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名言:良善的妓女是多数人的理想夫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7:54:36
 张爱玲名言:良善的妓女是多数人的理想夫人2009年06月19日 摘自:刘锋杰 著《张爱玲一百句: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6月出版

 

阅读提示:张爱玲是一个不会作假的作家,她往往将自己的观察与理解和盘托出。这里的一句"良善的妓女是多数人的理想夫人",恐怕除了张爱玲能够说出来,敢于说出来,别的作家是不会如此说的,他们也许会放在心里来嘀咕,却绝对不会明白地表示,以免坏了维护道德的神圣形象本书连载

良善的妓女是多数人的理想夫人。

既然她仗着她的容貌来谋生,

可见一定是美的,美之外又加上了道德。

--《洋人看京戏及其他》

这段话出自张爱玲的《洋人看京戏及其他》,她写此文的本意是因为外国人将看京戏当作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途径,她想谈谈自己对于京戏的看法,帮外国人;但主要是帮中国人理解自己的文化,唯有自己理解了,才好向外国人去说明。所以,这篇文章的意图是成为京戏的介绍书,试图说明京戏的文化世界里是如何藏着中国人的灵魂秘密的。

张爱玲是一个不会作假的作家,她往往将自己的观察与理解和盘托出。这里的一句"良善的妓女是多数人的理想夫人",恐怕除了张爱玲能够说出来,敢于说出来,别的作家是不会如此说的,他们也许会放在心里来嘀咕,却绝对不会明白地表示,以免坏了维护道德的神圣形象。

对于妓女,中国人往往是骂声一片。可反观中国的小说、戏曲乃至诗词,写到青楼的又何止成千上万,以至于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青楼文化。唐传奇中,一个落难公子,往往会遇到一个妓女的慷慨搭救,最后终于金榜题名,这时候,即使抛弃了妓女,也不能否认妓女对于公子的帮助是其功成名就的关键。令人沉思的倒是,何以落难时与妓女"同流合污",取得功名后却要划清界限呢?作怪的当然是道德传统与主流意识形态。这里若从人性的角度来推论的话,妓女比金榜题名者更真诚,后者是一个伪君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红颜一怒,也是对于男性虚伪的鄙视。

张爱玲关心女性,尤其关心处于劣势的妓女们,她从她们身上与命运上读出来的不仅是心酸,而且是同情,甚至还有愤怒,可她以平实的语言来道出平实的事实真相。在中国,妓女如果与道德搭点边,有些良善,这样的妓女也就获得了中国人的事实认可。所以,妓女如果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美貌,一个是良善,那她就成为不少男人的理想伴侣

这样的认识,与张爱玲对于男性心理的解剖相关。张爱玲曾将女人划分为红玫瑰与白玫瑰两种,在她看来,男人想兼而得之,有其一,绝不满足。这妓女若兼有良善与美貌,就是这一白一红的绝妙组合。白所代表的良善,满足了男人想要家与稳定的感觉;红所代表的绚丽,满足了男人想要浪漫与奇异的感觉。

《玉堂春》的剧情如此:明朝时候,礼部尚书的儿子王金龙与名妓玉堂春邂逅,情投意合,沉湎女色。不想过了一年,王金龙的几万银两就被老鸨骗尽,落入绝境,此时玉堂春倾囊相助,规劝公子考取功名才是正途。王金龙走后,玉堂春念念不忘旧情,拒不接客。老鸨看看无利可图,一怒之下将玉堂春卖给山西富商沈燕林为妾。富商的妻子与人私通,害死亲夫,反诬是玉堂春杀了人,告到官府,玉堂春被屈打成招,定为死罪。案子送到科举中第后做了八府巡按的王金龙手里,他几经周折,才查明案情,为玉堂春平反昭雪,两人得以破镜重圆。京戏之所以安排玉堂春有一个好结局,就因为她是一个好妓女。这个戏历来受人欢迎,这就证明了人们对于好妓女有好感。张爱玲说良善的妓女是多数人的理想夫人,不是没有根据的瞎猜测,相反,无论从社会事实层面,还是人的心理层面上看,都与事实相去不远。

张爱玲也用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如《连环套》中写一个姘居的女人霓喜一生中换了太多的男人,人们的同情在霓喜一边,恐怕也与霓喜的良善有关。虽然霓喜不是妓女,可不断地姘居,使得她在一般人的眼中与妓女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此外,张爱玲研究《海上花列传》这部以妓女为题材的吴语小说,恐怕也与她始终保持了对于妓女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有关。张爱玲的此种努力,其效力是在解构中国传统道德关于妓女的歧视性看法,这样的歧视忽略了妓女身上的常态人性。

张爱玲想做的是恢复妓女的真实面貌,揭示人的正常心理,但是困难重重。 

电车上的女人使我悲怆。

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

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有女同车》

张爱玲是一个女性主义者,处处想的是女人,但是张爱玲是一个温和的女性主义者,这温和的一个表现就是她了解女人的生存现状与思想情感特点,不经意间就有了深刻的揭示与说明。这里借用电车上一个女人不停地唠叨着自家男人的故事,张爱玲总结了女人与男人关系中女人对男人的依附。

中国古代在夫权制的构架中,要求女人"三从四德"。"三从"为"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强调女人不论是身为女儿、妻子与母亲,都应绝对服从男性。"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从德、容、言、功四个方面规范女子的言行。第一强调品德的重要性,要正身立本;第二强调相貌的端庄稳重,不要轻浮随便;第三强调要知道何处何时该言与不该言,言语要得当等;第四强调女人应有治家之道,女人的职责就是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据考证,"女"字本义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状,女性地位低下,由来已久。

张爱玲此处揭示女人的讲、念与怨的都是男人,其实是有些埋怨女人自己,何不找些其他的事情去说说,骨子里是恨女人不成钢。她创造的小说《等》,写一群太太,在丈夫去了大后方的陪都重庆后,已经找了另外的女人过日子,但她们仍然痴心不改,各自在家等待男人的归来。出现这样的怨恨,能够怨男人吗?女人要解放自己,靠的是女人。

男人不会把解放女人的证书送到女人手上的,因为他是男人。 

如果男女的知识程度一样高(如果是纯正的而不是清教徒式的知识),女人在男人之前还是会有谦虚,因为那是女性的本质,因为女人要崇拜才快乐,男人要被崇拜才快乐

--《苏青、张爱玲对谈录》

在由男权分配社会资源的社会中,女人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不仅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一个女人嫁了一个男人,往往就被冠上某某男姓的某某氏而已。就是号称最自由的美国,到现在,希拉里的名字里还得嵌进克林顿的姓,才能到处竞选总统。所以,当女人的教育程度提高,有了知识,其实也就具有了谋生的能力,男权就会衰落,结果当然是对男人至高无上地位的一种削弱或者就是颠覆。

但张爱玲很智慧,在男人们眼看着女人的知识与地位水涨船高的局面下,有些男人着急地要去打压。张爱玲告诉他们不必着急,女人有自己的本质,这种本质就是崇拜男人,即使女人的地位高了,也永远不改。这是对男人的安抚。在女权主义者正好可以利用女人的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来突破男权的防线时,张爱玲没有同时冲上去,甚至有些泼冷水地呼吁双方休战,希望男人不要过于紧张。由此可知,张爱玲不是一个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她对男人与女人的观察与思考,总是建立在两性区别却又应当相谐的基础上的。

张爱玲倒是害怕自己成为女权拥有者,这颇像林语堂的不想成为男权拥有者。她说报上有一则报道,在菲律宾的一个岛上,女权极高,一切事情都由女人来做,男人完全被养活,懒得很,只知斗鸡赌博,她说这样的女权她不要。据说,在现时的广西、云南等地,也有此种现象,女主外,男主内,女人晒得黑黑瘦瘦的,男人养得白白胖胖的,女权倒是女权了,可女人的实际状况并不乐观,太苦,太累。我们的内地人到那里,总是同情那里的女人。这恐怕也是一种男权形式的压迫。不过,在内地是隐性的压迫,到了边远地区,也就明目张胆地压迫了。 

但张爱玲的说明毕竟只是女人的一种策略,实际情况当然是女人的知识多了,地位提高了,能力增强了,男人一统世界的可能性也就减少了。看看今天的事实,在人文艺术领域中,女人的出类拔萃,确实让男人感受了竞争的压力。前说希拉里必须顶着克林顿的姓才能参选,但希拉里毕竟参选了。要是希拉里没有知识,没有因知识而形成了能力,她能参选吗?她能与男性候选人一决雌雄吗?张爱玲对男人的安抚,只是安抚,男人们未必完全相信张爱玲的话。女人的本质是崇拜了才快乐,说不定也需要别人的欣赏自己才快乐呢。

张爱玲的话又基本不错,至少到目前为止,女人与男人受传统的影响,还是大有区别的,但可以说得更细致一点。如果说男人需要女人的崇拜才快乐,女人也因崇拜男人而快乐,那么女人需要男人的欣赏才快乐,男人也因欣赏女人而快乐。男人的骄傲是因为有了女人的崇拜,女人的骄傲是因为有了男人的欣赏。

在这个世界中,女人与男人,谁离开了谁,活得都没有滋味。要是一个标准,女人与男人没有区别,这个世界也就划一了。张爱玲又说:"女人应当天真一点,男人应当有经验一点。"又是一种男与女的区别,大概无法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