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庄则栋)对路透社记者如是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9:47:17
我对路透社记者如是说 2007-04-18 08:39:35 .A_font_change_big{font-size:16px;line-height:27px;}.A_font_change_big a{font-size:16px;line-height:27px;} .A_font_change_mid{font-size:14px;line-height:24px;}.A_font_change_mid a{font-size:14px;line-height:24px;} .A_font_change_sml{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A_font_change_sml a{font-size:12px;line-height:21px;}     2007年4月17日,在我的经纪人姜佰君的精心安排下,我同意接受路透社驻中国记者慕尼克的采访(翻译-刘蓁)。     因为事先看过采访提纲,对记者提出的问题,我都一一做了详实的回答,耐人寻味的是他们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却意外地提出了几个问题(后来我的经纪人对我说,这几个问题采访前已与他们协商并达成共识,是不可以涉及的),但从新闻的角度着想,我可以理解记者们的“苦心”。     我想就路透社记者提出的几个问题及我回答,放在我的博客上,献给多年来一直关心我的海内外友人、各地球迷、各界有识之士,希望得到指正、互动、争鸣。

     慕尼克:“三连冠”之后,凭你当时打法与实力,你完全可能取得“四连冠、五连冠”等更好的成绩,而后来你为什么不打球了?

     庄则栋英国人民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中英两国有着良好的往来关系,自从乒乓球从英国传到中国,很快在中国兴起了打乒乓球的群众性运动,乒乓球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了好运,现已被誉为我们的国球,我当时的主要打法是中近台两面快攻,因为我觉得削球过于被动,左推右攻近似于“半身不隨”,只有两面快攻才能掌握主动和先机,世乒赛是每三年举办一次,我获得“三连冠”的时间分别是1961、1963、1965年,就当时国际乒坛比赛而言,所有的外国选手没有一个人能打得过我,如果继续打下去,很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但遗憾的是到了1966年,中国的“文革”开始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已无法继续打球,而这时国外的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很快,由于我们的停止,他们很快就跑到了我们的前面,直到1969年,由于周恩来总理的批示,国家队才恢复了正常的训练和比赛,由于国家的重视和新老运动员的共同努力下,4年之后我们又夺回了世乒赛的冠军。

    慕尼克1976至1980年你在做什么?如果在我们英国,像你这样有过特殊贡献和经历的人,即使退休也会有良好的待遇和生活保障,起码也会出任国家队的总教练,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庄则栋:1966到1976年是中国的“文革十年”。它是中国“特殊”环境下的“特殊”现象。我相信未来的社会学家与历史学家们会给予客观与公正的历史结论。坦率地说我当时很年轻,还根本不懂什么叫政治,也不知道有什么两个“司令部”,也许由于我获得“三连冠”和我见证了“乒乓外交”的缘故,1974年由毛主席与周总理提议,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投票选举,我出任了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也是中国高层中最年轻的部长,那时我们所受到的教育是极“左”的,也就是说谁能让你进步快你就应该相信谁。直到1976年我被“隔离审查”时才知道自己已卷入了“政治旋涡”,才知道与另一个司令部“四人帮”有关系,这是我不堪回首的经历,从某个角度说,也是我人生的最宝贵财富。

     谈到我个人的贡献与所受到的待遇或选择更好的国外生活环境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中国有中国的传统,中国有中国的文化,中国有中国的国情,现在的中国人民有福了,因为现在中国的高层领导是有能力有远见的大智大德者,对历史遗留问题处理需要一个过程,它不是一朝一夕或一蹿而就就能完成的,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是一个国家的民主与法制是否完善的体现。

     慕尼克 听说有很多国家多次邀请你去长期定居并给你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生活待遇,你为什么不选择出国的道路?

    庄则栋: 自从我获得“三连冠”与见证“中美乒乓外交”以来,不断地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有关社团组织、民间协会、著名企业等多次邀请我去任职和长期定居,他们承诺给我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惠的生活保障,如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曾多次邀我前往,我都一一婉言谢绝了,当然如果做为一项文化交流或友好交往,我也多次应邀到国外参加各种活动。在此我还想通过路透社对那些善意而诚挚的邀请,再一次表达我对他们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对我个人价值的认同和对我本人的关心!

    在此我想告诉全世界的球迷和国际友人,我出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这里有我童年的梦想;这里有我青春的记忆;这里有我拼搏的汗水;这里有我跋涉的足迹……我的喜与忧、苦与乐都和“中国”这个神奇的名子有着梦魂牵绕的关系,我早已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她是我的祖国。

     我爱我的祖国,不只是因为她有长城长江;也不只是因为她有黄山黄河。更重要的是,她孕育了我一颗赤诚的中国心。

 

相关链接:

        路透社采访提纲如下:

        1. 围绕“乒乓外交”和个人经历:

           庄则栋出身名门,却选择成为运动员的原因

           世乒赛三连冠的辉煌回忆

           在世乒赛上主动和美国运动员成为朋友的勇气,后来与科恩的友谊

           作为代表团长访问美国的经历

           访问英国,日本以及和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经历

           在人生低谷时坚持下来的动力,现在的夫人给予的帮助

           今后为促进中日、中美等国友好关系怎样努力

        2. 关于乒乓球运动:

          中国乒乓球怎样不断培养后备人才,怎样评价现在国家队在北大等高校中建设训练基地

          庄则栋先生自己创办乒乓球俱乐部的目标

          怎样避免中国队长盛不衰对乒乓球运动在全世界的普及造成负面影响

        3.关于北京奥运会

          期待中国代表团,特别是乒乓球队在奥运会上取得怎样的成绩……

/P>

特别致谢:

    2007年4月12日晚,我应邀到清华大学《财富论坛》,做“辉煌的成就、灿烂的人生”为主题的演说,有机会与清华学子共同分享人生的经历,深入探讨成功之路,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现场听众与互动学者给予的高度赞誉,在此深表谢意!值此机会,对过去曾在北大、湖南等院校演讲时,学子们和社会各界给予的高度赞誉也一并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