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0:32:17

响水县辖8个镇、4个乡:响水镇、陈家港镇、小尖镇、黄圩镇、大有镇、双港镇、南河镇、

响水县

运河镇、张集乡、六套乡、七套乡、老舍乡;县开发区、省属黄海农场、省属灌东盐场。县人民政府驻响水镇,邮编:224600。代码:320921。区号:0515。拼音:Xiangshui Xian。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自然地理

·                                 • 历史沿革

·                                 • 行政区划

·                                 • 沿海开发

[显示全部]

响水县-基本概况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位于盐城市北部,盐城、淮安、连云港三市交汇处,东临黄海,北至灌河,南到中山河,西接灌南、涟水两县,介于东经119°29'-120°05'、北纬30°56'-34°32'之间,面积1378平方公里。县域地势四面环水,西高东低(东部高程2.3米,中部高程5.7米,西部高程6-9米),略呈帆型。东濒黄海,海岸线43公里,海域面积239.85万亩(其中潮上带41.55万亩,潮间带13.5万亩,浅海184.8万亩);南部有中山河,流长63公里,河宽110-130米,流量150-200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排涝流量600立方米/秒;西部有通榆大运河,境内流长20公里,河宽100米,通航能力1000吨;北部的"灌河"素有"苏北黄浦江"之称,境内流长34.5公里,主航道水深7米,入海口水深10-11米,通航能力5000吨。204国道纵贯县境南北26.54公里,306省道由东向西29.6公里切入京沪高速。县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左右,年均降水1000毫米左右(2000年1756.6毫米),

无霜期209天。 
   
响水县拥有海岸线43公里,自然资源丰富,盛产粮、棉、油和蚕、果、薄荷、中药材、浅水藕等数十种经济作物。沿海滩涂面积240万亩,盛产海盐和对虾等70多种海产品。清嘉庆《真来海洲志》称响水口:“鱼虾之利,此口为最”。自清末开始,响水成为海盐生产的重要基地,现在年产海盐60万吨,盐场面积和盐池标准居全省各盐场之首。自1984年以来,响水县加快滩涂开发步伐,目前已建成2万亩对虾、6000亩紫菜及贝类海珍品的养殖基地。
   
响水县第三产业也有一定发展。1997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2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8.6:22.2:29.2。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境内的中山河、响坎河 和即将开通的通榆运河与灌河沟通,204国道、307及308省道和疏港一号公路等四条主干线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河海相连、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县内全部实现电话程控化,百人拥有电话市区已达39部,村通电话率达98%。全县有中小学292所,响水中学高考升学率居盐城市中学前列。城乡电视普及率达到91%,农村有线广播入户率达64.7%。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城乡医疗卫生网络。人民的物质文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7年,职工年均工资39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53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7亿元。
   
响水的明天将更加美好。港区扩建工程已列入国家规划,陈家港火力发电厂项目国家计委已原则通过,待报国务院审批。响水的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将进一步完善。“九五”期间到2010年,响水县将为实现全面达小康、初步现代化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响水县-自然地理

 

 响水县域地势四面环水,西高东低(东部高程2.3米,中部高程5.7米,西部高程6-9米),

略呈帆型。东濒黄海,海岸线43公里,海域面积239.85万亩(其中潮上带41.55万亩,潮间带13.5万亩,浅海184.8万亩)。
   
南部有中山河,流长63公里,河宽110-130米,流量150-200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排涝流量600立方米/秒;西部有通榆大运河,境内流长20公里,河宽100米,通航能力1000吨;北部的“灌河”素有“苏北黄浦江”之称,境内流长34.5公里,主航道水深7米,入海口水深10-11米,通航能力5000吨。县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左右,年均降水1000毫米左右(2000年1756.6毫米),无霜期209天。
   
全县耕地面积96.1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44亩。耕地中水田30万亩,旱地52万亩。滩涂资源丰富,总面积240万亩。盛产粮、棉、油和蚕、林、果、中药材、浅水藕等数十种农产品。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粮棉生产先进县,全县年产皮棉1.5万吨,是江苏省重点产棉地之一。有43.1公里海岸线,240万亩滩涂可供开发利用。盛产海盐及对虾、贝类、鱼类等近200多种海淡水产品,尤以中华绒毛蟹、四鳃鲈鱼名闻遐尔。

过苏北响水的人,都知道那里有条美丽的河,名叫灌河。灌河像一条欢腾的银色巨龙,奔流在广阔坦荡的苏北平原上,它流经连云港、淮阴、盐城三市,直泻浩瀚无垠的黄海。灌河又是江苏省唯一的在干流上尚未建闸的天然入海潮汐河道,全长74.5公里,在响水境内流程近40公里。这里河宽水深,四季不冻,终年可以通航,是十分难得的“黄金水道”,被人们称之为“苏北的黄浦江”。滔滔灌河其风光景色早已名闻遐迩。在灌河诸景中,最为罕见神奇的当属“灌河赏鲸”。据《响水县志》记载,每逢闰年的七八月间,被当地人称为大鱼的鲸便随潮水而上,若沉若浮,经陈家港、海安集、双港等地,群鲸阵长二三里,一路戏水,浩浩荡荡,直游到上游40公里处的响水县城以西的一座龙王庙旧址,嬉戏一番,又随潮水回归大海。此景被当地民间传说为“大鱼拜龙王”。
   
虽然“大鱼”屡屡光顾灌河,但很少有人看到一条“鱼”的全貌,于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鲨鱼,有的说是海豚,也有的说是鲸鱼。鲸鱼群结伴由西向东回游大海,站在岸边向河面上望去,几米长的鲸时而跃出水面戏耍,嬉戏之状不时引起岸上人的喝彩。大的鲸长达一二十米,若沉若浮。更有数十条鱼并列成队,一拨又一拨游过。鲸群过处,浪涛拍岸。河面上小船早已靠岸,一些大船似乎不想惊扰鲸群,纷纷向两岸避让。在这群鲸鱼的前面,一群群小鱼,不论是四鳃鲈鱼,还是火红的鲤鱼,争相跃出水面,不断起落,好似兵勇为官轿鸣锣开道。人们一直望着鲸群在层层浪花和腾腾雾气的笼罩下向东游去,直到消失得无影无踪还不愿离去。
   
专家说,伪虎鲸系鲸鱼的一种,体温37摄氏度,为胎生,一胎一仔,孕期11个月左右,哺乳期8-12个月,8年性成熟,生命期80年左右。伪虎鲸在海洋活动范围较广,每年四五月份由南向北,七八月份由北向南进行索饵回游,喜追食鱼群,更喜爱食鲈科鱼类。灌河水质较好,有丰富的四鳃鲈鱼资源,是伪虎鲸出现在灌河上的主要原因。海洋研究所的董金海教授介绍,伪虎鲸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目前只有日本海珍馆存有这种鲸类,过去只是在海洋里见过零星这类鲸群,进入淡水河的尚少见,在国际上尚无如响水这样清晰详实的图片和录像资料,这将会吸引许多海洋生物专家前来考察。
   
鲸鱼群畅游灌河,给灌河增添了几许传奇的色彩。其实金港银滩的灌河、物华天宝的响水必将吸引众多四海宾朋光临,赏鲸观光,投资兴业,把响水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响水县-历史沿革

 

196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立响水县,因县政府驻响水镇而得名。

响水县

响水县境内由于成陆较晚,明代以前,今响水口地方只有少数移民。明“洪武赶散”迁来大量移民,靠煮盐捕鱼为生。清朝前期,是两淮盐业发展盛期,县境盐场招集大批盐工。民国时间,盐业虽然衰落,但农业代之兴起,人口继续繁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医疗卫生事业的逐步发展,人口增长较快。

自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以来,黄河夺淮,从县境古“云梯关”入海,由黄河带来大量泥沙,使县境逐渐淤积成陆。而后经营较长时间的土壤变化,自然植被得以生长,腐殖质日益增厚,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土地资源,加之近海滩涂,可从事盐、渔业生产,有力地吸引着人口和迁入。
  
响水县境人口的迁徒,在群众中一直有着“洪武赶散”的传说,大都称自己的祖先,是从苏州阊门来的。“洪武赶散”始于明朝,据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冯仁宏撰写的《新安镇源流》中称:“大明洪武登极之初,虑大族相聚为逆,使各道武员,率游骑击散,谓‘洪武赶散',子孙相沿,传世为例。传至嘉靖,适奉旨击散,而苏之阊门周姓、常之无锡惠性,以及刘、管、段、金皆被赶散,来至朐南(原海州以南地区),芦苇荒滩,遂各插草为标,占为民地,以作避兵之计。”县境人口始祖多从苏州迁徒而来,不少旧宗谱均有记载。因当时称民是强制的,又是武装押送,事情又发生在洪武年间,故称为“洪武赶散”。

响水县-行政区划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57.21万人,其中男性29.68万人,占51.88%,女性27.53万人,

占48.12%。城镇人口16.64万人,城镇化率29.09%。全县总户数151736户,县城总户数23788户。从业人员16.99万人,其中一产6.74万人、二产2.35万人、三产7.9万人,年末单位从业人员33780人。
2004年底辖8个镇、4个乡。
 
响水镇   面积 57.40平方千米,人口81111人。
陈家港镇   面积 85.18平方千米,人口65377人。
小尖镇   面积108.35平方千米,人口59842人。
黄圩镇   面积 68.77平方千米,人口34469人。
大有镇   面积 55.60平方千米,人口29963人。
双港镇   面积 56.42平方千米,人口40969人。
南河镇   面积116.74平方千米,人口57785人。
运河镇   面积 70.85平方千米,人口37333人。
张集乡   面积 79.80平方千米,人口35932人。
六套乡   面积 60.39平方千米,人口33835人。
七套乡   面积 58.86平方千米,人口30137人。
老舍乡   面积 69.75平方千米,人口33750人。

响水县-沿海开发

 

响水县

灌河,又名“潮河”,位于海州湾东南部,古黄河之北,是一条古老美丽而又神奇的天然潮汐河道。灌河水深流急,岸线稳定,可进万吨货轮,素有“苏北黄浦江”之美誉。

响水,因灌河潮起潮落、跌水轰鸣而得名,多少年来,这条河流一直滋润哺育着响水人民。如今随着该县“以工强县、沿海开发、城镇崛起、外向拉动”四大战略的实施,响水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后发优势日益凸现。放眼望去,灌河南岸,造船、能源、轻纺产业基地初具规模;港口、港城、临港产业带“三港”联动朝气蓬勃。响水人正以艰苦创业、拼搏争先的精神全力打造盐阜“北大门”的新形象。

响水县-特色产业

 

项目推进势头强劲,特色产业快速崛起。在今年首次全市重点项目观摩家家到活动中,响水镇中小企业园和沿海经济区宏铭造船基地等观摩现场,“吃三睡五干十六,心装项目劲头足”、“四大战略振奋人心,三驾马车竞相驰骋”等大幅标语催人奋进;机器轰鸣、紧张快干的火热场面振奋人心。

响水县

位于县城东侧的响水镇中小企业园,规划面积1100亩,总投资7亿元,可供近百家企业入园创业,主导产业是轴承机械加工。该园区分三期实施,一期于2007年5月开工,今年2月竣工,建设面积750亩,已入园企业32家,累计投入3.2亿元,年实现销售额6.4亿元,实现税收2600万元。二期工程计划投资2.6亿元,于今年3月开工,年底前竣工,计划建设标准厂房56幢。其中,在建标准厂房32幢,6.1万平方米,现已签订入园企业12家。三期工程计划2009年2月份开工,主要兴建集中办公、产品展示、产品研发和食宿休闲等配套服务用房。

来到沿海经济区宏铭造船基地,远远就看到一座座巨型龙门吊直指蓝天。在3.5万吨级的船台上,一艘万吨巨轮80余节船体正在焊接拼装,在一束束耀眼的焊花中,万吨巨轮已初显雄姿。据介绍,宏铭造船项目于去年元月开工建设,主要建造和修理油轮、集装箱轮、散货轮、化学品轮等各类民用船舶,年设计产能为60万载重吨。项目是边建设边生产,目前已建成3.5万吨级船台1座,两个5万吨级船台正在打桩搞基础。公司负责人高兴地介绍,他们仅造船订单已接下20多个,其中仅瑞士等国就订了10艘。正在船台组装的就是1.2万载重吨的瑞士散货船,争取成为灌河流域第一艘下水的万吨巨轮。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和“外资突破年”活动,始终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来抓,以培植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造船、能源、化工三大产业发展,全县经济呈现出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已经落户的15个造船项目总投资达160亿元,有10个开工建设,造船产业初步形成。一期投资57亿元的火电项目厂房已开工建设;总投资22亿元、规模20万千瓦风电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核准,今年年底前预计完成30台机组安装;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已建成3座海上测风塔并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能源产业前景诱人。以投资均超10亿元的裕廊重油裂解项目为龙头的石油化工、大和氯碱项目为龙头的盐化工、歌得诺贝柠檬酸项目为龙头的生物化工3条产业链初步形成,生态化工园建设加快推进,化工产业发展层次不断提高。三大产业的发展成效坚定了全县做强特色产业、引领超常发展的信心。我县计划再通过3年的努力,使造船产业实现年销售300亿元以上,能源产业实现年销售23.5亿元以上,化工产业实现年销售250亿元以上,三大产业年实现税收力争达20亿元以上。

响水县-风土人情

 

婚嫁:订婚 旧时男女做亲,除“门当户对”外,还要算命先生“合婚”,排年庚“八字”,
看有否“相克”。认为合适,开始提亲,双方互访商办订婚手续。由男方择吉日下聘,又叫“下礼”,媒人成双,往返男女两家,交换庚柬,请亲友吃喜酒。民主政权建立后,订婚手续双方自订,一般是互赠纪念品和会亲(双方聚会,但不作为结婚的法定程序)。

结婚: 男女结婚,称男方为“带亲”,称女方为“出门”。先由男方择定吉日,由媒人通知女方。男方备办彩礼,布置新房,女方备办妆奁叫“妆新”。女的在结婚前几天,开始减少食量,叫“带饭”。结婚前一天,叫“催妆日”,女方请亲友吃“催妆酒”,男的在催妆这天,开始在新房休息,并请童男配双同宿,称为“压床”。结婚这天,叫“正日”,男方到女方接新娘,女方派人送亲,花轿到男方门前,新娘跨火盆、“驴鞍”,婆婆用围裙将新娘跨过的驴鞍上放的红枣、花生兜在怀里叫“兜孙子”。新郎、新娘进新房,同饮进房酒(交杯酒)。新友于晚宴后看新娘,闹洞房,说喜话。休息前,戳红窗。洞房内两盏灯,彻夜不熄。次日,叫“分朝”,新郎、新娘同拜长辈亲友,受拜者均赏钱,叫“小礼”。这天开始,新娘父亲兄弟到新郎家,叫“会亲”。新郎、新娘三朝(结婚第三天)或七朝、十三朝同去女方家中,叫“回门”。旧俗新婚蜜月内不空房,新娘不进邻家室内。建国后,反对包办,男女自由恋爱,订婚结婚,礼仪从简。

响水县

丧葬:旧时,丧葬礼仪较敏。病者临危,要为其沐浴、理发、更衣、剪指甲。人死后,家属讣告邻里乡亲,向亲友报丧。死人袖笼插香、头脚点灯,女婿家来烧“千张纸”,散路钱。尸体用棺木存殓,停柩于主屋,一般为三天两夜,至亲彻夜不眠,伴守于尸体旁,叫做“守灵”。家中后代,披麻戴孝,儿孙手捧“哭丧棒”,焚化纸锞。吊唁者来灵前跪拜时,孝子须同时陪着跪拜。死者入殓,须按阴阳先生安排办事。死者埋葬后,家中设灵牌,备饭菜供祭。下葬后,子女备饭菜上坟供祭,修整坟墓,欲称“复山”。从死者死日算起,每7天为一个“七”,至七七四十九天“终七”。六七这天,亲友毕集,祭奠仪式比较隆重,殷实人家请和尚或道士涌经拜忏、放焰口。如果“犯七”(即每个“七”的最后一天遇到农历逢七)须用婚制旗伞,插于坟上,以示消灾。死后周年,也烧纸祭祀。死人散葬各自农田、杠土填坟,少数富户,先浮厝,后安葬,并在墓地上栽植松柏。建国后,移风易俗,丧礼从简。既殡葬改革,提供火化以来,晚辈及同事臂戴黑纱,胸佩白花,亲友赠送挽联、挽幛,敬献花圈,向遗体告别,召开追悼会,以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