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6:48:25

柘城县属河南省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人商业发祥圣地商丘市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全县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辖5镇18乡,493个行政村,13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91万人,中农业人口86万人。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历史沿革

·                                 • 交通状况

·                                 • 资源优势

·                                 • 经济概况

[显示全部]

柘城县-基本概况

 

柘城县

柘城县位于豫东平原、商丘市西南部,是炎帝朱襄氏的祖居地和建都地,夏称“株野”,商称 “秋地”,秦设“柘县”,隋更名为“柘城县”。以富有全国稀有树种柘桑、丝绸上品柘丝而得名。

柘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毗邻亚欧大陆桥——陇海铁路与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交汇处,和北京至珠海的105国道与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的310国道相交处,商周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七条省道呈放射状连接四方。柘城农产品资源丰富,生产三樱椒、棉花、烟叶、林木、优质小麦、绿色蔬菜和优质畜禽产品,是著名的“中国三樱椒之乡”。柘城工业门类较为齐全,“老君堂”是中华老字号之一,历史名酒王贡酒久负盛名,汉白明月酒深受海内外市场青睐,铝制品形成了拳头,金刚石微粉斐名全国,精密轴承供不应求,高科技产品茄尼醇、辣椒素和辣椒碱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柘城水资源丰富,涡河、惠济河、黄河古道穿境而过;柘城有历史上著名的“七台八景”,尤其是面积达3000亩的北湖,烟波浩淼,水天一色,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全县基础设施完善,电力供应充足。

柘城县-历史沿革

 

柘城县社会客运总站

柘城一名始于战国,属楚国。据《太平寰宇记》:“邑有拓沟,以此名县。”柘沟应是以当地广泛生长柘树为名。秦置柘县,隋改拓城县。

1995年,柘城县辖4个镇、19个乡:城关镇、慈圣镇、起台镇、胡襄镇、大仵乡、马集乡、小吴乡、牛城乡、申桥乡、老王集乡、李原乡、安平乡、邵园乡、陈青集乡、远襄乡、伯岗乡、岗王乡、张桥乡、尚寨乡、皇集乡、洪恩乡、铁关乡、梁庄乡。

2000年,柘城县辖7个镇、1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76537人。

2005年,柘城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铁关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安平镇管辖,安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尚寨乡、小吴乡,新设置惠济乡,辖原尚寨乡、小吴乡的行政区域,惠济乡人民政府驻原小吴乡人民政府驻地小吴村。截至2005年12月31日,柘城县辖7个镇、14个乡:城关镇、起台镇、慈圣镇、胡襄镇、远襄镇、安平镇、陈青集镇;邵园乡、张桥乡、梁庄乡、伯岗乡、岗王乡、申桥乡、牛城乡、惠济乡、皇集乡、李原乡、老王集乡、大仵乡、马集乡、洪恩乡。

柘城县-交通状况

 

柘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紧邻京九铁路与陇海铁路的黄金十字架交会处,距连霍高速公路和310国道30公里,东距105国道、西距国道40公里。商周高速公路与淮亳高速公路贯穿县境,并在境内设有两个出入口。商周路、柘鹿路、柘睢路、柘宁路、柘太路、柘郸路、S326等7条省道与县、乡、村三级公路网布全县,联通八方,人流物流畅通便捷。东北距京九铁路、陇海铁路、商丘机场仅50公里,距高速公路仅30公里。境内公路34条,351.44公里,有沟通7个地区,3个县市的10多余条客运线路。商周高等级公路正在建设。

柘城县-资源优势

 

万亩三樱椒风光

柘城县境内盛产小麦、玉米、三樱椒、胡芹、棉花、烟叶、花生、大豆、大蒜、黄牛、生猪、山羊及泡桐、杨树等,素有“中国三樱椒之乡”、“胡芹之乡”、“泡桐之乡”的荣誉;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辣椒生产百强县、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是河南省外派劳务输出基地县、林业生态县。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储量达12.42亿吨的优质煤田,是未来的新兴能源城市。

2006年5月,河南省地矿第11地质队在商丘市发现了3处煤层,其中在柘城发现的煤层预获煤资源量为12.43亿吨,为特大型煤田,若在此建成两座年产量为400万吨的煤矿,可以持续开发100年。该煤田都是低硫、低磷、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炼焦用煤,煤层分布面积218平方公里,煤炭远景资源量12.43亿吨。

柘城县-经济概况

 

柘城县第二高级中学

工业经济迅速崛起,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培育和打造出了金刚石微粉及制品、纺织、皮革、食品、木材、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七大主导产业。全县拥有金刚石微粉及制品生产企业240家,其中微粉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5%、46%以上,是国内著名的金刚石微粉加工生产重要基地和主要经销市场。皮革产业发展迅速,实力雄厚。中牛皮革公司综合经济实力强大,年购销黄牛皮突破200万张,蓝湿皮加工120万张,占国内优质黄牛皮资源主导地位。食品加工业蓬勃兴起,形成了以白师傅清真食品公司为龙头,以金平安面业、如意面业、恒星食品、郭氏食品、汉白明月酒业为骨干,在豫东地区有较大影响的食品加工基地。医药化工业迅速崛起,“老君堂”商标成为河南省著名品牌,华商药业通过国际品质认证,开发生产的沙坦类医药中间体、二苯甲酮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纺织服装加工业即将形成一个以河南财通制衣大型出口服装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忠宜混纺、坤腾针织、华港针织等企业为骨干,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机械制造业重现生机。新建的金鑫轴承公司年生产轴承能力达到800完套,投资4000万元的加油机配件生产线也正在紧张建设。全县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到200多家,生产的细木板、旋切皮、胶合板、木线条、人造地板砖、高档家具等产品,畅销国内10多个省市、远销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柘城县-地方特产

 

鸡爪麻花

襄山毓秀,谷水钟灵,古老的柘城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精湛的技术工艺,从古至今它都生产着丰富的名优土特产品.

一、胡芹:是古今闻名的蔬菜之一,因盛产于胡襄集附近,故得其名。

二、三樱椒:从日本引进的新品种。

三、烟叶:烟叶为柘城主要经济作物。

四、泡桐:柘城是河南省泡桐生产基地县。

五、酥制培乳: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都以“柘邑三园斋”、“豫东味和酱园”和“柘城三兴酱菜园”著称。

柘城县-文化遗产

 

柘城县审计局迎奥反独

孟庄遗址:位于柘城县孟庄村北,柘(城)太(康)公路通过将遗址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原为古心闷寺基址,南北长280米,东西宽110米。1977年发掘,发现房基9座、陶窖1座、墓葬7座,出土有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卜骨龟甲等。并发现了陶文和商代草鞋遗迹。在夯土层中还发现一女性骨架(约17~18岁),其臂、腕骨上残留有三道捆绑绳痕,死者应为奠基的奴隶。该遗址属商代前期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毛战国墓群:位于柘城南20公里大毛村北,为一高台地,高出地表约5米,面积为4万余平方米。1975年在此发掘了15座墓葬,其中战国墓12座,西汉墓2座,东汉墓1座。大多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长2~3米,宽1米,墓底铺有朱砂,人骨架及棺木均已腐朽,共计出土115件器物。其中6号墓出土有鼎、豆、壶、罐、勺等成套十件,均为红彩,有云霄纹饰,属战国晚期楚文化。14号墓除主室外,尚有两个耳室,出土有壶、豆、勺、铜镜、铜带等14件,属西汉早期文化。 

邵园汉墓:位于柘城西郊邵园村内。1981年发掘,为一拱顶式砖券多室夫妻合葬墓。墓门向东,已被毁。2墓道,2主室,4耳室,平面布局呈曲尺形。留有盗洞5处。两具人骨架均在甬道之中,其一腰部发现了母印一套(应为3枚,只发现2枚),铜质,狮子纽,印文为“许赞印信”。出土随葬品有金饼、金豆、玉猪、琥珀蟾蜍、水晶珠、水晶虎、珍珠、陶罐、陶案等。经鉴定该墓属东汉墓葬。 

柘城县-风景名胜

 

柘城县义务植树

一、柘沟春水:《太平寰宇记》“汉柘县以邑有柘沟也。”《柘城旧志》载:“柘沟春水在旧城内环朱襄王庙流”。庙址在今北关大街中段农业局家属院。

二、白塔晓钟:据考:白塔寺在今祥和巷中段路北处。旧县志载:“宋朝大观四年(公元 1111年) 僧会朗于旧城东南角建立寺院。”

三、牛斗雪霁:县城北7.5公里处有牛城集,村里有一土丘,该处古为磨盘山。

四、砖桥古渡:砖桥集在县城东南8公里,惠济河北岸。此地古为小南集,曾名宋家屯。

五、心闷暮鼓:县城西5公里处有心闷寺。

六、楚台望月:县城西北12.5公里,慈圣镇所辖韩相鲁与后台之间有一土丘。

七、远襄晴岚:县城北15公里处有远襄集,为远襄乡人民政府驻地。

八、霸岗烟柳:伯岗集南门里一土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