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 中国金融市场大变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1:32:21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世界上每年都有变化。从体制和市场环境,剧烈程度,金融体制来看,2006年可能出现剧烈的变化。我在银行也当过行长,那时候有一句歇后语,有网就有钱,有钱就吸收钱。2006年可能出现银行把存款往外推的情况,金融利用渠道不畅。
幼稚产业的保护期结束
2006年在中国显著大变革时期,主要表现几个方面。
第一,2006年11月中国银行业将遵循WTO条款,全面开放,加入世贸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业作为幼稚产业,它可以有一个保护期。五年时期今年过渡期结束了。
我们对于外资的限制在这个过渡期里面实际是两条:一个是地域;一个是币种。只能在几个城市做外币业务,或者做人民币业务。到2006年11月取消了,如果把这个时间观察更长一点会发现,加入世贸以来,金融界对外资有很多变化,加入世贸以前,金融界非常担心狼来了,非常恐慌,金融危机……加入世贸之后头一两年,头两三年,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市场上的份额不仅没有上升,还有下降。
主要原因是内资银行在当时扩张速度相对比较快。金融界充斥着比较乐观的气氛,我们内资银行有我们的优势,网点多,熟悉中国的国情,长期积累客户的基础。到了2005年出现非常重要的苗头,因为在局部主要城市比如上海、北京,大量外资银行可以做人民币业务,以前外资业务做人民币业务是跟随策略,中资银行做,他参与一点。
在2005年上半年,外资银行独立发起的人民币银行贷款,不用依赖内资银行的业务运作,而且外资银行的增长速度跟内资银行增长速度实现非常有趣的变化,在经历前三年、前四年增长下滑的基础上,到2005年开始,外资银行增长速度迅速加快。我的解释就是因为他们对于中国市场在遵循WTO的条款信心和政策框架方面有信心,经过早期这么一个情况之后看清形势了,所以他们进入速度明显地加快。大致给一个概念就是2005和2006年两年加起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加上入股、设分支机构总和相当于以前20年的总和,大致这个数字相差不会太大。开放在明显加速,当然2006年的速度会更快。
何时达到8%的资本充足率
第二个方面,在我们金融行业里边,我们天天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在2006年会出现,在2006年12月31日之前,中国的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实际上在1995年发布的商业银行法里边也有类似的要求,但是由于当时操作性的条款和绝大部分银行达不到8%的资本充足,《商业银行法》没有出台相应的细则计算资本充足率,达不到我就把风险多设计一点。
2004年4月,中国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资本充足管理办法,在2006年12月31日达到8%的资本充足。这一点讲起来好像很简单,实际对整个银行市场,金融市场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在中国银行所占有的支配资源是大部分。这可以解释目前市场大家很难理解的现象,我们叫做宽货币紧信贷。货币市场收益率连创新低,信贷市场生存起来非常难。大量的银行,特别是一些大型国有银行,辛辛苦苦地从分支机构吸收存款,一级级的,支行存到省行,省行存到总行,总行以倒挂利用货币。为什么?一个非常大的推动力就是资本充足。因为资本充足率等于资本金除以风险资产,只考虑信用风险,做最简单的标准法的测算。
我们看到很多银行,大银行和小银行,在大规模地吸收战略投资者也好,增资扩股也好,实际一个很大的推动力是扩大资本金。但是,即使考虑到工行、中行、建行的资本注资,中国银行业平均资本充足率刚刚5多一点,全国的平均。要达到8%这样一个资金接口大概还要补充。
我想说巨变的另外一个原因,另外六七十家达不到资本充足8%的中小银行,他尽管占资产份额占到市场30%或者多一点点,但是家数非常多。这一部分银行怎么办?就会有非常剧烈的重组,不排除有市场退出。2006年可能会出现。同时,也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比如说存款利率的下浮,背后的推动力也是资本充足率。
直接融资势不可挡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直接融资的发展。证监会管的融资386亿,这386亿不是整个中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总额,还有一部分民间融资,但是能看出来相对比重是一个严重依赖银行体系间接融资的一个融资结构。这个结构使得银行信贷稍微紧一紧,整个经济就大起大落。它们缺乏一个有效的分散性、选择性和灵活性。
2月份世界经济金融舞台上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格林斯潘的谢幕和伯克南的上任。他去年到中国参加二十国的财长会议。中国领导人抓紧跟他学习的机会,你执掌最大的经济体,执掌美国18年半,对中国有什么建议。
格林斯潘非常谦虚地说:“建议没什么建议,我也不了解中国的情况。我在任期间也没做什么。但凭我自己的经验来看,9?11事件我也不能预测它,纳斯达克经济破灭,它就破灭了,它有它运行的规律。我唯一做的事情,一定说我做了什么事情,就是增强美国的经济金融体系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危机来不来我不知道,但是来的时候,个人和经济体可以有选择性地来化解它。不至于像9?11或者纳斯达克泡沫来了之后,再出现美国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这对中国未来也一样,中国未来谁也不知道,谁也没有水晶球,谁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冲击,但是会遇到冲击。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肯定会化解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是要增强整个经济体系的可选择性和灵活性。
我们经常讲创业很难,在中关村里银行找不到钱,创业时候有很多好的想法。我们的金融学有一个笑话,说创业者获得渠道,融资的渠道有几个F。
第一个是家人,只有你家里人信任你,一直认为你是天才;其次是你的朋友,人总得有几个朋友。第三个傻瓜,什么都没有,就是一个想法,还要人给你投资,那不是傻瓜吗?前三个都是一样的。第四个就是风险投资基金,我们缺的就是这个,专业的投资家。
我们就是缺乏直接融资,没有这些,我们哪里会有创新。纳斯达克再怎么跌,跌得一塌糊涂,它培养了Yahoo、微软、培养了Google,这就够了。所以我们说直接融资在2006年也是呈不可阻挡之势,国内市场不行,企业懒得管你,到海外上市去了。
不良资产要天天讲
中国的银行体系的不良资产,最集中的就是在经济紧缩时期,转折的这一年到两年的时间。中国国有银行体系,银行体系如果大数是两万亿不良资产,在过去20年形成的,不是说20年2万亿,一年1000亿,不是的。它是几个经济的回落时期形成的,扩张的时候大规模投放贷款,没有信贷资金上不去,没有其他渠道。一旦收缩了,它迅速形成不良资产。1993年、1994年,1997、1998年,任何一家银行,我们说学者讲话留有余地,这个问题上可以不留余地做这个结论。任何一家银行,它的不良率,包括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在这个时候进入中国市场,它的不良率也是相当高的。
外资银行内资银行不良率走势值得关注,第二个值得关注的就是银行贷款。
做外资银行不良率比较的时候,我发现1998年在广州的外资银行不良率达到80%,主要是它做了两笔,其中一笔成为坏账,它的业务量太小。我的结论就是因为缺乏灵活性和选择性,使得银行体系在分享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信贷需求好处的同时,也承担着经济波动最终的成本。所以,我在最近半年里,天天讲这个事情,不良资产肯定在2006年上升。我看公布的数据,大家留心看一下网站,你们如果做其他行业可以不管,你做金融研究的,可以看刚刚公布的,上周公布的年度不良资产数据,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所有的内资机构公布的不良资产都在下降。只有外资银行的不良资产在上升。
我们将银行的贷款进行分类,一级二级是正常,次级就是三级,就要考核,和奖金工资挂钩。在第二级贷款占整个五级贷款比重明显上升,第二级贷款就算是重感冒,第三级就是肺炎。第三级比如提取准备金,提取贷款余额20%做准备金,就会影响考核绩效。二级是比较有可能变成三级。会不会变?我们拭目以待,我希望它不要变,我希望它变成一级是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