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8:35:12

吐鲁番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在北纬41°12′

吐鲁番地区

--43°40′,东经87°16′--91°55′之间,东临哈密,西、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和硕、尉犁、若羌县毗连,北隔天山与乌鲁木齐市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奇台、吉木萨尔、木垒县相接。地区南北宽约240公里,东西长约300公里,土地总面积69713平方公里(低于海平面的面积为2085平方公里),占新疆土地总面积的4.2%。行政公署设在吐鲁番市,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83公里。吐鲁番地区成立于1975年,辖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26个乡镇。

目录

·                                 • 简介

·                                 • 自然地理

·                                 • 优势资源

·                                 • 民俗文化

·                                 • 历史沿革

[显示全部]

吐鲁番地区-简介

 

吐鲁番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地处天山东部山间盆地,

吐鲁番地区

总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吐鲁番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兰新铁路、国道312线横贯东西,南疆铁路、国道314线纵贯南北,吐—乌—大及托克逊县—乌鲁木齐高速公路均建成通车,是内地连接新疆、中亚地区及南北疆的重要通道。吐鲁番地区成立于1975年,辖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26个乡镇,总人口60万,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回、蒙、哈等36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7.1%,汉族占总人口的22.9%。吐鲁番是新疆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

吐鲁番地区自然条件独特,资源富集,主要有三大优势资源:一是光热资源丰富。盆地内干燥少雨,日照充足,无霜期达270天,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使这里盛产葡萄、哈密瓜、长绒棉、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是新疆著名的瓜果之乡。二是矿产资源种类繁多。现已探明65种矿产,石油、天然气、煤炭、黄金、铁、铜、芒硝、花岗岩、钾硝石、钠硝石、硼润土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是一个天然聚宝盆。三是旅游资源丰富。吐鲁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新疆著名的歌舞之乡。全地区有国家3A级景区6家,5A级景区1家。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3处、有价值文物点179处。旅游资源之富集居新疆第一,在国内也非常突出。

吐鲁番地区-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吐鲁番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在北纬41°12′--43°40′

吐鲁番地区

,东经87°16′--91°55′之间,东临哈密,西、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和硕、尉犁、若羌县毗连,北隔天山与乌鲁木齐市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奇台、吉木萨尔、木垒县相接。地区南北宽约240公里,东西长约300公里,土地总面积69713平方公里(低于海平面的面积为2085平方公里),占新疆土地总面积的4.2%。行政公署设在吐鲁番市,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83公里。

地势地貌

吐鲁番地区是天山东部的一个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

盆地西起阿拉山沟口,东至七角井峡谷西口,东西长245公里;北部为博格达山山麓;南抵库鲁塔格山,南北宽约75公里。

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在这里发现了远古时期的鱼类和恐龙化石,证明这里曾是一片大海,由于地壳运动,逐渐变为陆地,盆地开始形成。吐鲁番盆地经历了地质年代的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第四纪,是一个逐渐凹陷的古老盆地,特别是在距今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盆地北缘的博格达山急剧上升,而盆地南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山上升幅度较小,两山之间断裂陷落,最终形成了北高南低、西宽东窄的不对称盆地。中部有火焰山和博尔托乌拉山余脉横穿境内,把本地区分成南、北两半。盆底艾丁湖水面,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国最低的盆地,在世界上也仅次于低于海平面391米的约旦死海,为世界第二低地。鸟瞰吐鲁番盆地,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以艾丁湖为中心,呈环状分布的地形,由三个环带组成。最外一环由高山雪岭组成,北面横亘着博格达山,高耸入云,终年白雪皑皑;南边有库鲁塔格山;西面有喀拉乌成山;东南有库姆塔格山;可谓四面群山环抱。盆地中环是长期以来山岭风化剥蚀,由流水搬运下来的戈壁砾石带。盆地的第三环带是最具生命力的、诱人的绿洲平原带。这里大部分属于山倾斜平原,堆积着大面积细土质冲积物,

吐鲁番地区

因火焰山横卧在盆地中央,使潜水位抬高,在山体的南北缘形成一个溢出带,造就了南、北两部分绿洲,成为吐鲁番盆地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基础。吐鲁番盆地山区面积为9850平方公里,平原面积为59863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吐鲁番地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但又极端干燥,降雨稀少且大风频繁,故有“火洲”、“风库”之称。这里全年日照时数为3000-3200小时左右,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多1000小时左右,太阳年辐射量139.5-150.4千卡/平方厘米,比同纬度的华北、东北地区多15-20千卡/平方厘米,仅次于青藏高原。全年平均气温13.9℃,高于35℃的炎热日在100天以上。夏季极端高气温为49.6℃,地表温度多在70℃以上,有过82.3℃的纪录。当地素有“沙窝里烤熟鸡蛋”、“石头上烤熟面饼”之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28.7℃;日温差和年温差均大,全年10℃以上有效积温5300℃以上,无霜期长期达210天左右。由于气候炎热干燥,这里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仅有16.4毫米,而蒸发量则高达3000毫米以上。

吐鲁番地区-优势资源

 

一是光热资源丰富,盆地内干燥少雨,年降雨量16毫米左右,年蒸发量3600多毫米,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10℃以上有效积温5300℃以上,无霜期达210天。优越的光热条件和独特的气候,使这里盛产葡萄、哈密瓜、长绒棉、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

二是矿产资源种类繁多。现已探明65种矿产,石油、天然气、煤炭、黄金、铁、

吐鲁番地区

铜、芒硝、花岗岩、钾硝石、钠硝石、硼润土等矿产储量大、品位高、极具现实开发价值和潜力。其中,石油总资源量为15.75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650亿立方米,吐哈油田年原油生产能力300万吨,去年生产155万吨,天然气10亿立方米。钾硝石、钠硝石是我国仅有的硝酸钾、硝酸钠资源,为世界第二大钾硝石、钠硝石矿产地。全地区煤炭资源远景储量1340.97亿吨,年开采量110万吨。吐鲁番地区花岗岩储量大、成色好。目前,全地区年生产荒料2万多立方米,加工板材31万平方米,“鄯善红”已成为全国名牌产品。

三是旅游资源丰富。吐鲁番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3处,有价值文物点189处。旅游资源之丰富和集中居新疆第一,在国内也非常突出。

吐鲁番地区-民俗文化

 

吐鲁番是维吾尔族文化两大中心之一。吐鲁番生活着35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69%,民族风情浓郁。在音乐、舞蹈、服饰、礼仪、宗教和生活习俗、建筑风格等各个方面,都独具魅力。吐鲁番人热情奔放,能歌善舞,纳孜库木、麦西来甫、吐鲁番木卡姆……唢呐声声,鼓声咚咚,男女老幼,边歌边舞,创造了浓郁多彩的民俗文化。

吐鲁番地区-历史沿革

 

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六七千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

吐鲁番地区

当时人们以狩猎、采集为主。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农业为主,并渐渐在吐鲁番盆地定居下来。据《史记》的记载,生活于吐鲁番盆地一带的土著居民是姑师人。他们在吐鲁番盆地上建立了姑师)后称车师)国、狐胡国、小金附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西汉时期,中国北部的匈奴控制着西域大部,并不断侵扰汉朝。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西域各国,以断匈奴的“右臂”。“姑师”之地是开辟西域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由此,西汉王朝与匈奴对“姑师”展开了长期的反复争夺。

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汉遣将军赵破奴及王恢率骑数万克楼兰,破姑师。姑师改称车师,臣属于西汉王朝。车师以博格达山南北形成车师国。不久,匈奴又控制了车师。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9年),汉以匈奴降将介和王成娩为开陵侯,率楼兰国兵击车师,匈奴遣右贤王率数万骑救援,汉兵败归。汉征和四年(前89年),汉又派开陵侯率楼兰等六国兵共围车师,车师王投降汉朝。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匈奴重新占领车师,派四千骑兵在此屯田。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汉朝与乌孙联兵从东西夹击匈奴,车师屯田匈奴兵惊惧逃走。车师又属汉。之后车师王与匈奴联姻,汉又失车师。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汉侍郎郑吉率兵攻占车师交河城,派驻士兵300人屯田车师。匈奴派兵再次争夺。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汉放弃车师。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内乱,匈奴日逐王率众降汉。车师之地随之归属汉朝。这五次重大的车师之争,史称“五争车师”。西汉在统一西域的同年(前60年),在西域设立都护府,郑吉为首任都护。从此,西域归入汉朝版图。车师归汉后,汉“分以为车师前后王及山北六国”,把原来车师人的领地按地理形势划分为八国,其中车师前国在博格达山南现吐鲁番境内。《汉书、西域传》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今吐鲁番市交河故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去长安长八千一百五十里,户七百,口六千五十,胜兵千 八百六十五人”。到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车师前国已全部吞并了吐鲁番境内诸国,交河城成为吐鲁番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汉朝在车师前国设置戊已校尉,驻交河城,掌管西域屯田事务。汉咸帝阳朔四年(前21年),戊已校尉移驻高昌壁(今吐鲁番市高昌故城)。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后,匈奴反汉围攻车师,匈奴与汉朝又反复争夺。戊已校尉随之几经撤回、恢复。东汉安帝延光二年(123年),西域长史班勇率兵五百出屯柳中(今鄯善县鲁克沁),攻克车师。124年,复置戊已校尉。晋朝,车师前国归晋,晋朝戊已校尉仍设在高昌。西晋灭亡后,凉州(今甘肃武威)形成了张氏割据政权。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前凉王张骏攻占高昌,擒获叛将戊已校尉赵贞,始置高昌郡,立田地县。隶属沙州(今甘肃敦煌)。东晋太元元年(376年),前秦符坚灭前凉。高昌郡属前秦、隶属凉州。东晋太元十年(386年),奉命西讨龟兹(今库车)的前秦大将吕光入破伊吾关、攻占凉州,建后凉。高昌、车师前国属后凉。公元394年,吕光遣其子吕覆为西域大都护、镇守高昌。东晋安帝隆安一年(397年),沮渠男成推后凉建康(今甘肃酒泉西南)太守段业为大都督,凉州牧,建康公,改元神玺,占据高昌。东晋隆安四年(400年),李高建立西凉,在高昌设郡。车师前国臣属西凉。东晋义熙八年(412年),沮渠蒙逊建立北凉。公元420年,北凉主沮渠蒙逊攻灭西凉,高昌易主北凉,车师前国向其称臣。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灭北凉,阚爽自立为高昌太守。北凉残部西奔鄯善(

吐鲁番地区

今若羌县境)。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北凉残部在沮渠无讳的率领下,攻占高昌,于翌年改元承平,号凉王。并西攻车师前国。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车师前部王伊洛随魏军西征,留子歇守国。沮渠安周与柔然联兵围攻车师前国交河城,车师兵败,西奔焉耆,车师前国亡。北魏和平元年(460年),柔然灭高昌,册立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城为国都,建立了一个汉族地方王朝。高昌城成为吐鲁番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阚伯周开始,吐鲁番进入高昌王国时期。魏文帝太和五年(481年),高车首领阿伏至罗立张孟明为高昌王。公元496年,高昌人杀张孟明,另立马儒为王。公元501年,马儒内徙,高昌旧人恋土,不愿东归,遂杀马儒而立麴嘉为王。麴氏高昌王国,曾先后依附于柔然、高车、突厥,臣服于北魏、西魏、周和隋,并受其册封。王国建置为郡,县、城制,县下设乡,乡下设里。唐灭高昌时,高昌王国有交河、田地、南平3郡;白苏、永安、无半、盐城、柳婆、始昌、林、新兴、龙泉、安昌、酒泉、威神、横截14县;高宁、临川、宁戎、永昌、诸城、笃进、东镇7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高昌叛唐,投西突厥,阻断西域通道。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灭高昌,高昌王国结束了180年的历史。

公元640年,唐派吏部尚书候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师伐高昌。平定高昌后,设西昌州,改为西州,实行县(乡)、里制,下辖五县。高昌县、柳中县、交河县、天山县(今托克逊县境内)、蒲昌县(今鄯善县境内)。唐置西州的同年,设安西大都护府于交河城,以乔师望为首任安西都护兼西州刺史。安西大都护府领辖22个都督府,118个州。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安西大都护府迁至龟兹。唐永徽元年(651年),复撤回西州。唐显庆三年(658年),再次迁龟兹。西州改置为西州都督府。唐龙朔二年(662年),吐蕃军队进入西域,开始了与唐长年的西域争夺。唐咸亨元年(670年),吐蕃与西突厥联兵攻陷西域十八州,唐放弃安西四镇,退守西州。唐昌元年(689年)安西大都护府复移至西州。唐长寿元年(692年),又迁于龟兹。唐开元二年(714年),唐置天山军于西州境。唐天宝元年(742年),改西州为交河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又恢复西州原建置。唐贞元六年(790年),吐蕃与回鹘争夺北庭(今吉木萨尔),吐蕃占北庭。随后,攻占西州。吐蕃 与回鹘对西州进行了长年反复的争夺,最终回鹘控制了西州。

唐咸通七年(866年),北庭回鹘仆固俊克西州,建立以高昌为中心的高昌回鹘王国,国都高昌城。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高昌回鹘先后臣属于辽、宋、西辽。元太祖四年(1209年),高昌回鹘杀西辽派驻高昌回鹘国的“国监”,归附蒙古。高昌回鹘王国称为畏兀儿王国,保留亦都护王治。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成吉思汗分封诸子,高昌亦都护保持原辖地。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于畏兀儿地置断事官。1275年,察合台汗国汗都哇与海都联兵反元,率兵十二万,围攻火州(高昌故城)长达六个月。畏兀儿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将其女送于都哇,叛军解围而去。之后,都哇又围攻火州。火州陷落。火赤哈儿的斤退守哈密力,哈密随之攻陷。火赤哈儿的斤战死,其子纽林的斤率部东奔甘肃永昌。高昌回鹘王国名存实亡。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在畏兀地初设提刑按察司,1281年撤销。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交钞提举司,专理至元钞发行和管理。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设火州宣慰司,掌管军民事务。元大德三至六年(1299-1302年),都哇控制了火州。元大德十年(1306年),海都之子察八儿向元朝投降,叛乱告终。火州归元朝直接管辖。至顺元年(1330年),元朝复立总管府于火州。元末,吐鲁番分为柳城、火州、吐鲁番三部,皆设万户府达鲁花赤,吐鲁番地名第一次出现。

元至正七年(1347年),东察合台汗国攻占吐鲁番、火州、柳城。吐鲁番、火州、柳城臣属东察合台汗国,并朝贡于明王朝。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吐鲁番地面也密力火者吞并火州、柳城,称王。王都安乐城(今吐鲁番市东郊安乐故城)吐鲁番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始在现今的吐鲁番市形成。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阿黑麻在东察合台汗国东部的吐鲁番称汗,建都吐鲁番(安乐城)。明隆庆四年(1570年),叶尔羌汗国占领吐鲁番,吐鲁番属叶尔羌汗国。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准格尔汗国曾一度控制吐鲁番,与清朝反复争夺。清雍正十年(1732年),准格尔进攻吐鲁番,额敏和卓不敌,率部八千余人迁入甘肃瓜州(今甘肃安西)。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平定准格尔,吐鲁番属清王朝。1756年,额敏和卓率部迁回鲁克沁(今鄯善县鲁克沁)。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封额敏和卓为郡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置辟展(今鄯善县城)办事大臣及同知,隶甘肃布政司。建吐鲁番六城:辟展(今鄯善县城)、吐鲁番城(今吐鲁番市东南)、鲁克沁、色更木(今胜金)、哈喇和卓、托克逊。办事大臣驻辟展。设办事大臣后,吐鲁番实行军府制与扎萨克制并行,扎萨克由郡王担任。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设辟展巡检。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辟展办事大臣改为吐鲁番领队大臣,及同知,移驻广安城(今吐鲁番市老城),行政中心移至今吐鲁番市。清同治九年(1870年),浩罕汗国阿古柏侵占吐鲁番、辟展、托克逊各城,在各城建回城。清光绪三年(1877年),

吐鲁番地区

清收复吐鲁番、辟展、托克逊。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吐鲁番直隶厅成立,辖今吐鲁番、鄯善、托克逊范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辟展巡检改置为鄯善县,隶属吐鲁番厅。民国时期,扎萨克制废弃。

民国初年,吐鲁番地区仍沿袭清建置。民国二年(1913年),吐鲁番直隶厅改置为吐鲁番县,辖今吐鲁番市、托克逊县范围。同与鄯善县隶属迪化道(今乌鲁木齐)。民国九年(1920年),吐鲁番县、鄯善县属焉耆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公署改为县政府,县知事改为县长,县下设乡,改乡约为农官。民国十九年(1930年),置托克逊设治局。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推行县、区(乡)制。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置托克逊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后,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县先后隶属迪化行政区,迪化专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国民党政府推行乡(镇)、保(甲)制。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吐鲁番县共有3镇、9乡、68保、795甲;鄯善县2镇、5乡、24保、196甲;托克逊县1镇、3乡、20保,120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月25日、26日新疆国民党通电起义,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县和平解放。1950年,三县废除保(甲)制,建立人民政权,实行区(乡)、村制。1950年,三县共划区12个、乡48个。吐鲁番县辖区5个、乡16个。鄯善县辖区4个、乡16个;托克逊县辖区3个、乡16个。1950年至1957年,三县隶属迪化专署(后改为乌鲁木齐专署)。1958年,改区(乡)制为社(镇)、队制。1958年至1969年,三县属自治区直辖县。1970年至1974年,吐鲁番县、托克逊县隶属乌鲁木齐市。鄯善县隶属哈密地区。1975年7月,吐鲁番地区成立,辖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县,共有镇3个,公社17个,园艺场2个。吐鲁番县辖镇1个、公社7个、园艺场1个;鄯善县辖镇1个、公社6个、园艺场1个、托克逊县辖镇1个、公社4个。1984年,全地区推行乡(镇)、村制。同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吐鲁番县改置为市。现吐鲁番地区辖吐鲁番市 、鄯善县、托克逊县。共有镇10个,乡15个,民族乡1个,街道办事处2个。吐鲁番市下辖老城路办事处、高昌路办事处,七泉湖镇、大河沿镇,亚尔乡、艾丁湖乡、三堡乡、二堡乡、葡萄乡、胜金乡、恰特喀勒乡。鄯善县下辖鄯善镇、鲁克沁镇、连木沁镇、鄯善火车站镇、七克台镇,东巴扎回族乡、辟展乡、达朗坎乡、迪坎乡、吐峪沟乡。托克逊县下辖托克逊镇、库米什镇、克尔碱镇,夏乡、郭勒布依乡、伊拉湖乡、博斯坦乡。

吐鲁番地区-行政区划

 

吐鲁番地区辖1个县级市(吐鲁番市)、2个县(鄯善县、托克逊县)。

吐鲁番地区   面积69620平方千米,人口58万人。
吐鲁番市   面积13690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邮编838000。
鄯善县    面积39759平方千米,人口21万人。邮编838200。县人民政府驻鄯善镇。
托克逊县  面积16171平方千米,人口11万人。邮编838100。县人民政府驻托克逊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吐鲁番地区-前景目标

 

[吐鲁番地区“十一五”奋斗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0.47亿元,年均增长16%;固定资

吐鲁番地区

产投资力争突破4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6亿元,年均增长16%;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10.56:67.87:21.57调整为6.46:75.37:18.1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2200元,年均增长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18元,年人均增加270元。

[2006年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133亿元,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长7%;第二产业增长15.15%;第三产业增长15.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28亿元,增长20%,地方属财政收入增长16.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2亿元,增长12.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70元,达到3938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05‰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