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荻秋:美国大学对家长“送学”求之不得(中国青年报 2009-9-1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1:40:25
首页->> 中国青年报图形版->> 青年话题

美国大学对家长“送学”求之不得

卢荻秋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9-16    [打印] [关闭]    每年9月大学新生入学报到时,媒体都会关注家长陪送孩子上学的问题,并引发一轮了无新意的讨论。常见倾向性结论是,孩子已成人,独自上大学正是锻炼其自立自理能力的好机会,家长不应老是把孩子护在自己的羽翼下。一些大学也纷纷出台措施动员新生自行入学报到,有的甚至给独自报到的新生以百元红包。

    在国内广受批评的家长“送学”,在美国大学却受到广泛欢迎。每年美国大学新生报到时,许多家长也会“护送”孩子到校,操场上排满了密密麻麻的私家车。忙碌的人们携大包小包不停地穿梭于操场和宿舍间,而充当“搬运工”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生家长。如果时间允许,家长还会在学校停留几天。学校不光服务学生,也服务“家长”,为家长组织精心安排的诸如参观校园、周末派对、教学体验等活动。(《广州日报》9月15日)

    对美国家长来说,为孩子花费了巨大的教育投资,如果连学校都不了解,只能说明家长糊涂。就像美国人说的:“看都不看就买一处房产,其结果十有八九会赔本。”因此,家长只要有条件,一定要到孩子所上的大学去看一看,全方位了解自己的子女未来将生活四年的地方;对学校来说,大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家长们为孩子付出的学费,教育是大学、学生与家长共同实施的一项系统工程,家长理所当然也是大学的服务对象,不但不能怠慢,反而更注重大学和家长间的联系,更注重获得家长对大学教育的反馈和支持。美国大学之所以欢迎家长“送学”,是其注重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的一贯理念的必然产物,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反观国内舆论和高校,更多看到的是家长“送学”给学校带来的“麻烦”,对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阻碍,以及由此导致的贫富差距观感的负面影响。这当然没什么大不了的错误,却没有关注到家长“送学”的深层意义。

    家长扎堆“送学”不可避免地给学校正常秩序带来一定的压力,但这恰恰给大学提供了与家长沟通的绝佳机会;学生自理能力的锻炼是个长期过程,一次性的家长“送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未必像某些论者所说的那样巨大;而身处各阶层的家长齐聚学校所造成的感官性贫富差距,本就是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更没必要大惊小怪。

    因此,大可不必把家长“送学”当成什么天大的坏事而严辞抨击。我们的媒体舆论和大学要做的是如何对家长“送学”进行正确引导,一方面将“送学”的家长引导到关注孩子大学教育而非仅限于大学生活上来,一方面大学不但要摈弃家长“送学”会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压力的陈旧观念,要从教育规律出发来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因势利导地提升家长对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参与热情。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9/16/content_2854901.htm