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中的信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0:30:08


             囚徒困境中的信任

2008-11-01 19:59:22  来自: 凌空子
Thirteen Days的评论  

  当初是顺着维基百科的叙说,找到这部电影的。那时候在维基百科里面知道了“囚徒困境”这个词。它告诉我说,美苏之间互相的核讹诈,就可以被看作典型的囚徒困境案例。
  对于人类来说,相互信任永远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圣经上说,上帝为了阻止人们建立通天塔,将人类分成各种不同的语言,于是争吵出现了、隔阂产生了、信任消弭了,通天塔的乌托邦不了了之。近现代以来,伴随着现代性雄伟书写的展开,一幕幕血腥的杀戮、战争接连上演,人类互相信任的程度似乎又降到了新低。而且十分不幸的是,这一次急剧加重人类不信任的,乃是意识形态的力量。

  战争与革命
  经典的历史教科书中这样叙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崭新的苏维埃政权。的确,作为马克思哲学革命论的注脚,列宁的成功是标志性的。然而遗憾的是,马克思主义者们往往被宿命论裹挟,手头政权促使他们狂热,促使他们坚信武装夺取政权、在全世界范围内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乃是理所当然的道路。君不见那个岁月的时代精神:
  “战争引发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道理很简单。战争是资产阶级发动的、罪恶的。而趁他们发动战争之际,各国工人联合起来进行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自此便海晏河清,万世清平了。可是作为灵活到骨子里的政治家,列宁同志马上发现了此一口号的狂想性。他意识到,也许这个襁褓中的苏维埃注定是要跟环绕伺立的坏人们并存的——甚至还要打打交道。可是真的跟他们和平也是不行的,那岂不是背叛革命?怎么办呢?韬光养晦罢、静观其变罢!列宁恨恨地说:
  “一旦我们有能力战胜资产阶级,我们马上就会掐住它的脖子”!
  命运的确给了苏维埃政权积蓄能力的机会。在赫鲁晓夫时代,挟二战中红色法西斯战胜黑色法西斯的胜利之威,苏联的军事力量已是今非昔比、翻天覆地。在东欧,一个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像遗产一样从希特勒转移到斯大林手里。环顾世界的东方,一个又一个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社会主义共和国真乃雨后春笋,世界近一半的人口已经生活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制度下,苏联在热带雨林和古巴那样的地方都找到了自己的小兄弟。在西方,在资本主义的后院,左翼运动风起云涌:欧洲共产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左派存在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托洛茨基主义,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在第三世界国家和殖民地,反抗、斗争似乎也合并进了苏式狂潮。苏联已经作为一种完全可与西方的价值观、制度和生活方式相抗衡的载体,成为诸多西方知识分子和人民朝拜的对象。
  世界形势,似乎真的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这个时候,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们已经悄然发现理论家们所没看到的问题:核子武器的出现,使得人类的整个战争理论出现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在冷战背景下,在相互的意识形态隔绝的背景下,在苏维埃制度铁幕重重的背景下,大国之间如果冲突,小冲突势必升级为大冲突,大冲突势必导致局部战争,局部战争又将演化为全面战争,而这一次全面战争的后果将不仅仅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因为那次战争以后,就没有人能够活下来写战史了——那会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核大战,核战争的双方将拿出可以毁灭地球几百次的核武库存攻击对方,产生的辐射使地球生态失去平衡、烟尘将覆盖地球的大部分地区,从而导致气温下降、生物灭绝,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各项基本条件被逐渐侵蚀殆尽。到时候资产阶级被消灭、无产阶级也被消灭;资本主义政权垮台、苏维埃政权同样垮台。在马克思那里,“无产阶级”还心怀“失去锁链,得到世界”这样无本万利美梦,而赫鲁晓夫时代,无产阶级已经沦落到“失去锁链,失去世界”的悲苦境地。苏共二十大上,“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理论,温情脉脉的取代了布尔什维主义原本杀气腾腾武装夺权的“普遍真理”,这背后其实不过是对这种现实的认识而已。

  古巴导弹危机的冲突双方是美苏吗?如果这是一道历史题,回答显然是yes。可是看完电影我觉得,yes只能算答对了一半。因为还有一种力量在隐隐的发挥作用,那就是毁灭。美苏在表面上是冲突的,但是实际上,他们在同一条战线上作战,共同的敌人是毁灭。意识形态的“搅局”使得这一点相当难以看清楚:好战的军事家们思考如何能够战胜,好战的理论家们认为这是实现“世界革命”的大好时机,唯独处于风暴中心的少数政治家意识到:根本没有胜利可言,有的只是毁灭。看完这部片子不仅心生感慨:意识形态(Ideology)这个词,中华民国的学术著作译为“意底牢结”——这个译法真是一语中的!为了那个牢结,毁灭可以不计。
  因此,导弹危机的解决方式不是战争,也不是谈判,而是桌面以下,正式场合之外,透过老同学、老熟人之间的关系搞的秘密协定。这有点像中国政治的搞法。
  因此,肯尼迪总统才会说“我猜赫鲁晓夫现在一定和我承受同样大的压力”——他们俩都处于风暴中心,反倒能理解对方。
  因此,肯尼迪总统需要用特殊的方式来跟赫鲁晓夫沟通:他把军队的最终的开火权(甚至包括向天开火的示警行为)统统收到自己手里,命令军队只能与苏方军舰不停联络,在收到总统亲自命令前绝不允许开火——即使红海军越过了最后的封锁线也不允许,只能派军舰一路跟随、联络、警告。
  因此,影片的最后苏方杜布莱宁大使才向肯尼迪总统的弟弟,总统特派员罗伯特•肯尼迪感叹道“你跟你哥都是好人”。

  ……
在真实的历史中,1962年10月27日周六早晨时分,美国海军对一艘苏联核潜艇投深水炸弹。核潜艇上的舰长以为战争已经爆发,决定发射舰上的核导弹,由于三副执意不同意(按照当时苏联核潜艇的规章必须三位最高军官一致同意才能发射导弹),最后潜艇上浮来请示莫斯科的命令。一架美国U-2侦察机在古巴上空被一枚SA-2反空导弹击中坠毁。几乎所有人都预料美国会在数小时内进行报复,第三次世界大战似乎不可避免。肯尼迪决定不报复并表示同意继续谈判。他向赫鲁晓夫密电表示同意赫鲁晓夫的第二封、比较官方的信中建议的撤回布署在土耳其的导弹。
  仔细想来很后怕、也很诡异。如果说前现代的社会,君主决定臣民命运的话,那还是由于他崇高的地位,还比较好理解。可是人类的命运在那个瞬间,竟然只寄托于一个小小的舰艇三副!如果那位三副考虑问题仅仅出于僵硬的军事规章,如果那位三副在上级的压力下屈从,如果那位三副一时糊涂…….整个人类的历史也许就要改写——不,是终结了,而且是稀里糊涂的终结了。
  在“相互保证毁灭”的战略思想已成核时代主流的格局下,人类能够走出信任危机吗?古巴导弹危机,信任很脆弱、很脆弱,就像一个快要淹死的人,还背着沉重的包裹,靠大家的竭力抢救才算勉强救活。人类也许真的很没出息,只有到了都快要全部毁灭的节骨眼儿上,才明白信任的重要。不过庆幸的是,人的理智还是起了作用。自那以后大国之间有了军事热线,大国间爆发核战争的几率也许不大了,但是恐怖主义的核打击呢?专制国家、流氓国家的核力量呢?这里面涉及到现代性、宗教文化冲突、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国际新秩序……实在是有够复杂!人类既然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接着怎么走,也只能走一步说一步了。民主和平论也许是一个可期的美好前景,但是实现的路途荆棘遍地、坎坷重重。
===================================================
后来这事还有个后话:

  冷战结束后麦克纳马拉和原来苏联的军官聊到这事的时候苏联的军官说核导弹的使用权已经下放到潜艇军官了,此时麦克纳马拉吓得一屁股从椅子上摔了下去。——Tiberium· 死理学学士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