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长下基层要做到四个“置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20:22:23

组织部长下基层要做到四个“置换”

中共江苏金湖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秦浩 2009年09月15日16:57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温家宝总理的“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是人民的儿子”。这句看似朴素的话语却又蕴藏着总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也正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那么,组织部长下基层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摸实情、听诤言、讲真话、办实事”目的,个人认为,要做到四个“置换”:

  一要置换“身份”。过去领导干部下基层往往不注意形象的转变,过重地看重身份、讲究排场,常常是事先就通知基层做好迎接准备工作,还要主要领导在家等候;去的时候不是轻车简从,而是小车一条龙、随从一大阵,更有甚者还要警车开道等,成了标标准准的官老爷。这种下基层只能让基层干部群众害怕,只能是来是急匆匆、去是一阵风,许多群众甚至连上面的领导面都没有见着,最终是交待了问题而没有解决问题,只听到风声,没看到下雨,让群众的期盼落了空。因此,领导干部在下基层前,一定要先把身份置换过来,把自己摆到普通群众的角色上去,不能做官老爷、摆架子,要做人民的公仆、服务员,要做到“事先不通知基层、不定时间去、不惊扰基层、不带随从”和“当老百姓、当小学生、当走亲戚、当会老朋友”“四不”、“四当”,这样,你才会融入基层、融入群众,才能摸到实情、听到真话,掌握到平时难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

  二要置换“方法”。过去领导干部下基层,往往在镇里找一些人开个座谈会就算了事,实际上这种座谈会不是不好,只是方法不对头,难以听到真心话,解决实际问题,不负责任的领导随便指几个部门的人让他们去解决,实际上座谈会一结束,这些事便被无限期地搁置起来。因为座谈会的对象可能是基层党委事先安排好的,有的本身就是干部,不是普通党员、群众,加之反映的问题也可能是事先准备好的一些无关痛痒的小问题。因此,要真正深入到基层,就要着装朴素、微服私访,像个农民的样子,就要深入到群众家中、田头,小车要停远一点,最好能骑自行车下乡;同时要尽量避开镇村干部,不能只在上面开个座谈会、听听镇干部汇报汇报,而要把座谈会开到村组、农户家中、生产田头等,变汇报会为下访会、谈心会、家常会,变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为集中驻村、定期到村等,与群众零距离、面对面、膝对膝交心、交流,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使群众真以为你是一个普通人,让群众无拘无束。这样,你才能听到群众的真心话,才能听到平时听不到的话。

  三要置换“头脑”。领导干部下基层不能简简单单、应付了事,只注重表面上的形式,成为让别人赶着下基层,按照要求盲目下基层,要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没有头脑、没有准备,便没有大的成效。要用心思考、用心体会,要对干部讲的话与群众讲的话进行前后对比、分析,要能由表及里、去伪存真,要能从群众的牢骚话中发现问题,要能从群众的玩笑话中看到问题,要能从群众对干部诸如打油诗、起浑名等中找到问题,多让群众说话,多让群众反映问题,多关心那些不跑不要、默默无闻的普通党员、普通干部,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更要对跑官要官、弄虚作假等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严重的要及时追究刑事、行政等责任。这样,你才能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四要置换“思路”。过去,领导干部下基层,主要是为群众送上一些慰问金、走走访,思维定势、简单、公式化,更不能持久、深入,难以形成长效机制,使下基层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取得真正地实效。因此,要建立健全组织部长下基层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村制定、完善好发展思路,而不是只解决农民一时的困难、眼前的问题,一味地、简单地给几个钱、几个物就算是完成任务了,要在送资金的前提下,帮助农民解决小额贷款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农民选准增收致富项目,形成农民不尽相同的增收致富渠道,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能够有一个稳步增长的保障。同时,还要着力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难题,真正把群众当成是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兴办实事、好事。在此过程中还要不定期地对实事的落实完成情况进行督查,使群众的事件件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这样,群众才会真正相信你,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