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人的目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4:42:52
一位哲人的目光(人物春秋)
——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任继愈   段文明
任继愈馆长为作者题辞 (蒙萱摄)
3月的一天上午,笔者采访了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任继愈。
任继愈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教授。1987年至今,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兼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中国哲学、宗教学研究人才。他著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等。主编《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发展史》、《中国佛教大词典》、《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他作为学术界代表,当选为第四至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任继愈对中国哲学的一大贡献是:认为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并深刻而又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社会各阶层。所以任继愈力图把中国佛教思想纳入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并从而大大地丰富了中哲学史的内容,扩大了研究的范围和视野,并使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认为,中华民族文化积累丰厚,有生命力,是活的文化,不是西方学者所说的中国文化是考古对象。
任继愈对佛教理论做了精辟的阐述,认为佛教属于唯心主义宗教体系,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其哲学解答虽然是错误的,但是它提出了问题,迫使人们进一步寻求正确的答案。如果我们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不仅对古代历史研究有意义,对今后的国际文化发展与交流也有积极意义。他还特别强调说明:对宗教等社会现象的认识与研究,只有把它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之下来分析、观察,才能透过种种迷雾看到它的本质;不是用宗教说明历史,而是用历史说明宗教。先生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从事了这方面的文化考察。
如同我国的改革开放要从国情出发一样,任继愈认为思想文化的研究也要从国情出发,“多民族统一大国”是中国的国情。这个国情显示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生活准则、宗教信仰、伦理规范、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决定着中国哲学的全部内容,观察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哲学,都不能不以此为出发点、不落脚到这个出发点。
任继愈在回答笔者如何看待中国哲学的前途时说,今天的中国哲学要以崭新面貌,接过当年宗教曾担负过的职能,化解人们心理精神困惑,解答人生的终极追求和终极关怀问题。哲学要干预生活,深入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使人性的优点、特点,得到充分教养,全面发展。哲学必将与人类共存。到了大同社会,国家机构自然消亡后,哲学也必然还会继续存在下去。
先生是一位坚定信仰马列主义的人,也是一位彻底的爱国主义者。“不论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还是作为一名学者,第一位的是要爱国。”先生动情地说,不管你学理、学文,都应该对民族的历史有所了解,这样才知道中华民族以及它的文化是多么优秀,才能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工作起来就更有干劲,爱国主义是激发工作热情的原动力。他还十分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和坚持原则,先生坦言:“我写的,完全是我想通了的,没说别人的话。”寥寥数语,折射出他做人治学的风范。
任先生从事探寻“珍宝”事业六十余年,他集严谨、厚重、识力于一。他的博学多智体现在不断追求真理的勇气和虚怀若谷之中,人们对他的敬重更多的是表现在深刻领会其学术思想和人格魅力之中。任继愈先生是当代理论思维学科的重要代表,新中国造就了这一代学者,这一代学者无愧于这个时代。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年04月02日第四版)
到BBS交流
写信谈感想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主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第四版 要闻·社会
镜像:美国日本教育网科技网
关于我们帮助信息本站导航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