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19:10:23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作者:钱远刚    文章来源:安康经济    点击数: 1217    更新时间:2004-11-4
 

【字体: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关键是做到“五个统筹”。在实践中,我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县域经济是产业经济、民本经济、资源经济,贫困地区还是扶贫经济的本质。不断突破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不断提高对县域经济规律的认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放手发展民本经济,积极开发优势资源,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逐步形成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切合县域实际的经济发展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加快了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使边远落后的镇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突破交通“瓶颈”制约,构筑加快发展平台
    对于贫困山区县来说,公路通则百事通,我们始终把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交通”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调研论证,及时向上级反映真实情况,主动争取省市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面对进出镇坪交通严重不畅,我们积极进省、跑市,引起了省、市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使投资达1个多亿的平镇二级路建设大大提前,今年即将开工。我们主动搞好协调,与湖北竹溪、重庆巫溪以及平利、岚皋等毗邻县一道努力工作,努力促进重点公路畅通。坚持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下功夫实施农村“通达工程”、“畅通工程”,提高了农村公路通达率。工作中,班子成员围绕“三通”建设、城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想法子,出点子,拿出最大的耐心跑项目、争项目、干项目、抓落实,形成了大干快上的良好局面,有效解决了我县道路不畅、信息不灵、长期缺电的问题。农村的扶贫开发、五改三建、通路、通电、通讯、广播电视、社会公益事业都有了明显地改善,构筑了加快发展的平台,得到群众的好评。
    二、开发一批人才,促进一方发展
    针对我县人才匮乏的实际,我们把干部离职锻炼,农民外地务工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在市委的支持下,县委经过充分讨论,精心策划,周密准备。从2002年开始,每年选派100名优秀年青后备干部到发达地区“打工”锻炼,感受改革浪潮,接受市场洗礼,同时积极组织各级干部参加省内各种培训和经贸活动,让干部走出去开拓视野,解放思想,增长才干。通过多种措施,在借地育才、借资育人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外出务工干部有引进龙头企业的,有引进项目的,有为本县工农业产品寻找到稳定市场的,等等。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市场意识,提高了工作能力,增强了加快改变家乡面貌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针对我县农民群众观念滞后,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收入增长缓慢的实际,近年来,我们把劳务输出做为培养农村产业建设大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建立了市场服务网络,提高了输出组织化程度。今年,新增务工人员5千人,全县务工人员达1.1 万人,户均1人,务工人员年均收入超过3000元。干部离职锻炼和农民外出务工,有力地提升了干部和农民素质,达到了开发一批人才,促进一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三、围绕“一区两谷”,壮大特色产业
    县域经济是产业经济。县委、政府从县情出发,确定了“一区两谷”发展战略,为特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1000平方公里生态保护区,发展药畜产业,建设绿色“药谷”和绿色“畜谷”,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和突破口。近几年来,我们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坚持不懈地抓基地、抓龙头、抓服务,药畜两大产业基地建设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龙头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基本形成了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1、抓基地。县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充分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山区的长远发展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把生态建设视为农民在山上开办的“绿色银行”,提出了建设1000平方公里自然生态保护区的目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南水北调生态预防保护”、“小流域治理”等工程项目,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4%。加大了5万亩木本药材、5万亩核桃、8万亩板栗、3万亩速生用材林“四大基地”建设,给农民增加了收入,带来了实惠,实现了生态利国富民强县的目的。坚持围绕县域特色资源兴产业,大力发展“绿色药谷”和“绿色畜谷”。“绿色药谷”建设方面,我们以省政府确定的“陕西省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县制药厂完成GMP认证和步长集团在我县建设黄连、玄参GAP基地为契机,大力发展地道优质药材,目前形成了10个药材专业重点村,基本实现了人均1亩药的目标。“绿色畜谷”建设方面,在县美味佳龙头企业和新引进的分割肉厂的龙头带动下,全县养殖业的规范化和规模化不断提高,科学饲养已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现已形成了10个畜牧养殖重点村,培育了5个标准化养殖示范点,畜牧服务协会不断壮大,基本实现了人均2头猪、5只禽的目标,特色养殖业在农民收入中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
    2、抓龙头。我们紧紧围绕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坚持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狠抓龙头企业建设。积极推行以股份制改造为核心的经营体制改革,重点搞好医药、食品、矿产、建材、电力五大特色工业开发,对制药厂、水泥厂、美味佳公司、农科所、南江电厂等20多家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企业效益明显攀升。我们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完成了以研制粮食良种为主的县农科所改制,转移主攻方向,形成了集中药材研发、试验示范、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科研龙头。改革畜牧龙头企业“美味佳”公司的经营模式,把第一车间延伸到农户,扩大了生产规模。县制药厂同广东制药企业联合在积极研制开发“八宝素”新药的基础上,新上了两条中药生产线,为新产品开发打下基础,龙头作用更加明显。同时,我们采取内引外联的方法,将优势企业推向市场搞联合,寻求合作伙伴,壮大企业规模,使我县的优势产品增值增效。
    3、抓服务。坚持以优化改善发展环境,提供服务为重点,狠抓路、电、水、通讯、集镇等基础设施硬环境建设,为产业发展打造基础平台。在方式方法上,努力改变盲目追求发展规模、行政命令等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地做法。各级班子和干部坚持以提供技术、资金、市场信息为主全方位搞好服务,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调动了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我们实行领导干部抓基地、抓示范,群众不愿干,干部带头干,群众不会干,干部做示范,不贪大求洋,不强迫命令,保证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体现在为加快农村发展的各项服务中。近年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100元以上的增长。
    四、坚持以民为本,发展民本经济
    我们认识到,国有国营经济不再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体,民本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民本经济以民资、民办、民营、民管为主要特征,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机制灵活等优势,可以充分发挥民众主体的积极性,激活民间投资,解决投资不足的问题。县委、政府大张旗鼓地支持鼓励发展民本经济。一是全面深入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将24家国有企业全部改制完毕;二是改革审批制度,简化工作手续,积极为社会资金投资开发提供服务。针对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加上劳务输出带来的全社会民间资金十分丰厚的实际,县委一班人审时度势,积极推行行政审批项目制度改革,减化办事手续,以优质的服务、方便快捷的办事程序方便社会民间资本发展私营经济;三是放宽市场准入,提供服务指南,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行政府正确引导,放宽市场准入,切实处理好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关系,以培育企业和农民市场主体为重点,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四是落实优惠政策,搞好监督管理,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我们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提出“不求我有,但求我用”和“让别人发财,促自己发展”的经营理念,敞开山门,优化环境,制定政策,加快发展。切实搞好市场的监督管理,对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依法给予制止和处理。管理上,改变“执法就是罚款,服务就是收费”的做法,为非公制经济为代表的民本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现在,非公有制经济达2062个,从业人员5186人,营业收入达8639万元。
    五、大力招商引资,开发优势资源
    县域经济是资源经济,镇坪资源丰富,具有做大资源经济的优势。围绕市委确定的发展“药、水、游”的战略重点,突出“资源引商”,大力推介药畜产业优势,引进龙头企业建基地、搞营销;拿出矿产、水能等资源,引进资本投资建厂;大力宣传绿色优势,吸引外商,开发旅游。注重“环境留商”,进一步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了干部招商的激励政策,创造政策“洼地”。大力改善交通、电力、通讯和城乡服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三乱”行为,创造良好的法制、人文、政策环境,靠真诚、靠服务留住投资商。坚持“创新招商”,采取以会招商、从外引商、企业带商、网上招商等方式,加大优势资源宣传力度,拓宽引资渠道,推动经济发展。仅今年就利用“西洽会”、“龙舟节”和首届镇坪“药文化节”等各种机遇进行招商引资,签订招商引资项目6个,签约资金总额3.36亿元。
    六、落实扶贫政策,搞好扶贫开发
    贫困地区的县域经济也是扶贫经济。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由于基础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返贫率高,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865元以下652元以上的贫困人口还有9600人,人均纯收入625元以下的特困人口还有8400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30%,扶贫开发工作量大、任务重。县委坚持以人为本,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政策机遇,把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执政为民的大事,列入重要日程,长抓不懈。编制了扶贫开发规划,确定了40个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项目,已投资2000余万元,启动了14个重点村建设,完成建房1363户。坚持把移民扶贫与集镇建设、重点村建设、退耕还林、主导产业相结合,已建成10个移民集中安置点,搬迁7千余人,其中旧城、庙坝、中坝、国庆、湘坪等新村建设成为全县集镇新村建设的亮点,大大提升了全县城市化水平,有力推进了县委提出的县城、集镇、新村“三个两万人”(扩大县城规模容纳2万人,建设10个乡镇所在地集镇容纳2万人,建设40个新村容纳2万人)的人居格局步伐。同时加大信贷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力度,在壮大龙头企业、推广科技服务、改善贫困人口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扶贫开发的深入开展,增加了贫困人口收入,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生活水平,做到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了全县的经济发展。
    在新世纪新阶段,只有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发展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才能有新举措,只有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才能保证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快速发展,才能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