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业生存法则:“剩”者为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7:24:03
国内证券公司整体保持盈利的现状,让多数与会人士感慨,年轻的中国券商行业正在走出“一轮大行情后倒下一大批”的循环魔咒。

  本报记者华观发北京报道

  一场金融危机,导致西方尤其是华尔街的精英投行纷纷转型或崩溃,从巅峰滑落。而中国的投行则似乎仍在享受阳光灿烂的日子,向着新的高度进发。2009年上半年,65家券商总共实现814.616亿元营业收入,净利润达386.233亿元。

  历史记忆清晰地表明,由于体制、机制上存在缺陷,草创之初的中国证券公司大多存在众多致命缺陷,从1995年对万国证券以及第一代券业“猛人”管金生的清算,到1998年对张国庆执掌的君安证券整顿,再到2005年对南方证券掌舵人阚治东的审判,中国券商行业循环往复的历史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但历史没有再简单重复。

  2008年10月24日—25日,中国证监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券商综合治理五周年”座谈会。斯时,面对国际金融海啸的猛烈冲击以及国内证券市场陡然出现的持续、剧烈调整,国内证券公司整体保持盈利的现状,让多数与会人士感慨,年轻的中国券商行业正在走出“一轮大行情后倒下一大批”的循环魔咒。

  16年魔咒

  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家代理和转让股票的证券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宣告营业;1988年2月,管金生负责筹建上海第一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

  1992年,以依托三大国有商业银行背景的华夏、国泰、南方三家全国性券商的成立为标志,国内券商数量急剧膨胀。此外,依托地方政府和部委背景成立的众多券商也如雨后春笋,遍地丛生。

  不过,由管金生及其所开创的万国证券,才是中国券业初创时代无法抹去的影像。

  1994年,信心十足的管金生打起了“万国证券,证券王国”的旗号,声言要令万国成为中国的野村、美林,更提出万国证券“要在2000年进入世界十大券商”之列。

  但对证券行业缺乏正确和清醒认识的管金生在当时体制、机制上都缺乏足够监管的中国证券市场最终遭遇了沉重的“滑铁卢”。

  1995年,上海国债市场出现了异常的剧烈震荡,著名的“327风波”爆发。作为事件的主要制造者和责任人,万国证券及管金生就此陨落。1995年5月,管金生被捕,罪名为贪污、挪用公款40余万元。1997年2月,管金生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

  1996年7月16日,万国与申银合并,成立了现在的申银万国证券。

  “由于当时的监管体制、机制和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层没有按照违反期货交易规则来处罚管金生。这也为后来张国庆以及行业内更多券商重蹈覆辙埋下了隐患。”上海一名资深的证券行业研究员回忆这起往事时如此表示。

  他指出,对管金生以及万国证券的清算结束后,当时的券业监管体制和机制缺陷并没有因此得到彻底纠正,所以,之后张国庆执掌的君安证券出事也并不奇怪。

  通过1996年至1997年的大牛市,1992年由张国庆创办的君安证券迅速壮大。公开数据显示,这家公司到1997年底的总资产达175亿元,利润7.1亿元,当时在国内均名列第一。

  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998年,针对君安证券的一份调查报告出炉,张国庆靠调用一笔账外收入在外注册自己控制的公司,已辗转获得了君安证券的大部分股权。

  1998年7月24日,国泰、君安两大证券公司合并。同时,“君安证券公司的个别领导人涉嫌违法,目前正在接受司法机关的调查”的消息迅速传开。真相最后浮现。早在1995年年底,张国庆执掌的君安已经发生巨额亏损,财务状况极端恶劣,接近破产边缘。

  “即使张国庆不搞所谓的MBO,君安通道型、投机型的经营模式注定将走向覆灭。”一位张的老部下在自己的博客中如此回忆。

  君安证券的整顿与万国证券的清算显然存在同样的逻辑,没有及时建立一套完善的证券公司运行与监管制度的中国券商行业注定要再次遭到历史魔咒的惩罚。

  扭转乾坤

  2003年,随着证券市场行情的持续低迷和结构性调整,中国券商行业累积已久的历史问题和矛盾逐渐突出。

  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场旨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悄然启动。

  2003年8月,中国证监会召开“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座谈会”,提出了证券公司必须严格执行的“三大铁律”,即严禁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严禁挪用客户委托管理的资产,严禁挪用客户托管的债券,进而拉开了对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的整个序幕。

  从2004年开始,中国证监会通过依法采取撤销、托管、接管或撤销业务许可、责令关闭等措施,对30多家严重违法违规的高风险证券公司进行了处置。

  此后三年,通过制定创新类和规范类证券公司的评审标准,实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改革国债回购、资产管理、自营等基本业务制度,建立证券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和基本公示制度,完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控和预警制度,困扰中国券商行业长达10年之久的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违规资产管理、挪用客户债券和股东占款、超比例持股等长期积累形成的巨大风险在全行业得以化解。

  与此同时,为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改变证券公司的市场退出模式,借鉴国际经验,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以2007年末和2004年末的数据对比来看,证券公司总资产增加到原来的2.79倍,净资产增加到原来的2.46倍;营业收入增长到原来的8.48倍,净利润从原来的全行业亏损206亿转为全行业盈利1306亿元。

  “目前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号称‘百年老店’的华尔街五大投行一夜之间面目全非,而国内券商还能保持从容、淡定,上半年整体仍能保持盈利格局,实在难得。”2008年10月23日,西部地区一家知名券商高层认为,如果不是五年前开始的券商综合治理,面对当前复杂国际、国内形势,脆弱的中国券商行业现在的局面简直不敢想象。

  创新路径

  谈及目前中国券商行业的现状,一位从事海外证券业务的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向本报记者指出,客观上讲,中国券商行业之所以能够在此次国际金融海啸中保持从容、淡定,与中国券商行业目前对外开放的程度不够,以及中国的证券公司开展衍生品等一系列风险性较大的创新业务受到监管层限制有一定关系。

  不过,“这还是不能否认,近年来,中国逐渐成熟的监管体系对中国券商行业能够躲过此劫提供了制度保证。”该人士认为。该人士指出,如果中国的监管机构能够继续坚定地推进基础制度建设,切实完善证券公司运行与监管的制度基础,那么“一轮大行情后倒下一批”的历史魔咒或将不会重来。

  多位券商人士认为,原则上,应当鼓励证券公司创新发展,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应该先试点,后推广。在监管上,提倡原则监管、中性监管,增强监管的适用性、主动性和灵活性。同时,风险管理措施要到位,在制度设计上充分考虑客户权益保护和外部监管的安排。

  目前,不同规模的券商对创新的思考也是多样的,如西部证券提出中小券商要提供专业化、差异化服务,通过在某些行业或某些客户群体的细分市场中逐步建立品牌,扩大影响力,由做专、做精进而发展到做强、做大;中金公司提出证券公司进行创新时,应就产品的商业特性、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与监管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招商证券提出创新要有长效机制……

  不过,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部分人士认为,券商未来发展路径,风险控制仍应摆在行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在我国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创新业务的推进过程中,如何抓好风险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次贷危机警示我们要更加重视风险防范。”近日,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表示,中国资本市场要不断加强基础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方针不变,但要在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防范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完善市场结构。也唯有强调风险控制,加强风险管理,我们才能少走成熟市场已经走过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