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新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3:13:48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千年之前唐代诗圣杜甫的愿景,终于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一朝成为现实。  在毛泽东“今后数年内,解决大城市内工人住宅问题”的指示下,从1951年到1952年不到7个月的时间里,中国首批工人新村之一———“曹杨新村”在上海拔地而起。一时间,一曲杨柳青小调传唱全城:“曹杨新村好风光哦,白墙壁,红屋顶,石子路铺得平,哎哟走路真称心……”  一切都是崭新的。白墙壁、红屋顶、二层的小楼、平坦的道路、清澈的河流、郁郁葱葱的花园……对曾“世世代代住在道路泥泞、空气浑浊、没有水电设备的棚户区”的人们,这是一番何等的幸福景象。  一切都是崭新的。工人翻身做主人,终于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建起属于自己的新家。公共的浴室、公共的厨房、工人消费合作社,共同打理小区的生活,都是闻所未闻的头一遭。  换了人间。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大转折,这是向千百年来普通百姓窘迫居住生活的告别。  永别吧,简陋拥塞的蜗居。1952年6月下旬,陆阿狗、戴可都等114位劳动模范手捧鲜花和政府发给的居住证,喜气洋洋地搬进了曹杨新村。一位棚户子弟曾这样回忆:小时夜里刮风总恐惧醒来,“然而有一天,我们搬进一个巨大的新村。我看见无数高楼林立,崭新的学校,崭新的商店,我们在崭新的马路上发疯似地追逐。在那一刻,在我的少年时代,我们真诚地唱着:社会主义好。”  再见吧,困窘冷漠的生活。新人建起新村,新村接纳新人,新人共同维护新村。下班了,在公共的曹新浴室洗个澡,浑身清爽;换季过节了,有空就去合作社给家人置办些新衣;居委会组织居民平日共同学习、读报;所有居民都仿佛一家人一般,“互相帮助,你烧菜,菜焦了,她不在,我就帮……”  新村新人,焕然一新的,是对未来前所未有的憧憬。也正从那时候起,彭浦新村、桃浦新村、工农新村等一大批工人新村,如雨后春笋,在上海不断涌现,改变了上海人的居住生活。  新村新人,天翻地覆。     绿草如茵,小河清澈,孩子绽开笑脸。图为1952年7月3日,两名工人的孩子牵手徜徉在曹杨新村。 汪刚 摄(本报资料照片)     让新的时间记录全新的生活。1952年6月25日,工人正在调试新装在曹杨新村大门口的电钟,为居民入住做着最后准备。  俞创硕 摄(本报资料照片)
       搬进新家不忘来处,贴上领袖像,一起看看正不正。图为1952年7月3日,刚刚搬进新村的一个工人家庭正在愉快地布置新房。   汪刚 摄(本报资料照片) 
      在公共浴室洗个澡,去掉一天工作的疲倦,顿时神清气爽。图为1952年7月3日,一个工人刚刚走出曹杨新村内的公共浴室。  汪刚 摄(本报资料照片) 
        优美的环境,让生活多了几分新的惬意。图为1952年6月24日,两位青年正在新村内愉快地聊着天。 俞创硕 摄(本报资料照片) 
      新村新人新生活,合作社成了小区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图为1952年8月,曹杨新村的居民们趁着假日,到工人消费社购买衣料置办新衣。 陆顺兴 摄(本报资料照片)
      夕阳西下,三五好友围坐,下棋聊天,何其快活。图为1952年7月1日,工友们凑在一块儿在草地上下棋。  汪刚 摄(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