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请客吃饭的礼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0:31:18
中国请客吃饭的餐桌礼仪 

   在中国,请客办事吃饭是常事,但是这样的场面往往是不好应付的,诸多的餐桌礼仪等待你去体味。为了不出丑,呵呵,还是提早学习下为好。

    一定要注意细节

    1、座次

    在中国排座次与国外不同,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如果你是主人,你应该提前到达,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如果你是被邀请者,那么就应该听从东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老板出席的话,你应该将老板引至主座,请客户最高级别的坐在主座左侧位置。除非这次招待对象的领导级别非常高。

    2、点菜

    如果时间允许,你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当然,作为公务宴请,你会担心预算的问题,因此,要控制预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饭前功课,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这样客人也能大大领会你的预算。

    况且一般来说,如果是你来买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你来作主。如果你的老板也在酒席上,千万不要因为尊重他,或是认为他应酬经验丰富,酒席吃得多,而让他/她来点菜,除非是他/她主动要求。否则,他会觉得不够体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应该知道,你不该在点菜时太过主动,而是要让主人来点菜。如果对方盛情要求,你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记得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特别是问一下“有没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点菜后,可以请示“我点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几位的口味 ”,“要不要再来点其它的什么”等等。

    点菜时,一定要心中有数。点菜时,可根据以下三个规则

    一看人员组成。一般来说,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如果是男士较多的餐会可适当加量。

    二看菜肴组合。一般来说,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如果女士较多,则可多点几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请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务宴请,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这次宴请的对象是比较关键人物,那么则要点上几个够份量的菜,例如龙虾、刀鱼、鲥鱼,再要上规格一点,则是鲍鱼、翅粉等。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点菜时不应该问服务员菜肴的价格,或是讨价还价,这样会让你公司在客户面前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而且客户也会觉得不自在。

   附:中餐点菜指导——三优四忌

    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如果感觉吃得有点腻,可以点一些餐后甜品,最后是上果盘。

    在点菜中要顾及到各个程序的菜式。

    优先考虑的菜肴

    一、有中餐特色的菜肴。宴请外宾的时候,这一条更要重视。像炸春卷、煮元宵、蒸饺子、狮子头、宫爆鸡丁等,并不是佳肴美味,但因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国人的推崇。

    二、有本地特色的菜肴。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馍,湖南的毛家红烧肉,上海的红烧狮子头,北京的涮羊肉,在那里宴请外地客人时,上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鲜更受好评。

    三、本餐馆的特色菜。很多餐馆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上一份本餐馆的特色菜,能说明主人的细心和对被请者的尊重。

    在安排菜单时,还必须考虑来宾的饮食禁忌,特别是要对主宾的饮食禁忌高度重视。这些饮食方面的禁忌主要有四条:

    1.宗教的饮食禁忌,一点也不能疏忽大意。例如,穆斯林通常不吃猪肉,并且不喝酒。国内的佛教徒少吃荤腥食品,它不仅指的是肉食,而且包括葱、蒜、韭菜、芥末等气味刺鼻的食物。一些信奉观音的佛教徒在饮食中尤其禁吃牛肉,这点要招待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同胞时尤要注意。

    2.出于健康的原因,对于某些食品,也有所禁忌。比如,心脏病、脑血管、脉硬化、高血压和中风后遗症的人,不适合吃狗肉,肝炎病人忌吃羊肉和甲鱼,胃肠炎、胃溃汤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也不合适吃甲鱼,高血压、高胆固醇患者,要少喝鸡汤等。

    3.不同地区,人们的饮食偏好往往不同。对于这一点,在安排菜单时要兼顾。比如,湖南省份的人普遍喜欢吃辛辣食物,少吃甜食。英美国家的人通常不吃宠物、稀有动物、动物内脏、动物的头部和脚爪。另外,宴请外宾时,尽量少点生硬需啃食的菜肴,老外在用餐中不太会将咬到嘴中的食物再吐出来,这也需要顾及到。

    4.有些职业,出于某种原因,在餐饮方面往往也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禁忌。例如,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不准吃请,在公务宴请时不准大吃大喝,不准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用餐,不准喝烈性酒。再如,驾驶员工作期间不得喝酒。要是忽略了这一点,还有可能使对方犯错误。

   3、吃菜

    中国人一般都很讲究吃,同时也很讲究吃相。随着职场礼仪越来越被重视,商务饭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讲究。以下以中餐为例,教你如何在餐桌上有礼有仪,得心应手。

    中餐宴席进餐伊始,服务员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脸。上龙虾、鸡、水果时,会送上一只小小水孟,其中飘着拧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时,可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

    用餐时要注意文明礼貌。对外宾不要反复劝菜,可向对方介绍中国菜的特点,吃不吃由他。有人喜欢向他人劝菜,甚至为对方夹菜。外宾没这个习惯,你要是一再客气,没准人家会反感:“说过不吃了,你非逼我干什么?”依此类推,参加外宾举行的宴会,也不要指望主人会反复给你让菜。你要是等别人给自己布菜,那就只好俄肚子。

    客人入席后,不要立即动手取食。而应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开始;客人不能抢在主人前面。夹菜要文明,应等菜肴转到自已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也不宜过多。要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决不能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这样会给人留下贪婪的印象。

    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欢的莱吃,或者急忙把喜欢的菜堆在自己的盘子里。用餐的动作要文雅,夹莱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上,不要把汤泼翻。不要发出不必要的声音,如喝汤时“咕噜咕噜”,吃菜时嘴里“叭叭”作响,这都是粗俗的表现。

    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和人聊天。嘴里的骨头和鱼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来放在碟子里。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进餐过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别人。不要用手去嘴里乱抠。用牙签剔牙时,应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让餐具发出任何声响。

    用餐结束后,可以用餐巾、餐巾纸或服务员送来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头颈或胸脯;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饱嗝或嗳气;在主人还没示意结束时,客人不能先离席。

    4、喝酒

    俗话说,酒是越喝越厚,但在酒桌上也有很多学问讲究,以下总结了一些酒桌上的你不得不注意的小细节。

    细节一: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来,双手举杯。

    细节二: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

    细节三: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细节四: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细节五:记得多给领导或客户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或客户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细节六: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细节七: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细节八: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tmd干吗要喝你的酒?

    细节九: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细节十: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关于敬酒

    1、主人敬主宾。

    2、陪客敬主宾。

    3、主宾回敬。

    4、陪客互敬。

    记住:作客绝不能喧宾夺主乱敬酒,那样是很不礼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5、倒茶

    这里所说的倒茶学问既适用于客户来公司拜访,同样也适用于商务餐桌。

    首先,茶具要清洁。

    客人进屋后,先让坐,后备茶。冲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净,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难免沾上灰尘、污垢,更要细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冲茶、倒茶之前最好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样,既讲究卫生,又显得彬彬有礼。如果不管茶具干净不干净,胡乱给客人倒茶,这是不礼貌的表现。人家一看到茶壶、茶杯上的斑斑污迹就反胃,怎么还愿意喝你的茶呢? 现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给一次性杯子套上杯托,以免水热烫手,让客人一时无法端杯喝茶。

    其次,茶水要适量。

    先说茶叶,一般要适当。茶叶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冲出的茶没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动介绍自己喜欢喝浓茶或淡茶的习惯,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冲好。再说倒茶,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太满了容易溢出,把桌子、凳子、地板弄湿。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或客人的手脚,使宾主都很难为情。当然,也不宜倒得太少。倘若茶水只遮过杯底就端给客人,会使人觉得是在装模作样,不是诚心实意。

    再次,端茶要得法。

    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只要两手不残废,都是用双手给客人端茶的。但是,现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这个规矩,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了事。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没有杯耳的茶杯倒满茶之后周身滚烫,双手不好接近,有的同志不管三七二十一,用五指捏住杯口边缘就往客人面前送。这种端茶方法虽然可以防止烫伤事故发生,但很不雅观,也不够卫生。请试想,让客人的嘴舐主人的手指痕,好受吗?

    添茶。

    如果上司和客户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义不容辞地去做。你可以示意服务生来添茶,或让服务生把茶壶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亲自来添则更好,这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时候最好的掩饰办法。当然,添茶的时候要先给上司和客户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6、离席

    一般酒会和茶会的时间很长,大约都有在两小时以上。也许逛了几圈,认得一些人后,你很快就想离开了。这时候,中途离席的一些技巧,你不能不了解。

    常见一场宴会进行得正热烈的时候,因为有人想离开,而引起众人一哄而散的结果,使主办人急得真跳脚。欲避免这种煞风景的后果,当你要中途离开时,千万别和谈话圈里的每一个人一一告别,只要悄悄地和身边的两、三个人打个招呼,然后离去便可。

    中途离开酒会现场,一定要向邀请你来的主人说明、致歉,不可一溜烟便不见了。

    和主人打过招呼,应该马上就走,不要拉着主人在大门大聊个没完。因为当天对方要做的事很多,现场也还有许多客人等待他(她)去招呼,你占了主人太多时间,会造成他(她)在其他客人面前失礼。

    有些人参加酒会、茶会,当中途准备离去时,会一一问她所认识的每一个人要不要一块走。结果本来热热闹闹的场面,被她这么一鼓动,一下子便提前散场了。这种闹场的事,最难被宴会主人谅解,一个有风度的人,可千万不要犯下这钟错误。  中国民间传统节令小食 

    说起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几乎每月都有。而这些节日中又有许多节令小食,它们也都有着自己特定的来源,或与历史或与文化事件相关。时至今天,一些小食早已被淡忘,但更多的却一代代地被传了下来。南朝梁人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较为完备地记述了南方地区的节令饮食,其中汉代至南北朝时代的节令饮食风俗几可一览无余。 

    节日要从一年第一个说起,当属春节了。春节古称元旦,又称元日。所谓“三元之日”即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荆楚岁时记》载:在除夕日,家家户户要备办好酒好菜,全家在一起开怀畅饮,迎接新年。同时要留出一些守岁吃的年饭,到正月十二日,撒到街旁路边,寓送旧纳新之意。大年初一还要饮椒柏酒、桃汤水和屠苏酒,下五辛菜,每人还要吃一个鸡蛋。饮酒时的顺序与往常不同,要从年龄小的开始,而平时则是老者、长者先饮第一杯。 

    新年所用的这几种特别饮食,并不是为了品位,而是为了祛病除邪。古人以椒、柏为仙药,认为吃了以后能身轻耐老。魏人成公绥的《椒华铭》云:“肇惟岁首,月正元日。厥味惟珍,蠲除百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还认为桃木是五行之精,能镇压邪气,吃了用桃木煮的水,能制服百鬼。五辛指韭、薤、蒜、芸薹、胡荽五种辛辣调味品,吃了可以顺通五脏之气。晋人周处《风土记》云:“元日造五辛盘,正元日五熏炼形。”这里的“五辛盘”,就是上述的“五辛菜”。

    正月七日是古代的“人日”,又称“人庆节”,这一天须吃以七种菜煮成的羹。因各地物产不同,所用的菜也不同。如广东人用芥兰、芥菜、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福建、台湾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寓意聪明,芥菜寓意长寿,如此等等。一些地区还有吃“及第粥”等风俗,北方人在这一天还要吃饼,而且必须是在庭院中煎的饼,俗称“熏天”。

    正月十五日,人们熬好的豆粥,滴上脂膏,用以祭祀门户。先用杨枝插在门楣上,随枝条摆动所指的方向,用酒肉和插有筷子的豆粥祭祀,祈福全家安康。

    从正月初一到三十日,年轻人常常会带着酒食去郊游,一起泛舟水上,临水宴饮。还要象征性地洗洗自己的衣服,把酒洒向岸边,以解灾厄。

    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之日。这一天人们会带着酒肉在一起聚会,并在社树下搭起高棚,祭祀土地神。祭祀完毕,大家共同分享祭神用的酒肉。据说吃了祭神用的酒肉,便能福禄永随了。

    冬至过后的105日,是古时的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相传晋文公为悼念介子推被焚,晋人哀怜子推,于是寒食一月,不举火为炊,以悼念这位志士。到了汉代,因一些老弱不堪寒食1个月,便改为三日不举火。曹操还曾下过废止寒食的命令,但终不能禁。寒食节的主食为杏仁粥及醴酪。

    寒食一过,就是春光明媚的清明节。这一天,人们带上酒具,到江渚池沼间去作曲水流杯之饮,在上流放入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漂至人前,即取而饮之。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尽兴,还含有流杯宴饮可除去不祥之意。同时,还要吃掺和鼠麴草的蜜饼团,据说吃了可以预防春季流行病。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粽子是这一节日的主要食品。传说楚国诗人屈原在这一日投江,人们用箬叶包上黏米煮成粽子,或以新竹截筒盛米为粽,并以五彩丝系上楝叶,投进江中,把江中的鱼虾喂饱,这样鱼虾就不会吃楚原之体了。人们以此祭奠屈原。

    六月炎夏,兴食汤饼。汤饼指的是热汤面,意在以热攻毒,取其大汗来除散暑气,亦为祛恶之举。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此时秋高气爽,人们争相出外郊游,野炊宴饮。富人宴于台榭,平民则登高饮酒。少不了的食品是饼饵和菊花酒,据说吃了能使人长寿。陶渊明把重阳节看作一年中最快乐的一天,所谓“引吟载酒,须尽一生之兴。”并有诗曰:“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饮酒赏菊,确为人生一大乐趣。

    十月一日,要吃黍子羹,北方人则吃麻羹豆饮,为的是“始熟尝新”。尝新即尝鲜,泛指享用应时的农产品。

    到了十一月,采摘芜菁、冬葵等杂菜晾干,腌为咸菜酸菜。腌得好的,呈金钗之色,十分好看。南方人还用糯米粉、胡麻汁调入菜中泡制,用石块榨成。这样的咸菜既甜且脆,汁也酸美无比,还被人们用来当作醒酒的良方。

    十二月八日,称为腊日,这个节日除了要举行驱鬼的仪式,还要以酒肉祭灶神,送灶王爷上天。祭灶一般由老妇人主持,以瓶作酒杯,用盆盛馔品。又说佛祖释加牟尼是在这一天成佛的,佛教徒此日还要烧“腊八粥”。以后,祭灶活动改在十二月二十四日,就与腊日不相干了。

    《荆楚岁时记》不曾提到一个重要的节日,那就是中秋节,也许这方面的内容已残佚不存,无从查考。中秋节是由先秦拜月活动发展而来的,魏晋时已有中秋赏月的习俗,可能还没有形成普遍的风尚。

    上述那些古老的节日和饮食,作为民族传统几乎都流传下来,有的还被定为全国性的节日。一些节日饮食虽有变化,但也大同小异,变化不大。节令饮食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必将得到继承、弘扬、光大。  美食怎么吃才算有文化 

    谈到餐饮的发展,人们言必称要加强餐饮的文化内涵。殊不知文化不是包装,不能策划,如同一个民族,一个企业,要称得上有文化,没有长时间的浸淫,未形成自己的“风俗”和“礼仪”,未产生认同感,没有感染力绝对称不上有文化。如果要文化成为“底蕴”,恐怕更需要几代人的积淀,要有历史,要有故事,就像肯德鸡,那是一个上校的故事,上校的故事就是肯德鸡文化。可惜广州餐饮业这样的故事太少。

    潮汕地区最出名的猪手是隆江猪手,面最负盛名的鱼丸,则要算达濠鱼丸了。达濠鱼丸是有文化的,首先是选材,他们知道什么月份鱼最鲜美,最适合作鱼丸,且根据不同肉质进行搭配———如海鳗,那哥鱼,取其肉质雪白、鲜甜;马鲛鱼,取其肉质粘性好;淡甲鱼,取其肉质凝固性强,使鱼丸有弹性。

    经过如此合理搭配,制出的鱼丸又脆又爽口,又白又鲜美。刚煮熟的鱼丸像乒乓球一样,掉在地上能高高地弹几下,令人叹为观止。其次是加工,达濠人祖先传承下来的鱼丸斗用上等红木做成,坚固无比,可传用两三代。杀鱼刀造型独特、锋利轻巧,用起来得心应手,机械加工至今无法取代。

    其三是抓住最佳时间,即加工鱼丸绝对要用“就流鱼”(顺流鱼)。其四是打鱼丸犹如练功夫,杀鱼、切肉,绞成鱼糜后,将鱼糜放在鱼丸斗中打成鱼浆。打鱼浆时用浓盐水加进鱼糜后用手和匀,又揉又打,要用力又用势,将其打出浆来,打浆中还要加入味料,将近完成时又加些鸭蛋清和淀粉,使鱼蛋制成后又白又光亮。

    达濠岛联通汕头,在濠江出海口的众多鱼乡中,唯有达濠有鱼丸制作行业,每到半夜潮涨时渔船归来,达濠人挑灯夜战,人声喧闹,一片繁忙,造好的鱼丸通过四通八达的航线及时发往全国各地,这就是达濠的鱼丸文化。

    综观广州的餐饮行业,都把饮食文化作时尚,但许多只有几个海鲜池的酒楼,也称为“海鲜世界”。虽然“大”不是“世界”的唯一条件,但如果经营面积不大,主营的品种不多,或者特色不特,又怎么能成“世界”?没有企业理念,没有产品主题,没有技艺的传承,没有环境的烘托,没有员工风貌和企业精神,怎能称得上有文化?

    且看一些有“底气”的酒家是怎么做的,阿一鲍鱼的日本吉晶鲍存量首屈一指,最高存量达两千多万元。新荔枝湾作为卖鲍名店,按同一头鲍把鲍鱼细分为六个等级,如溏心、半溏心等。每个向客人推销的客务经理都经过专业培训,亲自品尝过各种鲍鱼,从而使她们的推介有板有眼,掷地有声。

    最近,以经营浙江菜为特色的六千馆打入广州市场,乍一品尝,什么千岛湖烩杂菜、金华老肝、杭椒牛柳、翡翠玉卷……其味之美之特,确实令人流连。但有特色不等于有文化,虽然“六千”文化已有雏形,但只有六千馆周边商圈成熟了,企业风格鲜明了,出品特色突显了,六千馆文化才会成熟,浙江菜在广州的传播才会有稳固的根基。海珠北最近也开了一家“了能(另类)”菜馆,什么奇珍蜻蜓蛹、茶皇焖水鱼肠、独一无二猪脆骨(每头猪只有一小片,一份菜需要30多头猪的脆骨)、生菜梗茶菇鸡冠……菜式确实“了能”,但要建树“了能”文化,恐怕还要假以时日,尤其要在货源的组织、技艺的摸索、服务质量的提高上下功夫。   饭后果盘也有讲究 在宴会上,水果有时就当作甜点,有时是正餐后的一道清口菜,各种水果该如何,有何礼?简介如下:

奇异果 

奇异果经去皮,并且像番茄一样切片后,通常当成水果盘的材料,或者用来点缀沙拉和甜点。 

瓜、木瓜和石榴 

这几种水果通常上桌前都会先加以冷冻,并且依其体积大小,分切成两半或四等分。像木瓜之类内部有许多籽的水果,上桌前所有的籽应该都已清除干净,到时就用汤匙将果肉挖出来吃。 

新鲜凤梨 

用一把利刀切去凤梨头尾两端及崎岖带刺的外皮,再将剩下的果肉分切成圆形的薄片。这样的凤梨切片装在盘中端上餐桌后,客人可用吃甜点的叉子和汤匙来吃。 

西瓜 

除非事先切好,去掉西瓜子,当作水果盘中的一样水果,否则西瓜实不宜列入正式餐宴的菜单。西瓜上不了正式餐宴场合,原因在于这种水果的籽太多,客人吃的时候必须不断的吐籽,再用手将西瓜籽放到盘子里。不过,在户外非正式的场合上,西瓜可就非常受欢迎,因为这种场合上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自在的吐籽,不是只有小孩才可以这么做。
  吃蔬菜别失礼 

芦笋:

如果要吃的芦笋菜中有汤汁,先切成小块,再用刀叉食物。如果芦笋很大而且需要蘸汁,先把头切下,然后分开来食物以防滴汁和掉渣。也可以用手拿着茎柄,蘸汁吃。对于小的芦笋完全可以用手拿着蘸汁食用。

西红柿:

除做色拉吃以外,西红柿都可以用手拿着吃。挑个小点的,正好放入嘴中,不要张嘴咀嚼,因为这样汁液会溅出来,要把嘴唇闭紧。如果盘中只有一个大的西红柿,用牙轻轻将皮剥掉,先咬交下一半,慢慢吃完再吃另一半。

玉米棒:

鲜玉米棒大多是在非正式场合吃的,可以先把它掰成两半,以便好拿,值得注意的是,在上面一次不要沫撒太多的黄油或调料。横着吃还是转圈吃,自己选取,两种方法都行。先集中数排或一部分抹黄油,撒盐。吃完后再换地方,这样你的手和面部就不会过多粘染调料。

土豆土豆片: 

和土豆条是用手拿着吃的。除外土豆条里有汁,那样的话要使用叉子。小土豆条也可拿着吃。但用叉会更好。如果土豆条太大,不好取用,就用叉子叉开,不要挂在叉上咬着吃。把番茄酱放在盘子边上,用手拿或用叉子叉着小块蘸汁吃。烤土豆在食用时往往已被切开。如果没有用刀从上部切入,用手或叉子将土豆掰开一点,加入奶油或酸奶,奶油和小青葱,盐和胡椒粉,每次加一点。你可以带皮食用。
 宴上挡酒的招数  即将奔忙在笑语欢声的喜宴上的新人们,为了能在席间游刃有余,不至于被客人们灌得酩酊大醉,学一学喜宴上挡酒的招数实在必要。
下面教你几招,一定管用:

1、宴前,先吃一些油性大一点儿的食品,如蹄膀等,最忌空腹喝酒,因为胃壁空空,很空易将酒精吸收进体内,造成醉酒,如果事先吃一些油的东西,胃壁上附了一层油脂,酒精隔着油,没有那么容易进入体内了;

2、解酒和醒酒是两个概念,咖啡和茶,只能使原先有些麻痹的神精系统兴奋起来,其作用如同强心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酒精造成的问题,他们的功效最多只能醒酒而不是解酒,所以不要以为多喝没事的,反正有茶和咖啡;也不要依赖解酒药物,最好运用自然食物解酒;

3、寻找一个能说会道,并且酒量很好的伴郎,他可是你的挡酒师啊,可以在你的几个要好的朋友中选一选,事前一定要先了解好他们的酒量,并且肯为你两肋插刀;

4、如果没有一个可以独挡一面的伴朗,请安排“挡酒群”——大家帮忙,轮流上场;

5、事先要让人在你自己喝的那一瓶酒里掺上白开水,而这瓶酒一定是总拿在自己人的手中(伴朗或伴娘),敬酒时,趁乱在自己的酒杯里迅速倒上一杯,一口喝下,咽的时候,一定要装得象咽得很困难的样子(浓酒辣口啊),汽水或苏打水绝对不能掺入酒中,酒中冒泡,会弄巧成拙。

6、多喝高汤,萝卜丝鱼汤最能发挥解酒效应。

7、喝酒时,多吃乳酪、蛋、肉类等蛋白质食物,有助解酒,蜂蜜也是解酒上品;

8、酒已经喝多了时,请多喝热汤或大量饮用开水,用以冲淡酒精的浓度;

9、总而言之,喝酒不过量是婚宴当天的必须警醒自己的法则。

怎么样,听上去象是要上战场吧,没错,婚宴如战场,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敬茶时只沏八分满         我国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民俗。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茶已被奉为礼品与贡品。到两晋、南北朝时,客来敬茶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社交礼仪。颜真卿《春夜啜茶联句》中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唐代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当今社会,客来敬茶更成为人们日常社交和家庭生活中普遍的往来礼仪。俗话说:酒满茶半。奉茶时应注意: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洱茶等。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
  
  当然,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壶中茶叶可反复浸泡3至4次,客人杯中茶饮尽,主人可为其续茶,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琛瓯洗尘
  
  沏茶是家庭礼仪中待客的一种日常礼节,也是社会交往的一项内容,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人名叫若琛瓯,乃景德镇人,以制茶具而闻名,他制的茶具美观、耐用。可是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第一次茶水称为“琛瓯洗尘”。
  
  如今,“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功夫茶”中的一道,后人用得更多的是“洗尘”二字,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喝酒为什么要碰杯  

喝酒为什么要碰杯?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古希腊人创造的。传说古希腊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举杯饮酒之时,人的五官都可以分享到酒的乐趣:鼻子能嗅到酒的香味,眼睛能看到酒的颜色,舌头能够辨别酒味,而只有耳朵被排除在这一享受之外。怎么办呢?希腊人想出一个办法,在喝酒之前,互相碰一下杯子,杯子发出的清脆的响声传到耳朵中。这样,耳朵就和其他器官一样,也能享受到喝酒的乐趣了。

另一种说法是,喝酒碰杯起源于古罗马。古代的罗马崇尚武功,常常开展“角力”竞技。竞技前选手们习惯于饮酒,以示相互勉励之意。由于酒是事先准备的,为了防止心术不正的人在给对方喝的酒中放毒药,人们想出一种防范的方法,即在角力前,双方各将自己的酒向对方的酒杯中倾注一些。以后,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碰杯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