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县委书记怎么不宣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0:08:52
一个朋友从兰考归来,告诉我,兰考现在可好,一片绿洲。昔日风沙盐碱地的穷兰考到哪儿去了?哦,是焦裕禄把它们撵跑了。朋友摇头,说焦裕禄虽然在兰考苦干了几年,无微不至地关心老百姓,却并没有让兰考变成绿洲,真正改变兰考面貌的人,是后来的一位兰考县委书记。人们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的精神与焦裕禄一样,挚爱老百姓,但是思路不一样,他采取有意让黄河在兰考溃口(人事先安全转移),让黄河的泥水淹没盐碱地,结果全县一片良田,一片乐土。
这个方法颇类乎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让人感慨系之的焦点却完全不在这里。我所扼腕长叹的,是两种人的命运。
焦裕禄是没得说的。不管他有怎样的历史局限性,正如包公、海瑞乃封建朝廷命官一样,虽然他们的清廉无私最终是为了维护一个不该维护的封建的朝廷,但是人民依然永远喜欢他们,怀念他们。因为他们到底是通过爱老百姓的方式来维护皇帝的。就焦裕禄这类英雄人物来说,命运对他们还是公平的,他们生前为了百姓含辛茹苦,不惜牺牲,死后人民给了他们崇高的荣誉。历史对他很公平,他算是死得其所。然而,另一类人,像在焦裕禄之后的那位县委书记,他为群众受苦的细节也许没有焦裕禄那么多,那么感人,但是,他给兰考老百姓带来的福利却远远大于焦裕禄。为什么对这样一位功绩卓著的好官,至今没有什么像样的宣传呢?
如果分类,焦裕禄是苦干型,后来那位县委书记是巧干型。多少年来,我们的宣传焦点好像总是偏爱苦干型(如昔日的大寨亦是),而对于巧干者却不以为然。
如果再分类,焦裕禄属于精神胜利法,他的事业并没成功,但他高尚的品质使穷苦人暂时有了一丝安慰;那位县委书记则是“唯物主义”,没有通过种种环节显示自己的道德风尚,而是实实在在为乡民解除困难,让群众再不受风沙盐碱之害。再不穷得离乡背井,需要焦裕禄去牺牲。两相比较,这两种人,到底哪一种对百姓好处更大呢?
从深层次上分析,焦裕禄属于农民式干部,勤劳、苦干、廉洁、不畏艰险;那位县委书记则是科技型干部,他除了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之外,更有为民造福的智慧与才能。如果他按照焦裕禄的方法,最终也只会又得肝癌死去,而盐碱风沙依然存在。兰考人几千年都未搬走穷地,按老办法是依然不会在短期内搬走的。但是他反焦裕禄之路而行,没有再只靠人苦干,而是走一条借黄河之水的科学方法。可以肯定,他的智慧,远远超出了焦裕禄。然而,这样的智慧,却至今不被宣传!
细检新中国几十年的新闻宣传,关于智慧型典型人物的的宣传少得可怜。我们有的是雷锋、王杰、欧阳海、陈永贵、王铁人……而陈景润之类呢,少得可怜。这当然是中国以道德治国的“礼治”传统之体现,这当然是中国的新闻宣传始终停留在“农业文明”上所致。可是,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仅有道德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科技水平与力量。否则,我们将成为一个英雄愈多,穷人也俞多的永远穷国。
我没有到兰考调查,不知兰考是否真的是靠那位县委书记引黄转机,但这并不重要。我们的宣传中重“精神”,轻实际业绩的倾向是人人可感觉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当然是可以的。但是,既有精神,又有成功的英雄,为何不宣传?
对于个人,我们提倡做无名英雄。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却应以埋没英雄为耻辱。有功不得表彰,“朝有幸位,野有遗贤”,这可能是我们时代的最大冤案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