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泳:从学术个体户到大学教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7:45:13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11-22 9:48:03 · 来源: 新京报

对调入厦大事件媒体评论做出回应,披露身份转变之后生活状态
谢泳,1961年出生,山西榆次人。1983年毕业于山西晋中师范专科学校英语专业,1995年起调入黄河杂志社。从储安平到《观察》再到西南联大,从一个人到一本杂志再到一所大学—————十几年来,谢泳以知识分子、“五四”以来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研究逐渐闻名。2007年被厦门大学聘为教授。
今年上半年,仅有专科学历的著名学者谢泳进入厦门大学,一时间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谢泳进入厦大后现状如何?学生们对于这个新来的教授授课的反响如何?借着在昆明参加“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的机会。本报记者采访了他。
从《黄河》杂志副主编到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外界都把谢泳的转身看做是大学用人制度逐渐变化的一个征兆,并视为一种被中断的传统的回归。然而,谢泳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自己到厦门大学任教只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的事。外界的视角和谢泳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反差。就此,谢泳做出了回应。



以上为谢泳部分著作。谢泳说,一个人如果在本行业内很突出,又能拿得出著作,即使没有文凭,现在的大学校长也可以聘请其为教授。

从《黄河》杂志的副主编到厦门大学的教授,随着身份的转换,谢泳的生活状态也发生了变化。
“壮劳力”教授的日常生活
去厦大的手续全部办妥之后,谢泳利用暑假期间回到了太原。8月份,他托运了三十多箱,共一千多册书到厦门,光运费就花了一千七百多块钱。
谢泳现在的住房是租的,租金是一个月600块,这住房显然无法和他在太原的住房相比。学校的意思是,等以后盖房,再以便宜一点的价格卖给他。虽然爱人的工作暂时没有确定,但是,上高中的女儿找到了一所较好的中学借读,这最终使他舒了一口气。
不久,课程表通过电脑发了过来。上面的安排让他大吃一惊。厦大本科的一二年级在漳州分校,每周他要到漳州给本科生上六节现代文学史的课,上午一个班两节,一个班三节。遇上双周的周二,还有一个班有两节课。每个周四,他还要给研究生上三节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概述的课。系里的解释是,现在人手少,你先这样上着,下学期就不会这样了。对此,谢泳也只有苦笑,“没办法,我被当成了一个壮劳力使用。”两个月上了八周课,他一堂课也没误。因为怕麻烦,他也没有找一个助教。
一到周一和每月双周的周二,谢泳必会带着笔记本在9点坐厦大的校车,花15分钟到码头,然后坐15分钟的电动快艇过海,下了船再坐15分钟的校车到漳州学校。到教学楼之后,迅速去电脑室拿钥匙把电脑打开。10点,谢泳站在讲台上,准时开始讲课。
平均每周九节课的频率让他备感紧张。这在他以前的职业生涯中是从没经历过的。但是,这并非他工作的全部。厦大规定,每学期一开学,每个教授要给新生讲三节课,谢泳也被排上了。还有学生社团找他的,一向为人笃厚、谦和的他也不好拒绝。学校有一个固定的“南墙讲座”,他刚入厦大,也得去讲。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以前天天喝点闲茶,接触很多信息和资料,基本处在看书、写文章、做研究的状态,过来三四个月天天忙着备课、教书,学术水平肯定比以前有所下降。
“虽然工作很紧张,但是我并没有感到压力。”对于这两个多月的忙碌,谢泳做了如是总结。
希望自己讲课有新意
没有感到压力的原因在于,进入厦大之前,谢泳对于自己要教授的课程早已胸有成竹。从1985年开始给《批评家》做编辑,到后来在山西作协理论研究室工作,再到出任《黄河》杂志副主编,谢泳在文学研究和批评领域已经连续耕耘了二十多年,对中国现代文学史非常熟悉。他家里光现代文学史就有几十部,从民国期间到现在的都有。对于上课,他应付自如。
谢泳给本科生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底下的二级学科,在这个时间里分为两段,一段是1917年到1949年即研究者说的狭义的现代文学史,从1949年到现在,叫做中国当代文学史。谢泳只讲到1949年。这门基础课,学校有指定的教材。同时,它也是方方面面的,包括诗歌、话剧、小说,文学争论等,谢泳都得做成PPT文件演示,然后给学生讲。而他给研究生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概述则没有教材,讲义都是他自己编的。“简单说,就是教学生怎么做研究,从哪里下手。比如地方志有几种,怎么使用。”谢泳说。
即便是自己熟悉的领域,谢泳也一丝不苟。除了准备讲义,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材他都要过一遍。尽管他讲课的时候不看这个书,也不看讲稿。“我不是照本宣科的那种人,毕竟在外头待的时间比较长,虽然也是按照教材来,但是和其他老师总体来说还是不一样,有很多增量性的知识,因此很受学生欢迎。”谢泳说,自己就开学点过一次名。在他的学生中,看书多的人知道他,看书少的不一定知道。
他给研究生上的是选修课,报他这个课的有29个人,但是来听这个课的还得多出十几个,总共有四十多个人。下学期,他想每周给本科生上两节课,给研究生多开一点课,比如胡适研究、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或者西南联大研究等等,这些自己都比较熟悉。放假之后,准备回太原把跟胡适有关的书都运过来。“当然,我开课希望有新意,没有新意就不开了。”
教授的任务
早在谢泳进入厦大的消息传开之初,中文系主任周宁就曾经说过,谢泳到厦大对于他本人以及学校来说都是一个考验。到厦大以后,谢泳知道,学校对教授的学术任务有规定,三年要写一本书,三年要在核心刊物发表一篇论文。“因为我是教文学的,《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也算是核心刊物。我之前已经给《文艺研究》寄过去一篇稿,9月份已经刊出,这时我还没开始正式上课,任务算是完成了一半。另外,三年写一本书对我来说也不是难事。”
在厦大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里面,九个人中有四个人能带博士,这四位博士生导师都比谢泳年龄要小。谢泳并不认为是歧视。“作为刚来的教授,你肯定要从起点开始。来的时候学校没有承诺比如要给你房子,给你博士生导师的待遇,只是说给我一个教授的位置。其他的待遇比如当博士生导师人家从来就没有承诺过,也没有讲过,那么我就得按照刚来的教授的起点一步一个台阶来。这个我觉得是合理的,不算什么歧视。”他还认为,自己能够到厦大当教授,说起来还是周宁和厦大对自己很了解,“如果不了解,说你过来先试讲,那我就不来了。我又不是到大学来要饭的,我是堂堂的副主编。事实证明,我不仅胜任这份工作,讲课还很受学生欢迎。”
关于今后的学术道路,自称“闲散人员”的谢泳主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学术兴趣。近年来,他本来想做思想改造运动研究,但只是积累了一些史料,写了几篇论文,没有写成书。“以后我可能把材料准备好,安定下来后接着做。”谢泳说。
C14-C15版采写/摄影 本报记者 张弘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ulture/2007/11-22/011@094803.htm
厦大不拘学历 谢泳被聘教授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7-5-9 9:26:15 · 来源: 新京报

众学者为破除“唯学历论”叫好

谢泳称,加盟厦门大学,同样经历了严格的专家审查程序。
■名片
谢泳,1961年出生,山西省榆次市人。1983年毕业于山西晋中师专英语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校报编辑。1986年调入山西省作家协会《批评家》杂志社任编辑,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报告文学。1989年后在山西省作家协会理论研究室工作,后任《黄河》杂志社副主编,转而研究储安平与《观察》周刊、西南联大和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出版过《逝去的年代》、《储安平与<观察>》、《清华三才子》、《血色闻一多》等著作。
本报讯(记者张弘)谢泳凭借其知识分子研究在学界享有良好的声誉,近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宣布,将聘用这位只有大专学历的学者作为该院教授。不少学者都为厦大此举叫好。昨日记者获悉,谢泳已收到厦大商调函。
仍经历严格的专家审查
厦门大学职称科在该校网站发布了《关于新聘逄增玉等20位同志为我校教师的公示》,宣布谢泳将成为人文学院教授。谢泳向记者证实,“刚刚收到厦门大学的商调函,正式办理调动手续还需要一段时间。”他还表示,过程并非外界想象的那样简单,“这个工作已进行一年多,期间也经历了非常严格的专家审查程序。”促成此事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称,去年7月他去厦大讲学,与该校人文学院院长周宁私下谈话时讲到人才难求的问题,便郑重地向周宁介绍了谢泳。其后,周宁利用赴西安开会的机会,专程到太原,向谢泳表达欲礼聘其到厦大的愿望。谢泳被周宁的真诚所感动,表示愿意没有任何条件地加盟厦大。最终,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教授正式同意聘任谢泳。
杨玉圣还表示,自己曾向中国政法大学引荐过谢泳先生,结果却如石沉大海。
学者赞叹校方气魄
对于谢泳进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任教,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智效民、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安年认为,“谢先生的学术水平是远高于某些具有教授、博导称号的人的。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厦门大学,敢于破除唯学历论的羁绊,聘请谢先生为该校教授,这是令人鼓舞的。接下来,将考验这所大学以及其他教育部直属高校,如何要求这位张扬学术自由的学者应对量化机制及其他潜规则。比如,是否还要折腾这位主张学术自由的学者来申报和填写层出不穷的量化表格?”张鸣表示,“现在很多大学,没有博士学位的人不收,这个事情确实让人感到很意外。我为厦大得人而高兴,为厦大的胸襟气魄而鼓掌,为此举所产生的效应而痛饮三杯。
我原以为,当年北大聘梁漱溟和燕大聘钱穆的故事,再也不可能重现于今世,不想,这样的事还真成了现实。看来,大学校长为善的余地还是有的,不做,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他认为,在对教授学术成果的评价机制上,各学校执行情况不一样,主要还是在于校方。
http://culture.thebeijingnews.com/0820/2007/05-09/015@092615.htm
谢泳:从学术个体户到大学教授 谢泳:从学术个体户到大学教授 谢泳:从学术个体户到大学教授(新京报 2007-11-22) 龚刃韧:大学教授、计件工与学术自由 从讲师到院长 井冈山大学学术造假升级 中产阶级:从文化整容到学术编码 《中国图书评论》 苏双碧:学术领域的可喜成果—读胡绳新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郝建:难得宽容 从汪晖学术事件到当代学风问题(南方都市报 2010-4-13) 苏双碧:学术领域的可喜成果—读胡绳新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从没人管到谁都管 中国个体户短短七年减少650万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 职业人生 职业人生 阳光海岸学术资源网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 职业人生 职业人生 阳光海岸学术资源网 大学教授爆一个博导带47学生 泡沫博士成学术民工 举国体制外的成功路:网坛个体户从娃娃抓起(南方都市报 2010-3-21) 怎样写好论文---一个大学教授、审稿专家的写作经验 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 阳光海岸学术资源网... 李猛: 那些沉默者的历史——从《疯癫与文明》到《规训与惩罚》 - 学术争鸣 - 三校社会学... 从“德政”到“法政” 从纪实到“真实” 从汉化到国际化 从三门峡到三峡 从刁民到土豆 从开始到现在 从“选修课”到“必修课” 从圣诞树到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