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白:图书馆如何服务公众更值得期待(南方日报 2008-7-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4:39:54
图书馆如何服务公众更值得期待   2008-07-17 09:56:18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

  

  直言

  文/潮白

  国家图书馆日前对外宣布,国图二期新馆暨国家数字图书馆9月9日将开馆待客。届时,新增读者座位2900个,日均接待读者能力8000人次,国家图书馆的馆舍总面积也将达到25万平方米,成为世界第三大图书馆。对这样一个大型文化设施,我们没有理由不表示欢迎,但接下来我们要关注的是它可能起到的功效, 也就是能否物尽其用。因为我们的许多图书馆还仅仅是一座或一组堂皇的大楼。

  在不少国人眼中,图书馆基本上等同于藏书楼。笔者也持这种观点。一则介绍宁波天一阁的材料说,它是明代兵部右侍郎范钦创建于嘉靖年间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把二者直接画上了等号。有人研究, 英文“图书馆”一词来自拉丁文,其原意的确就是藏书之所。但在现代社会,图书馆一词的外延早已伸展,终究不能再等同于藏书。图书文献的收集、整理和保存, 固然是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基础,然而图书馆更主要的职能,是要面对公众开放,使公众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图书文献。而藏书楼里的书,则是专门用来传之后世的。还以天一阁来说,不要说外人进去难比登天———余秋雨先生考证说,在黄宗羲之后,“近二百年的时间内,获准登楼的大学者也仅有十余名,他们的名字,都是上得了中国文化史的”;就是范氏子孙自己也很难进去,因为凡阁门和书橱门的钥匙分房掌管。据说,清代嘉庆年间宁波知府的侄女钱绣芸为了登阁看书,还嫁给了范家,不料人家还有“书不出阁,女不上楼”的家规,可见其藏书的目的纯粹就是为了保存。

  今天的人们容易把图书馆等同于藏书楼,在于好多图书馆名义上虽然开放了,但偏重的还是收藏的功能,而且,“好”东西更秘不示人。因此,不要说宋堑元刻、明版清刊休想一睹芳容,稍微珍贵一点的版本也不能轻易见到。于是图书馆里能看到的大抵是寻常的“大路货”,用不着来这里一样看得到。这里面当然也有客观原因,就是国人的素质还不容乐观。不少人丝毫不懂得爱惜图书这一公共财产,没“经眼”几个人,一本“面貌清秀”的图书可能就“蓬头垢面,衣衫不整”了。早几年,发生在国家图书馆的“撕书”行为,甚至有成为职业化的趋势。有些缺德的人去到那里,专门就是为了撕书,或者据为己有,或者把撕下来的书页卖给信息咨询机构。这种恶劣的状况不知道现在好一点儿了没有。在这样的人文背景下,谁敢把好东西拿出来?但是,宵小之徒将来也不会绝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图书馆就这么藏着腋着下去?显然不行,得找管理的办法。

  有两种人应该不用去图书馆:一种是从来不读书的人,另一种是因为有钱而喜欢什么书就能把什么书搬回家的人。除此之外,都是要利用也应该利用图书馆的人。国家图书馆跻身世界第三,表明硬件已经上去了,如何把公众服务好,这一软件就值得期待。我没有去过国家图书馆,但看过不少去过的人留下的文字,很遗憾,尽是诉苦或者抱怨,不方便、服务差、收费高之类。国家图书馆以前也的确有过这样的规定:借外文书需要担保书、外地读者不能借书、刻录一张光盘最少要花50 元,如此等等。现在,当国家图书馆对规模的追求达到了很高的目标之后,紧接着应该转化为对功效的追求。二者如能并举,则读书人幸矣。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807170013.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