领的能力了解得清清楚楚,因人而用,的确是很了不起。

后来刘邦临死,吕雉问他:“您驾崩后,萧相国如果也去世了,谁可以取代他?”刘邦回答说:“曹参可以当相国。”吕雉又问:“要是曹参也去世了呢?”刘邦说:“可以用王陵。只是王陵不大聪明,需要陈平辅佐他。陈平才智是够了,却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周勃重厚少文,但将来安定刘家天下的必然是他,可以任命他为太尉掌管兵权。”结果后来发生的事情正如他所料。萧何死后曹参为相国,萧规曹随,与民生息,天下传为美谈。紧接着诸吕擅权,危及刘家天下,正是依靠陈平、周勃等人的力量才得以挽救。可见刘邦之知人。

1、稳定的三角形架构

    刘邦圈子中的次级核心人物是萧何、张良、韩信,这三人被后世称为“汉初三杰”。刘邦自己也承认是靠这三人的力量击败项羽夺得天下的,如何驾御领导这三个人,是刘邦的最大课题。

    一般来说,一个系统中最稳定的架构是一个的三角型结构。萧何、张良、韩信三个人就是一稳定的三角:他们是平行的级别,只对最高首长刘邦负责。他们是互相依赖的,工作上有明确的分工,这种分工也形成了互相之间的制约。他们都是专业型人才,性格也不同,三个人不可能联合起来对付刘邦——他们谁也领导不了谁,不可能产生新的领袖。而且,如果圈子中除了领袖,还有一位全面型的二把手作为次级核心的话,那领袖晚上肯定睡不着觉;如果有两个次级核心的话,这两个人很容易联合起来共同谋逆——最高首长很容易成为他们共同的敌人,而三个人联合的难度要大得多;再者,如果没有得力的次级核心和干部,也不行,事情干不成了。作为最高领导,随时要掌握全局,不可能让其中的一股势力发展壮大到威胁其他两人的地步,更不要说威胁自己了。

刘邦与“汉初三杰”的搭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千古经典的政治组合。在不同的时期,三人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刘邦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

2、天下平定后引退

    首先,三人之间比较超脱的是张良。张良是韩国官宦子弟,其先祖“五世相韩”。韩国被秦灭亡后,张良散尽家财,立志为韩报仇。秦始皇东游时,张良与他找来的大力士刺客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怒,大索天下缉拿张良。后来天下义军四起,张良也拉了一支小股部队,遇见刘邦后就跟随了刘邦。在随后的征战中,在几乎所有的重大战略问题上,刘邦都听从了张良的意见。“夫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张良虽然骨子里很有侠气,但长得却很文弱,男生女相——按中国古代相书上的说法是贵人之相。

张良身体不好,多病。更重要的是张良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帝王师”他没有政治野心,也没有政治势力。他是总参谋长的角色,没有实际带兵,也没有把持地方政务,与别的大臣、将领也没有拉帮结派。天下平定后甚至闭门不出,修炼黄老之术,刘邦对他最放心。

3、善归于上恶归于己

    相比较之下,萧何就要忍辱负重了。萧何是刘邦的同乡,刘邦当泗水亭长期间,萧何担任沛县的功曹,两人相熟识。萧何本人很能干,刘邦对他很敬重。刘邦斩蛇起义之后,萧何一直跟随,刘邦对他非常信任。项羽分封天下诸侯,刘邦被封汉王,进入汉中。他手下的那些逐利之辈看着刘邦没有什么希望了,纷纷逃离,刘邦都没有太在意;然而一听到萧何也逃走了,顿时大惊失色,如失左右手。后来萧何回来,向刘邦推荐韩信为大将,刘邦立刻就听从了,并没有说“我再考虑一下”之类的话。这固然有刘邦本人旷达散漫的个性在里面,但他对萧何的信任也由此可见一斑。但是,刘邦对萧何也并非全无防备之心,但萧何却能较好地处理好与“一把手”之间的关系。在楚汉相争之时,刘邦离开汉中来到关东与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萧何留在汉中,替刘邦镇守根本之地,并兼供给粮草兵丁。萧何很善于治国,不久就“汉中大定”,百姓皆乐于为萧何奔走,萧何对刘邦的粮草供应也很充足及时。但如此下去,刘邦深恐人心归萧,于己不利,他就托人捎信,探问萧何,称赞他把汉中治理得很好。萧何是何等聪明之人,立刻就知道了刘邦对自己起了猜忌之心。因为官场上有一个规则,就是“善归于上”——所有荣誉都应该归上司所有,下属如果分了上司的荣誉,是会出问题的。萧何立刻就将自己的子弟亲属凡是能参军的都送到了刘邦的军前,说是要为汉王平定天下而效力。刘邦一见,果然十分放心,因为汉中既无萧何的族党,萧何也就不会生二心了。

    不过后来萧何又犯了一次“错误”,那是在刘邦平定黥布叛乱的时候。萧何身为相国,留守后方。他见上林苑中有很多废弃不用的空地,就将这些空地交给老百姓耕种。这本来是一件善政,但刘邦回来之后却大为愤怒。因为萧何这样做收买了人心,却让刘邦被老百姓骂。萧何后来就多收财物以自秽,自己玷污自己的名声,以让刘邦放心。其实不仅萧何如此,聪明有能的大臣莫不如此。“善归于上,恶归于己”乃是安身保命的良方。 

4、韩信的悲剧下场    

三人中间,下场最不好的是韩信。《资治通鉴》上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韩信平定齐国之后,派使者到刘邦那里说:“齐国人狡诈多变,容易反叛,而且又临近项羽的楚国,请任命我为齐国的假王来管理他们!”刘邦看了书信之后说:“男子汉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当什么假王啊!”马上就让张良带着印信封韩信为齐王了。为了不让韩信反叛,刘邦不得不忍,不得不接受韩信的要挟,但他却也一直对韩信猜忌,最终让吕雉杀了他。 

    韩信虽然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但毕竟不是政治家。打仗有方,自保无术。在楚汉战争中几次要挟过刘邦,及至天下太平,仍不知道在新形势下自己已经处于一个危险的位置,还经常发牢骚,恃功而骄,焉能不招忌乎?后人叹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当年萧何月下追韩信,建议刘邦拜韩信为将,才有了韩信的功业荣耀;后来,萧何又帮吕后将韩信骗入宫中而斩之。韩信自己不懂政治,又岂能怪萧何这个“知己”?

毫无疑问,刘邦个人的品德、思想境界是不足道的。他抛妻儿,舍父母,言语粗俗,待人无礼,是个韦小宝似的泼皮无赖。但就这么个泼皮无赖,却竟然当上了皇帝,而且很受后人推崇。秦始皇东游时,刘邦和项羽在不同地方分别见到了秦始皇的车马仪仗。项羽言:“彼当取而代之!”刘邦曰:“大丈夫当如是也!”豪爽勇猛的项羽“取而代之”的愿望也实现了,但他也像秦始皇一样,痛快了没几天。阴柔无赖的刘邦“当如是也”的愿望也实现了,而且开创了汉朝数百年的基业。 

五、用人之明

笼络人和团结人的手段,刘邦在此方面堪称一流的专家。对于黥布、彭越等辈,刘邦是采用利诱的策略。但对于萧何、张良、陈平等这班人,他采用的又是另外一种办法,就是言听计从,放手使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因为这班人和那些“逐利之辈”不同,他们是所谓的“士大夫”,境界比较高,他们追求的是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光靠功名利禄是很难拉拢的,必须采用其他的办法才行。

韩信平定齐国,自立为齐王,不久之后又击败了项羽的部下龙且。当此之时,天下归属大权掌握在他的手中,向楚则汉亡,向汉则楚亡,就算拥兵自立,也并非没有夺得天下的可能性。在这个时候,项羽派人来游说他,韩信回答说:“我在项王麾下的时候,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持戟,言不听计不从,所以我才离开项王投奔汉王。汉王任命我为大将军,授予我兵权,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能得到今天的地位。别人提拔我重用我,我却背叛了他,这不是我该做的事情。”

    1、团结兄弟朋友

    在底层混,要讲义气,要能团结兄弟朋友,给大家好处,用切实的利益笼络人。关于刘邦慷慨大方的典型例子是对待黥布。黥布原名英布,盗贼出身,是项羽麾下的大将,能征善战。项羽灭了秦王朝之后,封他为九江王,他嫌地盘小,不大满意,因此在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投奔到了刘邦这边。刘邦这家伙,无赖惯了,黥布拜见他的时候,他不把人家当一回事,竟然高坐床上一边洗脚一边接见黥布。黥布退出来之后,又气又悔,差点羞愧得自杀。然而等到黥布回到自己的住处一看,却又大喜过望。原来刘邦这人很慷慨,对部下的赏赐从不吝惜。黥布住处的宫室、饮食、从官,其待遇竟然和刘邦本人一模一样。黥布这才觉得跟着刘邦混有前途,愿意效忠于他。

不仅对黥布如此,刘邦对手下的其他人也同样慷慨,甚至往往超过对方的期望。一言合用,赏赐立至;封疆裂土,毫不吝啬——反正天下不是他刘家的,给出去也不心疼。因此他的部下对他都很忠心,愿意为他效死力。不过这也出了一个毛病,就是韩信所说的“逐利之徒以夺天下”,就是说他的部下都是些争名逐利的小人,没有几个君子。但对于刘邦来说,君子也好,小人也好,只要能为他所用,就都是好的。

2、对部下慷概大方

    对部下慷概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都是为了利益而来的。他们没有什么青史留名的雄心壮志,也懒得理会自己的主子究竟是什么人,考虑的仅仅是自己的实在利益。比如,荷包里多了多少钱,手里有了多少权。他们的境界不高,但人数众多,力量强大。得到这批人的帮助,才是最最主要的——这是政治势力的底层基本力量。

    韩信在分析刘邦与项羽之间的差别时就说过:项羽英猛威武,骁勇善战,一旦发起怒来,数千人都挡他不住,而且他为人仁慈,谦恭下士,别人生病的时候,项羽“涕泣分食”,很得人心。在这一点上,刘邦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项羽的。然而项羽却非常吝啬,有功当封爵的人,项羽能把官印玩弄得残缺了,也舍不得赐给人家。也就是说,项羽是个将军,知道心疼士兵,而不会笼络干部——这是政治家的致命伤!而刘邦则不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谁打下来就是谁的,自然人人争先。

彭城之战后,刘邦说:我拿函谷关东面的地区来封赏,谁能够和我共建功业?可见其慷慨大方!俗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结果刘邦一悬赏,黥布就立刻来归降,彭越紧跟其后。这两个人再加上一个韩信,逼得项羽打了东面又打西面,顾得上前方顾不上后方,虽然他盖世英豪所向无敌,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最终被拖得筋疲力尽一败涂地。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刘邦舍得封疆裂土,得到了韩信等人的帮助,而项羽吝啬不肯放权,结果手底下无人可用,不得不独自作战的缘故。

    3、刘邦尊重部下

最后一点是,刘邦出身底层,没有贵族气,自己没有大本事,那么我就用有本事的人。所以,刘邦周围是一个优秀人才组合成的圈子和班子,他能用人会用人,而项羽则完全是个人英雄主义,部下的才能基本上被他个人的光环所掩盖了。

刘邦在项羽败亡取得天下之后曾说过一段话,他说:张良制定战略,韩信指挥军队,而萧何则负责稳固后方,我就是靠着这三人而取得天下的。刘邦搭起了台子,让大家唱戏。而且,刘邦抓大放小,大家尽情表演好了,具体的事物刘邦并不过问,在打天下的时候,也基本上做到了用人不疑——所以,刘邦的政治班底是很稳定的。而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能不被我擒获吗?相对于任何个人,组织和队伍的力量是更强大的。项羽的个人才华不错,但相对于以刘邦为核心,张良、韩信、萧何等人为骨干的政治势力的绝佳组合,项羽一个人与之对抗,最终必败无疑。所以说,政治家不可能搞个人英雄主义,他必须以自己为核心,画出一个美妙而稳固的圈子来,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然后,驱使着这个集团军抗衡、蚕食、消灭各种异己力量,最终的大一统,就是一个巨大的圈子。到那个时候,开国帝王的新任务就是要搞好大圈子中各个小圈子的平衡和制约……

六、帝王心得

●做领袖的不能事必躬亲,要懂得用人。善于调动天下人才的积极性为己而用,这是王者的大道。 

●会识人、选人、量才而用是古今成大事业者的关键,反之,也是失败者的重要原因。用对了人就成功,用错了人就失败!

●最大的私是私天下,而要取天下、成就最大的私,就要先做到无私,不争小利,这是古今成大事者的规律。 

●什么样的领袖是称职的,怎样才能做一个万民称颂、流芳百世的领袖?历史的经验证明,王者之道,首先在于征服人心。 

●做什么事情都有原则,有度,超越了度就走向反面。所以,一个成熟的领导人要善于把握时机审时度势。同样的方法、手段,运用得当就成功,反之则失败。 

●至高无上的领袖地位和权力欲望,人人都想拥有。但夺取权力是危险的,古往今来的兴衰成败和权力的更替变换提醒人们,面对权力的诱惑,必须既慎且惧,必须小心慎重地使用和守护手中的权力。 

●要说服、打动人心,让人接受自己的主张或意见,是一门高超的艺术,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揣摩对方的真实意图。 

●失败中潜伏着成功的机会。关健在于如何看待失败、如何把失败转化为成功,把灾难转化为成就。 

●要想成功立业,不能寄希望于别人,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永远依赖的,因为事情总在变化。所以,只能依赖自己,不断地修炼自己,提高自己。 

●人的成败、国家的兴亡,是否有天命的注定,自古以来便议论纷纷。但从历史规律来看,人或国家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于人事,而不是天命。 

 

 

 

                                                                                     

成功是个什么东西 - 张从忠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媒体... 潘汉年的悲剧 - 张开平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媒体 &... 监狱寻租链 - 信力建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媒体 & ... 重庆火锅绝密配方 - 肖乐义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媒体... 记住你是女孩子 - 徐静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媒体 &... 中国最大的危险 - 艾佛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媒体 &... 中国最大的危险 - 艾佛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媒体 &... 打倒垄断国企 - 胡星斗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媒体 &... 低碳经济与能源革命 - 陈静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媒体... 天使的失误 - 于士超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媒体 & ... 中国怎样成为一流国家? - 孙力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 当代中国的七种思潮 - 马立诚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媒... 通胀:不可置信的威胁? - 程实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 谁是制造高房价的罪人 - 韩令国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 为毛泽东修“冬宫” - 贺卫方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媒... 揭开FBI超强阅人术 - 肖澄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媒... 鲁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 信力建 - 价值中国网:财经商业新媒体 & 职业人脉网络 - ... 金钱是怎么搞定我们的? - 蒋焕平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 大学生就业应更多关注社会组织 - 冯雪松 - 价值中国网:财经商业新媒体 & 职业人脉网络... 守住社会稳定的底线 - 于建嵘 - 价值中国网:财经商业新媒体 & 职业人脉网络 - 实名... 社会融合与经济增长 - 陆铭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中国领先的财经商业新媒体(金融... 非常值的一看——股票投资电子版书籍下载汇总a - 胡立則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媒... 开发可燃冰 中国投10亿 - 孙力 - 职业日志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 青岛毒韭菜事件 - 王伟 - 新闻解读 -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财经商业新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