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cc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4:56:22
纪念毛泽东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他是人民大救星

  曾几何时,这首歌作为主旋律,每天响彻祖国上空,伴随着疯狂的政治热情和僵化的造神活动,它引起许多有识之士和无数善良百姓的反感。十月雷鸣,风驰电掣。英灵魂归天国,伟人走下神坛,阳光与阴霾交替,赞誉和诽谤齐来;今天,当我们静下心来,再听这首歌,心中竟说不出的感慨。

  寒来暑往,春去冬至,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只有这首歌最能反映气候的变迁。小小的载体承担着太大的负荷,只因为它联着一个惊天动地的名字----毛泽东。

  毛泽东走了。1976年的9月9日。

  临走时他对身边人说: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了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打进北京,总算进了紫禁城,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得不好,后代怎么办,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毛泽东的预感是正确的,古人可以盖棺定论,惟他不行,因为他改变了中国,波及东方,影响到世界。这份沉重而丰厚的遗产,古老而年轻的中国太难以完全接受。在他死后,一场思想的地震迅然爆发,理智的反省愤怒的批判夹杂着无中生有的造谣,那么激烈、那么动荡、产生了至今还在扩散的灾难性后果。

  一份《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作了权威性评价,并被认为是党在指导思想上拨完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然而,历史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昏暗迷茫的海面上决议并没有起到灯塔的作用,反而使人们的认识更加混乱。在反对者口中,他是独裁、暴君的代名词;在拥护者心里,他是领袖、导师、大救星。在官方媒体上,他的名字被低调处理,他的思想被抽象肯定。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个事件,一种利益。

  一个事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1945年7月,延安窑洞里,一位民主人士问共产党怎样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兴亡周期率,毛泽东沉吟良久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就是民主。也许从这一天起,也许更早的时候,毛泽东开始尝试他领导下的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跳出这历史怪圈的各种努力。进京前夕,他对身边战友说:今天是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但是,因为胜利,共产党内农民意识抬头,一些功臣开始自傲,贪图享受;而在党外,失败的阶级并不甘心,各种非无产阶级利益也寻找它们的代理人。面对这一切,毛泽东保持高度的警惕。他毅然处决了腐化变质的昨日功臣,掀起了三反五反,展开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而当这一切收效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并渐感阻力时,他中流击水,排除一切干扰,以前所未有的果断手段,发动了无产价级文化大革命。

  千秋功罪,后人评说。对于这场运动,虽然决议作出彻底否定的结论,但历史必将以自己固有的规律真正从辩证法意义上扬弃它。而当我们再次认识它时,会注意以下区别:疯狂和理智的区别,手段和目的的区别,全局和阶段的区别,主观和客观的区别。历史不钟情失败者,因为有太多不合理因素注入,文革不可挽回地失败了,但历史也不掩没探索者的努力。当我们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不能不佩服毛泽东关于警惕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远见;面对层出不穷的贪污腐败,不得不同意关于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的论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翻译成新世纪的的话语就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反对官僚主义和腐败。当然,由于认识不同,实施的手段不同,取得的结果也不同。站在新世纪的制高点,重新审视那场曾令全民族疯狂投入的运动,就会发现仅仅一个“十年浩劫”来否定它,是多么的浅薄和不负责任。只有认真打开仔细阅读,才会发现它的闪光点、阴暗面,才不会再去嘲笑它,就像不会嘲笑自已婴儿时学步的幼稚那样。

  一种利益: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究竟代表谁的利益?

  在这个社会中,还有金钱,还有财富,还有分工。如何让社会比较公平公正的发展,如何保证劳动者利益,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进行了不懈尝试。他提倡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他号召组织起来共同富裕走集体发展的道路,他普及教育,让穷人的孩子进学堂,他指示把医疗工作重点放在农村,让庄稼汉子也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当然,这一切不能算成功,其中有失误和教训,不过,他利益的出发点始终站在工人农民的立场上。而为不幸的是,在执行过程中,他触犯了权利阶层和知识分子的利益,而后者掌握着社会基本话语权,以至于他死后多年,一个不真实的毛泽东在中国大地以各种版本流传。

  文革迫害老干部,这是许多人对毛泽东的指控之一。不错,文革发动,风暴骤起,许多干部受到不正确冲击,但暴风雨过后,毛泽东冷静下来,一大批干部陆续得到“解放”。“二月逆流”的不提起,陈毅追悼会的参加,林彪集团的清算,标志初期疯狂已经得到初步控制和改正,而且,在毛泽东计划里,一斗二批三改,一些措施只是作为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他的本意只是让当权者受到灵魂上的触动、思想的洗礼。让他们和工人农民的距离近一些。然而,让干部放下架子、走出机关,走进工厂,走进农民劳动的地方,这很扫了一些人斯文,以至于文革后把这地方诅咒为“牛棚”。殊不知,这牛棚正是农民祖祖辈辈劳动生息的地方。火猛烈,烧死者稀;水温柔,溺毙者众。毛泽东对干部近乎苛刻的冷酷,真正成为他制度下的牺牲品虽有,却不多。倒是今天,由于财权物权人权集中在一个人手里,干部权力无限膨胀,劳动者监督由于生存饭碗威胁而成为一句空话,失去的干部不可胜数。刑场上,高墙里,女人的裙子下,国外的避风港中,每时每刻,这支贪污腐化醉生梦死的队伍都在扩大。如果再联想一路哭和一家哭关系,当对毛泽东的残暴有新的理解。

  毛泽东时代人民不自由,又有反对者呐喊。有张志新在,有被委屈的知识分子在,这一条似成铁证,然而事情的另一面是:在毛泽东时代,普通的工人农民对国家大事不敢过多议论,却可以直言上司的对错是非,因为他们有劳动饭碗不被剥夺的自由,有罢工示威大字报的自由,这和今天某些公民敢在互联网上指点江山、特定场合激扬文字,却不敢对直接上司说个不字成鲜明对照。他们不敢为自已争取国家法定的休息和其它权利,不敢在野蛮专横的执法者面前指责其作风粗暴,他们会在老板逼迫下跪下双膝,会拿生命作赌注去钻入随时会倒塌的煤窑,也许他们懂得不饿肚子的自由比其它的自由更重要!两个时代的自由各有利弊,有一天它们走向融合,这才是真正的社会进步。

  毛泽东闭关锁国,这也是某些人罗列毛泽东罪证之一。说这话的先生们似乎忘记了历史,正是帝国主义封锁了对中国经济往来的铁门,毛泽东才被迫采取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留下港澳,也留下了一个连接西方的窗口;另辟蹊径,他在第三世界找朋友;灵活机动,他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中国走向世界,成为联合国大家庭一员,正是毛泽东时代最成功的一笔。

  毛泽东不懂经济,又有某些人对毛泽东发出嘲笑。这笑声好熟悉,当年毛泽东接手中国,领土四分五裂、人民流离失所、经济牛拉木犁,西方有人曾发出冷笑,预言仅一个吃饭问题共产党几个月就垮台。几十年过去,当他撒手人寰时,原子弹、氢弹凛然守护着国门,卫星在太空傲视着地球,中国已由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大国。虽然农民的利益得到损害,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时有发生,但是,当我们允许改革可以摸着石头过河,为什么不对毛泽东摸索中的偏差和失误多一些宽容呢?

  成也革命败也革命。毛泽东的一生,和中国革命紧紧相联。依靠革命,他成功地建立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依靠革命,他迅速荡涤了旧世界留下的污泥浊水、并建立了一个初步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然而,由于对革命动荡时期的无序和破坏力估计不足,造成了一些失误、一些遗憾、一些败笔。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姑且还用这个词)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无产阶级专政去建立一个制度---包括法制,把无限的不加约束的个人权利,把一个集团一个政党的权利,统统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如此,真正的民主才能到来,中国共产党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兴亡周期率。

  毛泽东走了,他把遗产留给中国,却也留下病变的根源。可是,在某些人眼里,对这病源视而不见,却抓住一些枝节问题任意扩大化,或无中生有进行人格上的攻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卑鄙、一种可怜。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自古公道在民间。在下岗工人心里,在种田农民心里,在出租车司机和年近花甲老人的心里,在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心里,还在怀念这位为人民带来幸福和解放的伟人。纪念毛泽东,他们不是想回到过去比较贫困的生活,而是怀念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怀念干部作风和社会风气都比较良好的传统,怀念吐气扬眉声振世界的国威。随着时间流逝,这种怀念会越来越强烈。如果说当初文革中唱《东方红》还有一丝不满和无奈的话,那么现在《东方红》再次响起,则更多是他们心声的自然流露:

  毛主席 爱人民
  他是我们的带路人
  为了建设新中国
  领导我们向前进

                              2003、12、26 
 

认识毛泽东


    一年一度秋风劲。
    又到了九月。九月九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九月十日,中国教师节产生。也许有意,也许无意,这看似偶然的巧合传递出的信息那么迷蒙也那么耐人寻味,以至朦胧中模糊了我们本该清醒的认识。

    像一面镜子,浓缩着历史;像一把钥匙,启迪着未来。毛泽东,己成为解读今天的关键。
   
    走过八九年动荡之夏,阅尽了东欧社会主义大厦倒坍,回头审视当年对毛泽东的评价,也许会得出不同的认识。

    认识毛泽东,首先是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必由之路。鸦片战争失败,帝国主义列强扑来,经济被掠夺、主权被践踏、人民被奴役,苦难沉重的中华民族一次次选择以屈辱、失败和无数仁人志士的流血告终。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从农民工人饥寒交迫的期盼中,从俄国邻居革命胜利的曙光里寻到了出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二十八年浴血奋战,才有了天安门前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别说历史没有给蒋介石机会,孙中山曾给他留下大好政治舞台;别说日本侵略帮助了共产党,利用民族矛盾转嫁阶级矛盾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国民党愚蠢地失掉了最好的历史契机。选择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智慧,这智慧是从生活经验切身利益而不是从教科书或宣传中获得;选择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智慧,这智慧是从一次次失败教训而不是个人权威权术迷信中获得。一半是天命,一半是人意,历史必然性就是这样通过偶然为自已开辟了道路。

    认识毛泽东,也是重新认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胜利后,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帝国主义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执政党下一代身上,被推翻的剥削阶级也不甘心失败企图在共产党内寻找代理人。这一切当年我们曾不是那么理解,今天再读才知不是杞人忧天。时间的魔法证实了毛泽东的英明。他推行乡村合作化和城市公私合营,他提出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他试图在思想上、文化上、风俗上对人民展开一场触及灵魂的大革命。虽然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他却提出了问题,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经验和启示。他是一位伟大的实践家。

    世界没有完人。

    毛泽东有错误。他有时急躁冒进,对经济规律不熟悉使国民经济遇到暂时和局部困难。尽管他发现错误后主动改正,尽管没有前人成功经验可借鉴,尽管他是在旧中国一穷二白基础上起步,尽管有帝国主义封锁的严峻性和侵胳威胁的紧迫性,尽管他逝世前中国己经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重工业基础和有了长足进步的国防与科技,尽管已经从四面楚歌突破并步入联合国大家庭,尽管直到改革开放年代我们还在享受他植树的余荫;毕竟错误使中国付出了代价,包括一些人的生命。

    毛泽东有错误。虽然他预见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却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一次次大规模政治运动,他把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交给群众,却对尾大不掉产生出的无政府状态破坏的严重性估计不足;他和一切妨碍社会主义发展的力量作不调和斗争,却不知道突破口在哪里;他提出民主集中制,却无法解答集中下的民主怎样实行;他看到了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虚伪性,却没有注意其先进的形式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可以拿来为无产阶级服务。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留下了前所未有的东西,也以失误和不足为它的发展留下遗憾。他给人民带来了共产主义憧憬和向往,却也留下了种种认识上的误区。他为中国共产党走出历史怪圈进行了不懈努力,却也为她进一步政治改革留下了难以言说的困难。

    不管怎样,他都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的历史是上个世纪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他的生命和中国人民的命运休戚相关。他有缺点,却不是为个人和子女谋私利,他打倒了一些人,却没有一个私敌。他的错误是马克思主义者摸石头过河的错误,是中国共产党前进中的不足。

    毛泽东走了。走上了天国,走下了神坛,走进了人民的心里。人们爱他,尊敬他,甚至不忍谈到他的错误,这并非健忘和失记,也不仅他遭受了不应有的诬蔑和攻击,而是因为一种危险,为毛泽东热爱并保护的普通老百姓遇到的另一种危险:贪污腐败愈演愈烈,贫富差别愈拉愈大,劳动生存权利日趋艰难,不公平不公正随处可见,改革和开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

    抬望眼,乱云飞涌。

    毛泽东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基本解决了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也因上层建筑中某些因素的作用留下弊病,比如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管理体制上的权利经济。改革伊始,以按劳分配为切入点、以市场经济为突破口,中国又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可是上层建筑的消费岂能让经济基础买单?未几多时,按劳分配走向按能量按权利按职业按腐败程度分配的晕旋怪涡。价格的双轨拉出了人格的分裂,企业自主权的加强成就了官僚的独裁,改革成了裁员,饭碗成了观音寺中的紧箍咒,昔日并不太名符实的主人于今更战兢兢戚戚然,彻底成为劳动的工具。一场旨在实现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和利益调整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扩大和稳定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革命却由于劳动者的劳动权被大规模剥夺正跌跌撞撞磕磕碰碰陷入重重危机。市场在扩大,富翁在产生,腐败在繁殖,犯罪在横行,失业在增多,民心在摇动;公有制经济节节衰退。改革前进一步都是忧喜参半,巨大的成就里包含众多的问题与矛盾。

    沧海横流,方想起中流砥柱。在这个时刻,在苦人儿手捧录取通知书交不起入学费的时刻,在血吸虫复活农村合作医疗荡然无存的时刻,在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自已前途更无保障的时刻,人们更加怀念毛泽东,也想重新认识毛泽东。如何以毛泽东的旗帜指导改革开放,如何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精神文明,如何保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活力,如何处理少数人富裕和共同富裕关系,如何铲除腐败和官僚主义,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真正社会主义!

    就像长夜,黑色里盼着启明星。

    人类激动的天性是否只能靠私欲满足?更深层次上它关系着历史发展的动力。

    从范仲淹的忧乐天下,到马克思的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无产阶级自已,再到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明的成果一脉相承。毛泽东思想,是其集大成者,是人类思想、文化和智慧在社会科学方面的高峰。时代在发展,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超越的条件。但这种超越,是理智的反思,是科学的批判,是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对历史条件的尊重。这里,不得不注意避免一种无用功:在根本问题上不作反思却纠缠于枝节细末;甚至,由于利益需要吸收了本该在社会发展中抛弃的东西,却抛弃了对人民大众有益的且将为历史辩证法证明的精华。

    九月九日,毛泽东走了。

    九月十日,教师节来了。

    历史似乎翻开了新的一页,历史实际上还是昨天的继续。莱特兄弟在北卡罗来纳州第一次试飞,尽管仅仅持续了12秒钟,但对整个人类来说却是开天辟地的。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尽管带有悲剧色彩,却是另一艘飞船掣入万里蓝天的序幕。


                             2004.9.6

 

学习毛泽东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
    下午四时。山肃穆,水呜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空,响着一个悲痛的声音。
    《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中说:毛泽东主席的逝世,对我党我军和我国各族人民,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风云突变,天地失色,四海翻腾,五洲震荡,经过近三十年风风雨雨,中国人逐渐感悟到“损失”字面后的沉重。

    把灾难深重四分五裂的民族领上独立自强之路,却也在探索的过程中留下了疑惑、困难与荒唐,给平民阶层带来了平等与幸福的向往,却也在部分知识分子和干部心灵深处留下创伤;带来原子弹、卫星和龙的传人在世界的威望,却也留下了三年饥饿和生活物资“暂时性短缺”。(1)
   
    五七年反右,有些人得到了应该得到的教育,也伤了一些天真善良赤子之心。
    六一年灾荒,不像别有用心之人形容赤地千里,那饥饿确也永世难忘。
    六五年文革,虽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一次破天荒尝试,但因破题的霹雳、方式的粗放与某些政策的左倾而放缓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彭德怀,
    张志新,
    太平湖畔老舍绝望的灵魂……

    历史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穿透血与火的阵痛,他们还是缅怀自已的伟大的导师和领袖。这不仅因为他们懂得这些失误无法比拟毛泽东的巨大功勋和得与失、大与小的辩证法,而是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取得一定进步的今天社会,缺少了一种精神,毛泽东时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

    从延安窑洞,从井冈山,甚至更早些时候,这位从韶山冲走出的农民儿子,就把农民和工人的利益刻在脑子里,镌在党的旗帜上。他以自己的行动净化了党和政府的灵魂。抗美援朝,支持儿子上前线,困难关口,同人民一起忍饥挨饿渡难关。他有子女亲属,从不为他们谋私利,他有对手政敌,也不是因为个人利益。即使晚年发动文化大革命,他思虑的焦点也是如何保护多数人利益,防止权利演变为欺压人民的工具。虽然可以以目的和效果统一的原则相指责,虽然历史还要对那场运动再作辩证总结,但人民明白:那个一九四九年天安门城楼高喊“人民万岁”的人,他的一生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服务是他思想的灵魂。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3)

    从毛泽东时代走来的人知道,那时也有特权,也有腐败,也有种种这般那般不如意,可社会风气却是中国历史上相对较好时期,而这种良好得益于较和谐的干群关系。逢年过节,入贫困户嘘寒问暖,刮风下雨,到普通人家查看灾情;干都的心和群众的心基本是连在一起的。虽也有较好的住房条件、较高的工资待遇,但毛泽东总是把这差距定位在人民能够谅解的范围内,并时时加以限制、警惕扩大。他让干都到工厂到田间和群众打成一片,而不允许其飞扬跋扈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他不会选拔干部只惟文凭而不问对群众感情,他不会拿公款让干部以考察的名义国外去灯红酒绿。因为他明白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人的活动,必须赢得人民真心实意地拥护。这与精英们政治领域标榜人权人性而经济领域又以“效率”对之恣意践踏的随意性作法恰恰一种鲜明对照。如果还用鱼水关系的比喻,那时的水质较少污染,清澈如许,随着文明的进步,资本废气不断排入,已经到了鱼儿不堪忍受的地步。“模范不模范,从东往西看,东头吃烙饼,西头喝稀饭”,当年赵树理批评的东西已经成了今天的光荣,只不过烙饼换成了美女洋房名车人民币。

    红袖上读一篇文章,很代表部分人看法。(4)它把民间“毛泽东热”归结为老年人“怀旧”和渴望安定的心理折射;年轻人是受主流媒体的片面宣传不切实际神化的蒙蔽。这种把自己超脱人群之外对同一现象用不同标准解释的观点不仅在逻辑上站不住脚,而且也经不起事实的检验。众所周知,自思想解放运动以来,官方的主流媒体并没有神化毛泽东,并且对他晚年的失误很不避讳的。(5)文章高估了宣传的魔力,以为仅凭《三大战役》、《大决战》、《长征》几部有限的电影和电视剧就可以把已经走下神坛并被曾遭妖魔化的毛泽东再拉回神坛,却忘了这些年其它的不切实际宣传遭遇了怎样的尴尬和嘲弄;文章也低估年轻一代,他们不保守、敢批判,是彷徨探索又最不信神的一代。而把老年人的怀念归结为怀旧则是有意无意抹杀了10年间国内外动荡风云影响下的反思、比较以及理性选择。

    中国人心底的毛泽东情结,并不意味着想回到过去的时代,他们知道生产力的发展是加速度的,经过三十年积蓄,任何情况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都要超越毛泽东时代,他们也知道历史不会倒退,不容假设,只是希望毛泽东所倡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再一次在今天发扬光大。可是精英们却恐惧地误认为这是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其实他们把自己生存的那片乌云当作了整个天空。就像不知道乌云外有万里蓝天一样,他们不知道对某些黑色的不满的背后是对无限光明的期待与相信,是对祖国对民族一腔赤诚的爱。

    抬头望见北斗星
    心中想念毛泽东
    每年的九月,天高云淡,人们来到首都北京,来到心中设的毛主席纪念堂前,把万缕情丝千种怀念百般心愿凝作花圈上的挽联:
    学习毛泽东

    学习毛泽东,学习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让农民有田种,让工人有工做,让劳动者把劳动权利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只要诚实,只要勤恳,便可以潇潇洒洒吐气扬眉,不必为下岗待业发愁,不必为权势者雷霆之怒担忧。释掉生命中一切异化重负,人性之花在和谐的社会主义中尽情开放。

    学习毛泽东,学习他为人民服务的教导。把医疗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放在工厂、放在最需要得到医疗保障的地方。不搞锦上添花,不搞富人俱乐部,降低吃人医疗费,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保障全体公民基本健康权益。让人民利益成为一切改革包括医疗改革的中心轴、生命线。

    学习毛泽东,学习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文化不再成富人的权利,贫家的孩子也可以读书,义务教育真正落实,高校产业化不再是宰人的刀。文明的进步是知识的进步,全民族文化的提高首先依赖于普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让希望工程见鬼去吧,社会主义不需要杯水车薪!

    我们需要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盼望一个超越毛泽东的毛泽东世界。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今日中国——另一个世界》这本书中是这样写道:从纯粹的意义上讲,对于几亿中国人民来说,他是导师、政治家、战略家、哲学家、—流诗人、人民英雄、家长,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解放者。

    的确,斯诺的话很中肯。他是导师,又是家长,尽管他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尽管他对工农大众有着朴素的近乎天然的无产阶级感情,尽管他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他身上或而流露出家长制的色彩。

    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遗憾。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成功后,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才是真正的生死关键。当从经典作家那里找不到标准答案时,毛泽东探索的目光更多受到了来自历史的影响。他看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治理国家的成功经验,却看不到其历史局限;他想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执政党摆脱周期性历史怪圈的法宝,却不了解绝对的权利产生绝对的腐败;他提出了干部权利需要群众监督,却忽视了真正的监督有赖于监督机制的完成;他提出了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却不知道此时法治已悄悄向人治滑落;而当览外,他正确认识到三权分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虚伪性与欺骗性,却不能充分认识它也具有相对的民主性和管理形式的先进性,在其生产方式中具有一定的自我解毒机能,甚至下意识地拒绝了这一洋为中用的机会。这样,当他摆脱不了人性的种种弱点(任何人也不能完全摆脱)而在马克思主义轨道发生偏离时,只有靠自己的人格力量去调整而得不到其它力量的纠正,他这种带有朴素情感和个人色彩的管理结束后,也为未来的中国留下一个不可测的变数。

    但是,毛泽东毕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解放者,他给用鲜血和生命选择他的人民带来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社会主义的平台,是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是国际歌里唱到的创造了人类世界要做天下主人的劳动群众的平台,是真正的自由民主与博爱的平台,是中华民族向明天起飞的平台。虽然有人以东欧和苏联的失败去嘲弄它,但嘲弄者只会被历史嘲弄,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实验,有多少是一次成功?(6)

    毛泽东走了。带着他的遗憾,带着他的担心,带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的爱,他走了。身后是万里江山和秋风萧瑟的九月。

    风吹起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7)

                       2005.8.23   
   

 

   注(1):有人把这种相对静止面上的短缺叫“暂时性短缺”,它是由生产力不发达或生产能力不足造成的,它会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逐步消失;与由于利润分配失衡造成的一部分消费者没有足够的购买力的“结构性短暂”相对应。后者与客观生产潜力无关,对贫困来说也许是永久短缺。
    注(2):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注(3):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注(4):《中国人心底的毛泽东情结  http://www.hongxiu.com/view/a/2005-8-12/817110.html  ;  
    注(5):曾写一篇《纪念毛泽东》,想收入红袖个人文集,已连续三年通不过编缉审核。就在今天,我收到了编辑来信。“朋友您好,我受编辑部委托,将《纪念毛泽东》这篇稿件退给您,这是很抱歉也很无奈的事情,退稿并不意味着您的文章质量或观点有问题,而是红袖作为一个文学网站,不得不如履薄冰以求生存,凡涉及敏感人物的稿件,无论观点如何都不能发,请谅解。”这封署名“编辑意见”的信我不知道编辑是谁,除了苦笑外还是苦笑。在我们国家,我不知道自己的领袖何时成了敏感人物。虽然信中说“无论观点如何都不能发”,但我还是在红袖上读到了这篇文章。
    一个普通文学网站已如此,何来主流媒体神化?主流媒体谈毛后期的文章并不少,但大多一种声音,更谈不上在神化。
    注(6):迄今为止的社会主义实验只选择了一种模式,但它并非只有一种模式。
    注(7):臧克家 《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