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粗放的外向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4:22:43
为什么说中国粗放的外向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经济随笔   2009-09-24 10:31   阅读563   评论5
字号:大大 中中  小
回顾一下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的中国经济周期就不难发现,上一轮经济高涨在2006、2007年达到了顶峰,但是这种繁荣是在投资和净出口的合力下推动的,而消费在GDP中所占比重不升反降,使得我们原来就畸形的需求结构进一步扭曲,对外部经济和投资的倚赖进一步加重。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将严重依赖于外部经济的和投资需求的稳定。但是,不幸的是,2006年爆发的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逐步由虚拟经济渗透到了实体经济,并迅速散播到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而同时,美元贬值或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产品的人民币价格下降,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见表1和2),两方面的作用极大压缩了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打击了中国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投资行为。所有这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则是以投资和出口拉动的高增长神话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不再会出现。
表1 2008年8月美元对主要币种的贬值幅度
以2002年为基期(%)
以2005 年为基期(%)
欧元
66.667
15.385
人民币
19.957
19.957
日元
18.182
-4.545
瑞士法郎
57.407
6.481
表2  2008年8月主要大宗商品的涨幅(美元标价)
以2002年初为基期 (%)
以2005年初为基期(%)
石油
485.000
178.571

400.000
125.000

120.000
37.500

425.000
145.000

236.000
86.667
黄金
177.667
98.333
白银
290.244
146.154
表面现象也并不足以说明当今中国经济困局的全部。从纯粹意义上说,用各种技术估算的中国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标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持续回落[1]。而组织分工方面,由于中国劳动力和资本优势的相对衰落,资本的出走也并不令人意外。作为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TFP的下降预示着现有增长模式下经济增长的态势不可能长期维持。因此高经济增长受到阻滞是或早或晚的事,只是这种必然在次贷危机背景下出现是大家始料未及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功,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稳定、高速的增长,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有三大因素:其一是制度改革释放出的生产力;其二是后发的技术优势对生产力的推动;其三是利用了本轮世界经济的景气。而目前这些因素的效力基本释放殆尽[2],因此,从国内的视角看,目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两个工作:一是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避免对大宗商品的过度倚赖,争取上游利润空间;二是加强对新能源、技术和材料的开发利用,以期抢占长期增长点。
 
[1] 关于中国生产率问题的讨论,可参见《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郑京海等的专门论述。
[2] 就此可以回忆家电产业的等离子技术之争,以及微软的黑屏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