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十面埋伏的广东,在为谁哭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6:21:08
日霸王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破釜沉舟,大破秦军,自立为西楚霸王,拥兵40万,显赫一时;却终不敌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围霸王于垓下,陷项王于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之境地。可怜一代枭雄,800骑仓皇出逃只剩28骑,落得自刎乌江之悲凉下场。
广东曾经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军,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排头兵,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充分发挥毗邻港澳、海外侨胞众多的地缘人缘优势,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经济比较落后的边陲省份一跃成为经济大省。
在广东,全省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86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6039亿元,年均增长13.4%,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9强,财税总收入、实际吸收外资金额和进出口贸易总值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7、1/6和1/3。2004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值3571.3亿美元,连续19年居我国各省市区第一。26年来全省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505亿美元,占全国的26.8%。2004年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0723亿元,约占全国的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0亿元,占全国的1/9强;人均GDP超过2300美元,其中珠三角地区超过5200美元。全省有七大民用航空机场,是全国机场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移动电话用户、固定电话用户和国际互联网用户数量分别占全国的1/7、1/10和1/6。
但是同样是广东,这个我国唯一跟亚洲四小龙有陆地接壤的省份,跟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只隔着一条街,一条河,我国经济特区最多的省份,拥有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还拥有众多的沿海开放城市,国家政策扶持最多的省份,我国经济的王牌,现在却如落魄的霸王一般,面对兄弟省市的追击,改革力度弱化,发展迟缓,由“标兵”到“追兵”,一系列重要指标相继失守,竞争力下滑,发展后劲不足,曾经的经济模式受到了巨大的考验。
一.山东的GDP将超过广东据报道。
在2004年统计数字发表之后,山东省统计局局长杜昌祚曾表示:“2004年山东与广东的GDP之差只有550亿元,而山东每年的GDP增加绝对数有2000多亿元,山东有可能成为全国经济总量第一。”据2005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山东的经济增长速度为15.4%,而广东的经济增长速度为12.6%,山东比广东多出2.8个百分点。这一差距如果维持到年底,山东的经济总量将仅比广东少220亿元左右。增长趋势若保持到2006年年底,山东就将超越广东,成为全国经济总量第一的省份。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半年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外,山东对“十一五”期间制造业发展的规划也十分庞大。根据规划,预计未来的五年内,山东将投资2万亿元到制造业中去。山东将打造电子信息、汽车、船舶、石化、家电、食品、服装七大产业链。胶东半岛的定位则是“国际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10年半岛制造业基地的GDP也将达到人民币1万亿元,在2004年4811.61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多。
被誉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广东,2005年上半年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仅为17.1%,同比回落6个百分点,广东首次把工业全国第一的位置拱手让给了山东。
而广东跟山东比较,还有一个硬伤则是:最市场化,制造业发达的广东没有世界级的品牌,而山东有了自己的骄傲DD海尔。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20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2004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品牌价值高达616亿元。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入选,排在第95位,实现中国品牌零的突破。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长三角,京津塘投资环境和政策的优化对资本的吸纳已经形成了分流。而就外贸进出口方面来讲,中国经历了从广东一个口子到全国多个口子的转变。随着沿海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港口的建设,大连、上海等港口城市对于中国外贸作用有了明显提升,广东的外贸进出口作用相应也减弱了。
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个核心城市――广州、深圳、东莞的外贸进出口、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出现较大幅度回落或放缓,而江门、梅州等城市,一些重要经济指标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5月份,广州引以为豪的三大支柱产业,除汽车制造业比上月增幅提高外,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比上月增幅分别回落12.3和5.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2005上半年,广东省经济运行出现下滑趋势,七项重要经济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直言广东经济发展“形势严峻”,要求各地“动员一切力量投入到加快发展经济中去”。
广东国内生产总值(GDP)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位,是广东可以拿得出手的王牌之一。但在世界经济都在大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候,却传出这样让广东人心碎的消息。广东究竟怎么了?
其实广东发展也不慢,全省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86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6039亿元,年均增长13.4%,分别高于全国和世界同期平均增幅3.7和10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9强,问题是大家都在发展,速度慢了就是退步。1995年起,广东人均GDP被浙江超越。1996年始,经济增速被江苏,浙江,山东普遍超越;1996-2002年,经济年均增速甚至落后上海0.7个百分点。进入2004年,一季度珠三角经济增长14.3%,一反十几年常态转向低于长三角的14.4%;1-5月,广东外商实际直接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被江苏双双超越而退居全国第二位。
前面已有“标兵”,“追兵”后面还有“追兵”,2004年就有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的GDP超过一万亿人民币,当年广东GDP总量达16040亿,居第一位;山东以15490.7亿居第二位,江苏GDP总量则超过15000亿稍低于山东而列第三,浙江以11243亿列第四。四省的GDP总值尤其是山东,江苏的GDP总量相差无几;而各省的GDP增速更说明问题,广东2004年GDP增速为14.2%,而山东是15.3%,江苏超过14%,浙江则是14.3%,广东的GDP增速比山东要慢1.1个百分点,而后面的江苏浙江也没有闲着,它们都在奋起追赶。以1996年为基数,7年来我省经济增长累计落后于浙江30个百分点,落后于江苏与山东20个百分点,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
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境地里,迷茫的广东,在为谁哭泣?
二.经济特区不特广东有深圳、珠海、汕头三大经济特区,是我国拥有经济特区最多的省份。
经济特区曾经是我国改革的窗口,是我国经济发展构想的试验田,也曾经是我们的骄傲,但是进入新世纪,它们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2004年度全国城市GDP排名中,深圳市GDP总量3423亿不敌不是经济特区的苏州(3450亿),并且增速比苏州(同比增长17.6%)低0.3个百分点在全国城市排名中列第五,排在前五名的还有上海、北京、广州、苏州。而汕头市604亿位列69位,珠海市546亿位列82位,不敌同省兄弟中山市的610亿。
说到经济特区,比较成功的是深圳,汕头现在还在怎样重塑政府、企业信用的问题上搞得筋疲力尽,珠海则在吞食当年重复建设的苦果。相比之下,深圳则在国家的扶持下,利用紧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成果斐然。但是现在也有不少问题呈现出来。
1994年以前,深圳一直居全国城市吸引外资首位。1995年起,上海开始成为引进外资最多的城市,深圳屈居第二。2000年,上海进而在累计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方面都远远超过深圳,苏州后来居上,各项利用外资指标接近或超过深圳市。而且长三角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深圳平均单个专案的引进外资额仅为上海浦东的39%、苏州的63.6%、昆山的67%,甚至低于全国引进外资的平均规模水平。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深圳的地位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据《南方周末》,作为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至2003年实际上只剩一条,即企业所得税按15%计征。这使得经济特区的吸引力下降,比“特区还特”的上海浦东则吸引力持续上升。同时,其它城市也在跟深圳同台竞争,江苏省苏州市GDP超过深圳引发震动,而当听到苏州人空运当地肥美的螃蟹,千里迢迢送给深圳和东莞一带台商的故事,那么为什么苏州比深圳更能吸引台资的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
当特区不特的时候,深圳在为谁哭泣?广东又在为谁哭泣?
三.长三角全面超过珠三角
珠三角曾是广东乃至全国的骄傲,珠三角城市群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5个地级市和肇庆、惠州等县级市。在珠三角,9个城市中有6个人均GDP在30000元以上,深圳最高,为46388元。从1995―2003年,珠江三角洲GDP平均增速为13.8%。但是现在很多指标已经被长三角打破了。
一直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领头羊”的广东经济今年一、二季度首次“落伍”了。2005年第一季度,占广东经济总量一半以上的广州、深圳的GDP增幅分别下降了5.5和5.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其它地级市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回落最多的有30%,最少的也有3.5%。
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表明,2005年上半年,长三角实现GDP 16122.40亿元,珠三角7312.22亿元,分别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4%、11%。单位国土面积GDP产出分别为1471万元、1334.35万元;长三角GDP总量是珠三角的2.2倍,单位国土面积产出是1.1倍。
在吸引外资的领域,2005年上半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45.00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98%,而珠三角只有55.14亿美元,增长仅5.30%。“台资北移”,“外资北移”在广东引起恐慌。为了稳定投资者信心,2005年4月下旬广东省政府办公厅、省外经贸厅和省台办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台商没有移情别恋”、“广东仍是外商投资热土”,并列举大量事实来佐证。
但是《2004年广东省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分析报告》却指出,珠三角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虽然强于长三角,但增长后劲明显不如长三角。
在外贸方面,长三角对珠三角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今年就传出,广东对东盟贸易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增幅落后长三角20余百分点。由于对东盟进出口贸易发展增速明显落后于全国水平,广东对东盟贸易额在全国所占的比重逐年降低:入世后的2001年广东对东盟进出口总额还能占36.8%的比例,到去年该比例已经下降到30.5%。而来自海关的最新统计,今年前7个月该比例已经进一步降至28.1%。
在对东盟贸易增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广东对东盟贸易增速更是落后于长三角兄弟省市。入世3年间上海、江苏和浙江与东盟的贸易年均增速分别达到54.6%、51.2%和54.9%,广东则只有28.2%,差距多达20多个百分点。
与长三角省市相比,广东不仅在出口方面,而且在有效利用东盟的石油、天然气、煤、原木等资源型产品补充国内不足方面也相对落后。入世3年来,广东自东盟的进口年均增长率低于上海和浙江超过30个百分点,低于江苏24个百分点。今年1-7月,广东与东盟进出口贸易增幅仍然落后于上海、江苏和浙江超过10个百分点。
由于广东的绝大部分出口是由珠三角创造的,广东对东盟贸易增速低于全国水平实际也是珠三角对东盟贸易增速低于全国水平。这也表明长三角在外贸方面已经开始赶超广东。
长三角对外贸易和实际利用外资在规模上(出口略低)均已超过珠三角。这表明,外资投资的热点正从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珠三角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正在弱化,长三角将逐渐取代珠三角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当珠三角被超越的时候,广东在为谁哭泣?
四.最富的在广东,最穷的也在广东
“最富的在广东,最穷的也在广东。”这是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生动写照。GDP总量连续十几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广东,有三分之二的地区人均GDP低于或等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珠三角,9个城市中有6个人均GDP在30000元以上,深圳在全国最高,为46388元。从1995―2003年,珠江三角洲GDP平均增速为13.8%,2005年上半年珠三角实现GDP7312.2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9%,人均GDP达26941.8元,是全国最富裕的经济区域。而东西两翼、山区1995―2003年的GDP平均增速则仅为9.9%和10%,2003年,东西两翼和山区,面积共11.7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的66%。2002年末的人均GDP仅为珠三角的1/5和1/6,处于远远落后的状况。
据省扶贫办陈国珊介绍,50个山区县占全省总人口的39%,占总面积65%,2003年全省50个山区县GDP总计只有2104亿元,不及广州一个市的一半;财政收入仅为46.6亿元,平均每个区县还不足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68元,增长3%。其中,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GDP总计才341亿元;财政收入只有8.4亿元,平均每个区县更是只有5000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3366元。
其中东西两翼地区包括东翼的汕头、潮州、揭阳、汕尾4市和西翼的湛江、茂名、阳江3市。全区面积共4.7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的26.4%。2002年常住人口3224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42%。
山区包括:从化市、南澳县、仁化县、南雄市、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曲江县、乳源县、乐昌市、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兴宁市、平远县、惠东县、龙门县、海丰县、陆河县、阳春市、高州市、信宜市、高要市、广宁县、新兴县、罗定市、云浮市区、德庆县、郁南县、封开县、怀集县、清新县、英德市、佛冈县、连山县、连南县、连州市、阳山县、饶平县、潮安县、普宁市、揭西县共50个山区县(市、区),面积共11.7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的66%。2002年末山区人口为3100.8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0.53%。
在广东,最富裕的东莞市,生产总值接近950亿元,是广东最贫困城市的6.9倍;东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8481元,相当于最贫困城市河源两个半农民的年收入。
广东已经成为全国经济最不均衡的地区之一。
经济的不均衡始终制约着广东的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上,广东更是重担在身。
最富的在广东,最穷的也在广东,广东在为谁哭泣?
五.民工弃广东而去珠三角
广东是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早的地方,用工需求比较多、比较大。广东省总工会的资料显示,在广东,外来务工人员总数已达到3100万人,约占全国总数的1/4.外来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5%,极大地促进了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
过去农民工一般都涌向珠三角。随着目前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用工需求急剧增加,有资料显示,对农民工需求还在增加。过去不少地方和企业认为是沿海地区、企业养活了“农民工”,于是在对待农民工的态度上摆出一副“救世主”的姿态,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几年、十几年没有太大的增长,工作环境没有太大的改善。对于农民工的社会地位没有考虑,一直把他们当成“过客”、“游民”、“外人”。对过去处于用工“垄断”地位的地区和企业来说,农民工处在被动地位,“没话说”。现在不同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如雨后春笋,农民工有了“选择”的机会,哪里工资待遇高、待他们好,他们就涌向哪里。
目前广东已经出现“民工荒”,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急缺200万工人。招收大量的生产工人,成为珠江三角洲一些企业的头等大事。
“民工荒”使广东劳资问题一下子突出起来。
在广东“三资”与私营企业有64.4%存在拖欠工人工资、克扣拒发工资现象,近年来70%以上的工人群体性事件都因拖欠工资问题引起。
据湖南省劳动保障部门调查,在广东从事制造业的工资为600元/月,而北京、上海等地建筑行业的工资一般在1000元/月左右,相比之下,广东地区的工资水平已不具吸引力。而在粤1000多万外来工中,来自湖南的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来自广东统计部门的调查显示,珠江三角洲的企业从2004年起普遍提升工资,其中普通工人价格上涨4.4%,工程技术人员价格上涨4.7%,工程管理人员价格上涨1.6%.在省会广州,已经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广东省一类城市684元/月。广东省统计局农调队最新调查显示:广东企业为农民工每月支付工资1066元,缴纳社保金100元,但依旧未能摆脱民工短缺的困扰。
工资低是一个主要原因,而企业对工人不太人性化则是另一重要因素。
2005年2月2日下午,外来工朱创阁躺在广州市芳村区人民医院住院部的病床上,痛苦地闭着眼睛。他的工友正拿着理疗仪小心地为他骨折的腰部做着治疗。
今年40岁的朱创阁来自湖南岳阳。1月30日,他和工友在某汽车销售公司讨要欠薪时,突然遭到一群不明身份人员当街殴打,13人被打伤,他的腰椎骨当场被打成粉碎性骨折。
而长三角省市在人性化对待工人上,则比广东更有力度。
义乌佳洁有限公司专门为民工安排了接风宴、到浴场洗尘;义乌市奥兰有限公司则给每个准时返回的老员工以“红包回报”;义乌卉林干花有限公司明确规定,按时返回的民工除报销车票外,另加一级工资;浪莎集团、真爱集团则组织了精彩的文艺晚会,待民工返回时演出;更多的义乌企业在春节期间将民工宿舍楼粉刷一新,更换家具,还将民工的床单被套进行了换洗,收拾得干干净净,等候他们回来。留人要留心。除了在这些细节上给民工温暖外,影响他们去留的关键还是收入。去年下半年来,义乌的工资水平普遍提高100元-200元,而且,不少企业没有为了留住民工,采取节前暂扣一个月工资的强硬办法,相反对按时返回的民工还进行奖励。这些措施给民工的心理影响很大,也更能留住“民心”。
在宜兴,流动人口登记数达1000人以上的单位或区域,都建立了“新市民社区”,建立流动人口民本化管理网,“新市民”和本地居民一样在就业、经商、购房、子女入学、车辆上牌、领取驾照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
一边是广东恶劣的工作场所,一边则是长三角省市向产业工人提供较高的工资水平,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你说,工人会选择哪里呢?
当民工都弃广东而去的时候,广东在为谁哭泣?
六.可怕的广东治安
关于广东的治安状况,相信到过广东的人都知道。
这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市,每天都在演绎着街头割包,飞车抢劫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正成为新浪,网易,搜狐以及《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等新闻媒体每天必有的内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在其它地方看不到的东西,比如警察一手拿手枪,一手拿“钩枪”的情形。
不久前台湾作家龙应台独自到广州旅游时,在街头被扒手偷走所有的证件、银行卡与现金。她过后向广州市公安局报案,该案至今未有任何进展。
根据统计数字,广东省2004年的刑事案件有51万起,其中广州市的刑事案件立案数11.17万宗,比去年下降了3.8%,破案率为32%,比去年提高了2%。广东的案件总量占全国总量的1/9,单单广州的刑事案件数量就比不少西部省市全年的案件总数。
面对广东严峻的治安形势,就连广东省公安厅厅长梁国聚也表示,广东省的警力严重不足,在维护全省的治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广东治安的现状不是一天可以解决,而我们还要继续生活。网上最近就开始流传《广州生存功略》,算是广东恶劣治安环境下,人们生活的缩影。攻略上说了不少在广州生存的基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