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后两重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6:58:21

 

新中国建立了六十年,改革开放前后两重天

 王伟

 

  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是大搞所谓“阶级斗争”的30年,是运动不断、折腾不歇的30年:从批判马寅初的“人口论”,到讨伐电影《武训传》;从制造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小范围冤案,到把50多万知识精英打成“右派分子”的大范围冤案;从“庐山会议”的“反右倾”,到文革前的大小“四清”,直至文革十年的登峰造极。是“人整人,整死人”的时代。搞得人人自危,个个恐惧,是一幅“万马齐喑”的局面。   改革开放后的30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30年。经过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回归:农民有了自己的承包土地和生产资料;商人有了自己的店铺;国有企业经过改制和重组,打破了“大锅饭”,增加了活力。多种经济成分的复苏和发展竞争,促进了全国的经济迅速增长。全国上下都是一心一意搞建设,解放思想谋发展,走上了一个正常的先进的国家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经济上是瞎指挥,乱折腾的30年:农民个人的土地等生产资料经过“互助组、合作化、人民公社”的所谓“社会主义改造”,一下就变成了集体的(即只有政府和官员能作主)的生产资料。小商人,小业主的商店、作坊等生产资料,经过所谓“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的折腾,一下就变成了所谓“集体的、国营的”,也就是只有政府和官员能作主的生产资料。农民种的不是自己的地,是集体的,——也就是领导能做主的地。商人不是自己能作买卖,而是在政府和官员的计划指令下打工作买卖。特别是所谓“三面红旗”的大折腾,“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把老百姓拖入了饥饿、灾难的深渊。更有“十年浩劫”批判“唯生产力论”,把生活物资搞的极度匮乏,什么商品都要凭票限量供应。到了文革要结束的后期,国民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改革开放后的30年,农民有了自己的承包土地,能够自主在承包土地里种庄稼;允许大搞副业,不会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生产力得到很大释放。职工也搞“按劳分配”,不允许“吃大锅饭”,生产效率也得到提高,职工收入也增加了。企业有了自主权,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生产力的提高,物资生活也丰富起来了。市场繁荣、要啥有啥。再也不会限量凭票供应了。农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农民正向小康迈进。如今“饿死人”的现象在农村已成“天方夜谭”。国营集体企业改制,虽然有下岗失业人员,但也有安家费和最低生活保障费,不至于象改革开放前有“饿肚皮”现象。特别变化大的是:很多国民都有属于自己产权的住房,有一部分人还有自己的汽车;家用电器普及,电视几乎家家都有,电话手机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民的物资生活与改革开放前是“天壤之别”。   改革开放以前的30年,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极度贫乏:八亿人民只看八个“样板戏”,百花齐放变成了“样板戏”的“一枝独臭”。文艺成了使人厌烦使人绷紧神经是宣传工具。出版事业也极度萎缩:经济科技文娱生活书籍则被批成“资产阶级思想”而遭禁锢。国家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有言论出版发表”等自由权也没有真正实行过:因言获罪的人成千上万。公民就因为一句话、一段文字、一篇日记、一次讲话、一次收音机的收听……,轻则断章取义遭批判斗争;重则“上纲上线”遭逮捕判刑,甚至杀头。张志新、林昭、遇罗克的被残酷杀害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改革开放后的30年,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宽松丰富起来了:文艺上也逐步实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作品也多了。言论也较宽松自由多了:可以在报纸和刊物上发表文章,参加讨论了。人们可以在扎堆的地方公开地评价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人;也可以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进行公开评论了。特别是网络的兴起,更为民众搭起了言论开放的平台:人们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发表对国内国际形势的看法,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对现行政策的尖锐评价。特别令人感到宽松的是:网监们能对赤裸裸宣扬文革成绩和好处的言论也泰然处之,把它们看成是精神病人和脑残病人也允许他们胡言乱语。这也是言论宽松自由的证明。 

总而言之,新中国建立60年。年纪大的经历过那前30年代的人,都知道前30年的好坏;后30年的成绩有目共睹,不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