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相抱和合而成一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4:54:59

阴阳学说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已经具有了崇高地位。其重要的标志就是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阴阳的概念虽然在《易经》的本身中没有得以提出,而是以另外的两种挂画“—”和“--”为符号出现的。但到《易传》中则完全是用阴阳二字来说明“—”和“--”这两种符号了。由此可以看出整部《易经》认为整个世界时在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的相互转化作用下不断运动、变化、生成、更新的。它的表现为“气化”,即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阴阳互动,和谐一体。所以,《易》以及《易传》的相关阴阳学说的内容,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并一直成为后世哲学的依据。

阴阳学说在儒家的这种地位,可以从正统儒学把《易传》看成是孔子之作这一点上得到证明;在《易传》中,并没有提五行,每一卦都是有三个相同或不同阴阳爻组成,象征着宇宙中的某个事物。《说卦传》中的解释是:

乾  ,为天,为圜,为君,为父。                           

坤  ,为地,为母。

震  ,为雷。

撰  ,为木,为风。

坎  ,为水,为月。

离  ,为火,为日。

艮  ,为山。

兑  ,为泽。

在每一卦中,没有中断的一横代表阳,有中断的一横代表阴。乾卦由三个没有中断的三横组成,代表纯阳。坤卦由三个中断的三横组成,代表纯阳,其他六卦则都是乾坤相交而成,因此,乾和坤被认为是父母,其他六卦是子女:

以乾的第一爻,与坤的第二、三爻结合,成为震  ,称为“长男”。

以坤的第一爻,与乾的第二、三爻结合,成为撰  ,称为“长女”。

以乾的第二爻,与坤的第一、三爻结合,成为坎  ,称为“中男”。

以坤的第二爻,与乾的第一、三爻结合,成为离  ,称为“中女”。

以乾的第三爻,与坤的第一、二爻结合,成为艮  ,称为“少男”。

以坤的第三爻,与乾的第一、二爻结合,成为兑  ,称为“少女”。

乾和坤的相交、结合,产生其他六卦,这象征着天地万物都由阴阳相交而成。阴是女道,象征着雌性;阳是男道,象征着雄性。与男女结合而生人一样,所有生物都由雌雄两性结合而产生。

在《易传》中,除阴阳的观念外,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数”或数理学说,古代人以占卜来探求宇宙的奥秘,用蓍草占卜又离不开数目的变化。因此,《易传》的作者们相信宇宙的奥秘在数字之中,是毫不足怪的。首先,他们把阳看为单数,把阴看做偶数,因此,《易传·系辞传上》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这种用数字把五行和阴阳联系起来的研究,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晚出的学说

后来的阴阳家也试图用数字把五行与阴阳联系起来,于是称:“天之数,一,生水;地之数,六,成之。地之数,二,生火,天之数,七,成之。天之数,三,生木;地之数,八,成之,地之数,四,生金;天之数,九,成之,天之数,五,生土;地之数,十,成之。”这样,一、二、三、四、五,都十产生五行的数字,六、七、八、九、十,则是完成之数。这个理论正好用于理解《易·系辞传》的引文:“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则各有合。”这与古希腊哲学中必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惊人的相似。据古希腊学者戴奥吉尼·莱修斯所述,必达哥拉斯认为,世上万物全由火、水、土、风四个元素构成,它们又都是由数字演化而来。

阴阳学说在道家的这种地位,可以在道家对宇宙解说运用的正是阴阳之道这一点上得到证明。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虽然全书五千言中,涉此阴阳之论亦仅此处。但我个人认为:老子提出了“阴、阳”二气,相“和”而为“一”的观点,这也就是“阴阳之道”。这种阴阳相抱、相交、和而为一的理念里面其实就含有抽象的“三”,即阴为一气、阳为一气、阴阳相和为一气,故而有三在里面。因此,可以说老子的“阴阳之道”奠定“阴阳学说”的三元论基础。所以,万物都是含三为一的。即阴气、阳气两者必须和合为一起(此即视为三)才能成一物,万物均包含这一“阴、阳、和”三元素或三气在内。

阴阳学说在医学上的这种地位,可以从《黄帝内经》全文以阴阳解说和直接引用《易传》中阴阳论述的情况得到证明。《黄帝内经》明确的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阴阳理论内容的可以提炼概括为:天地人生成之道,生命和万物存在及运行的平衡法则,生命变化的规律,生命内部的制约和支持关系以及生命力的源头这五点。

第一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的生成和变化规则。古人对阴阳五行,都是用生命的活性来加以理解,并用来说明活生生的事物。中国古代认为在混沌之后,清阳上浮为天,浊阴下沉为地,所以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又认为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天地絪蕴,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天地之大德曰生”,人是天地合气的产物。而这一过程和生命生成过程构成了天地人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循环往复。明确这一点,对正确理解阴阳学说非常重要,对理解中国传统医学发生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

  第二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万物都是由阴阳的互根互用、相互依存的平衡法则。阴阳被用来阐述万物的不同存在方式、发展方向和结果。

  第三点:阴阳用来说明生命运动变化规律,其形式为“消长、转化”。阴阳的消长、转化推动了生命变化过程的“生、长、化、收、藏”,形成终而复始的运动,这正是五行理论的内容之一。这也充分表明了五行理论是用来解释和落实阴阳理论的。

  第四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内部的制约和支持关系。阴阳的对立制约古人称之为阴阳相反,1、指阴阳属性都是对立的、矛盾的。如:上与下、水与火。2、指在属性相对立的基础上,阴阳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特性,对立的阴阳双方相互抑制,相互约束,表现出阴强则阳弱、阳胜则阴退的错综复杂的动态联系。

第五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能力的源头。在中国古代,道家和医家都是用“神明”来描述生命的生灭现象和能力。阴阳正是这种生灭现象发生的原因,因此也就是用来理解生命现象的。

可见,中国的传统医学深受阴阳学说之影响,且阴阳学说与儒家的中和之思想已成为整个医学的哲学理论构成的核心。加之“精气学说”的被推从,从而使中国传统医学中以调理“平衡阴阳二气”为原则的“中医”部分得到了加强发展和突出地位,所以,中医成为了整个中国传统医学的主体或占主导地位,是不足为怪的。而其治神的“上医”和治病的“下医”部分的发展则相对的哲学思想“神明论”和“因果论”未受重视而要落后些。

总之,阴阳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作用和地位,要求我们在解析中华传统文化时必须注意阴阳理论的作用,同时,也使正确地阐明阴阳理论具有了更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