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苏和流动性博弈 主导大宗商品走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9:45:28
       从年初以来,各个经济体为了防止经济进一步恶化和陷入深度衰退,都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从目前的状况看,这些政策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全球经济也在逐步向好。也正是在经济复苏和流动性充裕的影响下,商品市场出现了大幅反弹。然而时至今日,在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回暖的情况下,对于通胀的担忧显然迫在眉睫。部分经济体为了对抗通胀,其实已经开始采取相关的对策,如以色列成为全球首个提升利率的国家,中国货币当局也在公开市场适度地回收流动性。然而经济复苏尚需流动性的配合,否则仍存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但过于充裕的流动性又将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进而增加经济复苏的成本并减慢经济复苏步伐。显然,这将是经济复苏和流动性之间的博弈过程,其博弈结果也将主导大宗商品后期走势。(和讯财经原创)   美国第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萎缩1%,降幅低于第一季度6.4%的水平,为去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小降幅。而分析师也普遍认为,美国近5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将在二季度得到较大幅度的缓解,二季度GDP数据将是本轮经济衰退以来最后一次出现负值。美国耐用品订单7月份环比增加4.9%,为2007年7月以来的最大增幅。作为本次金融危机风暴眼的美国房地产也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美国8月NAHB房地产市场指数回升至18,恢复到去年7月之前的水平。美国7月单户新屋销售较上月升9.6%,为2005年2月以来的最大增幅。8月美国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消费者信心指数从上月的47.4大幅回升至54.1。另外,7月份制造业PMI回升2至48.9,连续7个月回暖。

  受德国和法国经济好转的影响,欧元区第二季度GDP也触底回升,其中环比萎缩0.1%,是去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小萎缩幅度;同比萎缩4.7%,虽然仍处历史高位,但较第一季度缩小0.2%。欧元区第二季度工业新订单环比增长3.08%,创2007年11月以来的新高;同比虽仍然下降25.11%,但也创今年以来的最小降幅。显然,欧盟的经济最糟糕的时刻也早于市场预测先行结束。欧元区16国经济景气指数7月份为76,欧盟27国经济景气指数7月份为75,均持续4个月回暖。德国8月IFO景气指数收于90.5,连续5个月回暖;ZEW经济景气指数为56.1,创2006年4月以来的历史新高。欧元区8月PMI指数也基本接近50的荣枯分界线,其中制造业PMI指数为47.9,服务业PMI指数49.5,分别创去年6月和5月以来的新高。英国第二季度GDP增长率被向上修正至-0.7%,而初值为-0.8%,并已恢复至去年第四季度之前的水平。

  日本第二季度GDP环比实现0.9%的增幅,自去年第一季度以来首现增长;同比虽仍萎缩6.4%,但较第一季度缩窄2.3%的降幅。日本6月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4.3%,虽然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但已是持续4个月回升。日本第二季度工业产值生产较第一季度增长8.3%,为2007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向增长,且创下了30年来的季度最大增幅。日本制造业PMI指数7月份回暖至50的荣枯分界线上方,收于50.4,连续6个月好转,且创去年2月以来的新高。

  中国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936.5亿元,同比增长15.2%。受投资强劲增长和内需稳步复苏的带动,上半年GDP累计同比增长7.1%,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9%,较第一季度扩大涨幅1.8个百分点。7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连续三个月扩大涨幅,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为去年9月以来的新高。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济的复苏,其中7月份全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较上月实现0.9个百分点的涨幅,创2007年10月以来的新高;同比则实现1%的涨幅,为去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经济景气指数也持续数月回升,其中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收于53.3,连续5个月位居50上方,而广被视为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的里昂证券PMI指数也收于52.8,持续4个月高于50的分界线水平,为去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见底,外需也开始出现回暖,原本消失或急剧减少的外贸订单重现,尤其是服装、制鞋、电子等传统行业的订单猛增。据温州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在温州所有出口行业中,服装是唯一保持正增长的行业。今年7月份,温州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达1.7亿美元,同比增长10%,这是今年以来的单月最大增幅。

  二、流动性存收紧迹象

  历史经验表明,各国在经济萧条时期,为了防范经济出现系统性的流动性不足,通常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即或者实行低利率政策(甚至逼近于零的利率政策),或者释放天量的信贷资金。这对于抑制经济进一步衰退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虽然目前各主要经济体的物价指数或仍为负数,或者仍在其货币当局的通胀目标水平之下,但经历去年暴跌之后的商品市场自今年初以来又经历了新一轮的暴涨。然而商品市场的这轮暴涨缺乏实体经济的强有力支撑,主要是通胀预期和充裕的流动性所致。

  为了规避通胀风险的产生,部分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都正在考虑宽松政策何时退出进而收紧流动性的问题。以色列7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为3.5%,6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为3.6%,高于以色列央行设定的1%至3%通货膨胀目标范围。这使得以色列央行为在保持适度通货膨胀与继续支持经济复苏的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于8月24日宣布将货币基准利率调升四分之一个基点至0.75%,成为第二季度全球经济危机状况缓解以来第一个宣布加息的国家。

  中国虽然没有宣布加息,但对流动性的收缩并不亚于以色列加息的效果。中国货币当局此番实行动态微调的货币政策始于公开市场回笼操作,然而银监会下发的《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银行将交叉持有的次级债从附属资本中扣除,这对于上半年天量放贷的银行而言影响重大。审计署也宣布拟9月份审计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受资本充足率提高和信贷资金投向审计等政策的影响,7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只有3559亿,不及6月份的25%,并创下去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多位市场人士表示,截至8月中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当月新增贷款总量超过1000亿元,但中旬后基本停止放贷。8月新增贷款可能为3000亿元,甚至更低。监管部门也对部分中小银行开始“个别指导”。据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称,银监会日前专门对该行发布“指导意见”,贷款及信用债投资都已停止。

  另外,近期中国部分商品价格的上涨引起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据中国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发改委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加强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监管。通知称,最近一段时间少数商品价格有所上涨,与信贷高速增长、股市房市价格迅速回升等因素相互叠加,社会通胀预期有所增强。这也可能会致使流动性有所收缩。

  三、股市近一个月来成商品市场风向标

  自今年初以来,经济复苏预期和流动性充裕给股市提供了强劲上涨的支撑作用。上证指数从年初的1849.02点扶摇直上3478.07,这中间基本没有经过大幅的调整。然而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的陆续披露和货币政策的动态微调,上证指数旋即掉头向下,到8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创今年5月以来的新低2663,一个月之内跌幅达到23.43%,其中数7日、12日、14日、17日、19日和31日这六个交易日跌幅最大。受此影响,商品市场在8月份也基本脱离自身的基本面,转而跟随股市而动,如文华商品指数、文华有色指数、文华钢铁指数和文华石化指数等基本上都在上述几个交易日呈现大跌态势。显然,股市作为经济复苏和流动性的博弈平台,已经成为了商品市场的风向标。

  四、后市展望

  8月份股市和商品市场的下跌再次验证了上半年两市的飙涨行情主要还是依靠流动性推动。国家年初4万亿的经济刺激规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出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如银行信贷资金并没有悉数流入实体经济,还有部分资金进入股市和楼市推高资产价格,中小企业仍然难以获得银行资金的充分支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就曾表示,上半年有超过万亿元的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和股市等资产市场。然而经济复苏的需要和通胀的预防已经使得中国货币当局陷于政策的两难境地。正如吴晓灵所言,不继续增加贷款供应,必然有一批项目要断掉资金链,成为烂尾工程;如果继续按照现在的速度投放货币,就会带来通胀压力。因此,9月份将是经济复苏和流动性之间博弈的过程,这个博弈结果将主导商品市场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