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问路:辽阳大庆杭州三地公车改革调查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08:05

  ···访 谈 ···

    叶明,杭州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杭州市车改三人领导小组副组长。

    8月10日,叶明在其办公室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说,杭州车改本意是消除“马路上的腐败”,杭州车改是自讨苦吃,希望社会包容。

    【访谈】叶明:“请包容我们自讨苦吃式的车改”

    杭州市委副书记、车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叶明接受专访,称认识车改意义应认清公车私用现实

    困难 全国缺统一系统

    新京报:众所周知,车改是个老大难问题,杭州在推行过程中遇到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

    叶明:在最初的推行过程中还是有阻力的,主要是单位“一把手”有情绪,我们也担心他们不配合。取消了他们的配车,让他们自行解决出行,肯定没有以前方便,很多人一时很难想通。

    新京报:一把手想不通,车改会很难推动。

    叶明:一把手是想不通,但单位利益受损的就几个人,更多人获益了,他们支持车改。另外,我们一直展示着坚定的决心,让干部群众相信车改是必然,顺应民心大势所趋,所以一把手们还是会从大局出发服从车改的。

    新京报:有媒体称,车改是“自己改革自己”,因缺乏强力推动和监督,其他地方的车改最后都不了了之,问题在哪儿?

    叶明:目前国内的车改的确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在全国缺少一个统一系统,具体到各地可实践操作的车改政策,每个地方只能自己探索,至于这样是否一定会失败,我觉得如何完善监督机制是成败的关键。

    模式 纪委推动监督

    新京报:与其他地方相比,你怎么看杭州模式?

    叶明:全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车改政策,只是鼓励尝试,但如何改,没有一个普遍的模式,杭州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个人觉得现阶段来看,杭州车改的制度设计应该是全国相对完善的一个,这一点我有信心。

    新京报:杭州车改是纪委推动并监督。当初,设计制度时有什么考虑?

    叶明:杭州纪委最初推动车改,就是因为我们认为公开透明是车改成功的关键,长效的监督机制是根本保障。我们设计的制度是全部现金入卡,只能用于交通。纪委还制定了纪律规定,不准向其他部门、下属单位、企业或自身职权范围内的服务对象无偿借用交通工具,违者惩处,决不姑息。

    另外,车改走上正轨后,纪委将会把车改工作移交给市政府管理。

    新京报:你觉得杭州模式还有待改进的地方吗?

    叶明:遗憾还是有的,比如(副厅级)正职局长每月2600元的车补存在争议,因为有的单位公务活动频繁,有的则坐办公室多些,前者一把手觉得应该比后者领导多拿些车补。即使同一个局,不同处室之间,也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划分了9个档次避免一刀切,但还是存在一刀切,我们会制定出更合理的补贴标准。

    质疑 收益要算总账

    新京报:刚才你提到月补2600元,有人说太高了,你怎么看?

    叶明:我们的车贴标准,最高2600,最低才300,一般情况下,职务的高低与其公务差旅需要成正比,当然不能说这是最科学的,但这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公平的做法。

    第一批21个试点单位,21个正职一把手领2600,车改后三个月,节约了近4000万,你说哪个划算?

    新京报:车补让所有公务员受益,许多人担心,这样会让违规配车合法化,是变相福利。

    叶明:我承认是这样的,这确实从某种意义上导致了官员违规配车合法化,但我们要认清一个基本现实,那就是:官员超标配车现象,车改前就存在,政府三令五申,根本无法控制。到下面任何省的任何一个乡镇,哪个书记镇长没有专车?这笔钱谁出?不还是财政出,而且很高。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福利,这种看法偏颇了。你要算总账。对比车改前后,财政支出大幅消减,反腐收益更不可估量。

    新京报:反腐收益指的是什么?

    叶明:实际上,这是车改带来的隐性收益更大。首先,打破了专车专配的“官本位”意识,所有公务员都可为公务活动享受车补;其次,逼迫官员扭转意识,改革行政方法。车改后,许多官员额外应酬就会减少,能不出差的就不出差,能一次出差的就一次完成,效率就提高了;再次,出行要自行解决,可杜绝“马路上的腐败”。

    透明 政府不该一言堂

    新京报:杭州车改正式启动以来,争议一直不断,你有压力吗?

    叶明:有,但这种压力是我们自找的,是自找苦吃,如果我们不改,没有人会说什么。只要我们改,就面临争议和各种指责。

    我觉得作为一项改革,社会各界应给予一定的宽容,要包容我们的“自讨苦吃”,没有一项改革从一开始制度设计就是完美的,都是不断完善改进的,不管怎么说车改总是件好事,要给我们时间,允许我们探索。

    新京报:许多车改城市,因担心引来过多的争议,面对媒体时都选择沉默,你为什么这么主动?

    叶明:我始终认为公开透明是车改成败的关键,而媒体能够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政策,我们的初衷,以及我们为改革所做出的思考。另外,许多我们一时解决不了,还不完善的环节,希望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建言。

    我们之前是多干少说,许多信息没有公开,从而产生一些误解。所以,我们现在想加强沟通交流,毕竟车改是一项影响全社会的改革,可能触及每个人的利益,政府不该“一言堂”。另外,杭州车改也没有见不得人的。

    决心 我们师出有名

    新京报:作为杭州车改的主要推动者和决策者,你提出“坚定不移”推动,为什么决心那么大?

    叶明:杭州纪委的确是这项工作的最初推动者,因为作为主管纪检和政法口的领导,我一直很关注官员的行政效率及其作风。多年来,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和公款旅游一直是普遍存在又难以根治的痼疾,直接影响群众对政府的评价,所以要改。

    新京报:辽宁的天价车补已被叫停,你担心杭州遭到同样的命运吗?

    叶明:我不担心杭州车改会被叫停,因为首先我们师出有名,国家在1998年左右就出台政策鼓励地方尝试车改。其次,我们不是心血来潮、激进盲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最后,不论从缩减开支方面,还是从控制公车腐败方面,均已见成效。当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我们要不断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