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从“乍得乍失”看中国的非洲外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6:31:10
台湾突然在8月5日晚宣布与非洲国家乍得断交,台湾外交部称,乍得外长6日到北京,为与中国大陆建交做准备,但是中国外交部昨天并没有直接作出反应,官方媒体也只引述台湾媒体和通讯社关于断交的报道。
断交事件让台湾官方和舆论本能地又朝“大陆外交打压”的方向讨论;对北京而言,这固然是一场两岸外交竞赛中的胜利,可是中国的非洲外交战略,却远非两岸关系本身能完全概括。
中国的非洲战略被西方视为“能源外交”,一些中国学者则以“重商主义”形容北京非洲外交的精髓。在这个意义上,压缩台湾在非洲的外交空间,只是非洲外交战略实践过程中附带的“红利”而已。
中国在非洲大展拳脚,已然引起美国和日本的关注。美国国会参议院的美中经济和安全考察委员会,8月3日就“中国的世界角色: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开了一整天的听证会,邀请全美各大学的科研机构、智库、研究所等12名研究美国外交政策和中国问题的专家学者参加。
中新社报道引述委员会主席沃泽尔说,中国到底想在国际外交、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希望通过这样的讨论,收集中国在对外活动中折射出来的政策取向。
沃泽尔表示,该委员会还会听取有关调查机构采集的信息,譬如中国在非洲、中东和拉美的活动,以了解中国在美国人十分敏感的问题上的作为。
日本拓殖大学教授茅原郁生近日在一篇专论中指出,美中在外交上依然在进行包围和反包围的博弈。美国对中亚各国展开的首脑外交攻势,布什总统对印度在核利用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妥协,最终目的都是要推动以中国为对象的新包围网。
茅原说,在美国国防部眼中,中国向包括伊朗在内的中东各国、中亚和非洲各国提供军事技术,表明了中国加强军事实力的目的,已不仅仅是出于安全的考虑,而更主要的是为了确保能源的稳定供给。这预示着美中在能源领域的矛盾,必将进一步激化。
中国学者则分析,中国在非洲采取的基本上是“重商主义”外交,一方面寻找新的原料——尤其是经济发展急需的石油能源——来满足中国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为中国产品开拓新市场。自2000年以来,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总额已经激增了300%,超过400亿美元(约630亿新元)。
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的战争也说明,中国不能完全依赖中东的石油,非洲和拉美都是相对可靠的新来源。
北京也在鼓励企业“走出去”。资深外交官、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日前在东亚投资论坛上发言时建议,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可以利用外交资源获取帮助,以减少投资中的麻烦和障碍。企业在对外投资时,不仅要考虑商业因素,也要考虑政治和其他方面的因素。
论坛上发表的数字显示,近年中国对外投资的增长速度很快。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每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6%、25%、110%、78%、80%。
中国学者认为,只要中国把在非洲的活动纯粹限制在“非军事的重商主义”:只做买卖不设军事基地,美国等西方国家虽然疑虑,却不至于发生严重的战略摩擦。
因此,台湾在非洲的“乍得乍失”,无非是中国外交战略的副产品。从中国外交部的本位立场,拓展外交势力是本业,它不会考虑结果是否影响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到台湾访问;何况,打击台湾的外交空间对中国官员而言本来就是件政治正确的事情。
毕竟,中共已经完全排除与陈水扁交易的想法,改以等待2008年台湾出现新政府,再重新寻求建立两岸的政治稳定架构。在等待与未来的台湾政府达成政治妥协之前,顺便打压台北的外交空间显得顺理成章;否则一旦两岸取得“外交休兵”的默契,反而会让中国外交官觉得碍手碍脚。
因此,在陈水扁下台之前,完全可以预见两岸在国际外交上仍然会是一个短兵相接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