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典故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3:04:05

【酒的典故一】

  

  ■¤¤■ 斗酒百篇

  中国的文人大都饮酒,而且豪饮,以诗人为甚,酒场上,才能诗成有神,饮醉后,每有华章佳句.为首的,要算一位酒中仙人—李白.

  李白毕生嗜酒如命,与酒结缘,以酒为伴,酒诗交融.得意时饮,失意时也饮.求仕时饮,隐居时也饮.有钱时饮,穷困时也饮.无酒不能食,无酒不能诗.他生于酒,也死于酒.

  李白的酒量极大,他自称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又对妻子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曾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当然能喝酒本身也不算什麽本事,酒囊饭袋也都是海量.李白是每次酒醉之后,都有好诗,酊酩之中,才思泉涌,百杯下肚,灵感如喷,有多少千古绝唱,就这麽产生了.

  杜甫有一首饮中八仙歌,以洗练的语言,素描的笔法,勾画了栩栩如生的八位酒仙群像图,其中最为鲜明的,就是李白了: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喝一斗酒能写百首诗一斗算十升,二十瓶,也就是一瓶酒换来五首诗,这应该是很高的产量了.

  文人无行,狂放不羁,这就是李白.每饮必醉,大醉不起,这就是李白.长安的酒店,常常要给他免费开房,习以为常. 其实这还是酒店求之不得的事呢,因为李白被奉为”酒店神”,用”太白遗风”的酒幌子招徕顾客.

  李白醉了酒,纵然有天子召见,他也不是那么毕恭毕敬,诚惶诚恐,而是百呼不应,久唤不醒,还要说:”我乃酒中仙人,管他天子不天子!”这件事并非写实,但合情合理,道出一个桀骜不驯,豪放纵逸的李白,藐视封建王权,傲骨面对人间,神采奕奕,可钦可敬.

  据统计,李白现留于世的诗,有一千零五十首,其中谈到酒的,有一百七十首,占16%,恰恰和当时酒的度数差不多. 在唐朝,蒸馏技术刚刚开始,酒的度数相当于现在的葡萄酒.对李白,先有酒,后有诗,先是酒仙,后为诗仙.

  “斗酒百篇”,留下了一个成语,可是这个成语除了用给李白,还有哪个第二人?我还真想不出了.

  

  ■¤¤■ 白衣送酒

  夏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九为阳数,月日相并,两九相逢,故为重九,或称重阳。

  登高远眺,饮酒赏菊,是重阳节的两大风俗,古已有之。不少文人墨客以此抒发胸怀,表达灵性,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佳句,比如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的“重阳独酌杯中酒”。

  东晋文人陶渊明,嗜酒好饮,然家中贫穷,不能常得。一年重阳节,家中无酒,只好摘菊盈把,携至野外,侧置久坐,凝思远望。忽见一白衣而至,原是官府给役小吏,代表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大喜过望,立地尽醉而归。后来人们以“白衣送酒”表示雪中送炭,心想事成。

  陶渊明为我国古代著名田园诗人,一生诗酒融为一体,其酒醉后写的“饮酒二十首”,一醉一诗,仅择一首如下:

  古人赏我趣,挚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只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不拜将军

  网友们有没有谁少年时偷喝家长的酒?我算是一个.偷喝了酒,再灌满水,原样放好,老爸浑然不觉,骗了他多年.

  却说三国时代有个钟会,也是这方面老手,而且和他哥哥钟毓联手操作.但却不知往里添水,老爸看到坛子里的酒不喝自消,与日俱减,起了疑心.一天,他假装酣睡,看见两个儿子打开酒坛,故伎重演.不过钟毓喝酒之前,对天长拜,而钟会饮而不拜.

  他们的父亲是何人?魏武,文,景帝的三朝元老,作过相国,太尉,太傅,一代重臣也.他问两个儿子为何拜为何不拜,钟毓说,喝酒是有礼数的事,所以我要拜.钟会说,偷酒喝是非礼之事,所以我不拜.

  长大以后,钟会出息了,在魏国作了官,直至镇西将军,成了司马昭的心腹.因为有小时候那段事,雅号”不拜将军”.

  后来凡偷喝酒的人,都自称不拜将军.

  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钟会,他与大将邓艾一起,率二十万魏军,讨伐蜀国,使后主刘禅奉玺请降,从而威镇西土,功名盖世.在征讨之中,军纪严明,受诸葛亮托梦,对百姓秋毫无犯.后来,他结交了蜀国大将姜维,起兵北上,讨伐司马昭.不想司马昭早有所防,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小错,功亏一篑,为乱兵所杀,年仅四十.

  

  ■¤¤■ 酒池肉林

  商朝历经几百年传到了第31代,就是商纣王.据说此人很有雄才大略,聪敏过人,且力大无比,能托梁换柱,力拔千斤.可是,他又嗜酒好饮,贪恋美色,喜欢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生活.一天,他到女娲宫进香,看到女娲娘娘神像貌美,心痒如挠,夜不能寐,于是在全国选美,找到一个叫旦巳的美人.为了讨好,他下令以酒为池,以肉为林,男女裸体,相逐其间,朝朝设宴,夜夜欢娱,长夜不眠,通宵达旦.

  这个酒池有多大? 比现在的澡堂子大多了.据说大可行舟,酒够三千人同饮,酿酒剩下的酒糟就堆积成了一个小山.

  结果呢,朝政混乱,纲纪堕落,民不聊生,诸侯叛乱.公元前1066年,姜子牙率周兵打到城门之外.纣王魂飞魄散,还要问:”朕何罪之有?”姜子牙历数他十大罪状,三条与酒有关:沉湎酒色,酗酒肆乐,酒池肉林.

  纣王自知气数已尽,大势已去,于是全身装满珠宝,登上摘星楼,焚火自尽,商潮从此灭亡.

  酒池肉林,留下了以酒误国,以酒杀身的历史之鉴.

  

  ■¤¤■ 高阳酒徒

  对好喝酒的人,可以称他酒民,酒士,甚至酒鬼,酒狂,但如果用”酒徒”,就有点不敬了.

  也有例外,古代有个人,自称酒徒,Resume只这麽一条,就得到了最高主管的Interview,而且拿到了想要的职位.

  面试他的不是别人,竟是刘邦.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造反风暴,席卷全国,其中有一支,名为刘邦.此公原本是个小混混,好酒又好色,因为醉酒斩白蛇,有了名声,起兵反秦,为大富豪吕公所识,娶其女吕后为妻.刘邦本身是个酒徒,最看不起儒生,如果有儒生前来投奔求职,他就摘下其帽,往里尿尿.

  却说有个高阳人郦食其,也是一个无业游民,少有壮志,喜好读书,然家境贫寒,又贪杯嗜酒,怀才不遇,岁月蹉跎到了耳顺之年,垂垂老矣.这一天听说刘邦来了,决定去投奔.

  刘邦正坐在床上,有两个女人给他洗脚,以为又来了个儒生,叫道:”什麽儒生,让他走人,没功夫跟他磨牙!”

  郦食其在外面一听,火来了,大喊:”我不是儒生,乃高阳一酒徒也!”

  酒徒见酒徒,两眼泪汪汪.刘邦连脚都顾不得擦, 马上请郦食其进帐议事.当时刘邦拥兵不满万人,要攻打陈留,正苦于无计. 郦食其出了个里应外合的主意,并进城作了内应,一举得胜.

  后来, 郦食其又为刘邦支了许多招,瓦解诸侯,游说四方,出谋划策,创下汗马功劳.

  最后,剩下刘项二霸,楚汉相争, 郦食其建议收服兵多将广,雄据一方的齐王田广,并且自告奋勇深入虎穴.

  正当谈判一点点进展时,刘邦手下大将韩信袭击了田广.田广大怒,认为郦食其耍了他,涮了他,就把郦食其杀了.确切地说,是把他煮了.

  郦食其渐渐为人淡忘,但”高阳酒徒”一词却家喻户晓,不胫而走,凡好饮贪杯狂放不羁之人,都以此自喻.

  

  ■¤¤■ 载酒问字

  读过水浒的人,都知道一百单八将里有个杨雄.外号”病关索”,座次32,为步兵将领.我们这里说的是另一个扬雄,生于西汉末年, 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是个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

  年轻时,杨雄以写辞赋闻名于世,为汉赋四大家之一.经大司马王音举荐,待诏宫廷,汉成帝特别赏识,授职给事黄门郎.但是经哀平两朝,未得升迁,心情郁闷,思想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说辞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非贤人君子诗赋之正”,从此弃之不为,转而研究哲学,有几部大块头的巨著, 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还有一部《方言》,是研究西汉各地方言的.

  杨雄学富五斗,才思敏捷,但生性木纳,不善交际,又素来口吃,所以门庭冷落.他有一个本事,特别能认生字,僻字,怪字.不管从哪里找来的,从来难不倒他.远近人士,凡有不懂之奇字,不明之古事,都前来请教.人们知道他嗜酒好饮,所以就带着好酒佳肴,边饮边讲,于是有了”载酒问字”之美谈.

  也算扬雄生在好年代,人们求知之风盛行,为了认识个生字都舍得送酒请饭,今天谁肯干这种事啊.

  杨雄在世时,王莽政变,毒死汉平王,篡位为帝.那些巧言善辩阿谀奉承之士,颂称王莽篡权乃是天意,因而能得到封赏,唯扬雄不肯趋炎附势,故不能封侯.当时国师刘歆很看重杨雄的才华,令其子刘棻拜扬雄为师,专学奇字,好酒好肉,自然带去不少.

  哪知不久,刘棻卷入一场叛逆的案子,被王莽下令缉拿处死.杨雄作为刘棻的问业师,又吃了人家不少酒,也被叫来问话听审.杨当时正在天禄阁校书,自思已经年过七十,还要再去忍受酷刑,不如一死.于是闭紧双眼,咬死牙龈,从阁上跳了下去.

  算他命大,算他不该见阎王,虽然跌个鼻青脸肿,头破血流,倒也无碍大事.吏官看他可怜,慌忙去王莽处禀告,具述惨状,称确不知情,王莽也就放过了他.

  可怜扬雄, 九死一生这末一折腾,也吓破了胆,丢掉了魂,连忙著文《剧秦美新》,巴结王莽,尽讨好之言.一代铮铮风骨的文人,竟这样落了个晚节不终贻笑千古的下场,至王莽五年,方才病死,后人有诗云:

  才高学富算文豪,一落尘污竟失操.载酒问字美谈在,千秋笔伐总难逃.

  

  ■¤¤■ 文君当垆

  几日前,拙作”载酒问字”刚刚寄出,就收到炮郎友回帖,转杜诗一首,”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概括了两个与酒有关的典故.后句说的是前文的杨子云,前句则是西汉时的大才子,叫司马相如.

  景帝时,司马相如曾在长安作官,当个武骑常侍, 与颇有书卷气的梁王相交极深,作赋弹琴,琴书雅集,诗酒逍遥,风月无边,悠哉悠哉。不想梁王短命去世,宾客四散,相如郁郁寡欢, 无心为官,称病辞职,回到老家成都.父母双亡,家徒四壁,地无一陇,自然是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了.

  有一天,他到临邛大富豪卓王孙家赴宴.这卓王孙乃冶炼,酿酒大王,是个富可敌国的人物, 拥有良田千顷,华堂绮院,高车驷马,更有一个宝贝闺女, 眉如远山,面如芙蓉,肤如凝脂,且知诗画、通音律,年方二八,却是个离了婚的寡妇,叫卓文君.文君素来仰慕相如的才华,就从屏风外偷看,果然是个风流惆傥儒雅俊逸的帅哥.司马相如是何等风流之人,早看在眼里,佯装不知.

  其实他那天也是心怀鬼胎有备而去的,知道卓文君喜好音乐,故意带了一把梁王赐给他的名叫绿绮的琴,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名贵乐器。受邀弹琴时,他就弹了一首早已准备好的“凤求凰”,表达爱慕之,意,衷肠尽诉.卓文君隔着屏风听得如醉如痴,身不由己,决意以心相许.当晚,又收到司马相如重金收买侍者带来的小条,趁着夜幕漆黑,就只身投奔到司马相如,当夜二人携手私奔.

  郎欢女爱,如鱼得水, 患难相随,柔情蜜意,两个人过了一段如胶似漆的日子.无奈司马相如一文不名,卓文君则被她父亲断了财路,在成都不能久混,就又打道回府,返回临邛,变卖所有手头财物,买下一个酒店.文君淡装素裹当垆卖酒,相如赤背短衫洗涤酒器,红红火火干了起来.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贫贱夫妇爱情坚贞不逾的佳话,卓文君也成为有史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卖酒人。

  “垆”是摆放酒瓮的台子,代表酒肆.

  一曲凤求凰,千载文君酒。司马相如又美人又有美酒,真是洪福齐天啊.

  看官可以想象那素巾蓝裙玉手红唇的当垆酒娘,那一串甜中透辣的川语叫卖, 自然是临邛市上的一件天大新闻,远近轰动,小酒店门庭若市,车马熙攘, 却也让父亲卓文孙坐不住了.不得以,他只好分给文君仆百人,钱百万,家上嫁妆衣被财物,承认了他们的婚事. 接纳了这位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的女婿。

  二人有了钱,便关了酒垆,搬到成都,添豪宅,置田地,买名车,司马相如曲线救国,傍上了富婆,从此这对小夫妻又过上了整天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悠闲生活。.

  如今,当年的酒肆已成了文君公园。园内有一口古井,相传是当年文君汲水酿酒之井,因此叫“文君井”。文君井深仅丈余,泉水清洌,略呈墨绿色。此井自上而中逐渐扩大,由中而下逐渐缩小,形状如一只巨大的酒瓮。在居井不远处,还有相传是司马相如当年弹琴的琴台。

  文君井有一联:

  君不见豪富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停车弄故迹,问何处美人芳草,空留断井斜阳;天崖知已本难逢, 最堪怜,绿绮传情,白头兴怨。

  我亦是倦游司马,临邛道上惹来多少闲愁;把酒倚栏杆,叹当年名士风流,消尽茂林秋雨;从古文章憎命达, 再休说, 长门卖赋,封禅遗书。

  景帝之后,武帝即位,司马相如写了一篇《上林赋》,盛赞皇帝狩猎时的盛大场面,举凡山川雄奇,花草繁秀,车马垣赫,扈从壮盛,皆纷陈字里行间。好大喜功的汉武帝龙颜大悦,拜司马相如为郎官。

  司马相如在长安踌躇满志,凭着一枝生花妙笔,官越做越大,声势赫耀地回到了成都,绕道临邛,当地官员纷纷出廓相迎,百姓更是夹道欢呼,卓王孙自然是十分光彩,与当年的穷困潦倒,当垆卖酒,自然是此一时,彼一时了。

  然而司马相如温饱思淫欲,吃着碗里,望着锅里,开始周旋在脂粉堆,泡妞找小姐.卓文君已经年逾知命之年,徐娘之身,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懒得与他计较。后来司马相如得寸进尺,竟要纳茂陵女子为妾,接二奶回家,卓文君才忍无可忍,作了一首《白头吟》,说道:

  皑如山上雪.皓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杆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司马相如被敲了警钟,回头是岸.两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又度过了十年恩爱岁月.司马相如终因糖尿病溘然长逝,第二年深秋,霜降草枯,长空雁鸣,形影相吊,孑然一身的卓文君也随司马相如于九泉之下。

  

  ■¤¤■ 以茶代酒

  在酒场上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冠冕堂皇的一句话:”以茶代酒”.不喝酒的人,既推托了酒,又表现得雅,还不失为礼.这个成语来自三国东吴的末代国王孙皓.

  孙权死后,传位于子孙亮,后宫廷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了台 。孙休临终时,遗诏自己的儿子做接班人,让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顾命”,辅佐幼主。”你办事,我放心”.

  哪知尸骨未寒,这二位却没有”按既定方针办”,嫌孙休儿子太小,改立了23岁的“长君”孙皓,他是孙休的侄子,废太子孙和的儿子.

  孙皓不知感恩戴德,上台不到3个月就要了这两个“顾命”的命,因为,他听说这二位见他性情粗暴又好酒色,流露出了一些后悔立他为君的意思。.

  其实一点不错,这孙皓就是一个好酒之徒,经常摆酒设宴,群臣作陪.他的酒宴,一整就是一天,而且有一个规矩:每个人以七升为限,不管你会不会喝,不管你能不能喝,甚至不管这酒是不是进了肚子,七升酒是必须见底的.

  如果按照现在的度量衡,一升酒有二斤,那就是14斤了,白水也会喝爆肚皮的.可是陈寿的是这麽记载的,我这里照抄无误.

  群臣中有一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真难为他了.就算他的嘴是个大漏勺,也漏不掉这麽多啊.孙皓是个暴君,说一不二,动辄杀人,但是对韦曜却格外照顾,看着他喝不动了,就告诉人悄悄给他换上茶, 韦曜心领神会,故意高举酒杯,”干了干了!”咋呼一气,其实是心里偷着乐..

  这韦曜是何人?他原来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也就是太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地位相当特殊.而且当时韦曜正奉命写孙河的回忆录,孙皓还指望着他在里面美言自己几句呢,当然也不想看他一个人喝不下酒搅了大家的兴,就偷偷使出这”以茶代酒”的一招.

  可是这韦曜有点不识相,登鼻子上脸,得便宜卖乖,竟要批评孙皓,说他在酒席上总是”令侍臣嘲谑公卿,以为笑乐”,这样“外相毁伤,内长尤恨”.回忆录里还胆敢揭露一些孙皓见不得人的丑事.孙皓终于被惹火了,公元273年,把韦曜投入大狱,不久杀了头.

  这样一个暴虐的君主,当然不能治好国.280年,吴国为西晋所灭,孙皓也做了俘虏,被遣送到了洛阳,受封的爵位是“归命侯”,比早先被俘的蜀王阿斗的爵位”安乐公”还要低!这个残暴无能的家伙苟延残喘了四年,病故洛阳,时年42岁.

  孙皓可以说是以酒误国,遗臭万年了,没想到还留下了一个”以茶代酒”的典故. 不过,在酒场上找替代物,算不上什麽登大雅之堂的事.不会喝的,请学;不能喝的,请练;不想喝的,请走.如果你非要”以茶代酒”,我劝你学学蒋公介石,把茶倒掉,”以水代茶”.

  

  ■¤¤■ 瘾酒亡国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因酒而亡国的事件屡见不鲜,南陈王朝的末代皇帝陈后主就又是一例.

  陈后主名叔宝,是个典型的不懂国事,只知饮酒作乐的君主.按说他是个文人,嗜好读书稽古右文,喜欢舞文弄墨,填词作曲,还有点文采,如果老老实实当个学者,以酒助兴,说不定文坛也留得个美名.可是老天误打误着,让他做了皇帝,他根本不是那块料,大好的南陈江山,断送于他手.

  他的好酒,可以说带点雅兴.喝酒时,一定要赋五言诗,你唱他和,有领有随,迟则罚酒,不分君臣.我这里抄一首他的如下:

  “独酌谣,独酌且独谣.

  一酌岂陶暑,二酌断风飙.

  三酌意不畅,四酌情无聊.

  五酌孟易覆,六酌欢欲调.

  七酌累心去,八酌高志超.

  九酌忘物我,十酌忘凌霄.

  凌霄异羽翼,任致得飘飘.

  宁学世人醉,安见王子乔.

  独酌谣,独酌起中霄.

  聚集在陈叔宝身边的,以官拜至宰相的江总和尚书孔范的为首,也都是好学能文,不理政事的文人骚客,甚至还有十几个才色兼备的“女学士”,通函墨,懂诗书。他们把写的诗配成曲子,找了一千个宫女演唱,乐此不疲,通宵达旦,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是陈后主写的“玉树后庭花”.

  就在这时候,北方得到统一,建立隋朝,杨坚称帝.经过养精蓄锐,秣兵励马,隋朝集五十一万大军,兵分八路,乘几千艘黄龙大船沿长江东下,讨伐南陈.

  此时,陈后主和文人,宠妃们正喝的七颠八倒,不醒人事,前方星夜赶路传来的急报,他连拆都没拆,就顺手扔到了床底下.谈笑之后,又照样较歌女奏乐,接着喝起来.

  因饮酒,亡了国.因瘾酒,亡了国.

  隋朝的军队白万雄师过大江,势如破竹, 横渡长江天险,攻陷南朝。南朝士兵被俘的被俘,投降的投降.陈后主却不见了.

  抓住了几个太监,才问出,他带着最心爱的妃子张丽华,孔贵人到后殿投了井.原来那是一口枯井,随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陈后主,不过没有向美军对老萨那样又验牙齿又录像羞辱一番,而是给他封了公,好吃好喝养了起来,直到51岁病死。

  从此长达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结束,中国进入大统一的隋朝。

  

  ■¤¤■ 箪醪劳师

  写了十三个典故,有三个是以酒误国,因酒亡国的,看来”不爱江山爱美酒”的人在中国是史不绝书.是不是酒乃罪莫大焉?且慢,我得赶紧写一篇”以酒兴国”的,挽回影响.

  主人公是越王勾践,他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其实,还有一件东西在他雪耻复国中至关重要,功不可没,那就是酒.

  公元前 492 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带着妻子到吴国去当奴仆.群臣聚集,送君送到浙江边.大夫文种上前敬酒献肉,依依惜别.勾践想此奇耻大辱,举杯垂涕,仰天叹息,默无所言,竟喝不下去. 文种说,“请大王干掉这杯酒,你永远是我们的万岁之君。”

  有了这杯酒垫底,还有什麽苦酒不能喝?在吴三年,勾践受尽欺凌,忍辱负重,终于取悦于夫差.期满之后,吴王大纵酒于文台,勾践上酒辞“奉觞上千岁之寿”,“觞酒暨升,永受万福。”这时他的心理燃着复仇的烈火.

  勾践回到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发愤图强,卧薪尝胆,只为报仇雪耻,兴国灭敌。非后手织不衣,非王手种不食.他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世间上有了人,什麽事都好办”把增加人口当作第一件大事来抓,采取奖励生育的措施。女子十七不嫁,父母有罪.男子二十不娶,父母有罪.只要生孩子,公费医疗全包了,不用任何保险.生男孩,奖二壶酒,一犬;生女子,奖二壶酒,一豚。

  把酒作为生育子女的奖品,史无前例,开天辟地.”壶酒兴国”的典故就来于此。我只知七十年代,中国鼓励”独生子女”,每月奖励5元人民币,够买四瓶二锅头的.后来改为强制,5元钱也没有了,喝酒得自己掏钱买.

  勾践奖的酒,就是越国的特产绍兴黄酒, “味甘、色清、气香、力醇之上品”.越国地处东南,不产稷粟,以稻米为酿酒的原料.酒多,说明农业发达.喝酒多,说明国泰民安.越地也产名茶龙井,按照”以茶代酒”的推崇者,应该奖励龙井,可是勾践没听他们的.

  经过十年休生养息,韬光养晦,越国在酒的滋润下人丁兴旺,粮库丰盈,兵精马壮,上下同心,迎来了出兵征讨吴国的这一天.

  出发前,盛大的阅兵式,刀山剑林,同仇敌忾.”将士们好!””大王好!””将士们辛苦了!””大王辛苦!”振山倒海.接着,父老向勾践献酒,有人说是家家户户所有的存酒,有人说是全国仅有的一箪酒,他心潮澎湃,豪情满怀,把酒倒在河的上流,顿时酒香弥漫,水浓如酒,他与将士们一起俯身河畔,迎流共饮,于是士卒振奋,勇气百倍,历史上称为”箪醪劳师”。箪者,盛酒的圆形竹器,醪者,醇酒也.

  在这之前,勾践还略施小计,献出大量美酒给吴国,那边是醉酒狂饮,喝得昏天黑地,积瓶成山,造就了现在杭嘉湖平原上的”瓶山”.这样,一边是酒助民心,酒长士气,一边是酒地花天,醉生梦死,越国一举灭了吴国,勾践成了春秋时代最后一位霸主.

  现在绍兴市南还有一条投醪河。

  

  ■¤¤■ 醉捞江月

  在李白醉酒的典故中,最脍炙人口的,要算是”醉捞江月”了.

  在一个明月当空,水波不兴的夜晚,李白有与好友相邀在采石江畔,赏月聚饮. 对喝酒,古人有很多讲究,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有酒有月,这是老李最开心的事了.

  玉盘高挂,月光如洗,既添酒兴,又助诗兴.酒至正酣,诗意正浓,远处飘来一片云,遮月而过,顿时一片阴影.李白大吃一惊,驻盏停杯,抬头呼叫:”月亮呢?”朋友见他醉意惺忪,两眼发直,逗他说:”掉到江里去了!”

  李白乃是性情中人,直肠子,一听心爱的月亮落水被淹,性命交关,急了,顺手抄起一坛子酒,跳上江边的一条小船,”我去把月亮捉回来”,摇着小船向江心而去.

  云过月出,银光轻柔.平静的江水里投影着洁白的月亮.李白忘情了,咕咚咕咚几口酒,俯身下去捞月.一道水波溅起,银盘碎了.正不知所措,看着发呆,一阵狂风吹来,船翻浆落,李白已是身陷水中.

  有一种说法是,李白再也没有上来,从此不见踪影,销声匿迹,淹死了.但这种说法已经被否定.根据学者的严格考察,李白55岁患上脓胸穿孔,不治而卒,终年62岁.

  不管怎麽说,生死与共的朋友.李白留下了无数的吟月诗篇.他喝酒时,常常与月对望,邀月对饮,向月倾诉.月的晶莹高洁, 月的洒脱超然,月的冷漠孤傲,月的圆融饱满,是他凡心顿释,俗念全消,成了他咏之不尽的意象.酒给他酣,月令他醉,酒让他醉,月使他醒.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高了,酒仙喝高了,影子都变成了两个,醉眼昏花,身飘影乱,或者月亮成了他说的第三个人?月朦胧,影朦胧,人也朦胧了.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月亮真的不解饮吗?影子真的死磨硬缠抵赖着他吗? 醉了,酒仙已经醉了,对心爱的月亮都要发牢骚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这一回酒仙发酒疯了,轻歌曼舞,脚步零乱,真是醉态可掬啊.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酒在杯内,月在酒里,诗在月中.诗,酒,月,三位一体,有明月相伴,有美酒相随, 李白,长醉在千年的诗酒风流中,他这一辈子,活的值。

  

  ■¤¤■ 酒浇垒块

  竹林七贤那个阮籍,和酒有关的典故特别多,我不得不再多说几句.

  用现代人的话说,阮籍是一个”嬉皮士”,或者叫痞子文人. 放浪佯狂、违背礼法, 傲然独得,任性不羁, 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这就是史书对他的主要描述.有人可能会想到王朔,当代痞子文学的奠基大师.但阮籍人虽癫狂,写的东西却高雅,并无调侃,玩世不恭,王朔比不了.特别是近年,王大师靠骂人吸人眼球,口无遮拦,出言不逊,招来不少非议,恐怕难在青史留盛名.

  古人曾把阮籍和西汉大文豪司马相如相比,两人都善作赋写诗. 东晋有个文人王恭,与他的同族王忱,常在一起饮酒,谈古论今,品评名人,有一次王恭问道:”别人都拿阮籍比司马相如,你以为如何?” 王忱回答说:”要论文才,两人相差无几,不过阮籍胸有垒块,要靠酒来浇.”

  垒块,指的就是郁愤不平之事.阮籍所处的时代,曹氏和司马氏两大家族明争暗斗,政治形势十分险恶. 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只能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 或闭门读书,或登山临水,或酣醉不醒,或缄口不言,酒就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以酒浇郁,纵酒佯狂,成了他的生存之路.

  凭阮籍的才华和名气,找个有油水的职位并不难,可是他偏挑了一个步兵校尉,因为那里的厨房有酒随便喝,当了这个官,他有酒为伴,不思进取,这也是他做到的最高职位,所以得了一个外号,叫”阮步兵”.

  别看阮籍在行为上狂放不羁,怪诞不经,法理不拘,在政治上他却是非常稳重,小心翼翼,不越雷池.酒是他医治痛苦彷徨的良药,应付复杂局面的法宝.司马昭要拉拢他,派自已的心腹钟会来(关于此人,可参看前文”不拜将军”)游说,阮籍只是饮酒,一杯又一杯,一言不发,钟会无奈,悻悻而去.

  阮有一女,容貌秀丽,司马昭想纳为儿媳,几次托媒人登门求婚。阮籍左右为难,答应吧,落得个攀附权贵的坏名声;不答应呢,得罪了司马昭,性命不保。于是天天醉酒,提亲的人一来,他已烂醉如泥,不省人事了。这样一连六十多天,宿酒未醒。司马昭奈何不得,联姻之事,只得作罢。

  阮籍等竹林七贤之饮酒,和许多文人学士之异,就在于他们的”胸中垒块”,要靠酒来浇释.政治环境的高压,要从酒中找到精神家园.酒浇掉了垒块,也激发了才情,唤起了灵感,造就了一批奇才.

  我猜王大师,也胸有垒块,愤世嫉俗,故以骂泄之.以我之见,何不学学阮籍,喝点老酒,浇去垒块,说不定梅开二度,造就文坛又一佳话.

  

  ■¤¤■ 与豕共饮

  阮籍有一个侄子,叫阮咸,也是一个任达不拘,诞酒浮虚,纵情越礼,嗜饮如命的人物,真乃有其叔必有其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竹林七贤中,他算一个,和阮籍二人并称”大小阮”.

  阮咸最有名的一件事,可以看出他如何蔑视礼法,也可以看出他如何率真纯情.

  那年他正身居母丧,衣着孝服,在家里会客.忽然有人来告诉他,他姑姑家的鲜卑族女佣被姑姑带走了,已至城外.原来这女佣和阮咸有主仆之恋,姑姑要搬家,已经答应把女佣留给他,却趁他不在,把此”小妖精”带走了.

  这阮咸一听,急了.找身边的邻居借过一条毛驴,飞身上驴,快驴加鞭,驴不停蹄就追了过去.见面两人如何情情切切,海誓山盟,我且不去多说,总之身穿素衣孝服的阮大公子和花里胡哨的鲜卑女佣共骑着一头毛驴,大摇大摆,招摇过市,回来了.(是不是唱着”夫妻双双把家还”,我就不敢胡猜了)

  这女佣后来为阮咸生了一个儿子,叫遥集,也是西晋时期一个著名学士.

  这件事还不炸开了锅,重孝之身,主仆之分,男女之别,胡汉之情,样样违背礼法,为世人不容.阮咸声名大恶, 他也因之蒙清议,长期“沈沦闾巷”,不能作官。

  郁郁不得志,他就酗酒度日,狂饮为乐.古人饮酒,有很多讲究规矩,他却全然不顾,只求痛快.有一次,他拿个大盆盛酒,放在当街,招来一伙人一起喝.围着大盆,席地而坐,没有酒菜,也不用酒杯,就用手捧着,往嘴里送.”喝了这捧酒哇,皇帝老子…”

  酒至正兴,手舞足蹈,忽然从哪家跑来了几头猪,闻到酒香,也来凑热闹,又拱又挤.其他人忙着赶猪,回过头却发现一头小猪正把嘴伸到脸盆里,”吧几吧几”喝着.阮咸不但不恼,反而拍手称快,兴致更高,和猪抢酒,也把头伸进脸盆,学着猪喝,一边还哼哼着”喝,喝…”

  阮咸喝得醉醺醺,小猪喝得美滋滋,一个是特立独行的人,一头是特立独行的猪,真是一对”哥俩好”.阮咸还振振有词地说:”天地造化万物,本无贵贱之分,为什麽不能让猪也喝两口酒呢.来,来,来,共饮,共饮!”

  “与豕共饮”,算不上美谈佳话,但是也作为饮酒史上一个小插曲,流传千载,和阮咸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

  不过阮咸最有名的,还是他善弹琵琶,还做了许多曲子,死时以琵琶陪葬,作为唯一的知己.到了宋代,这个琵琶被人挖了出来,竟然没烂,经人仿造,成了一类琵琶,就命名为”阮咸”.因为琵琶,为他在中国历史上取得了永不可磨灭的一席之地.

  

  ■¤¤■ 刘伶病酒

  竹林七贤中,真正能喝酒的,不是阮籍,也不是阮咸,而是刘伶,字伯伦.

  刘伶这个人,没有任何别的本事,就是喝酒.他的一生,与政治无源,与诗词不沾,是中国历史上,唯一靠酒留名的人.

  他遗文只有一篇,谈的是酒.

  在这篇中,他说自己”衔杯漱醪,枕曲籍槽,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忽尔而醒,唯酒是务,焉知其余”.”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倒也是惟妙惟肖,酣畅淋漓,后世苏东坡拜读之后,不禁感叹:”诗文岂在多,一颂了伯伦”.

  史书说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陋,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在魏晋时期很不合时宜.那时的名士们都崇尚仪容,讲究风度.人人风姿秀逸,容貌端庄,个个风流倜傥,俊朗白皙,还要峨冠博带,赋粉施朱.而刘伶的六尺之身,在现在只有1.5米,和武大郎差不多.所以他自惭形秽,少言寡语,不与人交.直到遇到阮籍,稽康,才解开心结,携手入林,跻身名流之辈.

  丑归丑,矬归矬,刘伶好酒嗜饮之佚闻趣事,有一箩筐,说不尽道不完.

  他出门远行,要乘鹿车,带一坛酒,边走边喝.仆人跟在后头,肩扛一锄,刘伶对他说:”我喝醉了,你不用管我.我若是醉死了,你就挖个坑把我埋了.”

  在家里喝酒,他更是放浪形骸,不拘礼节.醉酒之后,脱个精光,在家里”裸奔”.今天的”************’,”裸泳”,”裸播”,裸体旅行,”裸体家政”,其实刘伶是老祖宗. 反正他也不是什麽大美人,也不怕给捅到网上去,或者弄个碟敲一笔.有一天客人来访,撞个正着.客人说,好酷啊,你是我看到露三点中最有特色的.刘伶正色反驳说,天当被来地当床,房屋给我做衣裳,来了一个不速客,正好钻进我裤裆,不好意思应是你,还敢笑话我走光!

  其他六贤的后代,都很出息,只有刘伶的儿子,史上无闻.妻子虽然贤惠,嫁鸡随鸡,也有忍无可忍的一天,把他的酒倒了酒杯也砸了.可巧刘伶酒瘾来了,称之”病酒”.没着没落,抓耳挠腮,撕心裂肺,肝肠寸断.于是缠着妻子讨酒喝,”好LP,就给我喝这一次吧,以后洗碗刷锅的事我全包了!”妻子说:”你还喝,也不怕糖尿病,高胆固醇.医生让你小心血压,小心肝!” 刘伶马上接茬:”我是小心肝,你是小宝贝!我听你的,立码戒酒,我看要隆重点,向鬼神祈祷,有天地为证.你就准备些祭祀用的酒肉吧.’

  妻子信以为真,就叫人准备了酒菜.刘伶跪下来,眼盯着酒瓶子,口中念念有词:”天生刘伶,以酒为命,一饮一斛,五升解醒.妇人之言,切不可听!”说完就风卷残云,把祭祀的酒肉一扫而空,喝光吃尽,然后倒头便睡,一醉不醒!

  刘伶就是这麽一个人,别人是好酒,馋酒,瘾酒,嗜酒,他却是”病酒”.因酒而病,无酒而病,病态百出,病入膏肓.有人把这个典故说成”刘伶醉酒”,”刘伶好酒”,绝对不可.这个”病”字,传神,贴切,恰到好处,入木三分,是万万不能改的.

  

  ■¤¤■ 盗杯不罪

  中国历史上,最窝囊的一个皇帝,恐怕要数宋徽宗,他作为太上皇,和儿子宋钦宗一起,被金兵所虏,成了人家的阶下囚,关在冰天雪地的黑龙江, 几乎所有妃子女儿都被女真人瓜分,沦为姬妾,失宠后再沦为奴婢侍女,北宋从此灭亡,奇耻大辱,磬竹难书.要说最有才气的皇帝,也要数宋徽宗,如果不当皇帝,他可以当之无愧为古代伟大的画家和书法家.

  他通百艺,精音律,工书画,是北宋顶尖画家之一.他花了整整三年临摹宫内所藏17位名家的佳作.他的”柳鸦芦雁图”,神采奕奕,恬静雅致.他的”芙蓉锦鸡图”,华美细致,传神逼真.他的”雪江归槕图”,空旷开远,错落有致,都是传世珍品.他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编辑图书,推动宫廷美术,达到顶峰.

  他的楷书”瘦金体”,独步天下,堪称一绝,特点是瘦直挺拔,内紧外展,顿挫分明,收放有致.他留下许多传世佳品,比如”楷书千字文”,”闰中秋月”,挺拔秀丽,飘逸犀利,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至今后人不能企及.

  他把国家大权交给蔡京,童贯等奸臣,此即只管寻欢作乐.特别是每逢元宵节,虽然没有联欢晚会,倒也张灯结彩,官员放假,解除宵禁,百姓可整夜出行观灯。放假五天,相当于现在的黄金周.这一年,风调雨顺,宋徽宗大悦,下令开宫赐酒,人得一杯,不分男女,一律以皇宫的金杯为器.

  却说宫外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大家都要尝尝御酒是什麽味道,看看金杯是什麽样子,忽然卫士抓来一个年轻女子,压至御前.

  此女子显然是刚喝过酒,”美人即醉,朱颜酡些”,”人面桃花相映红”.可是通报她的罪名却是盗了皇帝的金杯.当然,读书人偷书可以不算偷,喝酒人偷酒也可以不算偷,可是偷了皇上的金杯,这还了得,头上长了几个脑袋也不得掉光?

  现场鸦雀无声,人山人海,大家都气不敢出,为这小女子揪着心.只见她跪拜在皇帝面前,不慌不忙,背出了一首: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舞,不觉鸳鸯失却群。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酒杯作证明。”

  风流皇帝听后大喜,好一个不寻常的女子,好一个不寻常的理由,高兴地下令把金杯赏给了她,派卫士送回家,留下了一段元宵佳话。

  

  ■¤¤■ 酒不及乱

  圣人是不是也喝酒呢?比如万世师表,千古一圣的孔老夫子,会是滴酒不沾吗?

  其实孔子也是个贪恋杯中之物的主儿.东汉王允在《论衡》中说:”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晋代葛洪在《酒诫》中更称”嗜酒无量,仲尼之能”.还有一首《楚州酒人歌》说:”淳于为酒伯,仲尼为酒王,陶潜李白坐两厢,糟粕余字蹲门旁.”孔子好酒,看来是众口一词的事,赖不掉.

  有一天孔子去拜会道派师祖老子,想跟他喝一杯.有人说孔子那是去认老子为师,请教学问,我很怀疑这种说法.因为孔子主张”道不同,不相与谋”,他和老子在治学观点上势不两立,针尖麦芒,不可能谈到一起.只有在喝酒上,两个人才物以类聚.

  原来这老子李耳就是一个有名的好酒之徒,”革命小酒天天醉”.他的家乡河南鹿邑县有一条古宋河,虽然不宽,清澈见底,两岸的不少人家,用它酿酒.,以枣子集最为有名.这一天老子来到这里,把带来的鹿茸皮货往酒店桌上一放,说:”老板,我要用它换酒喝!”店小二连忙招呼着,”来了,我给您老倒酒去!”

  老子从旅行袋里掏出一个葫芦,递给小二:”就把这葫芦给我装满就行了.”店小二一看这葫芦,只有巴掌大,口儿细得象针尖,怎麽往里灌酒呢.他倒也聪明,把葫芦放进酒缸,心想往下压,酒就进去了.

  哪知葫芦一进酒缸,”呲溜”一声,所有的酒都进了葫芦,酒缸空了!老子拿过葫芦,”咕咚咕咚”大喝几口,走出店门,顺手一扬,葫芦就进了古宋河.

  顿时,水面绿波翻滚,潮流汹涌,小溪变成了大河,老子却骑着青牛飘然而去,仙逝远方.从此,用古宋河水酿的”枣子集酒”,醇香甘甜,味美无比,远近闻名,连山东的孔老先生也听说了,馋得心里痒痒.

  这不,他带着几个弟子,风尘仆仆,不远千里,赶到鹿邑县来了.说是会会老子,意在酒也.一进枣子集村,虽然夜幕隆隆,灯火稀稀,却还是闻到阵阵酒香,沁人心脾.看到一个酒店,挂着一副对联,写着:”天不管地不管,酒馆;喜也罢愁也罢,喝吧”这就是当年老子喝酒的酒店了,住宿下来.

  晚风习习,明月当空,空气中弥漫着酒的雾气,孔子师徒们哪里睡得着.口渴难忍,酒虫挠心,敲开店主的门,请他备酒备菜.

  酒上来了,装在一个葫芦里.身子小小的,口子细细的.孔子的弟子问:”请问你这葫芦里卖的什麽酒,这哪够我们喝的?””您就请好吧”老板对他们神秘地一笑.

  果然,葫芦里的酒,倒了一杯又一杯,取之不尽,饮之不绝.甘甜如蜜,清淡若茶,不觉已是月沉西天,夜阑更深,师徒几个人已是神态朦胧,醉意盎然了.

  第二天清早醒来,头不晕,胸不闷,口喷香,精神爽.孔子一向言谨行慎,唯礼是从,恪守中庸之道,没想到在枣子集竟然开怀痛饮,喝醉了酒,所幸的是没有举止不当,乱性失常,也没被讨厌的小报记者跟踪拍照.他做了个深呼吸,说:”美哉!唯酒无量,不及乱.”

  圣人就是圣人,一句顶一万句,”酒不及乱”,给后人定下了酒德的基本规范,喝酒不必設量,最重要的是自我控制,不乱为限,心不乱,语不乱,形不乱,行不乱.有的人初饮象猴子,手舞足蹈;再饮象孔雀,吹嘘夸耀;三饮象老虎,怒吼发火;最后象猪啰,死睡不起,这都是乱性.

  想到这里,孔夫子打了一个寒战.幸亏没有与老子对饮较量,否则哪怕有小小出轨,岂不使一世英名,付之东流?他叹了一口气,和弟子说:”我们回去!”两位巨人的历史性会见,竟未成行.

  我又想起了陈道明作酒广告的一句词:”酒不过量,何醉之有?”妙在可以把”醉”换成”罪”,更有一番意味.

  

  ■¤¤■ 醉计试将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诛杀功臣出了名.没有杀的,也要再三考察,设计试探,确定对他这颗”红太阳”是否仍然”无限忠于,无限崇拜”.他相信酒后吐真言,经常用醉计试大将.

  开国元勋,兵马大元帅徐达,从22岁就跟着朱元璋,身经百战,摧锋陷阵,杀敌无数,功勋卓著.太祖称吴王时,任左相国,与李善长平起平坐,又与常遇春并为三军统帅.称帝后,以达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对这麽一个位高权重的人,朱元璋却极不放心,有一天请来喝酒,从擦黑褐到深夜,劝了一壶又一壶,赐了一杯又一杯,徐达岂敢不受,最后酊酩大醉,不醒人事.朱元璋传令内侍:”扶中山王去旧内安寝!”

  这旧内,本是明王朝建立前,朱元璋称吴王时住的地方.睡在那里,岂不是亵渎圣君,犯上作乱?半夜,徐达酒醒,掀开被子,一打听这是旧内,吓得汗流如注,魂飞魄散,滚到宫殿台阶下,向北连拜两拜,又磕了三个大响头,”臣有死罪,臣有死罪!”口呼不停,跌跌撞撞,屁滚尿流出了宫.

  朱元璋听了这事以后,开怀大笑:”徐达果无二心!”让他过了关.试想,如果徐达有一丁点好奇,东张西望看两眼,还不会当场拿下,没了命?

  不过,忠心耿耿的徐达最后也没逃出朱元璋的清算.他在交出兵权之后,背上长了一个大瘤子.一天,收到皇帝送来的蒸鹅,他知道自己完了,因为蒸鹅是发的,为有瘤疾的人所忌,皇帝这是要他死啊.他涕泪交流,噎咽无声,吃掉了这只鹅,全身溃烂,不治而亡.

  另一个开国功臣郭德成,任骁旗指挥,妹妹又是朱元璋的妃子,也没逃过醉计试探.一天,朱元璋请他到宫内饮酒叙谈,灌他到醉意盎然的时候,命人拿来两锭黄金,偷偷塞到郭的手中,悄悄说:”好好拿着,回去勿告诉他人.”

  郭德成表面醉,心里明.这哪里是什麽赏赐,如果抓个藏金而出,还不就是个脑袋搬家?他一面毕恭毕敬,谢主隆恩,把黄金装在靴筒里,一面打着算盘.

  一出宫门,郭德成马上醉态百出,东倒西歪,踉踉跄跄,扑通一下摔倒在地.顺手把靴子脱了,那黄澄澄的金子咣啷就掉了出来.守门官吏见状,将其拦住,派人飞报皇帝.朱元璋说:”不必见怪,是朕赐予他的.”郭德成放走了,朱元璋心中暗喜:这是一个实诚人,可靠!

  可是,郭德成最后还是在喝酒是闯出大祸.一次陪朱元璋喝酒,酒酣耳热后,他脱下帽子趴在地上,磕头谢恩,露出稀疏毛发. 朱元璋打着哈哈说:”醉疯汉,头发少成这样,可不是酒喝多了?”

  鬼使神差,郭德成回答道:“这几根还嫌多呢,拔光了当秃子才痛快。”

  朱元璋脸色一沉,闷不吭气 ,”酒不喝了!”郭德成马上知道砸锅了,因为朱元璋最忌恨人家提起他当过和尚的往事,凡是”光”,”秃”,”僧”这样的字眼,甚至于”光共天下”,”天生圣人”, ,他都不许人用,不少人犯了忌讳被”诛其身而没其家”,今天郭德成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自己往枪口上撞吗。

  怎么办?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装疯,剃了光头,披上袈裟,吃斋念佛。

  朱元璋被蒙骗过去了,他对郭德成的妃子妹妹说:“以为你哥随便说说,没想到真的疯了。”

  郭德成在装疯卖傻中苟且偷生,度过残年.福祸难料,后来朱元璋扫荡群臣,郭德成因“发疯”在先,幸免于难,逃过一劫。

  

  ■¤¤■ 妒妇下酒

  前文中我们提到一个名字:常遇春.他是朱元璋手下一员骁将,体貌奇伟,豹头环眼,力大无比,长臂善射任中翼大元帅.

  听他的名字,好象这个人挺爱沾花惹草的.其实正相反,他屋里养了一个只雌老虎,别看他打仗每战必先,杀敌无数,在家却饱受”气管炎”之苦.

  不知是这位夫人的肚子不争气,还是常遇春一上床就吓蔫了,结婚十多年,二人仍然膝下无子.朱元璋明白爱将的苦衷,就赏给他两个宫女,作为他生活的”小蜜”,不言而喻,伺候得好将来可以升为”二奶”,传递香火.

  老婆对他是丁关根(盯,关,跟),哪有他与这两位宫女接近的机会?有一天一个宫女端来洗脸水,常遇春看着她又白又嫩的小手,想起老婆那双动不动就拧他的手,情不自禁,说了一句:”好白的手啊!”他哪里想到,那时虽然还没发明******************摄像头,但还是会隔墙有耳的.

  下朝回来,老婆满脸堆笑,说:”老公啊,我送你一件礼物,我知道你一定喜欢的.”说着拿出一个非常精致的小盒子.常遇春满腹疑云,受宠若惊,打开一看,里面竟是早晨自己称赞的那双白手!老婆接着又摔了一句话:”喜欢就经常摸模吧!”

  常遇春如五雷轰顶,这一惊吓可了不得,从此他总是神情恍惚,魂不守舍,说话也着三不着两.朱元璋看出来了,逼他交代怎麽回事,只好实情以告.朱元璋哈哈大笑:”宫女我有的是,你可以再挑两个.赶明儿我请你喝酒,给你压惊.”

  这回喝酒有点怪,下酒菜只有一碗汤.”喝吧,这是我专门叫人做的妒妇汤,味道好极了.”豆腐汤?没看见豆腐啊.”杜甫汤”?也没听说老人家留下什麽煲汤秘方啊.要麽就是”多福汤”,皇上用心良苦,愿我多子多福啊.汤的味道蛮不错的,常遇春就下着酒喝了.

  小酒喝得醉醺醺,常遇春离席时,侍人送来一包东西,说:”这是皇上给每位大臣的,叫悍妇肉,回去一定亲自交给你们的内人.”

  回到家,马上向夫人”晚汇报”,展示皇上的御赐,可是那里也找不见.一问仆人,才知夫人被皇上带走了,大卸八块,分给群臣,一小部分下锅煲汤了.

  常遇春瘫坐在地上,心惊肉跳,呕吐不止,后来暴病而亡,年仅四十.

  此后,朝廷内外,夫人们争当模范妻子,一个比一个贤惠,没有一个敢当河东狮.

  

  ■¤¤■ 不受樽酒

  孔子死后,弟子分八派,曾子为正统.孔子的孙子子思从师曾子,得儒家真传.其承传弟子又是孟子的老师,史上称思孟学派.

  他活了六十二岁,被尊为”述圣”,主要著作是《中庸》.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孟子》合称《四书》,为之作注,成为学子必读之经典.

  子思也是当过鲁穆公的老师,名气和水平在现在的院士之上,按说至少也是要吃香的喝辣的.可是他一心做学问,生活相当拮据,有时甚至捉襟见肘,有上顿没下顿的.

  有一次,他又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躺在床上,昏睡度日,不能著书,也无神思考.正在这时,他的朋友季孙听说了,亲自驾车两辆,满载以粟,前来救急.子思开门迎客,大喜过望,”先生雪中送炭,孔伋我恭敬不如从命,全都收下了!”

  接着,他又感慨一番:”你知道吗,粟受五行之气,有五形之变,生为苗,秀为禾,果为粟,去皮为米,蒸饭可食,明天,它就变为我的盘中餐了!”

  第二天,他正在家狼吞虎咽,又来了一个朋友,叫子或,挑着一副担子,一头一只筐.

  一只筐里,放着一个盘盒,里面是一串烤肉.另一个筐里,是一只酒樽,盛着美酒.这酒樽,下有三只矮脚,侧有一对耳环,形状似鼎,制作精细,上古时代没有酒瓶子,都用它来盛酒.

  子或正要取出他的礼物,子思却一摆手,做了个揖:”先生的好意我领了,恕孔伋不能受此礼!”

  子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我就不明白了.昨天季孙送来两车粟,你收了,今天我送来一樽酒,你却拒我门外.这不是取多而辞少吗,于义不容啊. 再说季恒子和我都是你的朋友,你厚彼而薄此,于情也不合.我一向主张助人为乐,不图后报,借人遂忘之,与人如弃之,.如今你无我有,你无故不受,于理又不通啊.”

  子思回答道:”先生息怒. 孔伋我不幸而贫.至及困乏.将绝先人之祀.所以受粟,因为是生命之必须.而酒肉是宴席之物,不是现在的我应该追求的.才有温饱,就思饮宴,此乃不义也.违背良心做不义之事,而又不和朋友说心里话,那才是无情啊.我受礼不为富贵,拒礼只因不需.我听说,送人不需要的东西,不如弃之于沟壑. 孔伋虽贫穷,总还不愿意以身为沟壑,这就是我做人的原则,我的理呀.”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喝十年酒.子或心悦诚服,挑着担子,回去了,留下了一段子思贫穷不能移的佳话.

  

  ■¤¤■ 酒有别肠

  在读古人饮酒的文章时,最让我困惑的,是古人的酒量究竟有多大.

  古人喝酒,动不动就是几升一斗,甚至以石计量.酒仙李白”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酒篓子刘伶”一饮一斛,五斗解醒”,酒伯淳于髡”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亡国之君陈后主”日饮一石”,武松喝了十八大碗还能过景阳刚打虎…现代人中的海量,不过能够喝一斤高度白酒,或者二十瓶啤酒而而,面对古人,岂不汗颜?

  难道人进化到我们这一代,喝酒能力真的退化了吗?

  对此事思而不解的肯定不止我一个.当然了,说法倒是也有一些的.

  第一,古代的酒稀.

  早先的酒是酿造酒.西方用酵母使葡萄发酵,我国用曲药使粮食发酵.这样的酒,最多十几度,因为到了十四度,酒精就会把酵母,曲药杀死.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自然现象,老爸生了儿子,儿子大了要杀老爸,因此老爸不能让儿子做大.

  到了宋代,发明了蒸馏,酒的度数才提了上去,而高度白酒,是很后来的事.宋代科学家沈括曾说,汉代的酒,不过”粗有酒气”而已,也就是说,刚有点酒味,别看他们大口大碗地喝,最多相当黄酒,也许不过啤酒.

  2003年,在挖掘西安北郊一座汉墓中,人们得到一大罐52斤西汉美酒,轰动一时,关注众多.气相色谱的分析结果却让人失望:酒精含量只有0.1%!如果汉人喝的就是这样的酒,与饮水何异?别听他们吹了.

  第二,古代的度量衡小.

  西汉的一升,只不过是现在的0.3升.东汉的一升,不足现在的0.2升.唐朝的大了些,也不到0.6.至于喝酒用的斗,石,更和我们今天的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古人喝酒,时间非常地长.长夜之饮,通宵达旦,是平常事,酒自然就下去得多.那时的人反正有的是时间,没别的事,不用等着喝完酒去卡拉OK或打扑克,或者桑拿,泡妞.

  第四,还有一条,古人用词往往比较夸张.

  那些写古人饮酒海量的语句,一般是出现在文学作品里,诗歌里,那不是严格的观察记录,也没有公证员的监督,不必太较真.夸张,是中国文学的一种非常普遍的手法.信手拈来,就可以举一些例子:怒发冲冠,刻骨铭心,入木三分,千钧一发,立锥之地……言过其实,成了中国文化中常见的现象.

  其实,古人对酒量也有些解释,”酒有别肠”就是一个.

  五代十国时, 周国帝王王羲身为一国之君,唯知纵欲,好酒乐饮,不恤政事.有一次清群臣喝酒,所有大臣都不胜杯酌之苦,烂醉如泥,只有一个周维岳,身材矮小,但酒量奇大,依然精神抖擞,若无其事, 王羲大惑不解,问身边的人说,“维岳身甚小,何饮酒之多?”左右告诉他说:“酒有别肠,不必长大。”意思是,喝下去的酒另有肠道(胃)收着,只要酒肠大就行了,喝多喝少与身材高低胖瘦无关.

  以后,说某人酒量大,就用”酒有别肠”来形容.

  ”别肠”就好像”花花肠”一样,是中国特色的形象说法. 科学一点,”别肠”可能就是汗腺.酒量和汗腺有关.出汗多而快的人,酒精新陈代谢快,不容易醉.据研究者称,现代人正在逐渐丧失三项功能:出汗,放屁,打嚏喷.我们酒量不及古人,莫非缘于出汗不行了?

  按照西医,人的酒量,取决于体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多少.这两种酶,是管酒精在体内新陈代谢,最后变为二氧化碳和水的.由于基因的原因,白种人比黄种人酒量大,黑人最不能喝.

  …看来这个题目太大,我应该申请经费. 到手了,招一个博士生,专门研究.便提也成点钱,酤点酒,润润我的”别肠”,让它七转八弯,牵肠挂肚,走上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