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5:55:09
第六章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最主要的因素,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技创新是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大发展的重要标志;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国际竞争能力的核心内容,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建设是解除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约束"瓶颈"、推进国家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速中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关键之举。
近10年来,在"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指引下,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与培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有效缓解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尖锐矛盾,促使中国"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为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高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优先培育、建设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国政府成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武器。
-、科技创新能力概念的理论解析
什么是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在国内外尚末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内不少专家、学者从科学和技术两个方面去分别阐述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认为科学创新能力就是发展科学和运用其成就的潜力总和,它主要有科研队伍组成、科研单位的组成、科研经费的组成和信息的组成,而技术创新能力就是指为了生产上应用而准备的研究、开发结果的总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科技创新能力应包括科技投入能力(包括人力投入水平、科技才力投入水平和科技基础设施水平)、科技产出能力(包括专利产出水平、科技论文水平和科技英才水平)、科技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科技与杜会互动的能力、科技制度的创新能力(诸如,科技管理水平、科技体制和科技环境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中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认为科技活动是在整个经济与社会的大系统中进行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要体现在创造科学知识、发明新技术的能力,还应体现在利用科学技术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和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的能力上,也就是体现在适应和推动自然、经济与社会复杂系统协同演进的能力上,它包括潜在的、现实的和决定性的作用力与影响力。由此,我们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解析为科技潜在能力、科技发展能力、科技产出能力和科技贡献能力四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部分。
1.科技潜在能力
主要是指科技得以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培育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能力的底蕴和科技能力发挥作用的有效保障。它由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文基础、经济基础、制度基础等构成,既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乎、产业结构凋整和升级、人民生活水乎的提高对科技发展的外部需求牵引和推动,又包括科技系统运行体制、经济制度和组织保障对科技能力的制约作用,既受到人口科技素质对科技效能的影响,又受到社会对科技依赖程度的作用。
2.科技发展能力
是形成和表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研究、开发和孵化能力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反应一个地区或国家科技研究与发展条件水平状况。它又分为硬件条件能力和软件条件能力。硬件条件主要是指科研所需的物质基础设施,如拥有国家、部门和地方所属科研院所的数量,国家、部门和地方所属开放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的数量,国家、部门、地方和大型企业所属工程中心和研发机构数量、国家或地区的高技术园区数量.提供公共社会服务的图书馆、网络中心、数据库、标本库等,大型成套科学仪器与设备的总数量,以及先进设备占全部设备的比例,科技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诸如电话、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情况等。软件条件主要是指资金和科技人员的规模,如R&D的投入规模;科技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规模;研究与发展总经费占GNP比例;国际、地区之间合作经费,科学家和工程师总量和万人拥有量等;研发人员的工作当量;研究生、博士后人数等。科学技术实力,实质上是可能提供科学创新和技术发明的基础力量。
3.科技产出能力
表达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技术实力的转化水平或程度,即科技成果的产出能从狭义的知识和技术层次上,可将其划分为知识生产能力和技术生产能力。知识产出能力主要表达一个地区知识创新能力,它主要包括:国际与国内科技成果奖励数、为国际上公认的检索工具索引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著作出版数等。技术产出能力主要表达一个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它主要包括:专利申请量和万人拥有量、专利授权量等。科技产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科技资源的投入和利用效率,其关键在于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强化管理,在盘活科技要素存量上下工夫。
4.科技贡献能力
是指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或效益。包括经济贡献、社会贡献和环境效益。经济贡献能力主要表达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包括经济效益、社会劳动生产率、企业竞争力、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等。社会贡献能力主要表现为决策的科学水平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改善、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改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环境贡献能力主要是指科技减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压力的能力,诸如,三废的排放和处理率等。
总之,上述4个分量依次呈现出链式的转换特征。同时,亦存在着逆向的反馈需求,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迫使科技领域调整科研方向,重组内在资源配置,加速科技成果的生产和实践应用的转化。只有这样,科学技术才能真正地成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地发展,成为协凋人与自然演化冲突的根本手段,以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专栏6.1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互相促进的理论解析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促进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羊,推进了经济的繁荣与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被普遍地认识。
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又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强大的社会需术推动与刺激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积累中分配给科技的份额更为科研与技术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它们的互为促进形成了推进整个人类文明的双轮车。二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如图示。

S(t)一t时刻科技进步的水平;
E(t+1)-由于S(t)的激励,经济发展在(t+1)时刻的水平;
S(t+1)-由于(t+1)时刻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引发了(t+1)时刻科技进步的水平;
E(t+2)-(t+1)时刻科技进步引发的(t+2)时刻经济发展的水平;
S(t+2)一由于(t+2)时刻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引发了(t+2)时刻科技进步的水平;
△S(t)一相对于(t-1)时刻,t时刻科技进步的增长;
△S(t+1)-相对于t时刻,(t+1)时刻科技进步的增长;
△S(t+2)-相对于(t+1)时刻,(t+2)时刻科技进步的增长;
△E(t+1)-相对于t时刻,(t+1)时刻经济发展的增长;
△E(t+2)-相对于(t+1)时段,(t+2)时段科技进步的增长;
设定科学技术对经济友展的促进力为F(ST),而经济发展对于科学技术的推动力为f(ED),则有如下的基本关系:
(1)如果
F(st)>f(ED)
则国家的科技能力(即对于发展的促进力)大于经济发展对术的推动力,科技对经济的供给大于经济对于科技的需求,急需刺激需求,大量地系统地将科技储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如果
F(st)则国家的科技能力小于发展对科学技术的推动能力。可以基本判定经济有较大的实力去刺激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科技能力的现实水平,不满足于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科技对于经济的供给小于经济对于科技的需求。
(3)如果
F(st)=f(ED)
则国家的科技能力与国家经济发展对科技的堆动力大致相当。科技对于经济发展的供给,基本满足经济发展对于科技能力的需求,处于一种健康的互促机制之中,也是科技与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所追术的目标。求
资料来源:丁晓良、牛文元,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互相促进的理论解析,中外科技管理,1998,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