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控制闲谈(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8:07:26

曝光控制闲谈(六)

前几节中我们花了很大的篇幅反复强调了控制曝光的重要性,尤其是要控制死黑和死白。

在我一年多的数码摄影实践中发现,出现死白的现象比出现死黑的现象要多得多,我想大多数摄友也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这说明我们的曝光控制技术有待提高。但是,究其根源,是数码相机的成像相对于胶片在原理上有所不同。

有些电子技术知识的朋友都知道,放大电路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截幅失真。也就是输入信号一定要控制在放大器的动态范围之内,超过这个范围,信号就被截幅。再小的信号也能放大,只不过信噪比差一点,但是过大的信号就不行,会引起截幅失真。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后面都带有一个放大电路,所以和一般的放大器一样也有个截幅失真,那就是死白。

再看看下面这张图,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这一点。

 

图中黑色的曲线是胶片的感光特性,红色的是CCD的感光特性。虽然说胶片感光的线性范围要小于CCD,但是由于在高光处曲线钝化,不容易产生溢出,所以高光的宽容度得到很大的提高。CCD感光的线性范围虽然大了一点,但是由于在高光处曲线没有钝化,所以很容易产生溢出。也就是说只要过了一点就产生死白。

基于这个原理,在胶片时代我们有个曝光原则,那就是“宁过勿欠”,而在数码时代就有个曝光原则,“宁欠勿过”。

那么,是不是“宁欠勿过”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其实不然,除了在第一节中提到的引起噪点增加外,另一个问题就是细节的损失。

在第三节中我们提到过在24位的RGB色彩系统中共可以表达16777216种色彩组合,如果以50%亮度为中心,那么经过精确计算,在0-50的亮度范围内有8017377种色彩组合,在50-100的亮度范围内有8759839种色彩组合,两者相差742462!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曝光控制在统计图的右端区域,那么我们将获得更多的色彩和细节。

这也就回到了我在第一节中提出的观点:只要不出现大面积的死白,或者说少量的死白不影响主体的表达的话,我宁可稍稍过一点,以获取更好的画质。直观地说:在拍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提高曝光量,直到统计图上死白的位置刚刚出现小峰值为止。

比如像下面这张图,花瓣的高光处稍稍有点溢出,在死白的位置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峰值。由于占据的比例相当小,不至于影响整个花瓣的细节,而且在后期很容易调整。

 

 

很多朋友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拍摄花卉时明明看到统计图上没有出现死白,但是拍出来的花却明显的过曝了。这就牵涉到了我在第三节中提到的色彩的知觉亮度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在下一节作详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