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静养也能长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09:54:52
生命在于运动 静养也能长寿
洪学明
 
2009年09月18日08: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周盛泉画
生命在于运动,不仅仅指肢体的运动,还应包括大脑思维的运动。生命在于守望,为守望而硕结长寿果,首先是一种精神,一种心态的结晶。无论青少年学习,中青年发奋工作,到退休养老,人要是只有强壮身体,而没有了精神支柱、良好心态,那也会一筹莫展,就没有了守望,更无从谈及生命。长寿,也就成了高不可攀的奢望。
中医认为,长寿的关键是“养神”,而“养神”的关键是“清静”。“清静”不是心情,而是心境。在当今的喧嚣时代,怎样养老?到哪儿去养老?怎样实现健康养老(指生活自理而终)?笔者认为,去寻觅如诗如画“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豁达,去发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从容,保持思想清净、心境安定、精神安闲,以平静心态对待社会、家庭、过去、今天的事情,不失为守望生命的基本法则,是延长有限生命的灵丹妙药。
我国的养生方法众多,尤其是老年人守望生命。中医典籍中“静者寿,躁者夭”、“静者神藏,躁者消亡”、“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都说明了“静养”可以少耗神气,神目以充,故寿;反之,不顾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过多地透支自己生命要素,烦扰不定则耗神,催人衰老而易夭。
有人说“动养”能健身,“静养”能长寿。其实“动养”与“静养”在守望生命中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同事物中的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这是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要因人而宜,各取所需。对低龄老人、身体尚健者,以适量“动养”为宜,对高龄老人、体弱多病者,应以得法“静养”为宜。“静养”,以疏通自己的气血经脉,使疲劳的大脑神经松弛下来,特别适用于高龄老人和不宜进行大运动量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我母亲是善于守望生命、以“静养”得法而足不出户、即达到锻炼效果,获得健康长寿者之一。母亲是上海市崇明岛人,抗战全面爆发后,跟随父亲(沪上徽商),逃难回到始终未被日本鬼子侵占的一方净土——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山村老家,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农耕安静生活。母亲从不刻意去锻炼,年近古稀以后,便只做些轻微的菜园里瓜果蔬菜种植管理、喂鸡喂猪等家务杂事。还常同外省市(随徽商)嫁来小山村的老姐妹聚于家中,讲人生故事、说为人处事、话好心好报、道命随心转等哲理人生。权作“动与静”、“脑与体”相结合的养生锻炼。父亲于90高龄去世后,年近八旬的母亲就被我们接到歙县山城家中奉养,祖孙四代在一起生活。别说是外出步行、晨练,就连院子大门都不出。
每当她进行自创发明闭目端坐的“静坐养生法”时,就不觉尘世喧嚣,忘却人间烦恼。她的脑海开始回忆:一个青山秀水、泉水叮咚、林木茂盛、山花遍野、香气袭人、鸟鸣蛙叫的老家山村印象;在老家山村“老人会”里同老友们谈笑风生的顺心事、开心事;孙男孙女的孝顺事,买吃买穿买玩送她;曾孙、曾外孙女活泼可爱好学上进事……常常脸上显出笑意。一切私欲、杂念、疲累、计较和昔日在上海生活时的繁华热闹、流光溢彩全抛开了。
她每次完成自创发明闭目端坐的“静坐养生法”后,还到自家院子里的桂花树下,甩甩双手,走动走动,然后面对满山翠竹,闭着双眼,仰望天空,嘴里轻轻哼着崇明老家的小曲,原地踏步走。心静如云空,享受着守望生命的惬意。
我家虽生活艰难,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旧衣布衫,住的是简陋房舍,但母亲静度人生,心神安定,从不言苦,苦中取乐。常言说“盛夏三伏心静自然凉,寒冬三九心静焐心暖”。她养老生活一直自理,到不能自己动手穿衣吃饭、洗漱梳发而卧床不起时,仅5天,就似在熟睡中以94岁高龄愉快告别人世。这一切,自然归功于她自创的守望生命“静养法”。
生理学家认为,人在“静养”状态下,神经放松,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相应降低。这种低代谢,自然使生命相对延长。“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白居易)。笔者认为,生命在于守望的“静养法”,不失为一种不需过多透支身体,不需消耗身体能量,人人可学的祛病延年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