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期外交攻势彰显软实力 合作前景让美眼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2:53:34
来源:搜狐新闻2009年10月22日

本月刚过半中国外交“请进来、走出去”多达20余次

媒体称这是阅兵展现硬实力之后的新策略 中国十月外交攻势彰显软实力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天将前往泰国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其间将介绍中国应对金融危机举措及成效,提出经贸投资合作倡议,并会晤印度总理辛格等。

而这只是进入10月以来,中国外交活跃的一个缩影。10月刚刚过半,中国外交“请进来、走出去”多达20余次,可谓与各国互动密集。

无论是温家宝总理访问朝鲜、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访欧洲五国,还是韩、日、俄等外国领导人相继访华,抑或是上合组织总理会议在华举行,都使得中国这个外交之秋显得清爽而富有成果。

专家称,近期中国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使人们隐约意识到多个三角正在得到进一步强化:从中美俄大三角,到亚太地缘政治三角(中国、美国及日韩等国),乃至上合组织所促成的泛亚洲三角,不一而足。这一切,都使得中国的“外交攻势”更显意味深长。

中国近期主要外交活动地图

10月12日普京访华——硕果

俄罗斯总理普京于10月12日至14日结束对中国进行的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访华期间,中俄重申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各自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并签署了包括能源、电力、铁路、航天、人文等各领域的一系列合作文件,成交金额达40亿美元。

此外,两国签署了《中俄关于相互通报弹道导弹和航天运载火箭发射的协定》,受到国际社会的格外关注。

10月7日习近平欧洲五国之行——文化

10月7日至21日,习近平出访欧洲五国,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文化的交流。

他先后视察了柏林文化艺术中心、中匈双语学校、匈牙利鲁汶大学,出席了被称为“面向欧洲的一次盛会”的“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以主宾国主人的身份出席了世界最大的书展——法兰克福世界书展开幕式。

其他访华活动

10月9日,韩国总统李明博访华,参加中日韩峰会。★10月11日至13日:蒙古国对外关系与贸易部部长苏赫巴托尔·巴特包勒德访华

12日至14日,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访华。★10月12日至15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理赛义德·优素福·拉扎·吉拉尼访华。

14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总理齐聚北京,举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八次总理会议。观察员国蒙古、巴基斯坦、伊朗、印度以及东道国客人阿富汗总理或相应级别的领导人出席会议。

10月20日至27日:以色列议会外交与国防事务委员会主席哈内·格比率代表团访华。

10月29日,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贸易代表柯克将在华与王岐山副总理共同主持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

其他出访活动

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朝鲜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

10月7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赴比利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进行访问。

10月23日至25日:温家宝总理出席在泰国举行的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第十二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第四届东亚峰会。

10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率全国人大代表团对蒙古和埃及进行访问。

10月20日:中央委员、青海省委书记强卫率中共代表团离京,前往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三国访问。

10月23日

温家宝东盟之行——合作

在此次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温家宝将首先出席第十二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10+1)。

据悉,在10+1会议中,温家宝将就深化中国与东盟在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提出主张和倡议,并签署有关《中国-东盟中心谅解备忘录》、《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合作谅解备忘录》等相关文件。

这是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于2010年1月1日即将全面建成前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国与东盟的合作面临全面深化的契机。

10月7日

鸠山访华——友谊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9日抵达北京,出席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是鸠山由纪夫9月16日就任首相后的首次中国之行。

访华期间,鸠山表示,日本政府正视历史问题,面向未来,致力于在日中四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全面构筑日中战略互惠关系。

在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会面中,鸠山再次表示,日本政府愿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同中方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日中关系发展。

而首相夫人鸠山幸还亲手制作五星红旗花束赠送中国大使,表达友爱之情。

专家分析

东北亚地缘外交产生连环效应

最近一段时间,东北亚地缘外交相当热络,而北京则成为了一个轴心。朝核问题显然是热络外交的热点议题。

但朝核问题也只是东北亚合作所产生连环效应中的一环。在金融危机和朝核危机的双重背景下,东北亚三个核心国家终于开始更洒脱地寻求共同的合作与发展道路,努力向东亚共同体的方向迈进。

作为亚洲最发达的经济体,东北亚三国的GDP总和已接近世界的五分之一,完全有能力成为亚洲经济的发展龙头,也必将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做出特殊贡献。

合作前景美国看着“眼红”

东亚合作的前景,也让美国看着眼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坎贝尔日前在北京表示,目前亚洲地区的主导机制并不明确,但任何涉及安全、经济、商业的重要机制都不应该将美国抛置在外,“美国是一个活跃分子,我们会参与其中。”

换句话说,中国与东亚各国关系越和睦、经贸合作越深入,与俄罗斯及上合组织各国关系越密切,在与美国的博弈中就越主动。这反而使得中美关系更具弹性和韧性。

中、美、俄罗斯新三角关系雏形初现

在这波外交热浪中,普京访华,以及中俄之间一系列重要合作的推进,尤其引人注目。

对俄罗斯来说,通过引进中国的技术、资金和劳动力,不但对提振经济大有好处,还能缓解国内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对中国而言,高铁项目对产业链的拉动将是巨大的,等于说是为经济刺激计划加了一把火,双赢色彩鲜明。

不过,同样微妙的是,中俄关系的新进展,以及此前美俄关系的好转,对于中美关系也有着深刻影响。有意思的是,在普京访华之际,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则正在克里姆林宫做客,也提到了美俄关系更上一层楼的问题。

这意味着,中美之间的全方位合作,美俄之间的安全合作,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将会展现更丰富的前景。更进一步,中美俄三国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对于全球无异于一种福音。

上合峰会微妙影响中美关系

G20峰会的暖风还在,上合组织成员国总理就汇聚北京举行第八次会议。在安全议题之外,上合组织的经贸合作则更加引人注目。

颇有意思的是,上合在中美关系间也在无形中扮演了一个微妙的角色。从安全的角度看,上合所辐射的范围,几乎涵盖了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地缘政治和安全挑战,而中国在其中所处的关键性位置,也使得美国尽可能地争取得到中国的支持。

“请进来、走出去”巧妙暗藏平衡

美国《世界日报》15日社论说,如果说国庆阅兵展现中国的硬实力,那么国庆之后的中国全方位外交,展现的是软实力,目的是巩固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领先地位,消除中国威胁论。

社论说,这次10月外交攻势,涵盖面很广,采取的是“请进来、走出去”的传统策略,又巧妙暗藏平衡,以确保中国“只有朋友,没有敌人”的姿态被世界认可。

加拿大《星岛日报》13日刊出文章《习近平文化之旅演绎价值观》说,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日前的欧洲之行可说是文化之旅,演绎中国的软实力。中国经济腾飞之后,开始注重构建软实力,输出自己的价值观。除了全球设立孔子学院推广汉语,北京最近更加大马力增强话语权。

16日在巴黎出版的法国《欧洲时报》发表评论文章说,在短短的时间里,如此之多的中国文化活动在欧洲大陆展开,而且参加人数如此众多,参展规格如此之高,这不仅在中欧交往史上尚属首次,在国际间交流活动中亦属罕见。正因为如此,欧洲某些媒体把习近平副主席的此次欧洲之行称之为“文化之旅”。

德国当地媒体《法兰克福汇报》14日以“中国塑造另一个形象”为题评论道,中国通过法兰克福书展发起“走向全球”的攻势,提高“软实力”,并积极影响世界对中国新的引领世界角色的看法。德国之声此前也曾称,北京不仅想“征服世界”,而且想“赢得人”。

韩国《东亚日报》评论称,本月,中国的外交活动比任何时候都要活跃。中国所参加的活动比重也正在加大。中国的声音也更加响亮,各国对待中国的态度也出现了变化。

在秋季攻势中,中国外交最大的收获在地缘政治上,通过与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以及上合组织成员国首脑外交,不仅在安全事务上取得诸多共识,而且在经济合作上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一切都将有利于中国更好地打造“新概念强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