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報: 四中全會指明中國式民主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1:01:44
華報: 四中全會指明中國式民主路 2009-9-21

美國《僑報》9月20日載文《四中全會:中國式民主的指針》,摘要如下:

為期4天的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18日閉幕。此次會議正值新中國成立60周年,是中共執政60年。在全球金融危機一周年的節點上,中共總結治國經驗、籌謀未來發展、穩定鞏固政權,不僅僅受國內百姓高度關注,也更令國際社會相當矚目。

以官方的全會公報看,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和改進黨建若干問題決定;強調完善黨內民主決策機制,推進反腐倡廉的制度創新。而這些議題,正是此前各方對中國及其執政黨的輿論焦點。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中共在國家政治體系中處於最核心的地位。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政治文明的推進,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中共黨內的政治進步,取決於中共的黨建機制。因此,中共的黨內民主進程無疑成為中國的未來和發展的指針。

經過30年的獨立建國和30年的改革開放,中共已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模式,其中雖有搖擺曲折動蕩,但更多的是穩定持續有效,隨著中國在世界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共的執政經驗和能力在經受著大考,具有紅色背景的「中國模式」正被世界放大。

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中共自身也很警醒正在面臨的諸多新問題—在社會轉型、體制轉軌快速推進之同時,積聚了大量的社會矛盾。四中全會官方公報著重指出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針對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這四大考驗,向黨內發出了警醒,較深地觸及了反腐倡廉從嚴治黨和推進中共黨內民主的敏感區,更是中共必須總結和破解的難題。

黨的建設歷來為中共所重視,無疑也是此次會議最核心的議題。而黨內民主機制的推進,則是這個核心中的核心。中共早在十六大時就首次提出了「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並將之作為全黨共識。十七大又著重強調黨員的主體地位,著力加強黨內選舉的民主性、公共性,初步確立了黨內民主的制度框架。

隨著中國社會利益格局調整和社會結構發生的深刻變化,中共更意識到,改革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黨建方式,是加強執政力的迫切需要。就在最近,官方的《瞭望》新聞周刊經過走訪調研,還撰文呼喚「開放式的黨建」,以破除傳統黨建模式遭遇的基層困境。

在此次會議之前,有中共黨建專家發出警示稱:「計劃經濟下,政黨變質表現為特權;市場經濟下,政黨變質表現為腐敗」。並進而提出,中共要破解拒腐防變的難題,就必須建立民主的黨內運作機制。改革過去以高度集中為基本特點的黨建機制,逐步轉向以黨內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為基本特征的黨建機制,已經勢在必行。

事實上,中共此前已在地方基層悄然開始了試點:其一是四川省平昌縣靈山鄉全體黨員直選黨委班子,這是中共歷史上第一次;其二是浙江省台州的黨代會常任制改革;其三是上海閔行區的改革—區委常委首次接受全委會詢問,區委全會首次對正處級官員預備人選差額票決。

就在此次四中全會召開前夕,南京市363個城市社區首度通過「公推直選」辦法,經過公開提名、訪問選民、競選演說和現場票決等程序,選出包括黨委書記、副書記和委員在內的社區黨委班子,這些社區覆蓋了南京市近一半城區人口。這一動作可視為中共嘗試在城市通過「公推直選」鞏固其長期執政根基。

此外,中共非常重視「實事求是」的傳統、「因地制宜」的經驗,中共近年來在各地進行黨內民主試驗,正是漸進式的政治體制改革,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有政情人士分析,十七屆四中全會後,中共高層必將加大民主腳步,設立高端專門機構,從全局和戰略上規劃黨內民主進程,進行制度設計與創新。

由此可以斷言,四中全會作為中國政治的重要風向標,其指針將是探索以擴大中共黨內民主帶動國家民主的「中國式民主政治道路」。中國複興大業,民主乃必經之路,更是萬眾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