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2:35:09

砀山县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北部。总面积1193平方千米。总人口92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砀城镇,邮编:235300。代码:341321。区号:0557。

目录

·                                 • 县情简况

·                                 • 行政区划

·                                 • 砀山交通

·                                 • 历史沿革

·                                 • 砀山特产

[显示全部]

砀山县-县情简况

 

全县辖13个镇和1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人口93万。可耕地面积178万亩,其中水果面积100万亩。
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皖、苏、鲁、豫四省六县交界处,是徐淮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陇海铁路、310国道贯穿全境,毗邻京九铁路、京沪铁路、连霍高速、105、206国道,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距徐州机场仅70公里,距连云港港口200公里。
砀山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矿种有煤、高岭土、耐火粘土、砖瓦用粘土、煤层气。现已探明储量的煤炭资源达3.2亿吨,高岭土1.5亿吨。

砀山县现有1座220KV变电所,1座110KV变电所,11座35KV变电所,容量65400KVA。电力充足,可双回路供电,供电可靠率大于99.9%。普通工业用电电价0.7475元/千瓦时,大工业电价0.3046—0.872元/千瓦时,实行峰谷用电。
砀山县水果面积100万亩,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果园,以酥梨、苹果、桃为主,年产梨19亿斤、桃2.2亿斤、苹果5.5亿斤、各种杂果0.3亿斤,被誉为“水果之乡”。同时牛、羊、猪、家禽品种丰富,年牛存栏7.6万头,生猪存栏39.97万头,羊存栏126.6万只,家禽存栏385万只。

砀山县



砀山县有剩余劳动力20―25万人,劳动力成本:一般普通工人500―800元/月,技术工人800—1200元/月,一般管理人员1000—1200元/月。
建设中的省级开发区─砀山县经济开发区,位于砀山县城东南侧,规划面积5.52平方公里,园区内南北向主干道宽幅为45米和36米两种标准,东西向主干道宽幅45米,次干道20——30米宽。园区内给水工程规划人均综合用水量650升/人.日,电源由220KV变电站向园区供电。

目前已形成三大支柱产业:①以汇源集团、海升果业、欣诚食品、丰原梨业等企业为代表的水果加工业;②以中林木业、佳华木业、瑞丰木业、凯荣木业等企业为代表的板材加工业;③以润达纺织、恒祥棉业、恒瑞棉业、民鑫纺织、新雅泰服饰、新世纪服饰、宏达服装等企业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业。

砀山县-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砀山县辖14个镇、4个乡:砀城镇、西南门镇、李庄镇、唐寨镇、葛集镇、周寨镇、玄庙镇、官庄坝镇、曹庄镇、关帝庙镇、朱楼镇、文庄镇、程庄镇、良梨镇、权集乡、刘暗楼乡、赵屯乡、黄楼乡。
全县辖5乡14镇,386个行政村,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 总人口86万,可耕地127万亩,水果面积70余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5%。

乡镇行政区划资料

 砀山县总面积1193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砀城镇,邮编:235300。行政区划代码:341321。区号:0557。2000年,砀山县辖14个镇、5个乡。总人口862356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4年,砀山县乡镇由19个调整为18个,撤销陇海乡,并入城关镇,城关镇更名为砀城镇。2004年底,砀山县辖14个镇、4个乡,10个居委会、382个村委会。

2007年底合并为十三个镇     为优化乡镇行政区划布局,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日前,砀山县就全县乡镇行政区划作了调整,撤销西南门镇、文庄镇、刘暗楼乡、黄楼乡、权集乡、赵屯乡,调整6个镇,保留7个镇,调整后全县为13个镇。

 砀山县此次撤销6个乡,其中5个乡整建制并入5个镇,1个乡撤销改为镇。将原西南门镇整建制并入砀城镇,镇政府为原砀城镇驻地。将原文庄镇整建制并入唐寨镇,镇政府为原唐寨镇驻地。将原刘暗楼乡整建制并入周寨镇,镇政府为原周寨镇驻地。将原黄楼乡整建制并入关帝庙镇,镇政府为原关帝庙镇驻地。将原权集乡整建制并入玄庙镇,镇政府为原玄庙镇驻地。同时还将赵屯乡撤销,设立赵屯镇,行政区划范围不变,镇政府为原赵屯乡驻地。保留葛集镇、李庄镇、良梨镇、程庄镇、朱楼镇、曹庄镇、官庄镇。
     
砀山县乡镇
砀城镇 李庄镇 玄庙镇 唐寨镇
良梨镇 葛集镇 朱楼镇
周寨镇 曹庄镇 程庄镇
关帝庙镇 官庄坝镇 赵屯镇
     
砀城镇

(原陇海乡区域)
陆庄村 曹楼村 高屯村 郭刘村
白庄村 谢庄村 苏集村 万庄村
侯楼村 王楼村 蔡庄村 曾庄村
常庄村 宋屯村 周庄村 黄楼村
刘屯村 李屯西村 阚油坊村 邱桃园村
黄菜园村 李屯东村 毛油坊村 五里庙村
双里庙村 赵堤口村 毛李庄村

(原西南门镇区域)
刘楼村 李楼村 陆湾村 林屯村
王庄村 刘集村 杨庙村 拐楼村
徐井村 蒋营村 梁庄村 黄楼村
郑楼村 常河村 汪集村 东杨庄村
西南门村 东南门村 卢徐庄村 曹官庄村
黄杜庄村 王古楼村 黄河新村

(原城关镇区域) 
毛园村 冯园村 土山村 杨楼村
屈楼村 于楼村 刘阁村 七神庙村
苇子园村

   
葛集镇 
镇政府驻地:葛集村
葛集村 范集村 新华村 高寨村
土山村 杨寨村 葛套村 李寨村
常庄村 范套村 高庄村 贾寨村
仝集村 李庵村 窦集村 蒋屯村
沙滩村 毛雷庄村 韩新庄村 汪小楼村
夏黄楼村 白腊园村 张马吴庄村 


关帝庙镇 
镇政府驻地:杨楼村
杨楼村 徐庙村 陈屯村
马庄村 小路口 陈庄村
张阁村 邵楼村
孟庄村 曹桥村 阚寨村 刷集村
仝庄村 李屯村 薛楼村 闫庄村
刘庄村 葛屯村 赵岗村 孙庄村
关帝庙村 黄草庙村 孟饭棚村 大李楼村
赵平坊村 小毛庄村 大华楼村 汪大楼村
小王庄村 毛庄寨村 张庄寨村 杨庄寨村
八里井村
(黄楼乡并入关帝庙)
小屯村 杨庄村 范集村 固口村
罗庄村 曹口村 周庄村 郭庄村
黄桥村 武庄村 三陈楼村 张小楼村
黄菜园村
   
周寨镇
镇政府驻地:周寨村
周寨村 张屯村 窦楼村 沈屯村
金楼村 洪楼村 汪集村 吴庄村
朱楼村 孟楼村 汪庄村 赵楼村
戚庄村 孟堤口村 大孟庄村 小孟庄村
郭张庄村 庞大楼村 朱小楼村 周平庄村
段李庄村 蒋李庄村 李新庄村 张老家村
梨花湾村
(刘暗楼并入周寨)
刘暗楼村 陈集村 解楼村 胡庄村
孙集村 刘新庄村 孙老家村 孙李庄村
市力集村

   
程庄镇 
镇政府驻地:程庄村
程庄村 阚寨村 石楼村 赵楼村
柴市村 吴庄村 房庄村 王集村
周庙村 宋楼村 胡寨村 王屯村
坡里村 包楼村 沈庄村 郑楼村
魏庄村 衡楼村 李楼村 汪楼村
周集村 阚平寨村 房沟涯村 王明集村

   
曹庄镇 
镇政府驻地:曹庄村
曹庄村 尚庄村 徐庄村 枣园村
闫庄村 平庄村 张庄村 杨楼村
姜屯村 曹窑村 谢集村 陈楼村
汪平村 郑庄村 蒋庙村 蒋新庄村
回民许庄村

   
赵屯镇(赵屯乡更名为赵屯镇)
镇政府驻地:赵屯村
赵屯村 卞楼村 蒋楼村 吕集村
洪楼村 杜阁村 陈阁村 冯庄村
杨楼村 万楼村 王庄村 李楼村
白楼村 汪屯村 董梅村 时杨村
冯许村 范刘村 大黄村 温庄村
薛口村 后口村 宋庄村 赵楼村
蒋庄村 丁楼村 李桃园村 杜田庄村
老张庄村 大张庄村 张新庄村 黄庄寨村
吴庄寺村 李代庄村 三座楼村

   
朱楼镇
镇政府驻地:朱楼村
尉屯村 回龙村 朱楼村 梁寨村
大房村 王湾村 杜楼村 陈楼村
邵楼村 邵寨村 邵庄村 邵桥村
陈寨村 北门村 新庄村 黄庄村
纸房村 张屯村

   
玄庙镇
镇政府驻地:玄庙村
玄庙村 花园村 王井村 白楼村
范庄村 小寨村 贾庄村 大王村
五爱村 罗寨村 大徐村 大寨村
董庄村 西刘村 陈庄村 东蒋村
蒋楼村 马良村 红星村 梨花村
梨园新村 五座楼村 果园场
(权集乡并入玄庙)
权集村 朱寨村 朱庄村 季庄村
后郭村 胡套村 赵庄村 范寨村
王集村 李洼村 大李庄村 穆李庄村
郭曹庄村 张王庄村 冯老家村
   
良梨镇
镇政府驻地:李阁村
李阁村 于楼村 丰棉村 刘庄村
訾庄村 张庄村 吴庄村 单庄村
翟寺村 马庄村 魏寨村 郭庄村
侯楼村 王庄村 孙庄村 杨集村
黄庙村 丰庄村 礼河集村 汪阚庄村
闫王庙村 华王庄村 卢王庄村 王暗楼村
张何庄村 陈马路口村 园艺场

   
官庄坝镇
镇政府驻地:官庄村
官庄村 胡庄村 姚楼村 刘楼村
秦庄村 黄集村 张集村 段庄村
刘庄村 孙楼村 吴庄村 林场村
吴集村 龙潭村 权王庄村 张王庄村
朱李楼村 高新庄村 张老家村

   
唐寨镇
镇政府驻地:唐寨村
唐寨村 套中村 油坊村 潘坝村
山寨村 杨庄村 张庵村 戴庄村
光明村 于集村 西门村 唐集村
张楼村 马庄村 李寨村 定国寺村
夹堤子村 大王庄村
(文庄镇并入唐寨)
文庄村 侯口村 毛堂村 汪庄村
魏集村 倪庄村 王寨村 刘庄村
段楼村 臧路口村
   
李庄镇  
镇政府驻地:李庄村
卞东村 汪阁村 三屯村 夏桥村
卞西村 冯集村 吴庙村 黄楼村
高庄村 汪楼村 孙观村 于庄村
朱店村 田楼村 丰屯村 毛庄村
贾庄村 胡屯村 张楼村 邵楼村
蒋楼村 贾楼村 后唐庄村 毛堤口村
汪六楼村 曹三子楼村
 
以上村镇排名不分先后。

砀山县-砀山交通

 

砀山县具有优越的交通优势。东距徐州80公里,西接商丘70公里,西和西北距古都开封和水泊梁山仅有100 多公

砀山县

里,自古即为战略要道。陇海铁路、310 国道横贯县境中部,京九、京沪铁路擦肩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是徐淮地区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砀山有近三千年的文明史。战国属楚,置砀邑。秦设砀郡及砀县。汉属梁,改砀县为砀山县,一直至今。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京九、京沪铁路,105、206国道擦肩而过,陇海铁路、 310国道贯穿全境,百里黄河故道横卧其间。她东距历史名城徐州70公里,西接古都商丘60公里,芒砀山雄峙于前,黄河襟带于后,古为汴京齿唇,徐淮门户,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冲之称,是安徽省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唯一通道。

砀山县-历史沿革

 

 砀山县以原境内有芒山、砀山而得名。这里是汉高祖刘邦斩蛇举义之地,五代梁王朱温故里,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祖籍;这里有明代大将薛显墓,有留下李白足迹的宴嬉台,有远近闻名的清真寺,有碧波荡漾的黄河故道,砀山以独特的人文地理景观而闻名遐迩。

砀山县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砀郡及砀县。《汉书·地理志》:“砀山出文石”。《水经注》:“获水又东迳砀县故城北,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训诂学家颜师古注:“以有砀山故名砀郡,砀,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县名。”《明史·地理志》:砀山县“东南有砀山,其北有芒山”。《环宇通志》:“砀山,在砀山县东南七十里,县之名取此。”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建梁国,革砀郡,砀县属梁国。新莽时(9年),改砀县为节砀县。汉光武帝时复称砀县。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迁梁国于下邑(治所在今砀城东3里毛李庄处),砀县属梁国。三国(魏)革梁国,砀县属徐州。晋武帝泰始元(265年),复梁国,砀县并入下邑县。北魏孝昌元年(525年)下邑县移治今河南夏邑;二年(526年),置砀郡、砀县。砀郡治年在原下邑城(今毛李庄处),砀县治所鲁城(其址查无考)。北齐(555年)废砀郡、砀县,置安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安阳县为砀山县,隋大业六年(610年)割彭城、瞧阳二郡之地置永城县,芒砀山以北为砀山县辖区。唐,砀山县属瞧阳郡。光化二年(899年)朱全叫以砀山、单父、虞城、曹州这域表置辉州。后唐砀山县属单州。宋,属单州。金兴定元年(1217年),砀山县改属归德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兴定五年升永城县为永州,辖下邑、砀山、郏三县,芒砀山一带又属砀山县年辖。宋理宗绍定年间(1228—1233年)砀山县为洪水荡没,迁治年至保安镇。元宪宗七年(1257年),复置县,还旧地属东平路。元至元二年(1265年),降永州为永城县,芒砀山一带再属永城县。是年,砀山县并入单父县,至元三年,复置大气层山县,属济州,八年,属济宁路。明洪武八年(1375年),砀山县属徐州。清雍正八年(1730年)升徐州为府,砀山县属徐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砀山县属江苏省徐海道;民国22年属江苏行政督察铜山区;民国24年属江苏省行政督察第九区;民国37年11月,砀山县属豫皖苏三分区所辖;1949年元月,属中原行政区商丘专署所辖;1949年10月,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宿县专署。1953年2月1日,砀山县属江苏省徐州专署所辖;1955年2月17日改属安徽省宿县专署所辖;1956年划属蚌埠专署。1961年,砀山县仍划归安徽省宿肥专署(现称宿县地区行署)所辖。2000年4月属宿州市。

砀山县-砀山特产

 

砀山酥梨生、熟食俱佳,老少皆宜。“生食可清六腑之热,熟食可滋五脏之阴”,更兼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数百年来受到各阶层人士的青睐。《本草纲目》第三十卷有详实的记载,临床也证明:砀山酥梨有止渴、生津、祛热消暑、化痰润肺、止咳平喘、滋阴降火、凉心解毒等功效,被历代中医称之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明万历、清乾隆时就被列为贡品。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胡耀邦等同志品尝后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至今更是闻名遐迩,誉满四海。1985年全国优质名特产品评比会议上,砀山酥梨被评为全国名特水果;1992年获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最高奖;1993年获泰国国际博览会“龙马金奖”;1995年、1997年连续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金牌奖。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鉴定并颁发了绿色食品标志。产品远销美、澳、东南亚和全国各大中城市。

砀山是历史古邑。砀山酥梨亦有2500年的栽培史。明万历修编的《徐州府志》已有“砀山产梨”的记载。可见四百年前砀山酥梨已形成规模。但大面积的发展还在解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砀山县委、县政府围绕着酥梨生产大做文章,水果面积猛增到今天的7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7%。其中酥梨面积50万亩,连片面积之大堪称世界之最。酥梨年产量40万吨左右,鲜果贮藏量15万吨。

砀山县因芒、砀二山而得名,却因盛产酥梨而扬世。昔日不毛之地的黄泛区,如今成了世人瞩目的果海绿洲,1994年被冠以“梨都”称号。 在花海如潮的春天和硕果累累的金秋,砀山86万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宾朋来“梨都”观光、考察、贸易、投资,砀山酥梨将会使您的生活更加甜蜜。

砀山县-旅游景观

 

 砀山历史悠久,位置显著。

夏分九州,砀属豫州之域;西周初期属宋,为砀邑。秦设36 郡,砀郡为其一,隋开皇18年改为砀山县。砀山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荟萃,千百年来哺育过无数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名人贤士。汉高祖刘邦斩蛇举义于此;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转战赵、魏,死后葬于芒砀山麓;取代李唐,建立后梁的梁王朱温诞生于砀北午沟里;砀山也是近代画坛宗师齐白石的祖籍。历史上檄定百夷的傅友德,理万财而不贪的丞相申屠嘉,文武兼资的丁宽,汉时“大戴学”、“小戴学”的开创者戴德、戴圣,与司马迁共定汉律历的壶遂,易经专家焦赣,名重一时的葛俊清等俊杰贤士代出其间。至于文人墨客、显达名宦慕名游斯者,更是摩肩接踵、数不胜数。这里有唐朝大诗人李白泛舟觞咏的宴嬉台,有轮奂巍煌的清真寺,有 “三省庄”、“三省井”,有芒砀二山中的汉墓群、斩蛇碑、陈胜墓。更有每年的梨花观赏活动中新开辟的梨花观赏新景点—“乌龙披雪”、“鳌头观海”、“瑶池烟霞”、“武陵胜境”、“贡梨园”、“故黄映雪”、“古渡晓月”等,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宾朋,年年来梨都觅古揽胜,旅游观光。每年阳春三月,春和景明时节,砀山大地万物复苏,故黄涨绿,数十万亩梨花吐蕊绽蕾,竞相盛开。届时,放眼环顾,全县雪堆云涌,银波琼浪,沃野千顷,一片花海,景象蔚为壮观。白的梨花欺雪,绿的麦苗凝翠,红的桃花胜霞,黄的油菜若金,绚丽的大自然景色独步天下。登高鸟瞰,满目云海花潮,一派雪的世界。这里有全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题名的鳌头观海,有全国致公党副主席杨纪珂先生题名的“梨树王”,有夹岸繁花竞逐的故黄碧水,有万亩桃林如火如霞的武陵仙境,真是片片红霞沉雪海,泱泱彩云映古黄,诗情画意,其乐无涯。到八月中秋,遍地金珠坠地,砀山又是果的世界。50万亩酥梨硕果累累,20万亩苹果压弯枝头,田间地头又成了果山果海。到处人欢车鸣,芳香铺地。置身其间,徜徉园圃,品尝酥梨似蜜之甘甜,令人乐不思归,留连忘返。

砀山县-发展现状

 

梨都砀山是全国生态试点县之一,她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交通便捷,通讯设备先进,各种服务设施齐全。在改

砀山县

革开放,涌身于市场经济的今天,砀山县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新一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全面实施“高效农业、民营突破、商贸搞活、水果富县”的发展战略,大力弘扬“团结奋进、务实创新、负重拼搏、振兴砀山”的砀山精神,使梨都砀山焕发出勃勃生机。砀山是块充满希望的土地,热情好客的86万梨都儿女,热诚欢迎中外宾朋来梨都观光、考察、贸易、投资;热诚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到梨都砀山来共商发展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