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9:38:48

中牟县位于河南省中部,东接古都开封,西邻省会郑州,是全国唯一的一个两市夹一县的县份,又在欧亚大陆桥经济带上,大郑州经济圈内,地理位置极其优越。全县总面积1393平平方千米,总人口68万人(2002年)。全县辖11镇6乡,431个行政村。

目录

·                                 • 基本简介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                                 • 地理环境

·                                 • 基础建设

[显示全部]

中牟县-基本简介

 

中牟县古代遗留文化

中牟县地处河南省中部,黄河下游冲积扇南翼之首,郑州、开封两大中心城市之间,全县土地总面积14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1.7万亩,人口65万。辖11乡9镇431个行政村。

中牟县文明源远,历史悠久。上溯8000年前,华夏先民即在此繁衍生息。西汉初,设置中牟县。中牟之称谓:一是古属豫州,地置中原,含天下中心之意;二是当时有牟山存在。县制沿革2000年来,中牟因物华天宝、人文所荟萃、钟灵毓秀而历来为兵家所必争。中国最早的奴隶起义——萑苻泽起义,蜚声中外的官渡之战,均发生于此。列子、潘安、张孟男、张民表、史可法、冉觐祖、仓孝和等一大批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的名人贤士,均出生于此。新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春秋箜篌城遗址,宋代地下无基寿圣寺双塔,均是中牟灿烂古文明的见证。 

中牟县是郑州近郊卫星城,是以汽车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住宅产业为主的生态园林城市,规划2020年,县城人口规模为22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6平方公里。中牟已形成了以郑州日产、红宇机械、康立制药等为龙头的一大批工业群体,中牟工业逐步向科技型、外向型、集团化方向发展。

中牟县-行政区划

 

中牟县——夜景

2004年,中牟县辖6个镇、14个乡:城关镇、白沙镇、张庄镇、官渡镇、狼城岗镇、郑庵镇、八岗乡、谢庄乡、刘集乡、东漳乡、姚家乡、万滩乡、冯堂乡、黄店乡、芦医庙乡、仓寨乡、三官庙乡、大孟乡、刁家乡、韩寺乡。

2004年7月6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中牟县东漳乡更名雁鸣湖乡的通知》(郑政办文[2004]63号)批复:接《河南省民政厅关于中牟县东漳乡更名雁鸣湖乡的批复》(豫民行批[2004]2号),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中牟县东漳乡更名为雁鸣湖乡。

2005年中牟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谢庄镇、芦医庙乡,新设置九龙镇,九龙镇政府驻芦医庙村;撤销仓寨乡,并入官渡镇;撤销冯堂乡,并入三官庙乡。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牟县辖11个镇、6个乡:城关镇、官渡镇、白沙镇、郑庵镇、张庄镇、韩寺镇、万滩镇、黄店镇、九龙镇、狼城岗镇、大孟镇,雁鸣湖乡、刘集乡、八岗乡、三官庙乡、刁家乡、姚家乡。

中牟县-历史沿革

 

中牟县——瓜蔬基地

中牟城北五里有牟山,高仅丈余,绵延数十里。据《大清一统志》:“邑之得名于此。”一说中牟为春秋初期郑大夫祭仲封地,“中”、“仲”音近,境内又有牟山,故名。另一说因县境有牟山,山东有外牟,故称中牟。春秋郑原圃地,汉置中牟县,属河南郡。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省太阳武,景明元年(500)复置。隋开皇初更名内牟,十六年(596)析置部城县,十八年(598)改内车曰圃田县,大业初并郏城入圃田。唐武德三年(620)改圃田田中牟,后不复变。明清以来均属开封府。此处与先秦中牟邑并非一地。民国初属开封道,以后撤道,直属省辖.建国后,初属陈留专区,又属郑州专区。1954年以后一直属开封专区,后为郑州市辖县。

《论语》佛肝为中牟宰,《史记·正义》云:“相州汤阴西有牟山,中牟当在其侧”,当代历史地理学家谓此说较是。历代《中牟县志》对此争论不休,谓佛胖作宰之邑确为本地,甚至古迹中有佛胖城,家墓中有佛胖墓,如此附会。县志纂修较早,明正德前已有手抄本流传(据正德《中牟县志》韩思忠序),久佚。后正德朝再修,万历朝三修,天启朝四修,后三书惟万历二志佚。万历志初修于知县乔壁星,时为十二年(1584)。肇星字文见,又字恒南,北直隶临城(今河北省临城县)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十年(1582)来任。再修于知县陈幼学,万历二十三年(1595)刊,发刊不久,《澹生堂藏书目》即予著录,《四明天一阁藏书目录》著录《中牟县志》一种,“二本、残”。又著录,仅曰“二本”,或可能亦为此书。幼学,南直隶无锡(今江苏无锡县)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万历二十二年(1594)来任。二书虽佚,但乔、陈二人之序流传至今。清代凡四修:顺治、康熙、乾隆、同治四朝各修一次。前二志仅存孤本或残本.康熙志籍顺治志之纲目,于后所增寥寥无几,实难独立为书;后二志存书尚多。民国后一修,出版于民国25年(1936)。明清以来共修志九种,存者七,佚者二全为明志。

中牟县-地理环境

 

中牟县交通地理图

交通状况

中牟县位于河南省中部,隶属省会郑州市,东接古都开封,西邻省会郑州。中牟距郑州和开封两大中心城市之间,是全国唯一的一个两市夹一县的县份,又在欧亚大陆桥经济带上,大郑州经济圈内,地理位置极其优越。中牟交通四通八达,铁路、公路、航空优势集于一体,地理位置极其优越。连霍高速公路、G220线、陇海铁路、S102线自北而南梯次排开、横贯东西,S223线、万三公路纵穿南北。西连京广铁路、G107线,东接京九铁路、G106线。县城北距连霍高速11公里,南距郑州国际机场28公里,京珠高速、郑州绕城高速、机场高速在县域西南部交汇,郑汴城市快速通道建成通车,航海东路即将动工,交通十分顺畅便捷。

气候特征

气候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优良。中牟县属典型的中纬度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年平均日照2366小时,日时数多,总辐射量大,年平均气温14.2℃。全年农耕期为309天,作物活跃生长期为217天,无霜期为240天,有利于多种植物生长和农作物复种。中牟县水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可利用总量5.5亿立方米,全县年均降水量616毫米。县境内大小河流40余条,年均引黄水量3.01亿立方米。县域水资源利用保护情况良好,水质优良。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19.55%。中牟滩涂资源丰富,且为典型的黄河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特征突出,生态功能和环境气候优良。

自然资源及人文景观

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中牟县水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总量为9.08亿立方米,每亩耕地平均约为870立方米,人均1514立方米,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多35%和38.5%。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616毫米,地表水径流量为1亿立方米,县境内大小河流40余条,其中黄河流经中牟境内39.3公里,有3个引黄闸门,年均引水量3.01亿立方米。每年60米以上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发量约3.2亿立方米。县域工业尚未规模发展,尤其是污染工业也还没有,水质十分优良,已查明的矿泉水资源经省级专业部门化验,鉴定为优质矿泉水,年采用量可达15万吨。中牟的水面和滩涂资源之丰富,是全国长江以北地区所有县(市)中罕见的。

林业资源独具特色。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3.56%,产生了良好的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的功效,形成了郑州东部的巨大的天然“氧吧”和“绿色屏障”。

中牟县有旅游景点6处,分别是官渡古战场旅游区、黄河游览区、雁鸣湖景区、潘安游乐园景区、森林公园景区、寿圣寺双塔景区。文物遗址九处:业王遗址、后魏遗址、老寨遗址、大庄遗址、梁惠王墓、九女冢、蒋冲阻击战纪念地。

中牟县-基础建设

 

中牟县——中牟县政府新址

中牟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面貌显著改变。在1997年实现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公路建设和升级改造,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20公里,“四纵六横”的路网格局初步形成,通行能力不断提高。相继实施农村和城市电网改造工程,天然气管网基本覆盖新老城区,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连续15年夺取河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坚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综合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县城东区升级改造和县城西区开发建设稳步推进,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67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人,城市道路43公里,人均绿地面积3平方米。先后建成新世纪广场、翠鸣园景区和11个街心花园,框架拉大,布局科学,功能完善,树立了良好形象,梯次推进小城镇建设,白沙镇、雁鸣湖乡被列为省级重点镇,白沙镇通过省级文明镇和市级绿色城镇验收,郑庵镇通过省级卫生镇验收,城关镇被国家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镇”称号。

中牟县-农业发展

 

中牟县农业交流现场

农业产业基础雄厚,中牟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主要农业经济指标多年稳居郑州市第一位,位于全省前列。先后被评定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园艺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县、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县、北京市“场地挂钩”蔬菜生产基地县和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农业“十强县”之一。

“县南林果牧、县中瓜蒜菜、县北水面种植和水产养殖”的特色产业布局形成,设施农业、精品农业、标准化农业、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相继形成规模效应。种植业以培育特色产业为重点,蔬菜、西瓜、水稻、花生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日益巩固,农作物复种指数达到258%。高效农业示范园带动日光温室生产的反季节蔬菜丰富了北方大中城市居民冬春季餐桌。日光温室早熟西瓜和露地西瓜基本保障了省会郑州及周边大中城市的市场供应。全县种植的大蒜,曾获马来西亚博览会金奖,被评为“河南省名牌农产品”,其产品及加工产品保持着农业出口创汇的龙头地位,2005年,中牟大蒜被评为国家“三绿”工程蔬菜类十大畅销品牌之一。

畜牧业以建设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为契机,以河南省畜禽良种繁育中心、山东横店草业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和奶业生产。

林业生产在实施防沙治沙、绿色通道和平原绿化等生态骨干工程的同时,大力发展苗木繁育、名优林果业等效益多元型林业。在发展水产养殖业过程中,积极引进推广南美白对虾、大闸蟹等名优新品种,培育出了享誉省内外的知名品牌——“雁鸣湖大闸蟹”,“牟红牌”黄河鲤鱼被评为省级名牌农产品。在农产品基地建设日趋完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和以冷藏保鲜为主的物流业,拉长农业产业结构链条,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形成了以喜万年食品、帅龙红枣、盛源食品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体。

中牟县-工业发展

 

中牟县全景

工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中牟县高扬工业兴县主旋律,抓住国家西部开发战略、河南省东引西进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发挥综合比较优势,强力扩大对外开放,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汽车、医药、建材、棉纺、机械制造等产业群体。主动与汽车产业配套衔接,河南省6家汽车制造企业中,已有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郑州轻型汽车制造厂、郑州红宇专用汽车有限公司3家落户中牟。

在汽车产业的辐射带动下,泰新内饰、国基贸易等一大批汽车配件企业纷纷跟进。为构筑招商载体,打造招商平台,在完善原有的6个乡镇工业园区功能的同时,规划筹建了县级工业基地和汽车配套工业园区。郑州热电联产、天瑞水泥、中威高科、思维集团、河南美邦美家、省高等专科学校等一批大个头项目相继入驻。2005年,新引进项目86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合同利用域外境内资金51.9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1.11亿元。合同利用境外资金307万美元,同比增长116.2%。实际利用境外资金570万美元,同比增长1483.3%。实现外贸出口总额2658万美元,同比增长190.8%。实际利用域外境内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增幅三项指标均居全市第一。全县工业增加值实现37亿元,同比增长3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9.5亿元,同比增长35.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7%;实现销售产值70.4亿元,同比增长23.7%。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达到22049个,实现增加值49.5亿元,同比增长22.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3家,比上年增加16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0家,比上年增加5家。

中牟县-文明建设

 

中牟县——刑事辩论交流会

从2002年起,中牟县城关镇结合“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在全镇开展了以“一村一条文明街、一街一个文明户、一户一件模范事、一家一个形象人”为内容的“四个一”活动,老百姓称之为培养“形象人”。

中牟县城关镇每年进行一次“形象人”评选活动,该镇农户在召开家庭会议的基础上,不论年龄、性别、辈分,从道德标准、致富本领、思想觉悟等方面进行评选,选出能带领全家致富、维护全家整体形象的当家人,在以后的村镇各项事务中,由“形象人”代表家庭参加。在活动中,不仅对“形象人”集中进行军事化训练,还请来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道德规范、法律法规、致富实用技术等多方面培训。很多“形象人”表示,通过每年一次的“形象人”评选培训活动,农民增进了交流,增强了集体意识,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到2008年底,城关镇11000多名农民中已有7000多名农民“形象人”参加了培训,涌现出185位好媳妇、好婆婆和1000多个文明户,从而使培训覆盖到每家每户,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促进了家庭和谐、邻里团结,带动了家庭致富。

中牟县-发展规划

 

中牟县——政协中牟县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政协中牟县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2009年2月27日在县四大班子综合办公楼胜利闭幕。政协中牟县第八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委员们列席了县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听取讨论了县长马锁文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及其它报告,  完成各项议程后,县政协主席王根成发表重要讲话,王根成指出,政协中牟县八届三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会议开得隆重热烈,生动活泼,富有成效,是一次民主求实、集思广益的大会,是一次凝心聚力、团结鼓劲的大会。

王根成希望政协委员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在奋力夺取中牟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的伟大事业中,努力做以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心,就是要与县委认识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尽力就是要把全部本领用在为人民谋利上;尽职就是要努力做到政治协商有方,民主监督有力,参政议政有为;尽责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中牟的地位明显提升,中牟的影响越来越大,中牟的形象越来越好,中牟的前景十分光明,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上,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谱写全县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