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从催眠中找到另一个自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4:29:59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从催眠中找到另一个自己 
     两年前,《时尚健康》发起了第一届“抵抗抑郁”的活动,主编孙雅君说当时做这件事“有一个潜台词”——社会公众并不是特别能接纳抑郁症这个现象。到2007年第二次活动开展的时候,包括她在内的很多人发现不少艺人和名人,都开始坦然承认,曾经有一段处于抑郁的状态甚至得过抑郁症。  “中国最著名抑郁症病人”崔永元,这么形容抑郁:“就像当官,忽然被降了一级,天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很多心理学家也会这样讲,情绪没有好与坏,抑郁也不一定是坏情绪,它只是发出信号告诉你,人生中有些事情出现了,需要去处理。心理学上对此的解释是:人的情绪具有一种“钟摆效应”,兴奋过后需要抑郁来弥补。也就是说,适度的抑郁不一定是坏事,反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需要,给人们拧紧发条的生活按下一个暂停键。  抑郁情绪经常可能长驱直入,这些时刻,很多人选择药物治疗。其实对于抑郁的治疗,除了药物和求助医生之外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一些别的方法,例如自我催眠、色彩疗法、芳香疗法、音乐疗法、绘画疗法,还有起源于印度的大笑疗法……这些疗法,并不需要精密的设备,也不需要复杂的技巧,而且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有助于我们分析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从催眠中找到另一个自己  网络上的角色和现实中的自我,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呢?  很多人都会把网络中扮演的角色当作反映潜意识的一面镜子。现在流行的“网络暴力”现象,其实正是现实生活中被压抑情绪的一种释放。有些人常说,“我知道这样做很不对,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这个“无法控制的自己”就是“潜意识”。美国麻州青少年中心心理测验专家孙明明认为,一个人只有与潜意识建立良好的统一和沟通关系,他的身心才能平衡,获得有益发展。而催眠,就是找到那个“潜意识自我”的最好途径。  闭眼,关灯,放音乐,心理师慢慢地说,“你们要放松,手要很沉很沉,脚要很沉很沉,肩膀要很沉很沉。”这就是我们平时惯常见到的催眠,孙明明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让有益的阿尔法脑波出现,代替有害的倍他脑波。她认为正是都市生活的快节奏,让现实中的人和自己的潜意识脱离太久,几乎察觉不到第六感和直觉,而经过或许只有五分钟的催眠,人会变得非常宁静安详,心境也轻松起来。  在没有朋友帮助的情形下,如果想要自我催眠,或许可以尝试一下李子勋医师给出的方法:自由瞑想十分钟(如海洋,沙滩,天空,草原),做全身肌肉放松训练,然后用一根绳吊一个圆型饰品,让它像钟摆一样摇晃。眼睛跟随它的摇晃,慢慢的感觉眼睛很累,直到眼皮下垂,入静入睡。如果觉得这样比较麻烦,可以用图钉来代替,把一只图钉钉在墙上,与平躺时眼睛的水平夹角为45度,用眼睛看那颗图钉,想象它是一个很深的洞,努力看进去它。这两种方法也可以交替进行。  自我催眠除了可以调节情绪,还有助于解决失眠的困扰。它的目的在于帮助人放松,入静,使大脑进入自然的睡眠状态。自我催眠的时候,由于集中了心智,对睡眠的焦虑自然减轻,转移了人对失眠的关注。  催眠听上去多少让人感觉有点超现实。事实上它也不是适用于每个人,李子勋说,那些有暴力倾向的人、缺乏自我觉知的人并不适合轻易尝试自我催眠。对于这些人来讲,最好的自我调节是运动,把攻击性释放在球场,用胜利来奚落对手,减轻无意义感引发的焦虑。     出处:http://hi.baidu.com/ptzeng/blog/item/c12c302cd9d679ee8b139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