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反映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3:29:26
在讨论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时,广义货币M2是一个经常用到的指标。在许多人看来,M2至少反映两个问题,一是货币政策当局的政策立场,一是总需求状况。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对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很可能误判。本人认为,M2是一个综合指标,是由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的,既不能准确反映货币政策当局的政策立场,也不能准确反映总需求的变换。单单依据M2什么都看不出来,要做出这些判断,还需要依据当时的经济形势和其他指标。

 

M2反映货币政策当局的政策立场吗?

 

       货币政策当局的政策立场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因为它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随着货币政策当局政策立场的变化,各方当事人的行为也会做出调整。因此,猜测或者判断货币政策当局的政策立场就成为各个利益相关者必须做的事情。

       M2作为广义货币,被许多人认为是对货币政策当局政策立场的一个反映。实际上, M2是一个各方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结果,其中当然也有货币政策当局的作用。但各方的作用搅在一起,从中就很难剥离出货币政策当局的作用。了解货币供应过程的人都知道,商业银行、企业、普通老百姓,当然还有中央银行,都能影响M2的总量。因此,要从M2总量的变动中分解出中央银行的贡献就非常难。比如说,在某个时期M2增加了,能说明货币政策当局是在采取扩张性政策吗?很难说。M2增加的可能原因有:中央银行主动增加货币基础、中央银行主动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降低超额准备金率、企业的资金需求增加、普通百姓对现金的需求下降、贸易顺差、外国资本和热钱流入等,其中只有前两项是货币政策当局的行为,代表货币政策当局的政策立场,其他因素都代表不了。因此,仅根据M2的变动,无法确切判断货币政策当局的政策立场。

       要判断货币政策当局的政策立场,其实更可靠的是观察货币基础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最可靠的指标,因为这个完全处于货币政策当局的控制之下。货币基础虽然也能反映货币政策当局的政策立场,但效果不佳。因为货币基础本身的形成还取决于商业银行和公众的行为等其他因素。比如,如果中央银行想减少货币基础,所以提高了再贴现率,但商业银行如果有好的投资项目,依然会接受高利率增加再贴现数额,这样货币基础就上升了,但货币政策当局的政策立场却恰恰相反。再比如,中央银行想减少货币基础,但由于贸易顺差或资本项目顺差等原因外汇流入过多,那么同样货币基础会增加。因此,货币基础的变动也不能完美地反映货币政策当局的政策立场。

  

M2反映总需求状况吗?

 

       许多人认为,M2反映了人们的名义流动性财富或者名义购买力的大小,因此,就可以反映一个经济的总需求状况。这实际上也是不完全正确的。名义购买力并不反映购买愿望,而需求则是在购买力和购买愿望同时具备时才出现的。只有购买力,没有购买愿望,那就不是需求。因此,M2未必反映总需求。有的时候,M2的变动甚至与总需求的变动恰恰相反。

       我们也可以从M2的构成上来分析。M2由两个部分构成,即流通中现金和存款。存款是什么?就是储蓄,就是人们不想用于消费的那部分收入。那么存款增加意味着什么?如果答复是消费的下降,那就又错了。

       那么存款增加究竟意味着什么?这要看M2中存款增加的来源和目的是什么。这分两种情况。第一,如果存款的增加是由于M2中未包括的其他资产被转换成了存款,那可能意味着需求的增加,也可能意味着总需求未变甚至减少。比如,如果公众通过商业银行把自己手中持有的国债、黄金、商业票据等资产卖给了中央银行,结果导致存款增加。显然,公众持有流动性更大的资产是想购买什么东西,但他们想买的并不必然就是商品和劳务,还有可能是其他资产,比如股票。我国现在好多人贷款或把房子抵押了来炒股,就是一个例子。只有他们想买的是商品和劳务时,总需求才会增加。

       第二,如果存款增加的来源是新增储蓄,那就得这种新增储蓄占老百姓收入增加的比例(也就是边际储蓄率)是大于还是小于1。只要边际储蓄率小于1,就意味着消费的增加,这一般情况下是成立的。但这种存款的增加是缩小还是扩大了供求缺口呢?这还得看边际储蓄率是大于还是小于平均储蓄率。如果是小于平均储蓄率,那就意味着缩小了供求缺口;如果大于它,则意味着扩大了供求缺口。

       我国目前的形势比较奇特。一方面,M2在增加;另一方面,M0,也就是流通中现金在下降。这就意味着存款增加的幅度很大。这反映了总需求的什么变化?M0下降可能意味着消费者对不需要刷卡的消费品的需求在下降,这很可能也反映了对所有消费品的需求的走势;而存款增加反映的可能也是消费需求的下降。总而言之,目前我国M2的增加反映的可能是总需求的下降,而不是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